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數字經濟宏觀影響力評估(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數字經濟宏觀影響力評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報告的研究工作啟動於2017年春,完成於2018年夏。其時,新產業革命浪潮方興未艾,我國數字經濟潮頭初現。圍繞數字經濟的討論,涌現出許多優秀成果。課題組積極參與研究,以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的科學測度為核心問題,做了一些工作。本報告較全面地考察了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影響,並基於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階段和特點,設計統計指標進行階段性預測,還深入探討了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提出和論證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

作者簡介

蔣媛媛,經濟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在《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管理》等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國家高端智庫項目及大量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曾獲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獨立作者)、第九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二等獎(集體)。

引 言

1995年塔斯考特(Tapscott)首次提出“數字經濟”概念,1997年日本通產省開始使用“數字經濟”一詞,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報告,此後,各國開始關注數字經濟這一新經濟領域。進入21世紀,尤其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陸續推出數字經濟戰略,希望通過發展數字經濟促進經濟復蘇。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一枝獨秀,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一方面,數字經濟規模大幅擴張,占各國GDP比重快速提升。2015年,美國、德國、日本三國數字經濟總量分別達到10.21萬億美元、1.92萬億美元和1.96萬億美元;美國、德國、韓國三國數字經濟占本國GDP比重均已超過50%,英國和日本也超過40%。另一方面,則突出表現在數字經濟增速加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數字經濟年均增長3.13%,是其同期GDP年均增速的2.34倍;日本、英國同期則分別達到10.25倍和4.05倍。


不同於上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以通信設備製造、電子信息產業等數字經濟基礎產業為發端,在此輪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加速布局,物理信息系統逐漸普及,傳統物理設施的數字化改造步伐加快,數字經濟內涵和特徵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從數字經濟1.0版演進到數字經濟2.0版。在技術支持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識別技術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進步層出不窮。在應用端,產業互聯網蓬勃發展,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柔性定制服務風生水起;消費互聯網、商業互聯網中的移動電商、移動社交、LBS、O2O、自媒體、分享經濟、眾包等新業態及新模式不斷涌現。從全球範圍來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線線下有機互動、融合發展將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勢力。

因此,筆者傾向於將數字經濟看作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知識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依托,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及其廣泛滲透融合,形成以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智能製造裝備、信息服務,以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傳統產業為主要內容和形態的新型經濟。數學經濟通過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一躍而成為提升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動力,在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勞動生產率、迭代創新、優化經濟結構、創造就業、促進綠色與包容發展等方面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繼2016年G20集團峰會在中國的倡議下簽署《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後,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這是中國官方首次使用數字經濟概念,並將其視為未來一段時期推動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新動力來源。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能社會,數字經濟的發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年來,憑借龐大的用戶規模和消費市場優勢,通過加速商業模式、業態創新,發展不到30年仍處於安裝期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不僅在規模上躋身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對中國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帶動作用亦十分顯著。據課題組測算,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總產值達到27.53萬億元,是“十二五”初的2.38倍;數字經濟核心部分實現增加值考慮到製造業和服務業在規模統計口徑上的差異,我們通過以往產業數據,估算了數字經濟領域細分行業的增加值率,推算出增加值。9.95萬億元,占GDP比重為13.37%,較2011年提高5.50個百分點;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總產值有望突破30萬億元,達到32.25萬億元規模,實現增加值11.89萬億元,占GDP比重提高至14.94%; 2020年,“云網端”新基礎設施布局基本完成,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總產值規模超過50萬億元,增加值提高至20萬億元,約占當年GDP的20.90%; 2025年,工業互聯網布局完善、智能製造設備製造和應用普及,數字經濟和製造業深度融合條件完備,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產值規模突破100萬億元,增加值較“十三五”時期翻一番,GDP占比超過30%; 2030年,人工智能發展成熟,數字經濟核心部分產值規模有望接近200萬億元大關,數字經濟核心部分增加值規模將超過工業經濟,屆時,數字經濟將實現與經濟社會環境各個領域的全面融合,中國進入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核心部分占GDP比重將超過40%。


當前,“數字革命”對全球發展的影響仍處於初級階段,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融合與滲透,數字經濟將持久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中國數字經濟仍處於安裝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我國應及早作好準備,在未來一段時間,繼續創造“數字紅利”,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領軍者,加快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環境,促進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構筑數字經濟發展宏觀戰略,以創新驅動、包容審慎為基本原則,從“強根基、構體系、促應用、育企業、建生態、善服務、優治理”七個方面著手,利用數字經濟培育增長新動能、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延續中國經濟奇跡。

加強更具鼓勵性、開放性、包容性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建設,激活蘊藏在各類市場競爭主體內部的龐大能動性、創新力和創造力,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在數字經濟領域充分涌流,讓數字經濟成為一道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亮麗風景線。


目次

第—章 數字經濟的國內外發展趨勢

第—節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態勢

一、 數字經濟領域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

二、 數字經濟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全面滲透

三、 數字經濟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四、 數字經濟深刻影響經濟全球化進程

五、 各國加快數字經濟領域戰略布局


第二節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

一、 聚焦關鍵技術突破

二、 促進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三、 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四、 加強網絡安全治理

五、 加快我國數字經濟監管制度和產業政策創新步伐

六、 建立數字經濟形勢下適宜的稅收政策和征管模式


第三節 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態勢與特徵

一、 尚處於安裝期的數字經濟

二、 由落後追趕實現部分領先

三、 成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亮點

四、 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創業風生水起

五、 新產品、新服務、新市場不斷涌現

六、 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成數字經濟主攻方向

七、 網民大國紅利顯現,激發中國數字經濟巨大潛能

八、 商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第四節 全球數字經濟國際競爭力比較

一、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概述

二、 中國數字經濟的國際地位

三、 加速釋放中國數字經濟潛力


第五節 面向未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全景展望

一、 全面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二、 實現“彎道超車”,從世界互聯網大國成長為世界互聯網強國

三、 掌握數字經濟產業標準和數字貿易規則話語權

四、 成為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的重要發源地

五、 引領全球數字消費新趨勢


第二章 數字經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節 數字經濟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

一、 數字經濟促進經濟發展

二、 數字經濟加速創新步伐

三、 數字經濟促進產業轉型

四、 數字經濟擴大消費規模

五、 數字經濟推動普惠發展

六、 數字經濟帶動就業增長

七、 數字經濟助力精準扶貧

第二節 數字經濟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宏觀效應

一、 經濟效應

二、 創新效應

三、 社會效應

四、 環境效應

第三章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第—節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 新一輪工業革命帶來經濟主導權交替

二、 雙創蓬勃發展加速商業模式業態創新

三、 龐大人口規模和擴大消費的市場優勢

四、 發達的電子商務引領製造業的數字化

五、 豐富的應用場景支撐製造業的數字化

第二節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 數字經濟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差距

二、 企業缺乏數字經濟意識

三、 數字經濟人才供給不足

四、 基礎設施發展總體滯後

五、 頂層制度設計亟待完善

六、 社會公眾的誤解和質疑

第四章 中國數字經濟的宏觀戰略

第—節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構想

一、 夯實發展基礎,消弭數字鴻溝

二、 構筑泛在融合的技術體系,強健數字創新筋骨

三、 加快產業數字化變革進程,增強數字經濟豐厚度

四、 豐富生態系統,以競爭釋放創業創富潛能

五、 培育一批在數字經濟方面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六、 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和創業者

七、 借助於云計算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八、 建立包容審慎的政府監管體系

第二節 中國數字經濟的治理原則

一、 市場決定,政府促進

二、 激勵相容,主體公平

三、 開放包容,促進創新

四、 數據安全,福利極大

參考文獻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