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作為道路的現象學:從羅姆巴赫到跨文化現象學(簡體書)
滿額折

作為道路的現象學:從羅姆巴赫到跨文化現象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18 元
定價
:NT$ 708 元
優惠價
876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作為道路的現象學:從羅姆巴赫到跨文化現象學》以當代德國現象學家海因裡希·羅姆巴赫極具原創性的哲學思想為視野,審視了從胡塞爾到海德格爾再到羅姆巴赫的現象學發展路徑,一方面涉及對經典現象學的新解釋,以及對羅姆巴赫結構思想、哲學的密釋學和境象哲學的系統性介紹和分析;另一方面則嘗試借助經典現象學以及當代現象學新發展的思想資源,探討一門當代語境下跨文化現象學的可能性,最後還涉及了關於跨文化哲學視野下“漢語現象學”的思考。

作者簡介

王俊,浙江大學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外國哲學研究所所長。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哲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青年學者,兼任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浙江省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等。迄今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和多種A&HCI收錄期刊上發表文章四十多篇,出版專著兩部,譯著五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項。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西方哲學、現象學、跨文化哲學等。

本書從羅姆巴赫的哲學思想談到跨文化哲學,一方面涉及以羅姆巴赫的視野看待經典現象學以及他本人的現象學思想的介紹和分析,另一方面則嘗試借助羅姆巴赫、海德格爾等現象學家的思想資源,探討一門當代語境下跨文化現象學的可能性,最後還論及了關於跨文化哲學視野下漢語現象學的思考。可以說,本書涵蓋的研究範圍和議題,就是我2009年以來的主要研究旨趣和研究路徑。
在過去的這十餘年裡,我的關注點從羅姆巴赫哲學的譯介與研究開始,透過他的闡釋角度理解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進而對現象學方法有一個既符合傳統又帶有新意的把握。同時,現象學方法對我而言不僅是一套理論話語,在反對中心論、關注邊緣域的現象學精神的感召下,我的研究視野一方面不斷拓展到當代德國哲學的實踐化轉向、大眾哲學、生活藝術哲學、教育哲學等領域,其中大部分並非傳統西方哲學的主流;另一方面我循著羅姆巴赫的思路探討一門跨文化現象學的可能性,並由此把非洲哲學作為跨文化理論的實事延伸置入自己的研究視野。然而,儘管研究思路是明晰的,但我的具體研究興趣轉移得如此之快,以至於這本在五年前就應該問世的著作被一再擱置,當然這也並非純粹的壞事,至少現在我可以把近年來更多關於跨文化現象學和漢語現象學的思考放人這本小書中。

目次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現象學與跨文化
第二節 作為道路的現象學:道與言

第二章 羅姆巴赫的現象學思想
第一節 海因裡希·羅姆巴赫的生平和思想概述
第二節 哲學史和現象學視野下的結構思想
一 作為哲學史環節的結構:實體-體系-結構
二 現象學史中的結構思想:視域(Horizont)-存在域(Feld)-結構(Struktur)
三 結構存在論的內涵
四 結構思想為何是現象學的?
第三節 境象哲學與密釋學
一 境象哲學(Bildphilosophie)
二 哲學的密釋學(Philosophische Hermetik)
三 從海德格爾的宗教現象學到哲學的密釋學
第四節 現象學與同一性:從胡塞爾、海德格爾到羅姆巴赫
一 胡塞爾:超越論現象學指向的世界同一性
二 海德格爾:作為共屬性(Zusammengehorigkeit)的同一性
三 羅姆巴赫:達到同一性的七個步驟

第三章 作為哲學實踐的跨文化現象學
第一節 當代德國現象學的實踐化轉向
一 經典現象學作為實踐化轉向的起點
二 世界現象學的構想
三 實踐哲學的可能性:身體、他者與闡釋學
四 作為批判現象學的“現象行”
第二節 現象學的跨文化屬性:從生活世界到跨文化對話
一 “生活世界”理論中的世界開放性內涵
二 生活世界構想下的實踐態度
三 開放世界中的跨文化對話
四 跨文化哲學與對話的政治實踐
第三節 從羅姆巴赫到作為跨文化哲學實踐的“多極對話”
一 羅姆巴赫論跨文化
二 文化與跨文化哲學
三 作為跨文化哲學實踐的多極對話
四 多極對話的現實性意義
第四節 跨文化哲學視野下的漢語現象學
一 現象學的普遍性與多元性意涵
二 從現象學到跨文化哲學
三 跨文化哲學視野下的漢語現象學

書摘/試閱

“自我”和“意識”都是在結構的具體“內在”中被建構的,因此在結構存在論看來,“內在”是一個更為原初的範疇。在這裡,“內在”並不是一個與“外在”相對的空間定位,而是對結構的事件程序中關聯關係的描述:結構整體內在於諸環節顯現,諸環節也內在於結構整體顯現。在這個意義上,“內在”與同一性是一致的。“內在”的範疇還意味著,在諸環節之外或之上不存在“結構”,諸環節自身之內都包含了結構過程,這種重疊關係就是“內在”。
諸環節內在於結構的事件程序,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一個環節的變化,其他環節也會變化,結構整體產生出一種新的整體情調(Stimmung),這是“修正”(Korrektur)這個結構範疇要表達的意思,也是結構存在論的基本過程。修正是永不窮盡的內在運動性,仿佛是有“生命”的。修正運動沿著自身道路展開,沒有預先規定,也沒有外在限制,它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從預先被給予性(以意向性構建為例,用胡塞爾的話說,就是在先的背景視域)與自發性共同構成的遊戲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如前所述,結構事件發生的道路就意味著獨特性,“自我”是獨特性的一種特殊情形。如果說每個生命體都是一個結構的話,那麼每個生命體都有其獨特性,其中只有人類具有“自我”。
結構中諸環節聚合的變化,亦即修正,不僅停留在改變現成環節的意義,而是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可能性和新的環節。所以羅姆巴赫說,結構過程中的“修正”不僅是個“尋找過程”(Findung),而且也是一個“創造過程”(Erfindung),其含義是,“結構並不只是已然尋找到其眾多可能性的聚合過程,而是從對其眾多可能性的聚合過程出發去尋找關於聚合的新的可能性”。如前所述,“自我”的過程導向對自身的超越,亦即胡塞爾意義上“交互主體性”過程的開啟,這種超越從個體自我的純粹主體性導向眾多主體構成的“我們”的主體性,後者在共同體結構中以家庭、團體、民族、國家等種種形式得到構建。在這個過程中,“內在”這個範疇的含義不斷地發生變化,與之相應地,“外在”也發生著變化,客觀性得以形成並沉澱下來。因此,相應於純粹的個體自我導向“我們”的主體性,與個體“內在”相對的“外在”也被塑造成一個客觀世界,當然自我、我們、客觀性、內在、外在,這一切的構建過程都從屬於結構的事件程序本身。
結構沒有邊界,它處於流動之中,每個結構必然有其更大的結構來裹挾它。我們無法為一個結構劃定清晰的界限或者固定的空間,它必然是一個更大結構的環節,而因為諸環節與結構保持著同一性,因此某個結構與更大結構之間也是同一的。只有當這個同一性被誤解或者被忽略時,我們才說這個結構、那個結構,仿佛它們是相互之間毫無關係的一個個實體性存在。因此我們說“外在於結構”,這不是一個確定的實指,而是相應於結構的“內在”被構建出來的。這個構建過程不是自足的,因為它要預設“內在”。這裡的“內在”當然首先不是一個空間性或方位概念,它也不是與“外在”相對的對立概念,應當說,它是日常意義上我們說的“內在”和“外在”的原初整全性。這就類似於意識現象學中的主體性,這個主體性不是平行於客體性的主體性,而是作為主客二元形成根源的主體性。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1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