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猶太人的故事:漫長的流離1492-1700(簡體書)
滿額折

猶太人的故事:漫長的流離1492-1700(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英國歷史學家西門·沙馬,通過四十年的學術流浪與沉澱,考古、考證與研究,為我們娓娓展開了一幅橫跨多個大陸和數個世紀的猶太人歷史大圖景。本書為“猶太人的故事”系列著作的第二部,時間跨度為1492~1700年,從時間段上接續前作《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由點至面敘述了猶太人在歐洲、亞洲200余年的顛沛流離、艱難融入、商貿活動的唏噓歷史。 公元70年,隨著第二聖殿被羅馬人焚毀,猶太人進入了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他們作為難民大部分流散到歐洲各地,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國家。失土去國、背井離鄉,猶太人不得不在物質和精神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圖存。 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猶太人開始尋找自己的地理家園和心靈寄托,不管是跋涉在逃亡路上還是在叫賣途中,不管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還是坐在銀行家的寶座上,他們都念念不忘初心所系、鄉愁之根——錫安,因為那裡才是他們全部身心的最後歸宿。 作者將自己放在對話者的立場,希望為普通讀者呈現一部後中世紀猶太史,一部全面評價猶太人的共同經歷,因為在我們這個被焦慮不斷侵襲的時代,猶太人尋找家園的行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作者簡介

西門·沙瑪Simon Schama 生於1945年,猶太裔英國人,英國歷史學家、學術明星、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藝術史教授。他先後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任教,自1993年至今在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任教。他編寫並主持過數十本暢銷著作及紀錄片。 西門·沙馬教授的作品曾獲眾多獎項,包括:沃夫森歷史獎、W.H.史密斯文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艾美獎等重量及獎項。《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獲得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該獎項是英國針對非小說類圖書設立的地位Top的一個獎項。

目次

第一部 漫長的流離


第1篇 機不可失?


大衛 003


失蹤的以色列人 003


大衛出現了? 006


隔都 010


卡斯泰拉佐的摩西 011


紅衣主教安東尼尼 013


王子大衛 017




所羅門 021


葡萄牙國王 021


大衛入獄 025


分道揚鑣 028


所羅門的結局 032




第2篇 漫漫逃亡路


路難行 036


逃離葡萄牙 036


嚴酷的考驗 039




兩姐妹 042


啟程 042


禁令 047


抵達 052


婚禮 055


遺產紛爭 058


鬧劇 067


撒母耳·烏斯克 070




第3篇 猶太藝人


萊奧內 076


表演 076


猶太喜劇 080




轉變 083


從戲劇到舞臺 083


戲劇之王 088


保羅四世與庇護四世 091


貢薩加宮廷的文化圈 093


奪命魔法師 095




第4篇 夜鶯時代


蘇丹的食物 099


摩西·哈蒙的計劃 103


君士坦丁堡的猶太人 106


巴勒斯坦的猶太人 113


約瑟的商業帝國 118


猶太“夫人”們 123




第二部 聚散的希望


第5篇 音樂與哀傷


萊奧內 131


煉金之殤 131


萊奧內的自傳 133


威尼斯“隔都” 137




撒拉 140


熱情的少女 140


情感的考驗 144




勇敢面對世界 147


曼圖亞的婚禮 147


幺子之死 149


萊奧內的結局 152




第6篇 真有沒有痛苦的猶太人?


在印度 157




在非洲 162




第7篇 和諧共處


聖殿裡的王後 167


王冠上的寶石 167


亨利埃塔·瑪麗亞 170


拉比米拿現 174


聖殿守護人 176


合作 181




阿姆斯特丹 184


故事 184


猶太人與荷蘭人 187


倫勃朗 199


創作 202




誤入歧途? 204


絕望的烏列 204


“絕罰” 207


巴錄·斯賓諾莎 212




美洲猶太人! 220


離奇的故事 220


米拿現·本·以色列 225


“謙卑的演說詞” 234




第8篇 王冠


幽靈 247


魔法搭檔 247


“夢想”的結束 260




日常生活的勝利 266


第三種選擇 266


心中的“聖城” 271




注 釋 276




擴展閱讀 303




書摘/試閱

譯者序


如果你是對猶太人有著持續性興趣的讀者,並且曾閱讀過《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符(公元前1000年~公元1492年)》,那麼打開本書時可能會想:為什麼本書是從1492年開始?為什麼作者也像許多編年史家那樣把1492年作為猶太史的重要分界?


對於猶太人來說,1492這一在世界史上也許無足輕重的年份(或許兩年後的1494年航海事件的輝煌更奪人眼球)卻有著重要的轉折意義,這確實是一個災難之秋。是年,天主教對猶太人的宗教壓迫達到高潮,作為歐洲大陸最西端剛剛統一不久的西班牙,進入鼎盛時期的費迪南和伊莎貝拉夫妻王朝下令全面驅逐猶太人。據歷史記載,1492年7月31日(一說8月2日),隨著最後一名猶太人離開西班牙,大約12萬名猶太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房產和幾乎所有財物,被迫繼續向歐洲內陸和北非地區逃亡。也就是說,公元70年耶路撒冷陷落、聖殿被毀迫使猶太人陷入流散狀態後,猶太人的主要流亡潮頭在大西洋岸邊的舊世界盡頭浪花飛濺,打了個回旋又折了回來。是啊,從地理上講,即使是逃犯或迷路人,到了懸崖邊上,也就只能另尋他路了。西班牙是舊大陸的盡頭,是猶太人流浪的海角,但在客觀上也成為猶太人回歸的重要起點。本書講述的就是自西班牙大驅逐後至1700年間發生的故事。


14世紀之前,在西班牙的猶太人雖然也受到歧視和迫害,但與歐洲其他地區的同胞相比,他們的境遇還是相對優越的。從11世紀開始,爭奪伊比利亞半島的漫長戰爭爆發,在此期間,猶太人在阿拉伯語言、文化方面的優勢以及醫學、管理、金融方面的才能使他們成為西班牙民族形成中的重要因素。許多猶太人得以進入宮廷,成為御醫、幕僚、稅吏和管理人員,從而對西班牙上層社會的生活和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14世紀初期曾是西班牙猶太人物質繁榮和廣泛自治的黃金時代,這主要得益於當時西班牙小國林立、城邦割據的“混亂”局面。但到14世紀下半葉,隨著阿拉貢尤其是卡斯提爾王國的日益強盛,西班牙開始進入所謂“黃金時代”,相對邊遠的西班牙卻在羅馬教廷的授意下,開始強迫猶太人皈依基督教。在教會和世俗政權的壓力下,各地猶太社區的生存狀況變得日益艱難。


隨後,西班牙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限制猶太人的經濟活動和居住自由,強迫他們皈依基督教。許多猶太人被迫改宗,成為所謂“新基督徒”,並且不得不謹言慎行,過著“晝伏夜出”、內外有別的“兩面”生活。但是對抗仍在繼續。


1469年,阿拉貢國王費迪南與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結婚,這也實際上導致了西班牙統一後,在伊莎貝拉的懺悔牧師托爾克馬達的慫恿和領導下,西班牙開始對“馬蘭諾”實施殘酷迫害。這個新的夫妻王國吁請教皇在西班牙設立宗教裁判所(宗教法庭)。宗教裁判所跟蹤、偵查“馬蘭諾”的活動,對後者進行揭發、逮捕並處以重刑。


1492年,隨著伊比利亞半島的格林納達被攻陷,國王發布了把所有猶太人驅逐出西班牙的法令。這次驅逐在猶太史上也被稱為“最後的驅逐”,標志著西歐排斥猶太人的過程從此結束,同時也迫使猶太人開始向中歐、東歐、北非、西非甚至更遠的地方四散逃亡。這也似乎在冥冥之中迫使猶太人踏上了歸途 —— 遙望東方,故國安在?


驅逐令特別規定,如果7月31日後在王國的領地上發現有尚未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將一律處死。於是,西班牙猶太人開始踏上了逃亡之路,爭取能在截止日期前趕到附近的港口和邊境。關於這次在猶太史上被稱為“新的出埃及故事”的逃亡經歷,牧師安德烈斯·伯納迪茲(Andres Bernaldez)曾做了如下描述:




他們穿過小路,越過田野……他們背負著痛苦和不幸,有些人倒下了,其他人又站起來;有些人死去了,其他人又出生了,還有一些人一直在生病。……有些人在痛苦中皈依了基督教並留了下來,但只有少數或者說極少數人這樣做。……




而在英國著名猶太歷史學家塞西爾·羅斯(Cecil Roth)的筆下,猶太人的逃亡之路卻充滿了兇險和悲壯:




有一篇古老的史志,講述一個猶太人連同其家人一起被趕出了西班牙。他一貧如洗,在海上漂泊,後來連僅剩的一點財產也失掉了,最後,他的妻子和孩子們也被強盜抓去了。“然後,”書中講道,“那個猶太人站了起來,把雙手伸向蒼天,他喊叫著:‘……但我現在仍然是一個猶太人,並且我將永遠是一個猶太人。’”這是典型的猶太民族性格:雖然被打敗,但卻永遠不會被打垮。他們倔強地拒絕承認至上的武力征服,即使當中世紀最大的悲劇降臨時,他們也都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




轆轆的馬車和顛簸的小船上載的是滿滿的鄉愁,這種無家可歸、心無所屬的漂泊生活使猶太人迫切尋找心中的歸屬感。


回歸錫安是猶太人的一個千年夢想。公元70年,猶太人進入了歷史上的“大流散”時期,他們作為難民大部分流散到歐洲各地,特別是地中海沿岸國家。他們失土去國、背井離鄉,不得不在物質和精神迫害的夾縫中求生圖存。然而,濃重的鄉土情結使他們難以見容於歐洲世俗政權和羅馬教廷,這些猶太人被限制在“隔都”中,沒有居住和旅行自由;他們失去了土地,變成了商販、醫生和經紀人。漫長的中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對猶太人來說尤其漫長,他們似乎變成了終生的難民,居無定所、四處流浪。他們靠智能和勤奮創立家業、積累財富,但很可能在一夜之間又變得身無分文,甚至變成了“有利則用之,無利則逐之的一群”。




德國小鎮希爾德海姆可以被看作是猶太社區的一個縮影。猶太人最早於1347年遷入該城。1349年,黑熱病肆虐,猶太人絕跡;1351年,該城重建猶太社區,但沒過幾年即遭到驅逐;1520年,由於某個猶太人見義勇為而被重新接納,但這些人在1542年再次被驅逐;1585至1587年間,猶太人被選帝侯市政議會主動召回並給予保護,但1595年由於猶太婚姻案例違反當地律法又遭到驅逐;1601年再次被召回,但1609年因被指控引發瘟疫而被驅逐;此後不久又被召回,1660年再次遭到驅逐;直到1662年,猶太人才算最後定居下來。




對猶太人來說,面對如此嚴酷的生存環境,何談歸屬感?漫漫流亡路上的一代代猶太人開始尋找自己的地理家園和心靈寄托,無論是跋涉在逃亡路上還是在叫賣途中,無論是在被推上火刑柱之前還是坐在銀行家的寶座上,即使富貴如德·盧納姐妹,兇猛如拳王門多薩,即使荒涼如俄國的“柵欄區”,遙遠如美國西部的礦山,這些猶太人都念念不忘心中的家園,因為只有那裡才是他們的初心所系、鄉愁之根。於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流離之後,他們終於在錫安的召喚下實現了自己的千年夢想,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