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牛津中世紀歐洲史(簡體書)
滿額折

牛津中世紀歐洲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9 元
定價
:NT$ 479 元
優惠價
8741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城市在分裂中獨立發展

威尼斯、熱那亞等城市在擺脫了東羅馬帝國的控制之後,在競爭中逐漸奪取了地中海跨國貿易的霸權,甚至反過來在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建立了免稅貿易特區。

·語言在分裂中高度分化

拉丁語是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而在中世紀,法語、英語、義大利語逐漸取代拉丁語,在歐洲占統治地位。在這一背景下,不僅一些經典文本有了多語言的闡釋,以騎士文學為代表的世俗文學也在各種語言的競爭中走向繁榮。

·政治制度在分裂中廣泛實踐

分裂讓歐洲各地都可以自由探索不同的政治制度。英格蘭的貴族與鄉紳推動了議會的建立;法蘭西的國王為了與教廷抗爭而設立三級會議;威尼斯通過公民大會選舉產生執政官和議事會……


作者簡介

喬治·霍爾姆斯(George Holmes)

英國國家學術院學者,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創始人之一,曾任牛津大學聖凱瑟琳學院副院長、牛津大學中世紀史教授。

喬治·霍爾姆斯以其《牛津中世紀歐洲史》享譽史學界,並於1993年因在義大利史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榮獲英國國家學術院頒發的塞雷納獎章。另著有《晚期中世紀》《佛羅倫薩啟蒙運動:1400—1450》《歐洲:等級與起義》《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政治》《文藝復興》等。

譯者簡介

蘇聖捷

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世紀史、教會史。

韓亞威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英國史。


目次

編者前言 I

第一章∣羅馬帝國地中海地區的變遷,400—900年 001

第二章∣黑暗時代的北方世界,400—900年 048

第三章∣中世紀盛期的歐洲北方社會,900—1200年 091

第四章∣歐洲北方入侵地中海地區,900—1200年 136

第五章∣文藝復興時期的地中海地區,1200—1500年 179

第六章∣北方的宮廷與城市文明,1200—1500年 224

編者後記 258

大事年表 264


書摘/試閱

《牛津中世紀歐洲史·編者前言》


西方文明創生於中世紀歐洲。對置身於現代歐洲和美洲的我們來說,那些習以為常的、已被輸出到全世界大部分地區,以至於我們無可擺脫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在中世紀便已被注入我們祖先的心智之中。400年到900年之間,那個黑暗時代的人口遷徙和新制創設引發了崩潰與重生。自1500年以來,我們的文明再也沒有經歷過任何足以與之相比擬的巨變。因而,我們的文明再也沒有出現類似在900年到1500年間成長起來的那樣一種簇新的生活方式和心態,那是一種圍繞著大教堂和大學、國王宮廷和商業城市發展起來的新文明。

在托馬斯·阿奎那的時代,大多數歐洲人今天所生活的城鎮和鄉村就已經存在了,這些地方大多位於13世紀建設的教堂附近。這些城鎮和鄉村的存在,盡管只是歷史演進的一種簡單的外在標志,卻顯示了歷史在更深層面上的延續。歐洲近代民族國家是由法蘭西的腓力二世和英格蘭的約翰這些國王建立的君主國家所衍變而來的,民主的政府形式是以代表制度和同意原則為基礎的,起源於13世紀的等級會議。人民主權的觀念蕞早出現在14世紀學者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的著述裡,他了解當時義大利公社的情況。我們經營商業和銀行的方法則來自佛羅倫薩的佩魯齊家族和美第奇家族。現代的學生所獲得的學位在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和牛津大學就已經存在了,他們所學習的課程也是由中世紀大學的學科發展而來的。我們的歷史著作和小說直接由萊奧納爾多·布魯尼和喬瓦尼·薄迦丘的作品發展而來。困擾我們的、在自然界的物質世界與宗教和道德的精神世界之間的界限,源自阿奎那的二元論。在他生活的13世紀,教宗與大學同國王與議會對抗,而經院神學家則在努力調和亞裡士多德與《聖經》這兩種權威。

如果我們想要理解自己的傳統,那麼西方文明自中世紀以來的新生和延續,就使得那個時代顯得對我們極其重要。歷史學家的任務是描寫過去和現在有何不同,這比描寫古今的相似之處要更加困難一些,不過不了解那些差異,我們就不可能理解往昔社會的形態和變動。大衛·惠頓在本書的章節是從介紹12世紀德意志大貴族“獅子”亨利所處的世界開始的。在這位貴族的世界裡,政治制度的特點是重視家族關係和借助宗教獲取合法性,與我們今天的情況完全不同。愛德華·詹姆斯在本書更靠前的一章裡談論了東盎格利亞的雷德沃爾德和高盧的達戈貝爾,他們的王權與現代政府的差異就更加巨大了。在其他的章節裡,我們會讀到卡塔爾派和胡斯派的歷史,這些中世紀的非正統派與我們今天見到的一些宗教虔敬人士有相似之處,不過他們也有一些對我們來說神秘難解的特徵。為了把握一個遙遠時代的特點,在古今之間,我們既需要注意到由於人性相通而導致的共同點,也需要注意到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思想傳統所造就的明顯差異。比起古代的中國和印度,中世紀歐洲對我們來說不是那麼難於了解,不過要解釋那個時代還是相當困難的。中世紀騎士熱衷於騎馬征戰的生活和宮廷的社交,中世紀的隱修士則熱衷於整日的祈禱和追求與世隔絕。他們呈現的各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在我們看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

我們現在能夠重建的中世紀世界的情景主要是以過去一百年中的研究和重新思考為基礎的。我們完全不再認同吉本或者司各特對中世紀的看法,前者輕蔑地把它說成是迷信的時代,後者醉心於贊頌哥特式文化的浪漫。我們現在對那個時代的看法一部分來自大量印刷出版的中世紀文獻,包括記述歷史事件的編年史。它們的編輯工作是由《德意志歷史文獻集成》的編者們開拓的。這些文獻還包括英國古文獻學會和其他機構出版的系列叢書,譬如其中的詩歌,以及英國公共檔案署和類似機構公布的政府和法庭文件。現在我們能夠輕易找到大量已經出版的中世紀文獻,一個學者即使花費幾輩子的精力也無法讀完這些材料。

同樣重要甚至也許更重要的是,審美觀和研究角度的變化讓我們更透徹地了解了中世紀。梅特蘭等學者的著作采用了一種類似人類學的方法,試圖勇敢地把握對不發達社會的種種假設。他們的研究工作幫助我們拓展了對中世紀的村莊和它的領主、對中世紀的法庭和土地關係的理解。在亨利·德尼夫勒和弗蘭茨·埃爾勒的影響下,對宗教富有熱情的學者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改變了我們對中世紀大學裡神學和哲學的認識。就民族遷徙的情況而言,我們所能展示的情景不僅出自幾部記事簡單的編年史,也依據無數考古發掘的成果,我們因為這些考古發現得以整理出大量文物和居民遺址。晚近的經濟史學者讓我們了解了中世紀人口史的新進展,不僅讓我們知道了1000年到1300年間人口的極大膨脹——這不僅使農村地區人口充足,而且促進了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也讓我們了解了1315年饑荒、1348年黑死病以後人口的持續減少。過去我們對中世紀世界許多方面的認識是模糊的,而現在因為學者們在研究上做出的巨大努力而變得十分清楚了,譬如拜占庭帝國、十字軍運動、早期的方濟各修會、義大利的商業、胡斯派。我們現在對中世紀歐洲的了解可以算得上是有深度且相當精確的,這在19世紀是完全不可能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