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史記(少年版)(全8冊)(簡體書)
滿額折

史記(少年版)(全8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8 元
定價
:NT$ 768 元
優惠價
8766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主要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三千年間帝王將相、儒林遊俠等各個時期重要人物的事蹟,成書至今,廣受讚譽。編者根據青少年的閱讀特點,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甄選了若干名篇佳作,並廣蒐博採,參考各類文獻和研究資料,對《史記》原文進行了註釋、翻譯、解讀、補充,編著了這套《史記青少年版》,希望能為青少年讀者讀歷史、學語文帶來助益。

作者簡介

王昊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天津市歷史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會理事,天津孫子兵法與古代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天津市口述史研究會會員。著有《張伯苓的大學理念》等書。

王建明

1976年生,湖南沅江人,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副研究員,兼任天津市歷史學會監事、天津市張伯苓研究會理事。編著有《中國近代通史》等書。

名人/編輯推薦

1.少年讀史記,國學早啟蒙,增智成大器,一部更適合孩子閱讀的《史記》。

2.文學、史學、哲學等國學經典薈於一編,根據《史記》原典本紀、世家、列傳編排。

3.100多位歷史人物歸納解讀,覆蓋文言文重點篇目,提高語文成績,提升作文水平。

4.國學經典通識讀本,集故事性、知識性、文學性、趣味性於一體。

5.實用性:經典原文·趣味故事·圖文並茂·精編精校·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昇華思維·提高素質

6.可靠性:歷史學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王昊,歷史學博士、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王建明組織編寫審定。

7.趣味性:趣味導語+原典注音+精確註釋,識典故+探古蹟+析詞義+訪名人+明地理+格古物+有所思

8.啟發性:每章末尾精心設計問題一小問題,有舉一反三之效,真正講透《史記》奧秘!

9.知識性:據青少年學習心理製作的閱讀盛宴:講解、註釋、翻譯字斟句酌,照顧青少年閱讀喜好,知識點補充深入淺出,貼合青少年認知水平。

10.全面性:歷史、語文、國學、哲學無所不包:一編在手,盡享多門類知識,學語文、增智慧、立大志、早成才,一步到位。

11.專業性:嚴謹、專業,拒絕誤人子弟,參考多家研究成果,名家學者全程把關,全面提昇文本質量,真正呈現《史記》原貌,帶青少年親近經典。

12.精美性:內容編排匠心獨運,窮盡古籍善本嚴選100餘幅插圖,古色古香且多為被教科書採用的精品。

目次

本紀·天子行事

01五帝本紀:軒轅稱帝/001

02五帝本紀:堯舜禪讓/008

03夏本紀第二:大禹治水/015

04殷本紀第三:成湯伐桀/021

05殷本紀第三:盤庚遷殷/028

06周本紀第四:文王施仁演《易》/035

07周本紀第四:武王伐紂/042

08周本紀第四:烽火戲諸侯/049

09秦本紀第五:秦晉之好/056

10秦始皇本紀第六:統一六國/063

11秦始皇本紀第六:宰治天下/070

12項羽本紀第七:少年英雄/077

13項羽本紀第七:鴻門宴/084

14項羽本紀第七:自刎烏江/092

15高祖本紀第八:楚漢之爭/100

16高祖本紀第八:平定內亂/108

17呂太后本紀第九:呂后專權/115

18孝文本紀第十:廣施仁政/122

19孝武本紀第十二:封禪泰山/130

 

世家一·王侯開國

01吳太伯世家:闔閭篡位/001

02齊太公世家第二:桓公稱霸/009

03齊太公世家第二:景公無德/017

04魯周公世家第三:周公輔政/025

05魯周公世家第三:季友平亂/033

06燕召公世家第四:禪讓亂國/039

07宋微子世家第八:殷之三仁/047

08晉世家第九:惠公背信棄義/054

09晉世家第九:重耳流亡/063

10楚世家第十:齊楚爭霸/071

11楚世家第十:一鳴驚人/078

12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勾踐滅吳/086

13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范蠡歸隱/096

14鄭世家第十二:鄭伯克段/105

15鄭世家第十二:賢相子產/112

16趙世家第十三:趙氏孤兒/119

17趙世家第十三:胡服騎射/127

18魏世家第十四:惠王功過參半/133

 

世家二·閥閱之澤

01韓世家第十五:宣惠王中計/001

02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威王勵精圖治/009

03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湣王慘敗/016

04孔子世家第十七:早年經歷/023

05孔子世家第十七:周遊列國/031

06陳涉世家第十八:首舉義旗/039

07陳涉世家第十八:其興也勃其亡也忽/046

08外戚世家第十九:竇太后姐弟相認/053

09外戚世家第十九:衛子夫平步青雲/061

10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蕭何留守後方辦補給/068

11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蕭何治國安邦/076

12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蕭規曹隨/083

13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張良運籌帷幄/091

14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張良議儲/099

15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機智過人/107

16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國之干城周勃/116

17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周亞夫蒙冤/124

18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劉武恃寵而驕/122

 

列傳一·賢智各殊

01伯夷列傳:夷齊不食週粟/001

02管晏列傳第二:管鮑之交/009

03管晏列傳第二:大賢晏子/016

04老子韓非列傳第三:老莊之道/023

05老子韓非列傳第三:韓非入秦/030

06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吳宮教戰/038

07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孫龐鬥智/045

08孫子吳起列傳第五:通才吳起/052

09伍子胥列傳第六:逃楚奔吳/061

10伍子胥列傳第六:殘楚復仇/068

11伍子胥列傳第六:白公勝復仇記/075

12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子路死不免冠/082

13仲尼弟子列傳第七:子貢亂五國/089

14商君列傳第八:三會秦孝公/098

15商君列傳第八:變法強秦/105

16蘇秦列傳第九:刺股苦讀/112

17蘇秦列傳第九:拜相六國/119

18張儀列傳第十:連橫戲諸侯/126

19張儀列傳第十:計賺楚懷王/133

 

列傳二·群星閃耀

01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智囊”樗裡子/001

02樗裡子甘茂列傳第十一:甘茂受讒/009

03穰侯列傳第十二:魏冉以權謀私/018

04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戰神白起/026

05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王翦明哲保身/031

06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百家爭鳴/043

07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廣納食客/050

08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招賢納士/059

09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虞卿論割地賂秦/067

10魏公子列傳第十七:竊符救趙/076

11春申君列傳第十八:黃歇當斷不斷/085

12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遠交近攻/093

13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范雎恩怨分明/101

14范雎蔡澤列傳第十九:蔡澤勸退范雎/108

15樂毅列傳第二十:功虧一簣/115

16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智勇雙全藺相如/123

17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良將廉頗/124

 

列傳三·窮達以時

01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虎父犬子/001

02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李牧蒙冤/009

03田單列傳第二十二:田單複齊/017

04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義不帝秦/026

05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鄒陽善辯/034

06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屈原沉江/042

07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賈生不遇/051

08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巧取富貴/058

09刺客列傳第二十六:專諸刺王僚/069

10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豫讓擊衣/076

11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聶政劍殺俠累/084

12刺客列傳第二十六:易水悲歌/093

13刺客列傳第二十六:荊軻刺秦/102

14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上《諫逐客書》/111

15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沙丘之變/119

16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趙高弄權/129

 

列傳四·顯宦名醫

01蒙恬列傳第二十八:忠而被誅/001

02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刎頸之交終反目/008

03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彭越功高,見疑被誅/016

04黥布列傳第三十一:英武一世被誘殺/024

05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鋒芒初露/032

06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大展拳腳/040

07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兔死狗烹/048

08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自陷危境,勢窮逃亡/055

09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陳叛漢/063

10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田橫五百士/071

11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樊噲功高險被殺/079

12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骨鯁之臣周昌/086

13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曲學阿世/094

14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晁錯削藩被殺/102

15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張釋之秉公執法/110

16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馮唐一生不遇/ 119

17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扁鵲術高遭嫉/126

18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淳于意遭陷廢肉刑/133

 

列傳五·漢瓦良吏

01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七國之亂/001

02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李廣難封/009

03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一代將星/018

04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少年將軍/026

05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公孫弘八面玲瓏遇良機/035

06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琴挑文君賦動漢武/043

07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留書勸封禪/051

08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吏良則國治/059

09汲鄭列傳第六十:汲黯剛直得天子禮敬/067

10儒林列傳第六十一:罷黜百家,表彰六經/077

11酷吏列傳第六十二:張湯治獄嚴獲武帝尊信/087

12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張騫鑿空西域/096

13遊俠列傳第六十四:郭解俠義終被誅滅/105

14滑稽列傳第六十六:東方朔機智多才受信用/115

15滑稽列傳第六十六:西門豹治鄴澤被後世/124

16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司馬遷忍辱負重著《史記》/132

書摘/試閱

五帝本紀·軒轅稱帝

 

同學們知道我們為什麼叫“炎黃子孫”嗎?那是因為在很久以前,中國大地上分別有炎帝部落、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後來炎帝和黃帝打了起來,黃帝部落贏了,於是炎黃部落合併。再後來,炎黃部落合起夥來攻打蚩尤部落,把蚩尤打敗,其子民又融入炎黃部落。於是,我們便以炎黃子孫自居。

 

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軒轅。他生下來就與眾不同,才幾個月就能說話,年幼時機敏過人,長大些又誠實勤奮,成年後見聞廣博,看事透徹。

後來,神農氏後代的勢力日漸衰落,諸侯間爭戰不斷,而神農氏又沒有實力去征討。在這個時候,很多諸侯也不來朝貢,於是黃帝開始訓練士兵,征討不來朝貢的諸侯,打得諸侯們不得不臣服。有一個叫蚩尤的最為殘忍暴戾,沒人敢去征討他。還有一個炎帝,他想進攻欺壓諸侯,結果諸侯都歸順黃帝了。黃帝推行德政,整肅軍隊,並且認真研究節氣變化,丈量土地,種植黍、稷、菽、麥、稻等農作物,使人們安居樂業。除此之外,黃帝還訓練了一批熊羆(pí)、貔(pí)貅(xiū)、(chū)虎等猛獸。黃帝用這些猛獸與炎帝打仗。最終,黃帝打敗了炎帝。後來,可惡的蚩尤不服從黃帝的管束,再次發動叛亂。於是,黃帝又調派四方諸侯的軍隊與蚩尤進行決戰,這一次,黃帝放下了仁慈之心,擒獲並殺死了蚩尤。從這之後,黃帝即軒轅正式取代了神農氏,諸侯們都順服、尊崇他。天下有誰敢不歸順的,黃帝便去征討誰。可以說,為了天下太平,黃帝從未有一刻放鬆過,他殫精竭慮,勤勤懇懇,只為民眾能過得富足安定。經過多年的努力,黃帝終於統一了中原,組建了大部落聯盟——華夏部落。

黃帝向東到過東海,登過丸山和泰山。向西到達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向南到達長江流域,登過熊山、湘山。向北驅逐過少數民族葷(xūn)粥(yù),在釜山召集諸侯,然後在涿鹿山下廣闊的平原上建立了都邑。

黃帝帶領軍隊四處遷徙,用雲彩來命名官職,軍隊稱為雲師。他設置了左右大監,由他們監督各諸侯國。後來,黃帝獲得了上天賜給的寶鼎,用蓍(shī)草推算歷數,預測未來的節氣。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來治理民眾。黃帝還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五行的變化, 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曆法,開採土石金玉以供民用,他勞心勞力,有節制地使用水、火、木等要素。他做天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因為土是黃色的,所以號稱黃帝。

 

《五帝本紀》節選一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①,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乾戈②,以徵不享③,諸侯咸來賓從④。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⑤,藝五種⑥,撫萬民,度四方⑦,教熊羆貔貅貙虎⑧,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徵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⑨,未嘗寧居。

 

註釋

①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貴族、百官。百姓在戰國以前是對貴族的總稱,因為當時只有貴族才有姓。

②習:演習,操練。干戈:古代兵器。

③不享:指不來朝拜的諸侯。諸侯向天子進貢朝拜叫享。

④咸:都。賓從:歸順,歸從。

⑤五氣:五行之氣。古代把五行和四時相配:春為木,夏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個月,即陰曆六月)為土,秋為金,冬為水。“治五氣”是指研究四時節氣變化。

⑥:同“藝”,種植。五種:指黍、稷、稻、麥、菽等穀物。

⑦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規劃。度:量長短。

⑧熊羆、貔貅、虎:都是猛獸名。

⑨披:開,打開。

 

譯文

 

在那個時代,神農氏後代的勢力日漸衰落,各諸侯間戰亂不斷,但是神農氏沒有能力征討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黃帝操練士兵,去征討不來朝貢的諸侯,把諸侯們打得都來稱臣歸服。其中有一個叫蚩尤的最為殘暴,沒有人能去征討他。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結果諸侯都跑去歸順軒轅了。於是軒轅推行德政,整肅軍旅,研究四時五方的節氣變化,種植黍、稷、菽、麥、稻等農作物,撫慰千千萬萬的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使人們安居樂業。軒轅還訓練了一批如熊羆、貔貅、虎般勇猛的士兵,用來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打仗。經過幾番交戰,黃帝獲得了勝利,實現了征服炎帝的心願。蚩尤發動變亂,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於是,黃帝就徵調四方諸侯的軍隊,和蚩尤在涿鹿的郊野進行決戰,最後擒獲並殺死了蚩尤。這樣,四方諸侯都尊崇軒轅為天子,取代了神農氏,這就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便去征討他們,平定了以後就離開那個地方,他一路上披荊斬棘,開山通道, 從來都沒有在哪兒踏踏實實地居住過。

 

明地理

涿鹿:涿鹿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地處華北平原,桑乾河流經此地,氣候四季分明,適宜農作物生長,蓄養牲畜。因此從遠古時期開始,古代先民就在此地繁衍生息。約5000年前,炎、黃兩帝在涿鹿大戰蚩尤,合符釜山,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

 

析詞義

炎黃子孫:在中國古代傳說中,炎帝和皇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的部落曾經發生戰爭,最終以黃帝獲勝告終,兩個部落也漸漸融合在一起。炎黃及其臣子、後代開創了農耕、醫療等重要技術,所以炎黃時代也被視為華夏文化和技術的源頭。歷朝歷代,統治者及人民都視黃帝為“祖先”,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並一直延續到今天。

 

有所思

《史記》何以略過三皇,直接從五帝講起?

 

五帝本紀·堯舜禪讓

 

相信大家都讀過《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很小的時候就懂得謙讓,把大的梨讓給他人。那我們是否知道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上,有些人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爭得頭破血流,而有些人心甘情願讓出統治權給更有能力的人。這些人的心胸是寬廣闊達的,而下面我們要講的堯和舜就是這樣的人。

 

由黃帝開啟華夏一統時代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華夏聯盟的實力越發強大。黃帝的曾孫帝嚳(kù)駕崩後,國家被繼位的帝摯治理得不好,便由放勳繼承了帝位。他的另一個名字大家非常熟悉——堯。

帝堯宅心仁厚,聰慧機敏,待人溫暖親切。他富有卻不驕狂,尊貴卻不傲慢。他能夠尊老愛幼,使九族親密無間,然後再明確地劃分百官的職責,最後使各地諸侯之間也能和睦共處。

這些事做完後,帝堯就命令羲氏、和氏, 遵循上天的意旨, 根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曆法,慎重地教民眾利用節令進行耕種生產。帝堯一再告誡百官各守其職,終於把各種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堯尋找繼承人的時候,諸侯紛紛辭讓,不敢接受帝位。這時有人提議立堯的兒子丹朱做繼承人,還有人提到共工,都被他否決了。

有人推薦了虞舜。為了考察他,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這兩個女兒來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放下架子,住在媯(guī)水邊的家中去,遵守婦道。堯認為舜做得很好,就讓舜擔任司徒的職務,謹慎地推行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間的五種倫理道德,人們都能遵從;堯就又讓舜廣泛地參與處理百官事務,舜也能把各種事務處理得當;堯最後讓舜在四門主持迎接賓客的事務,四門的人對賓客非常親切和睦,諸侯及遠方賓客都對舜肅然起敬。堯認為舜非常了不起,把他叫來說:“三年來,你謀劃事務非常周密,說過的事都能夠做到。你來繼承我的帝位吧。”舜認為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幾番推辭之後,最終還是在眾人的堅持下於正月初一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禪讓的帝位。

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傳授給他,所以才把帝位禪讓給舜。堯讓位二十八年後去世,百姓都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樣悲痛。三年之內,全國各地都不演奏喜慶的音樂,用這樣的方式表示對堯的懷念。

三年的喪期結束,舜把帝位讓給丹朱,遷居到了南河的南岸。然而諸侯到晉見天子時,都不去朝見丹朱,反而去舜那裡,有訴訟糾紛的人都去找舜評斷,歌功頌德的人都稱頌舜。舜見到諸侯和百姓都來找他,就說:“這是上天的意旨啊!” 於是才回到京都登上了天子之位,這就是帝舜。

 

《五帝本紀》節選二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用命①,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帝位②。”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於堯曰:“有矜鰥在民間③,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④,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⑤,不至姦。”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⑥,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如婦禮。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⑦,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是序⑧。賓於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召舜曰:“女汝謀事至而言可績⑨,三年矣。女汝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正月上日,舜受終於文祖。文祖者,堯大祖也。

 

註釋

①庸命:指順應天命。庸:同“用”。

②鄙德:德行淺薄。忝(tiǎn):辱,玷污。

③矜(guān):通“鰥”,無妻的成年男子。

④ (yín):愚頑。

⑤:形容孝德厚美的樣子。

⑥妻之二女: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堯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

⑦五典:即五常之教,為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⑧時:通“是”,這裡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

⑨女(rǔ):同“汝”,你。至:周到。績:成,這裡指做到。

 

譯文

 

堯說:“啊! 四方諸侯,我在位已經七十年了,你們中有誰能夠順應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呢?”諸侯們回答說:“我們缺乏應有的德行,不敢玷污帝位。”堯說:“那麼,你們都來推舉吧,哪怕是你們的親戚或者是隱居的人才。”大家都對堯說:“在民間有一個單身漢,名叫虞舜。”堯說:“是的,我也聽說了,他這個人怎麼樣?” 諸侯們說:“他是一個盲人的兒子。他父親頑劣,母親愚笨,弟弟傲慢,而舜卻能用孝道來感化他們,使他們漸漸向好處發展, 不再乾壞事了。”堯說:“那我就來試試他吧!”於是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通過這兩個女兒來觀察他的德行。舜讓她們放下架子,住在媯水邊的家中去,遵守婦道。堯認為舜做得很好,就讓舜擔任司徒的職務,謹慎地推行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間的五種倫理道德,人們都能遵從;堯又讓舜普遍參與處理百官事務,百官們因此很有秩序;堯最後讓舜在四門主持迎接賓客的事務,四門的人對賓客非常親切和睦,諸侯及遠方賓客都對舜肅然起敬。堯派遣舜進入山林川澤,遇到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堯認為舜非常了不起,把他叫來說:“三年來,你謀劃事務非常周密,說過的事都能夠做到。你來繼承我的帝位吧。”舜認為自己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了堯禪讓的帝位。文祖也就是堯的太祖。

 

探古蹟

文祖廟:文祖廟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文祖鎮。相傳遠古時代,在這裡有兩個部落為爭奪地盤大打出手,以至元氣大傷,面臨被其他部落吞併的危險。舜受命調停,重新劃定兩部落的邊界,並在界碑上刻下“堯文德之祖界”幾個大字。此碑後不知所踪,永樂年間被村民挖出,雖已斷為數截,但前四字依舊清晰,而後兩字只剩半截。後經人指點,知道這裡是堯帝祖廟,因此人們在這裡重新修廟立碑。碑上的字也改為“堯文德之祖廟”。再後來,廟所在的村子便被稱為“文祖村”。

 

識典故

堯天舜日:意思是堯、舜在位的時期。在古時候用來稱頌帝王治國有方,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典出南朝·梁·沈約的《四時白紵歌》。該詞可用作賓語、定語。

 

有所思

有關堯舜禹禪讓,有沒有別的說法?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6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