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書到今生讀已遲(增訂版):關於如何讀一本好書,如何因此成為更豐沛的人。(簡體書)
滿額折

書到今生讀已遲(增訂版):關於如何讀一本好書,如何因此成為更豐沛的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8726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德海是優異的評論家,更是卓越的閱讀者,涉獵廣、用心專,所見所指皆為人心與世事之根本。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予以增補:解讀《左傳》《隨筆集》這樣的經典之作,摹想玻爾、海森伯、薇依這樣的偉大心靈,分享金庸、金克木、張五常等對作者本人影響甚深的作家與作品——於此基礎上,增加了對《三體》《青鳥故事集》《沈從文的前半生》這樣寫於當代,具備經典視角作品的參詳。同時,還收錄了作者日常閱讀中記述的十數則格言及其理解。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作者讓我們更了解自己,以便有可能,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簡介

1977年生,山東平度人,現居上海。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曾獲“《南方文壇》2015年度優秀論文獎”“2015年度青年批評家”獎。著有《世間文章》《詩經消息》《書到今生讀已遲》等。


名人/編輯推薦

每本值得珍重的書,都需要,獨特的打開方式。

以特有的小心,讀那些偉大的書,讓我們有可能,成為更好的人。


為誰寫作?(代後記)

據漢娜·阿倫特說,瓦爾特·本雅明的理想,是“寫一部通篇都是引語、精心組合無須附帶本文的著作”。這樣一本著作,“將殘篇斷語從原有的上下文中撕裂開來,以嶄新的方式重新安置,從而引語可以互相闡釋,在自由無礙的狀況中證明它們存在的理由”。不用說寫一本著作,即使要在很短的篇幅內談論“為誰寫作”這樣一個問題,這個要求也太高了。退而求其次,試把眼見所及的言辭,綴合成篇。

1751年,盧梭的《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使風俗日趨純樸?》出版。在這篇為法國第戎科學院有獎征文撰寫的文章裡,他談到了為誰寫作的問題:“每個藝術家都想得到讚賞。同代人的贊譽,乃是藝術家的酬報中最珍貴的部分。如果不幸在他生活的民族和時代裡,聞名一時的學者竟讓一群輕浮的年輕人左右他的文風,杰出的詩劇被人遺忘,美好的音樂遭人鄙棄;在這種情況下,他怎樣去博得人們的稱讚呢?他只好把他的天才降低到他那個時代的水平;他寧肯作一些在他活著的時候招人喜歡的平庸篇什,也不願寫在他死後很久才享盛名的杰作。”

在這段文字之後,盧梭直呼伏爾泰的本名,責問他:“為了故作風雅,你犧牲了多少強壯有力的美?為了炫耀你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所能表現的風流才華,你少寫了多少偉大的作品?”那麼,表現強壯有力的美,寫出偉大的作品,卻不是為了博得同時代人的贊譽,究竟是為了誰呢?

對盧梭本人來說,這大概不是什麼問題。他在序言裡已經堅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絕不為當代追隨風尚的讀者寫作:“我既不打算取悅那些才俊,也不想討好各位名流。在任何時候都有一些屈從於他們的時代、他們的國家和他們的社會風向的人……既然想超越所生活的時代,就不能為這樣的讀者而寫作。”盧梭的這一意志,有尼采遙相呼應。在《敵基督》前言裡,尼采寫道:“本書屬於極少數人。這些人中也許已經沒有誰還活著……我怎麼可以讓自己混同於今天已經長出耳朵的人?惟有明天之後才屬於我。有些人死後才出生。”

為未來而寫作,不光兩個相隔不遠的哲人,也幾乎是古今有大志的寫作者的志向。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所謂,“仆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正是這個意思。被稱為“精神大師”的室利阿羅頻,也把自己劃入了這個範圍:“我們不屬於過去的黃昏,卻屬於將來的午晝。”他們用自己的文字,呼喚著那些人群中“有耳能聽”的人,或者,如莊子《齊物論》云:“是其言也,其名為吊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想來不致誤會吧,“英雄與一代凡人皆為知己”,為未來的寫作,並不是作者故意脫離時代,與時代格格不入,他們只是不願降低自己的水準,屈從於某些風氣而已。

對盧梭這一吁求最樸素的響應,該算是他的同時代人本杰明·富蘭克林。1771年,富蘭克林給兒子寫信,追溯家史,尤其是回憶他個人的一生。這封信,就是後來著名的《富蘭克林自傳》的第一部分。作品開頭,富蘭克林交待了寫這些信的原因:“我出身貧寒,幼年生長在窮苦卑賤的家庭中,後來居然生活優裕,在世界上稍有聲譽,迄今為止我的一生一帆風順,遇事順利,我的立身之道,得蒙上帝的祝福,獲得巨大的成就,我的子孫或許願意知道這些處世之道,其中一部分或許與他們的情況適合,因此他們可以效仿。”

富蘭克林這種寫下自己一生,以供後人效仿的寫作,很有古典“大人”之風。在古希臘,人應效仿的典範是神,如柏拉圖的蘇格拉底在《法義》中所言:“一切事情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得關於神們的正確思想。有了這種思想,你就可以過一種好的生活,否則,你得過一種壞的生活。”照希羅多德的說法,“赫西俄德與荷馬……把諸神的家世交給希臘人,把諸神的一些名字、尊榮和技藝交給所有人,還說出了諸神的外貌”。這些作品,摹寫諸神的世系和特性,面向一國民眾的當下和未來,確立一國的特殊生活方式,所謂“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這一特殊生活方式的養成,有賴於高於人的存在——諸神。在富蘭克林的自傳裡,這個高於人的存在,被稱為上帝。這類寫作,把屬神的高貴帶到人間。就像卡夫卡在一次談話中說的,寫作“傾向於祈禱”,“藝術就像祈禱一樣,是一只伸向黑暗的手,它要把握住慈愛的東西,從而變成一只饋贈的手”。那麼,有沒有一種寫作,寫到神不是為了世間的生活,而是只為這高於人的存在而寫?

在談論俄爾甫斯教禱歌時,韋斯特(West)描述了一種頌神的氛圍:“某一個私人文化團體的成員夜聚屋內,借著燭火,在八種焚香的氣息縈繞中向他們想到的神禱告,唱這些禱歌。”這種向神書寫的文字,也是“東海西海,心理攸同”。按《詩大序》的說法,《詩經》裡的“頌”,就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屈原的《九歌》,也明明確確是愉神之作。王逸《楚辭補注》:“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樂鼓舞以樂諸神。”在這個寫作的序列裡,因為物件是高於人的存在,人要把最好的自己和自己最好的所有展現給神看,寫出自己的勇敢、節制和虔誠,寫出世上的美好和莊嚴。

薩特和加繆在很多問題上意見分歧,但在為誰寫作的問題上,看起來卻相當一致。對薩特來說,“一個人寫作只是為了自己,那不符合實際……沒有一種藝術不為別人或是沒有別人參加創造的”。加繆也認為,“一個作家很大程度上是為被閱讀而寫作的(至於那些說他們不是的那些作家,讓我們欽佩但不要相信他們吧)”。以上為了不同物件的寫作,仿佛也驗證了他們的結論。那麼,有沒有一種寫作,不是,或首先不是為別人而寫的呢?就像維特根斯坦相信的那樣:“就改善你自己好了,那是你為改善世界能做的一切。”

1903年,裡爾克給一個青年詩人寫信,“尊敬的先生,除此以外我也沒有別的勸告:走向內心,探索你生活發源的深處,在它的發源處你將會得到問題的答案,是不是‘必須’創造。它怎麼說,你怎麼接受,不必加以說明”。這樣一種首先指向內心的寫作,不止屬於詩。在《以學術為業》中,馬克斯·韋伯堅決地說:“如果他無法迫使自己相信,他靈魂的命運就取決於他在眼前這份草稿的這一段裡所做的這個推斷是否正確,那麼他便同學術無緣了……沒有這種被所有局外人所嘲諷的獨特的迷狂,沒有這份熱情,堅信‘你生之前悠悠千載已逝,未來還會有千年沉寂的期待’——他也不該再做下去了。”這種先要經過自我確認的寫作,差不多可以稱作為自己的寫作。對這些寫作者來說,“關心你自己”、“認識你自己”、“照顧你自己”是最高的目標,他們在內裡認識自己、澄清自己,並通過寫作把這個認識和澄清提純,甚而由此走向幸福之路,把自己的一生譜寫為獨一無二的樂章。

不管是為當代人寫作,為未來者寫作,甚至為一個民族,為至高的存在,抑或只是朝向自我的寫作,凡寫下的文字,都不能期望它真的會“像跳動的火焰點燃了火把,立即自足地延續下去”。如同柏拉圖在《斐德若》中所說,文字本身是不可靠的,何況還伴隨著誤解:“沒有任何理性的人敢於把他那些殫精竭慮獲得的認識托付給這些不可靠的語言工具,更不敢讓那些認識遭到書寫下來的文字所遭受的命運。”因而,不管是為誰的寫作,或者為了傳達什麼珍貴的東西,即使寫作者本身極其嚴肅,最終,對它是否或如何傳達給聽者的期待,差不多只能是但丁《神曲》裡所說的:“放棄一切希望。”或者,對待為誰寫作這件事,應該如基爾克果《恐懼與戰栗》作為草稿的題詞那樣,給自己一個堅決的答復:

“寫作吧。”

“為誰寫作?”

“為那已死去的,為那你曾經愛過的。”

“他們會讀我的書嗎?”

“不會!”


目次

書到今生讀已遲(代序) ………………… 1

跳動的火焰

自願把不肯輕信的念頭高高掛起 ………… 3

你越過了遙遠的距離把手伸給我 ………… 9

一個好的墓志銘,用不著這麼準確 ……… 16

六鹢退飛過宋都 …………………………… 23

善念進入崎嶇起伏世界的真實模樣 ……… 30

抓住內心世界最隱秘的起伏 ……………… 37

一直移動著的時間 ………………………… 44

從沒真正離開 / 存在的鬼神世界 ………… 51

如果我們把夢看成一個作品 ……………… 59

愛命運

涉及一切人的問題 ……………………… 67

月明簾下轉身難 ………………………… 85

安寧與撫慰 ……………………………… 105

在世俗的門檻上 ………………………… 112

利瑪竇的禮單,或萬歷二十九年 ……… 126

《三體》:大荒山寓言 …………………… 136

備忘抄 …………………………………… 150

目前無異路

金庸小說裡的成長 ……………………… 165

斯蒂芬張的學習時代 …………………… 178

海中仙果結子遲 ………………………… 190

有這樣一個老頭 ………………………… 201

從艱難的日常裡活出獨特的生命形狀 … 211

開闊健朗與細心耐煩 …………………… 218

用使人醉心的方式度過一生 …………… 225

附 錄

內心的指引 ……………………………… 233

為誰寫作?(代後記) ………………… 263

增訂版補記 ……………………………… 269


書摘/試閱

書到今生讀已遲

處身於現在的時代,不幸到永遠也無法回到文化的未開化狀態,因此,一個企圖在精神領域有所領悟的人,就必然被迫跟書生活在一起。照列奧·施特勞斯的嚴苛說法——生命太短暫了,“我們只能選擇和那些最偉大的書活在一起”,“在此,正如在其他方面一樣,我們最好從這些最偉大的心靈中選取一位作為我們的榜樣,他因其共通感(common sense)而成為我們和這些最偉大的心靈之間的那個中介”。

可是你沒有恰好生於書香世家,也沒在很早就遇上一位教你如何閱讀的老師,當然就不會走運到一開始就遇上那些偉大的書。對書抱有無端愛意的你,開始閱讀的,只能是你將來棄之如敝屐的那些——小時候,是戰天斗地的連環畫,地攤上有頭無尾的兒童讀物,動物的兇殘和善良;稍大一點,大人藏在抽屜裡的書被悄悄翻出來,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是神鬼出沒的無稽傳說,形形色色的罪案傳奇,以男女情事為核心的拙劣編造……運氣好一點,你會碰上巴金的《霧雨電》,楊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甚至封面上印著“迅魯”的《吶喊》。

那時候,你把從各種渠道弄來武俠、言情、校園小說包上封皮,偷偷摸摸地在教室裡經歷別人的喜怒哀樂。很快,你吃了平生第一次冤枉。有個跟你一樣喜歡讀書的家伙,把一本看卷了邊的書像往常一樣丟在你的床上,封面上是個妖嬈的女人。你還沒來得及翻看,書就被沒收了,對你期許甚深的老師不待你辯解,就對你一頓拳打腳踢,並從此不再理你。

沒錯,這不過是你事後的回憶,讀這些文字的時候,你還不知道什麼是傳奇、武俠,更不會知道,有些故事旨在引逗你想象異性日常之外的樣子——只有對書的盲目熱愛(Eros)引導著你。

你從一個藏書頗富的人家搞到一批歷史小說,《楊家將》、《薛剛反唐》、《羅通掃北》、《三請樊梨花》、《朱元璋演義》……那一年在瓜棚裡,你還不知道有個跟你年齡相仿的女孩正滿懷恐懼地盯著這個世界,只顧沉浸在那些早已老舊的故事裡,忘記了周遭的燠熱,忘記了太陽正慢慢落下西山,直到一本本厚厚的書來到最後一頁,直到再上學時,你不知為什麼再也看不清黑板。

戴上眼鏡的你到縣城去上學了,那些小小的博學者開始出現,她/他們嘴裡,全是些陌生的故事和人名,全是你沒讀過,也從未聽說過的清詞麗句。恍若走入飛地,飛地上的一切,你都那麼陌生。好吧,那就開始領略這個美麗新世界。你每天早晨五點準時起床,背一個小時的詩詞,然後去跑步,胸懷裡全是“少年心事當拏云”的豪情。

夜晚,你去讀那些陌生的名字寫下的陌生故事。你當然記得,那天有人丟給你一本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說可以完全代替你腦子那些滿是手汗污垢的租來的小說。你嚴嚴實實地蒙在被子裡,借著手電的光照,一口氣讀完。此後兩個小時的短暫睡眠,你在半夢半醒間跟達爾達尼央不停地說著話,仿佛在為他籌劃,也好像是在勸說自己,用的是莊重的大腔聖調。睡夢中的對話讓你疲憊不堪,幸虧同宿人的起床聲,喚醒了精疲力盡的你。

你絕對不會忘記,那個第一次吻你的女孩帶來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這個名字拗口的人寫的書又厚又重,情節緊張到讓你溽暑裡滿身冷汗,你才不管拉斯柯爾尼科夫的結局如何,只急著要知道那個純潔的女孩索尼婭最終是怎樣的歸宿。天蒙蒙亮的時候,書讀完了,你一直擎著書的左手開始抽筋。用冷水洗把臉,你振奮地寫好一封信,騎行了六十裡路,把信悄悄塞進她的郵箱。

那時候你肯定不會知道,出於熱愛的讀書時光已經結束,而那個女孩,也將在不久之後決絕地離你而去。

有個幸運的孩子叫約翰·穆勒,你要長大了才知道羨慕。就是他,在父親督促下,幾乎在少年時期就完成了自己所有的讀書儲備。他三歲開始學習希臘文,沒有進過學校,卻在十七歲之前閱讀了絕大多數希臘羅馬古典,系統學習了幾何與代數、經院派邏輯學、政治經濟學、化學和植物學,最終,他以等身的著作,證實了完備而系統的閱讀的必要性。

按父母的理想計劃塑造孩子的願望,是極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並極易導致精神問題。果然,二十歲的時候,約翰·穆勒遭遇嚴重的精神危機。以毒攻毒,他竟用對華茲華斯的閱讀,安然度過此次危機。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你還沒有奢侈到要考慮精神危機,甚至都沒來得及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就要按照小穆勒的方式,給自己制定一個完備的學習計劃。

你找來了各個學校開列的文史哲書目,比較,甄別,剔除,然後手抄了一份自己的定本,從頭到尾讀起來,讀罷一本,劃掉一本。你根本不明白當時哪來的好胃口,不管什麼類型的書,只要是這份書目上,《詩集傳》也好,《判斷力批判》也罷,或者是《薔薇園》,《薄伽梵歌》,你都能興致勃勃地讀過去。有時候從圖書館出來,夜已經很深了,路兩旁是婆娑的樹,抬起頭,能看到天上密密的星。那樣的晚上,不知從什麼地方來的一股力量,讓你覺得身心振拔,走路的時候,腳上都仿佛帶著彈性。

以後你會經常想起那些日子,想起你初讀索福克勒斯時感受到命運的肅殺,想起你竟然無知到連讀《天官書》都用白文本,想起你對讀萊辛和羅丹時的驚喜,想起你讀完《高老頭》時內心的悲憤,想起你讀《元白詩箋證稿》時的砉然之感,想起你發現《批判哲學的批判》邏輯矛盾時的欣喜,想起你在搖曳的燭光裡讀完了黑格爾的《美學》,蠟燭也堪堪燒完,“噗”的一聲,你沉浸在怡人的黑暗和靜謐裡。

即便有這樣的美好時光,你還是騙不了自己。雖然書單上剩下的書越來越少,可書中的世界依然紛繁複雜,你也並沒多少讓自己身心安頓的所得。因為缺乏共通感,你沒有找到自己的榜樣,並未出現的那個人,當然也不會成為你和最偉大的心靈之間的中介。你變得焦慮,轉而根據正在讀的書的腳注,來尋找下面該讀的書,努力找到每本書更高的精神來處。

有那麼一段時間,你一定是得了“大書貪求症”,每天都規定自己讀起碼多少頁“偉大的書”。你當時的想法是,等有一天把這些“大書”讀過一遍,那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一定會顯露出她澄澈的面目,跟你平常看到的那個絕不相同。事與願違,你不光沒有讀懂那些大書,身心還仿佛被抽走了一些什麼,連閱讀平常書籍的樂趣都失掉了。那時,你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質疑,覺得你肯定不是被選定的讀書人,竟有段時間廢書不觀。那些美麗的夜晚不再有了,腳步也漸漸失去了彈性。

你悶坐在宿舍裡,蔫蔫的,對什麼都提不起勁頭。走廊上語聲漸渺,你看見自己在一間燈火通明的屋子裡讀書,情境好像是冬天,你身上裹著毯子。其時你大約是被書迷住了,因為你不斷用已經發紅的手掌拍打著桌子。一個不知是什麼的東西,黑魆魆地向讀書的你襲來,拿走了你的什麼東西。讀書的你絲毫沒有覺察,繼續不時地拍下桌子。你大聲地提醒讀書的你注意,但聲音仿佛被什麼扼住了,壓根發不出來。你只能眼睜睜看著讀書的你,被那個黑魆魆的東西不停地從身上一次次拿走什麼。讀書的你仍然沒有注意,還在興高采烈地拍著桌子。你看見讀書的你一點點枯槁下去,只剩下一副支離的骨架。這時,那個黑魆魆的東西又來了,直奔那副骨架。你實在急壞了,用盡全身的力氣提醒那個讀書的你,快跑!快跑!讀書的你依然一動不動,黑魆魆的東西碰上骨架,骨架慢慢倒下。你走上前,要扶起那副骨架,骨架慢慢轉過了頭,突然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你襲來。你覺得身上有個地方咯噔一下,什麼東西確定無疑地流失了。你從夢中醒來,好大一會兒不能動彈。

當從另一個真實的夢魘中醒來的時候,你沮喪得無以復加,覺得在真實世界和精神領域,你都失去了依傍,那個偉大的心靈置身的世界,跟你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係。

你要到很久以後才看到這個故事。第歐根尼·拉爾修《名哲言行錄》記載,有一次色諾芬被蘇格拉底攔住去路,問他在哪裡可以買到各種食物,色諾芬逐一道來。話鋒一轉,蘇格拉底緊接著問:“人在哪裡可以變得美好?”色諾芬啞然無對。“來跟我學習吧。”蘇格拉底吩咐道。

在此之前,你只知道,葉芝擁有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相信“一扇看不見的大門終會打開”。可你並不相信,因為你為自己製作的書單差不多讀完的時候,那扇緊閉的大門並沒有敞開,有一種什麼東西,始終障礙在你和書之間。你也慢慢明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障礙。一位你敬重的前輩學人,就很長一段時間困在各路經典裡,產生了相當嚴重的厭煩情緒。有一件事情始終讓他一籌莫展,“如果心儀古典作品的話,該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處境與這些作品建立起活生生的聯繫?”那些偉大的書一直都在,卻從未進入活生生的日常世界。

差不多到這時,你才意識到,僅靠年少情熱去讀那些沉默的書,任憑你橫衝直撞,它們緊閉的大門並不會因為遷就而輕易敞開,自己還會因為碰壁太多而失去基本的閱讀熱情。想到這一層的時候,你仿佛看到那扇此前緊閉的大門,慢慢地閃開了一道縫隙,有澄澈的光流瀉出來。從這條小小的縫隙裡,你略微窺見了某種被稱為“宮室之美,百官之富”的東西,心下快活自省,口不能言。

你不禁想起了自己當初讀《笑傲江湖·傳劍》時的情形——一代宗師風清揚出場,令狐衝進入習武的高峰體驗。在風清揚指導下,令狐衝一時“隱隱想到了一層劍術的至理,不由得臉現狂喜之色”,一時“陡然之間,眼前出現了一個生平從所未見、連做夢也想不到的新天地”。你心中涌起了什麼障礙被衝破的感覺,頓覺世界如同被清洗過一遍,街道山川,歷歷分明。

寫作此節時,金庸仿佛神靈憑附,在恩怨糾葛的世情之外另辟出一片天地,清冽的氣息在書中流蕩。當然,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你還不會想到,有一天,你或許也會碰上令狐衝那樣的好運氣。想到這裡,你不禁展顏微笑,內心的某個地方,緩緩放鬆下來。

你不再咬緊牙關,要把無論怎樣艱深的書都啃下來。你試著尋找閱讀中的“為己”之道,嘗試去理解德爾菲神廟的箴言,“認識你自己”,接受你自己,學著辨識自己的性情,並根據自己的性情所向選擇讀物。那些離你或遠或近的“大書”,不再只是“他人的故事”;那些偉大心靈的神態和舉止,有時就在你面前清晰起來——他們甚至會不時參與你對日常事務的判斷。

“書到今生讀已遲”,即便你有再好的運氣,也永遠不會知道,蘇格拉底是如何閱讀那些古代聖哲著作的;更不會知道,色諾芬是不是從學之後,明白了“人在哪裡可以變得美好”。但你現在確信,有些人就如蘇格拉底一樣,在引導人過一種親近幸福的生活。你現在也相信,那個關於蘇格拉底的閱讀傳言是真實的,他說:“古老的賢人們通過把他們自身寫進書中而留下的財富,我與我的朋友們一起展開它並穿行其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