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站在未來教語文:語文價值的追問與重構(簡體書)
滿額折

站在未來教語文:語文價值的追問與重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廈門市海滄區孫宗良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歷經四年多研討與探究的思想成果。
本書緊扣語文教學實踐,始終將理性思考與實踐探究融為一體,試圖實現對語文學科與語文教學的整體觀照,在把握學科的歷史走向與時代脈搏的基礎上,來回答今天我們到底應該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和基點上來認識並導引自己的語文教學,走出一條自己的語文之路。

作者簡介

林秋雁 廈門市海滄區中學語文教研員,福建省優秀教師,廈門市專家型教師。關注語文教學與生命成長的關係,致力個性化作文教學研究,在《語文建設》《教育研究與評論》《福建基礎教育研究》等期刊發表多篇文章。主編《初中作文教學系列》《科幻之光》《就事說理》等書籍。

林虹 廈門市海滄區中學語文教研員,福建省優秀教師,廈門市初中語文學科核心指導組成員,曾獲廈門市首屆課堂創新大賽一等獎,廈門市第五屆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主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區域性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創建研究”等課題,以課題形式和共同體建設等形式推動區域教師團隊發展,卓有成效。有多篇文章在《新課程》《試題與研究》等刊物發表。

李燕玲 北京師範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學校語文教師,廈門市學科帶頭人,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福建省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特等獎第一名;在《中小學管理》《語文教學通訊》等期刊發表三十余篇文章,其中四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初中語文教與學》全文轉載。

名人/編輯推薦

1.孫宗良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四年來集體思考與智慧的結晶。
2.本書指向語文教師發展, 基於教學實踐,完成優秀語文教師應有的對學科的深刻認識。
3.本書圍繞語文教學進行系列探索,在對語文學科價值的追問、重構與探究性實踐中,逐漸達成了對語文教學本質、語文育人目標與價值重構的共識,對一線教師具有極大的啟發作用。

前言
本書是廈門市海滄區孫宗良中學語文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研討與探究的思想成果。自2016年工作室成立以來,工作室全體同仁抱著對於語文教學的熱情與激情,圍繞初始設定的系列專題,整整四年,閱讀、寫作、實踐、研究,終於形成這樣一個初步的成果。這期間探索的艱辛,創造的艱難,堅持的不易,是難以言表的。但老師們那種執著與投入,那種反思與揚棄,那種對自我和實踐的超越,確實令人感佩。因此,這與其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一段痛苦而有意義的語文跋涉,一段艱難而不乏美麗的成長歷程。
本書著眼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與時代使命,探究其今天變革與發展的根本趨勢,緊扣語文教學實踐,始終將理性思考與實踐探究融為一體,試圖實現對語文學科與語文教學的整體觀照,在把握學科的歷史走向與時代脈搏的基礎上,來回答今天我們到底應該站在什麼樣的立場和基點上來認識並導引自己的語文教學,走出一條自己的語文之路。對於一群身處一線的語文教師來說,完成這麼一個宏大的建構,不免有好高騖遠之嫌。但我們認為,在今天的時代浪潮與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學科教學正面臨革命性的變革,一線的語文教師也必須走出經驗的窠臼,走出片段式感悟的碎片思維,不停留於局部的“技”的層面的深入,而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開闊更宏大的視野,在全景認知(包括橫向的空間廣度與縱向的時間深度)中來研究語文,把握語文的本質屬性與學科的價值重構要求。如此,才能引領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真正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工作室的四年跋涉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思考的基礎上,在完成自己關於語文教學整體理解與建構的基礎上,形成“道”的體悟,進而推進自己的整體成長。
當然,工作室的特徵決定了這一跋涉不是純粹的學理研究,不是試圖建立一套高高在上的、俯瞰著語文教學實踐的、完整的、抽象的關於語文課程的理性大廈,這不是我們這個團隊所能勝任的。它是指向語文教師發展的,是基於教學實踐的,只是完成今天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應有的對學科的深刻認識,試圖回答一個問題:“今天,我們要站在哪裡教語文?”因此,本書在某種意義上是寫給工作室成員自己看的,因為寫書的過程就是全體成員不斷學習、不斷思維、不斷碰撞、不斷建構,也是不斷成長的過程,因而本書也就有了其獨特的價值。之所以把它呈現出來,當然是希望與廣大一線的語文教師分享。
本書整體上建立在這樣幾個邏輯構架的基礎上:
首先,如何認識當今語文學科實際上也是所有學科面臨的挑戰與革命性變革,這是認識語文學科價值重構的背景與必然性。為此,本書建立起這樣一個邏輯鏈:
(1)教育最根本的功能之一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能夠滿足社會發展與進步要求的人。
(2)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具有良好的人格修養、現代意識、全球視野、高階思維、創新能力、團隊精神等,當然包括正確的價值取向、家國情懷等。
(3)教育必須順應時代與社會的呼喚,即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今天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五育並舉”正是體現了這一教育價值觀的根本改變。
(4)學科教學是教育的主要領域與基本內涵,教育價值觀的變革必然要求學科價值相應變化而實現價值重構,從知識教學走向人的發展的教學,這是這些年重視並大力倡導“學科育人”的背景所在,也是“學生主體”“學習經歷”“合作對話”“思維品質”等概念與相應理念提出的緣由。我們這些年從“雙基教育”的強調,到“三維目標”的倡導,再到“核心素養”的提出,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學科教學價值觀的改變。
(5)語文學科同樣要順應這樣的變革浪潮,在語文中關注人的完整成長,所以從語文知識技能的一元價值走向語文“三維目標”“核心素養”的多維價值,我們不能停留在“字詞句篇、語修邏文”這一價值層面上,而要走向學生知識成長、能力成長、精神成長等的有機融合。
這是本書前兩章所建構的一個邏輯鏈。這一邏輯鏈要證明的,一是當今的語文教學變革是一個社會發展大趨勢下的產物,因而它是不可逆的,我們必須理解、把握並順應這樣的趨勢;二是變革的核心是學科價值觀的變革,因而實現價值重構就成為語文改革的核心任務,這也是今天討論所有語文問題的基本點與出發點;三是從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倡導以來乃至今後相當一個時期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都是站在這個基點上的思考與探索。這也就回答了“站在哪裡教語文”第一個層面的思考,必須站在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角度,站在語文學科在這一發展中所處的位置與所要實現的價值的角度來教。實際上,就是要進一步探討:語文教學如何走向“未來”?我們如何建構起自己的“未來”視角?站在“未來”教語文,這也是本書書名的由來。
其次,價值重構只是一個起點。語文學科價值的實現不能只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中,而是要轉移到學生身上。或者說,只有學生真正獲得了,學科價值才得以實現。因此,我們既要認識價值的內涵構成,還要認識價值所依附的載體。為此,本書又建立起第二個邏輯鏈:
(1)語文學科價值是一個多維的存在,指向學生成長的各個方面,是通過學生的習得來實現的。因此,學科價值的實現就不是一種靜態的呈現,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價值一定是在動態中實現的。也就是說,語文學科價值是通過“教學”或者更應該說“學習”來實現的。
(2)語文學科的價值,不只是通過課程標準或者語文教材等所表達與呈現的,語文學習過程同樣是學生成長的價值之源。例如,同一個教學內容,經由不同的學習過程去獲得,學生得到的成長是不一樣的。由此,我們提出了“過程價值”這個概念,即“學習過程”對人的成長是有價值的。事實上,像語文核心素養所要求的諸如邏輯能力、創造能力、批判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判斷能力乃至理想、信念等,都必須在科學有效的過程中才能養成。
(3)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通過兩個維度實現:一是通過對學習內容如課程標準、語文教材等所蘊含的關於語言形式、關於思想情感,特別是一個個具體的文本是用怎樣的語言形式去最好地表達思想情感等的深入體悟與把握,從而獲得關於語文的認知、理解、應用、綜合等能力,我們簡稱其為內容價值;二是在語文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思想、情感、品質等作為人的成長的重要素養,通過一個個有效的過程,在學生的心裡紮下根來,我們簡稱其為過程價值。前者主要是對教材價值的發掘、理解與建構,它是顯性存在的,成為我們教學目標確立的主要依據;後者則是不同過程中實現學習力與思想力的提升,它是隱性存在的,因而往往沒有引起我們應有的關注。
(4)這樣兩個維度的價值,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的,而是相互依存且融為一體並同步實現的,即內容價值更好地實現必須依賴有效的過程,而過程價值則需要在對內容的有效學習中得以實現。兩者互為載體,在同一個過程中同步完成。可見,語文學科真正的有效學習,是一個個價值引領下的感知、體悟、昇華進而內化的過程,是一個由下而上、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感性到理性、由外顯的知識與方法等到內蘊的素養的養成過程。因此,在語文學習中,過程的建構與多元價值的有機融合是非常關鍵的,它直接決定學科價值的有效實現。
(5)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關注的是內容價值,無論教學目標的確定還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都是基於內容價值的實現。即使關注過程,也只是從方法或者策略的角度來認識,即如何更好地傳遞內容價值或者教材價值,或者只是知識化的方法、技能的獲得,而對過程本身的育人價值的認識是不夠的。近些年來,語文教學確實越來越重視過程,但基本沒有脫離上述的認識範疇。這一認識上的偏頗,正是語文始終難以真正把“人”放到教學的核心位置或實現他們的主體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書的核心任務之一就是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刻反思,並進一步探究如何解決。
這是本書第三、四兩章所建構的一個邏輯框架。這一框架要強調的,一是語文學科價值的實現,我們不能只是停留在“語文課程”或者“語文課程標準”甚至“語文教材”這些視角上,而必須站在“語文教學”乃至“語文學習”的視角上;就是說,語文育人價值的實現,不只是一個學術探究的問題,更是一個教學實踐的問題,因而教師必須站在這一層面來重新認識與思考自己的教學。二是明白語文學科價值重構與課堂教學或者語文學習改革的關係。實際上,我們今天倡導的幾乎所有語文課堂改革,諸如課堂對話與互動的追求、小組合作與學習活動設計的要求、整本書閱讀或者綜合實踐進入語文教材、大單元教學和項目化學習,都是順應學科價值重構的需要。三是正確認識內容與過程的關係,並在價值層面認識它們在學習中的地位、作用與如何合理運用。我們面臨的教學實際往往是,當只是關注內容價值實現的時候,課堂就常常用直接傳授的方式,把內容價值抽象為結論並告訴學生;而當只是在方法策略層面關注過程時,則容易把它們抽象為可行的、模式化的操作程序,讓學生獲得一些技能。上述兩種狀況下,學生的獲得是概念化、淺表化的,很難轉化為高位面的、作為一個優秀的人應該形成的居於核心地位的素養,包括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今天課堂教學改革面臨的種種困境與阻塞,往往與這個認識沒有很好地建立有關。這實際上是對“站在哪裡教語文”作出了第二個層面的回答,它同樣建立在對“未來”的思考這一基點之上。
再次,價值重構決定課堂理解,這兩者又共同決定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現,這需要由“道”走向“技”的實踐操作。在這方面,本書形成了這樣的探究過程,或者說第三個邏輯過程:
(1)對語文教學現狀的深度審視。在這個環節,本書不主張對傳統教學作簡單粗暴的肯定或者否定,甚至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進行所謂的批評,而是著重從課堂教學與價值實現的匹配性角度來審視。本書認為,任何一種教學形態和實踐都是為它背後的學科價值認定服務的,比如講授式課堂,就主要是為知識教育服務的,對於知識的傳授來說,講述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2)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是因為原本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諸如講授式教學等與今天的學科價值認知以及由此形成的路徑策略選擇是不相匹配的。所以,探究的起點就是在審視與反思的基礎上,選擇並建構合理且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形態、學習過程和教學策略。
(3)由於知識教育和工具理性的影響,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更多地訴諸人的理性思維而忽略人的情感體驗。我們認為這不符合語文學科的基本特質,也不利於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應有的成長。這不僅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具有豐富的情感因子,而且因為人的價值意識的建立,首先建立在情感認同基礎上,然後內化昇華為價值觀念。因此,本書提出了理性分析與情感體驗的關係與實現策略,這是第五章所重點表達的。
(4)在前五章整體完成對語文教學帶有理性色彩的建構性思考基礎上,第六章走向策略探索。本書在眾多教學策略中抓住當前的兩個熱點——單元教學與綜合實踐,因為它們是今天語文教學改革中具有跨越意義的倡導,也是在教學實踐中具有較多困惑的領域。實際上,在三、四、五、六這四章中都有策略的呈現,只是第六章更加純粹些。這是本書指向教學實踐的一條邏輯線,它實際上是站在實操層面對如何“站在未來教語文”作出的一些
回答。
最後,本書還有第四個邏輯架構,即探討如名師工作室這樣的教師培養項目中,如何在對學科的理性審視與實踐探究中實現教師的成長,其頂層設計、團隊建設、支持系統、實施策略,以及研究過程中如何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等。這在前七章其實有一條隱性的線索,而在第八章把它顯性化了,這裡就不做贅述。因此,本書站在教師成長的角度,重在呈現對語文教學的整體理解,形成對教師語文實踐和專業成長的一種指導性建構。它是對今天語文教學和教師成長的一種新的思考與探索,而不是一種完全學術意義上的建設與表達。
第八章的內容體現了本書一個附加的意圖,即以這個工作室作為樣本,引發更多的關於學科教師培養的平臺建設、促進學科教師群體發展的有益思考。同時,也感謝廈門市海滄區教育局、海滄區教師進修學校在這方面的可貴付出與不懈努力。本書的面世就是一個明證。
孫宗良(語文特級教師)

目次

目 錄
前 言 001
追問篇
語文學科為什麼需要價值重構

第一章 時代呼喚學科教學變革 003
第一節 社會發展與教育變革 003
第二節 時代選擇“人”的教育 008
第三節 學科育人的基本向度 019
第二章 語文學科的價值重構 031
第一節 百年語文的回顧與思考 031
第二節 語文學科的時代認知 039
第三節 素養本位的價值指向 046
第三章 語文教學的內容價值和過程價值 063
第一節 對內容價值和過程價值的理解 063
第二節 內容價值與過程價值的合一 078
第三節 價值實現的三個轉向 089
第四章 多維育人的課堂融合 106
第一節 多維融合的思維原點 106
第二節 課堂融合的教師因素 114
第三節 課堂融合的準則策略 121

重構篇
怎麼走出一條自己的語文之路
第五章 理性分析與情感體驗 137
第一節 對理性分析與情感體驗的理解 137
第二節 情感體驗的意義和實施策略 146
第三節 理性分析與情感體驗的相互作用 157
第六章 單元教學與綜合實踐 170
第一節 單元教學撬動課堂轉型 170
第二節 綜合實踐培養關鍵能力 184
第三節 綜合實踐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 199
第七章 課堂評價與教學改進 212
第一節 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維度 212
第二節 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的設計和應用 219
第三節 課堂教學評價促進教學改進 234

成長篇
在問題與使命中前行
第八章 教師成長:尋找自我的美麗倒影
——海滄區名師工作室的實踐與探索 255
第一節 應對挑戰:學科育人對語文教師的新要求 255
第二節 團隊修煉:工作室運行策略與實踐 269
第三節 共同願景:工作著是美麗的 284
後 記 29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