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開放革命:重寫信息時代的規則(簡體書)
滿額折

開放革命:重寫信息時代的規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信息時代,互聯網經濟、大數據經濟、數字經濟,無時無處不在,對全球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魯弗斯‧波洛克博士站在時代的高度,敏銳地觀察到時代的變革,認識到對傳統規則改變的急切性,主張通過開放革命,建立一個讓所有人更加公平的世界,同時促進人類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
全書共分為14章,圍繞開放世界思想,結合實際案例,給出了全面、系統、具體的論述。第1章介紹信息社會裡傳統規則造成的壟斷及其危害性;第2章介紹開放世界和開放革命的願景;第3章給出信息和開放性的定義;第4章討論傳統的知識產權――專利權和版權的壟斷性;第5章以臉書為例討論互聯網壟斷企業對人類社會的危險;第6章以互聯網的發展歷史討論開放性的意義;第7章和第8章分別以共享音樂和人類基因組兩個典型案例,討論開放的重要性;第9章介紹開放的先行者――傑米‧拉夫為開放性所做的不懈努力;第10章介紹開放模型的優點及必要性;第11章介紹建立開放世界的具體措施和可行性論證;第12章通過環境保護運動的經驗,討論如何實現開放世界;第13章回顧歷史上的一場版權之爭及帶來的啟示;第14章致謝所有對本書的貢獻者。
本書對於更好地建設當前蓬勃發展的數字化社會和數字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原作者出自西方學者的視角,對於書中不符合中國國情的觀點,請讀者批判性地理解。

作者簡介

作者魯弗斯·波洛克博士是一位研究者、技術專家和企業家。他一直是全球開放數據運動的先驅,為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產業界如何在數字世界中取得成功獻言獻策。他是開放知識組織基金會(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的創始人。這是一個目前活躍在超過35個國家的領軍型非政府組織(NGO),其職責是通過對信息的訪問,賦能每個普通人和各個機構,使其能夠創建洞察力和驅動變革。他曾經是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的米德(Mead)團隊經濟學研究員。他獲得過100萬美元的夏特沃斯基金會獎研金(Shuttleworth Fellowship),目前是Ashoka會士和RSA會士,擁有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和數學雙一級榮譽。
譯者于戈,1962年生,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1982年、1986年獲得東北大學計算機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日本九州大學計算機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軟件與應用、數據庫與數據管理、信息系統與開源教育。

名人/編輯推薦

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誰擁有信息,誰就擁有未來。在這個數字世界裡,我們面臨著一個最根本的選擇: 開放還是封閉。在一個開放的世界裡,信息是由所有人免費共享的。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信息是被人“擁有”和受控的。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一個權力和財富正在被極不尋常地高度集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創新受到壟斷的死亡之手所阻礙和扭曲,必不可少的藥品只有富人才能負擔得起;自由受到被操縱、排斥和利用的威脅,你的每一次點擊、你邁出的每一步,他們都在盯著你。
相比之下,在一個開放的世界中,我們所有人都將致富,通過自由地使用、享受和借鑒一切信息,包括從統計數據和研究報告到報紙故事和書籍,從軟件和電影到音樂和藥方。在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將越來越公平地向創新者和創造者支付酬勞,以市場驅動的報酬權利取代知識產權壟斷權利。

第1章
序言: 對大眾注意力的壟斷


在2018年3月,當一家政治諮詢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和臉書公司(Facebook)爆出醜聞時,倫敦《衛報》(The Guardian)援引該公司一名前董事的話稱:
穀歌(Google)、臉書、亞馬遜(Amazon)等所有這些大公司都在將人們的數據等內容進行貨幣化,從中賺取成百上千億美元。多年來,我一直在告訴企業和政府,數據大概是你們最有價值的資產。每個人也應該能夠將自己的數據進行貨幣化――這是他們所擁有的作為人的價值,而不應該被剝削。
其他評論人士也有同感: 這些互聯網巨頭的問題在於他們控制了我們的個人數據。但是,這種對問題的診斷從根本上是錯誤的。如同在醫學上一樣,誤診事關緊要。
谷歌和臉書利用的不是你的數據,而是你的注意力。正是你盯著屏幕的眼神,都被它們變成了錢。這是因為當我們想要搜索某樣東西、與朋友進行聯繫,或者想要瞭解發生了什麼事情時,我們幾十億人都會求助於這些網站,正是這種壓倒性的地位使它們變得極強大。
我們都知道這些公司在利用我們的個人數據來給我們投放定向廣告,是的,這是商業模式的一部分。但是,即使他們無法獲得關於我們的數據,他們照樣也會賺大錢,就像電視網絡在定向廣告被發明之前,僅依靠龐大的受眾群也能賺錢。
起作用的正是對你的注意力的壟斷。因此,要想搞清這些行業帶來的真正問題,首先要回答的是它們何以變成如此難以置信的壟斷。答案是它們運營在三種現象彙聚之處:
1. “平臺”效應
2. 無成本數字複製
3. “知識財產”專有權
只有在理解了這三種現象及其交互作用之後,我們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正確的診斷,從而找到合適的處理方法。

目次

目 錄
第1章 序言: 對大眾注意力的壟斷
-
1.1 平臺效應-
1.2 無成本複製-
1.3 “知識財產”權利-
1.4 新世界中的舊規則-
第2章 開放的世界
-
第3章 對信息和開放性的定義
-
3.1 什麼是信息?-
3.2 什麼是開放?自由地使用、借鑒和分享-
3.3 歸屬權、完整性和相同分享-


第4章 作為“知識產權”的專利權和版權
-
第5章 直面強權
-
第6章 戰勝封閉的思想: 互聯網
-
第7章 傳到耳邊的音樂
-
7.1 我們需要開放模型嗎?聲田公司不夠嗎?-
第8章 生命的奧秘如何差點永遠成為秘密
-
8.1 生命的奧秘-
8.2 讀取編碼-
8.3 線蟲和人類基因組-
8.4 威康的到來-
8.5 拖延的風險: BRCA2事件-
8.6 回到基因組-


第9章 拜訪傑米·拉夫
-
第10章 開放是一劑最好的良藥
-
第11章 創造一個開放世界
-
11.1 以報酬權替代壟斷權-
11.2 報酬權是否可行?-
11.3 報酬權是技術上可行的-
11.4 報酬權是政治上可行的-
第12章 幫助我們一起實現它
-
第13章 尾聲: 原始版權
-
第14章 致謝

書摘/試閱

1.1 平臺效應
推特(Twitter)、億貝(eBay)以及穀歌和臉書等運營在經濟學家稱作的“平臺”之上,這是一種連接眾多參與者的地方。“平臺”是一個自古以來就有的現象: 某個市鎮廣場上的魚市場就是一個平臺,買賣雙方都聚集於此成交。亞馬遜就是一個平臺,這裡的商品品種繁多,並且沒有怪味和嘈雜聲。臉書也是一個平臺,最初的設計目的只是為了將用戶相互連接起來進行內容交換,然而它很快就演變成為吸引廣告商的平臺,因為廣告商也想與用戶連接起來。穀歌是另外一個平臺,它將用戶與內容提供商和廣告商連接起來(例如,報紙一直就是這樣做的)。
所有的平臺企業在商業上都有一種“贏者通吃”的強大趨向。因為客戶越多,吸引的供應商就越多,反之亦然。例如,買賣雙方都希望易貝越大越好,這樣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尋找他想要的東西的地方。這種相互強化的效應意味著將其競爭對手排斥在外,要麼是公司故意這樣做,要麼就是平臺自身的邏輯使然。新進入者無法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初期的小小優勢就可造就牢固的壟斷。因此,市場被集中在一個或少數幾個平臺上。幾個世紀以來,魚市場和證券交易所是這樣。如今,穀歌和臉書以及微軟(Microsoft)、優步(Uber)和愛彼迎(Airbnb)也是如此。

1.2 無成本複製
魚市和證券交易所的老闆們都過得很舒服。但是,由於數字時代的基本特徵: 無限性和無成本複製,產生了數量龐大、分處不同聯盟的在線平臺老闆。當你開始意識到這一簡單事實的非同尋常的結果時,你就會開始對現代世界有所瞭解。
一旦我擁有了一份數字信息的拷貝,無論是一個軟件、一組統計數據還是一首交響樂,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複製出任意多份拷貝,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所要做的只是輕觸一個按鈕。這絕對是史無前例的。由於不需要接連不斷地購入原材料或開設新的商店來銷售產品,每份拷貝幾乎都不需要任何成本。擴張是免費的,且可擴張為無限的經濟規模。因此,微軟、臉書、穀歌和其他大公司一直能夠以空前的速度擴大它們的服務,並賺得了巨大的利潤。

1.3 “知識財產”權利
然而,如果對無成本複製真的毫無限制,那麼它就不會如此有利可圖。如果任何人得到一份微軟公司的Windows系統拷貝後,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複製並分享這些拷貝,那麼微軟公司就不能收取到很多的使用費。如果穀歌和臉書賴以運行的算法可供任何人使用和修改,那麼其他公司就可以輕鬆地與它們競爭。使得這些企業擁有如此強大壟斷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們的獨家複製權。得益於專利和版權形式的“知識產權”,他們對其核心業務中的數字信息,即為它們的產品和平臺提供動力的軟件和算法,擁有獨家控制權。
微軟的Windows是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使用的操作系統平臺。作為一個行業標準,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有效的壟斷。但它僅僅是有史以來受益於專利和版權保護(阻止任何人出售其專有軟件)的最大搖錢樹之一。儘管構成其軟件和協議的比特可以免費複製,但每個客戶都要為獲得一份拷貝的使用特許權而支付數十或數百美元。而今,這種特許權幾乎是參與數字世界的必要條件。正因為如此,微軟公司能夠有效地向我們每個人收取使用電腦和上互聯網的費用。
正是我們的“知識產權”機制賦予了單一公司的獨家專有權。然而,這種壟斷並不存在於自然界。它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版權和專利所帶來的後果。當然,知識產權壟斷自有其邏輯。即使後續的拷貝成本很低,但一部新電影、一款新應用程序或一種藥物的初始創造成本可能非常高昂。知識產權是支付這個原版的一種方式。但是,我們將會看到,還有其他資助創新的方式,例如,實行報酬權取代專利和版權,既保留對創新的激勵,也不會造成壟斷。

1.4 新世界中的舊規則
按照舊的知識產權壟斷規則來運行信息經濟的後果是加劇不平等。在2016年,世界上最富有的8個人所擁有的財富相當於收入靠後的50%世界人口的收入總和,也就是35億人的收入。在這8位富豪中,有6位是科技產業的億萬富翁。這是一顆政治上的定時炸彈。最關鍵的是我們要理解這種不可持續的財富和權力高度集中的真正原因: 數字信息的獨家所有權與平臺效應和無成本複製的結合。
我們必須認識到增長停滯和失去機遇的代價。本質上,壟斷者害怕任何威脅到他們地位的競爭,無不奮力地通過摧毀或吞併來消滅潛在的對手。如果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壟斷地位,臉書為什麼會在2014年以22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WhatsApp(當時WhatsApp的銷售額只有1000萬美元)?儘管臉書付出的代價是眾所周知的,但失去創新和阻礙競爭的代價卻是無法估量的。真正的受害者是消費者、未來創新者和社會。
新的數字世界需要新的規則。把實體經濟中的舊規則拿過來用在新的數字經濟中毫無意義。舊的財產權在過去起過作用,但作為知識產權移植到這個新世界裡並不適用。在這個新世界裡,知識產權就是知識壟斷,這是既不公平也不公正的壟斷,對於我們的經濟和社會都是有害無益。我們需要有適應新的信息經濟的新規則。這些規則既能提供獎勵創新者和創造者的途徑,又能維護公平和自由,為我們每個人在數字未來中分一杯羹。
簡言之,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世界(Open World)。一個所有數字信息都開放、免費使用、借鑒和共享,同時創新者和創造者都得到認可和獎勵的世界。
這就是解決方案。



第2章
開放的世界


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誰擁有信息,誰就擁有未來。在這個數字世界裡,我們面臨著一個最根本的選擇: 開放還是封閉。在一個開放的世界裡,信息是由所有人免費共享的。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信息是被人“擁有”和受控的。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裡。一個權力和財富正在被極不尋常地高度集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創新受到壟斷的死亡之手所阻礙和扭曲,必不可少的藥品只有富人才能負擔得起;自由受到被操縱、排斥和利用的威脅,你的每一次點擊、你邁出的每一步,他們都在盯著你。
相比之下,在一個開放的世界中,我們所有人都將致富,通過自由地使用、享受和借鑒一切信息,包括從統計數據和研究報告到報紙故事和書籍,從軟件和電影到音樂和藥方。在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將越來越公平地向創新者和創造者支付酬勞,以市場驅動的報酬權利取代知識產權壟斷權利。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數字技術承擔了越來越多過去由人類承擔的任務,從製造汽車到安排約會。在未來幾十年裡,人工智能(AI)也許不僅僅是為我們駕駛汽車,而且還能起草法律合同和做手術。從表面上看,如果機器能使我們從煩瑣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出來,並能更準確地完成這些工作,我們將會獲益匪淺。將來,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對個人重要的那些事情上,無論是撫養孩子、學習語言,還是深海潛水。
然而,危險在於機器人是依靠信息(軟件、數據算法)運行的,而目前這類信息的“所有權”非常不平等。由於受到封閉系統的知識產權權利的保護,再加上無成本複製和平臺效應,“所有權”變得更加不平等。隨著信息技術在現代世界中占主導地位,且重要性日益增長,財富和權力的天平正越來越傾向於一個專屬俱樂部。但是,通過選擇開放,我們可以確保未來適合於所有人,而不僅僅是那1%的人。
世界上的主導產業已經是信息的生產和管理。控制權與豐富的業務流程被危險地集中起來,而且越來越集中。全球最富有的五家公司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它們自身展現出世界上一部分最不平等的所有權結構,即一小群創始人和投資者擁有一大部分股本。
隨著技術的加速發展,新的應用和體驗正在誕生,它們很可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例如,現在用虛擬現實技術(VR)可以複製我們對世界的許多感覺和印象,對於人們休閒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因為它已經用於各種形式的訓練。一旦把虛擬現實發展成為類似於臉書那樣的近乎壟斷的產業,那將危及我們的自由。同樣,所謂的物聯網也在迅速成長。現在已經有很多家用電器,如嬰兒監視器、照明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與物聯網相連。但這僅僅是開始,在今後幾年裡,隨著億萬設備被連接起來,我們會看到機器對機器的數據量將超過人類的使用量,成為互聯網上的主要流量。我們深深地擔憂這類技術的控制權會落入獨家大公司手中。
最極端的情況是,當前的局勢威脅到自由社會的規範。面對國際壟斷,自由企業和自由市場正在瓦解。當只有一個選擇時,自由選擇就毫無意義。甚至我們的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也受到有能力塑造我們思維和行動方式的影響力的威脅。我們都應該對此感到憂慮,最近的一些醜聞,如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的醜聞證據表明,人們對這些憂慮的認同正與日俱增。
然而,一旦我們向所有人開放所有正在產生的信息,即當前運轉世界的軟件、所有文化財富和秘不示人的文獻、全世界的文學藝術和算法,那麼我們就實現了信息技術革命的大眾化。還記得穀歌曾經計劃把世界上所有的書都放到網上嗎?即使穀歌也沒有做到,因為它侵犯了版權。但開放模型要做的不僅包括所有的書籍,還包括所有的音樂、新聞、天文學和海洋學、市場價格、詩歌、藥物配方、古典學術,世界上所有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文化財富。我們進步所產生的價值將由全人類共享,而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開放將解決這些信息霸權的壟斷問題,促進競爭,提供透明度,增加創新的可能性和對創新的激勵。這種新方法將使所有專利或版權資料被自由地使用,同時也越來越公平地向其創作者支付報酬。
機遇和危險兩方面都是巨大的。對樂觀和開放的選擇是21世紀最重要的政策機遇之一。這是一個改造我們社會的機會,創造一個超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政治的未來,把前者的創業精神與後者的公平理想結合起來,這是為所有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的真正機會。這前所未有的機遇完全基於非凡的新數字技術的一個獨特特徵: 無成本複製。
物質的東西具有一個不幸的限制: 它們一次只能用於一件事。自行車就是自行車,如果我騎著我的自行車去上班,你就不能同時騎著它去商店。正如經濟學家所說,物質的東西在使用上是“競爭性的”。這個事實是如此的明顯,以至於幾乎沒有引起我們注意,但是,它具有深遠的重要意義。這意味著,物質產品的世界是一個稀缺的世界: 往往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供人們分配。
當今世界上,大多數社會都實行基於這個“單一性使用”物理事實的私有財產制度。我們對物品的社會控制具有排他性,因為這符合排他性使用物品的事實。如果你擁有一棟房子,你可以決定誰住在裡面。法律正是建立在世界有限的且競爭性的物理資源這個現實之上。
總之,迄今為止這個制度運行得很好,通常比其他已經嘗試過的制度要好得多。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以物理財產為核心,所以我們試圖在“知識產權”的大旗下,將信息包括在同一類別之內。事實上,信息屬￿本質上完全不同的類別。信息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本質特徵是其無限性、非競爭性以及複製能力。當你和朋友們圍坐在餐桌旁分享一個笑話時,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副本”。因此,信息不像也不應被看待為有形財產。
數字技術將信息的這種屬性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一旦數字化,無論是一張照片、一款應用程序還是一首交響樂,我們都可以隨心所欲地複製信息,與任何人共享,實際上也不需要任何成本。信息與物理產品的不同之處是可以被奇跡般地複製以滿足需求,這使得它有別於我們經濟的整個傳統基礎。在這個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改變規則。排他性產權對於物理財產來說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們的稀缺性和競爭性: 只有一個用戶或一個所有者。但數字信息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豐富性和非競爭性意味著不必是排他的,它可以是開放的。
歡迎走進開放革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