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詞學史(補訂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詞學史(補訂版)(簡體書)
中國詞學史(補訂版)(簡體書)
中國詞學史(補訂版)(簡體書)

中國詞學史(補訂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9 元
定價
:NT$ 534 元
優惠價
8746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該書從嚴格意義的詞學理論來描述中國詞學的發展過程,以區別於文學批評史的模式,其分別論述了詞學的創始、建立、中衰、復興和*盛,並對現當代詞學研究亦作了述評。其中對許多詞學問題都屬開拓性研究,有*豐富的文獻價值和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謝桃坊,四川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其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並以詞學和宋代文學為主攻方向。著有《柳永》《蘇軾詩研究》《宋詞概論》《中國詞學史》《宋詞辯》《詞學辯》《唐宋詞譜校正》《中國市民文學史》《詩詞格律教程》《敦煌文化尋繹》《四川國學小史》《國學論集》等。

名人/編輯推薦


1、本書多年來被列為中國古代文學參考書目、近代詞學閱讀書目;
2、本書被收入中國文學專史書目提要以及了解宋代文化*讀三百本書之一。

目次

引論(001)

章詞學的創始(11)
節唐代新體音樂文學
——曲子詞及早的詞學文獻(11)
第二節宋人詞體觀念形成的文化條件(25)
第三節宋人詞體起源說(41)
第四節宋人的詞話(59)
第五節李清照的詞“別是一家”說(71)
第六節王灼的詞學思想(77)
第七節朱敦儒試擬的詞韻(96)

第二章詞學的建立(112)
節宋元之際詞體的衰微與詞的理論總結(113)
第二節沈義父論詞的創作(119)
第三節張炎的詞學理論(124)
第四節陸輔之論詞的創作(142)

第三章詞學的中衰(145)
節明人的詞體觀念與詞體的繼續衰微(146)
第二節明代的詞話與詞籍的整理(153)
第三節楊慎的詞學(161)
第四節張的《詩余圖譜》與詞的婉約、豪放之分(175)
第五節顧從敬關於詞調分類(183)
第六節沈際飛與詞的評點(189)
第七節沈謙的《詞韻略》(195)

第四章詞學的復興(200)
節清代詞學復興的文化背景(201)
第二節詞學資料的編輯(220)
第三節劉體仁、王士禎和鄒祇謨的詞話(225)
第四節金人瑞、先著與許昂霄的詞評(232)
第五節朱彝尊與浙西詞派的詞學理論(243)
第六節萬樹與詞體格律的總結(259)
第七節凌廷堪的燕樂研究(270)
第八節戈載與詞韻的總結(277)

第五章詞學的極盛(285)
節近代詞學與中國近代學術思潮(286)
第二節張惠言的比興寄托說(296)
第三節周濟與常州詞派的詞學理論(307)
第四節謝元淮關於詞樂的探尋(319)
第五節劉熙載的詞品說(330)
第六節譚獻與馮煦的詞評(339)
第七節陳廷焯的沉郁說(350)
第八節鄭文焯的詞學研究(366)
第九節朱祖謀校輯詞籍的成就(376)
第十節況周頤論詞的創作(387)
第十一節王國維建立詞學理論體系的嘗試及其意義(401)
第十二節梁啟超與近代詞學研究的進展(431)

第六章現代的詞學研究(449)
節中國新文化運動六十年以來的詞學研究

概況(450)
第二節胡適與新文學建設時代的詞學研究(471)
第三節胡云翼對現代詞學理論的貢獻(488)
第四節龍榆生的詞學成就(507)
第五節夏承燾的詞學成就(522)
第六節唐圭璋的詞學成就(536)


余論新時期詞學研究述評(550)

附錄詞學研究著作索引(1978~2000)(582)


後記(589)

補記(591)

書摘/試閱

詞學的創始

詞作為一種民族文學樣式興起於盛唐時期,在晚唐五代已有了關於詞體的一些認識。從北宋中期到南宋後期,即約公元11世紀60年代至13世紀70年代的兩百年間,正是詞體文學繁榮興盛的時代。在這一歷史階段,以研究詞體文學為物件的詞學亦開始萌芽。這時期出現了詞話、詞評和詞論,為詞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雖然宋人有許多詞話、詞評、詞論和詞集序跋,但嚴格地說來,它們都還停留在具體事實的羅列和經驗的敘述上,資考證和助閑談的資料極豐富,未能自覺地達到較高的理論形態;所以這僅僅是詞學的創始階段。

節唐代新體音樂文學

——曲子詞及早的詞學文獻

在中國文學發展過程中,韻文是特別繁盛而形式多樣的,它們大都和古代每一時代的音樂保持著親密的關係。“凡是與音樂相結合關係而產生的文學,便是音樂的文學”。胡云翼:《宋詞研究》第5頁,巴蜀書社1989年重印本。“音樂的文學”亦稱“音樂文學”。從《詩經》《九歌》、漢魏樂府歌辭、南北朝民歌和唐人聲詩,它們都是先有了歌辭再配以音樂的,此為以樂從辭。自唐代新興的音樂文學——曲子詞,始以音樂為準度,即先有了樂曲再譜以歌辭,此為以辭從樂。20世紀初年梁啟超說:

凡詩歌之文學,以能入樂為貴,在吾國古代有然,在泰西諸國亦靡不然。以入樂論,則長短句為便,故吾國韻文,由四言而五言,由五七言而長短句,實進化之軌轍使然也。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序》。《藝蘅館詞選》,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刊行。

他意在說明長短句的詞體是中國詩歌配合音樂的的形式,具有中國詩歌進化的必然性。

唐代興起的新體音樂文學,初稱為曲子,或稱為曲子詞,表明它是依樂曲而制的歌辭。從它與音樂的關係而言是配合隋唐以來新音樂——燕樂的歌辭。燕樂即宴樂,乃施於宴饗的音樂。中國古代有燕樂,但隋唐燕樂卻是一種受西域音樂——胡樂影響而新興的流行音樂。自公元4世紀末,中國北方的匈奴、鮮卑、氐族、羯族和羌族相繼建立政權。這些民族通過古代絲綢之路而與西域和中亞有頻繁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北魏是鮮卑族拓跋氏於公元386~534年在中國北方建立的王朝。北魏後期中亞曹國(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樂師曹婆羅門已在中原傳播琵琶伎藝,引入了印度系音樂。北周為鮮卑族宇文氏於公元557~581年在中國北方建立的王朝。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阿史那是突厥可汗之女。這位突厥公主到中原時帶來了西域歌舞。中亞撒馬爾罕的安國和康國音樂因此傳入中國。西域龜茲(新疆庫車)樂師蘇祗婆即是隨突厥公主到中原來的。隋代開皇二年(582)朝廷議樂時,鄭譯將其從蘇祗婆演奏琵琶曲所用的七音以附會中國古代五音六律而成的燕樂八十四調理論提出討論。雖然朝廷未采納鄭譯的理論,但龜茲音樂在中國隋唐時期諸種音樂——清樂、西涼、天竺、高麗、安國、疏勒、高昌、康國音樂間的地位愈益顯著,而影響亦逐漸擴大,終於形成了以龜茲樂為基礎的新音樂——燕樂。唐代貞觀十六年(642)朝廷確立十部樂,首為燕樂,於是十部樂統稱為燕樂。這樣,中國殘存的清商樂被改造,而中亞及西域的康國、安國、疏勒、高昌、龜茲等印度系音樂成為燕樂的主體。新燕樂在音階、調式、旋律、節奏、樂器、風格等方面皆異於中國低緩單調的傳統音樂,因而受到朝廷和世俗的欣賞,廣為流行,風靡一時,宣告了中國音樂古典時代的來臨。

新燕樂在初期基本上是以舞曲形式流行的。中亞與西域的舞伎——胡姬在琵琶、觱篥、箏、箜篌、笛、方響、拍板等樂器的伴奏下,隨著節奏明快熱烈的樂曲表演優美的舞蹈;這在當時是能滿足人們的社會審美需要的。由於燕樂的流行,唐代初年即於禁中置教坊教習音樂,如意元年(692)改為云韶府,開元二年(714)在宮中置內教坊,京都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崔令欽的《教坊記》裡記載了開元以來盛唐時期京都教坊習用的樂曲:

獻天花和風柳美唐風透碧空巫山女度春江眾仙樂大定樂龍飛樂慶云樂繞殿樂泛舟樂拋球樂清平樂放鷹樂夜半樂破陣樂還京樂天下樂同心樂賀聖朝奉聖樂千秋樂泛龍舟泛玉池春光好迎春花鳳樓春負陽春帝臺春繞池春滿園春長命女武媚娘杜韋娘柳青娘楊柳枝柳含煙朁楊柳倒垂柳浣溪沙浪淘沙撒金沙紗窗恨金蓑嶺隔簾聽恨無媒望梅花望江南好郎君想夫憐別趙十憶趙十念家山紅羅襖烏夜啼墻頭花摘得新北門西煮羊頭河瀆神二郎神醉鄉遊醉花間燈下見醉思鄉太邊郵太白星剪春羅會佳賓當庭月思帝鄉歸國遙感皇恩戀皇恩皇帝感戀情深憶漢月憶先皇聖無憂定風波木蘭花更漏長菩薩蠻破南蠻八拍蠻芳草洞守陵宮臨江仙虞美人映山紅獻忠心臥沙堆怨黃沙遐方怨怨胡天送征衣送行人望梅愁阮郎迷牧羊怨掃市舞鳳歸云羅裙帶同心結一捻鹽阿也黃劫家雞綠頭鴨下水船留客住離別難喜長新羌心怨女王國繚踏歌天外聞賀皇化五云仙滿堂花南天竺定西番荷葉杯感庭秋月遮樓感恩多長相思西江月拜新月上行杯團亂旋喜春鶯大獻壽鵲踏枝萬年歡曲玉管傾杯樂謁金門巫山一段云望月婆羅門後庭花西河獅子西河劍氣怨陵三臺儒士謁金門武士朝金闕摻工不下麥秀兩岐金雀兒浐水吟玉搔頭鸚鵡杯路逢花初漏滿相見歡蘇幕遮遊春苑黃鐘樂訴衷情折紅蓮征步郎洞仙歌太平樂長慶樂喜回鑾漁父引喜秋天大郎神胡渭州夢江南濮陽女靜戎煙三臺上韻中韻下韻普恩光戀情歡楊下采桑大酺樂合羅縫蘇合香山鷓鴣七星管醉公子朝天樂木笪看月宮宮人怨嘆疆場拂霓裳駐征遊泛濤溪胡相問廣陵散帝歸京喜還京遊春夢柘枝引留諸錯如意娘黃羊兒蘭陵王小秦王花黃發大明樂望遠行思友人唐四姐放鶻樂鎮西樂金殿樂南歌子八拍子魚歌子七夕子十拍子措大子風流子吳吟子生查子胡醉子山花子水仙子綠鈿子金錢子竹枝子天仙子赤棗子千秋子心事子胡蝶子沙磧子酒泉子迷神子得蓬子剉碓子麻婆子紅娘子甘州子歷刺子鎮西子北庭子采蓮子破陣子劍器子獅子女冠子仙鶴子穆護子贊普子番將子回戈子帶竿子摸魚子南鄉子大呂子南浦子撥棹子何滿子曹大子引角子隊踏子水沽子化生子金娥子拾麥子多利子毗砂子上元子西溪子劍閣子嵇琴子莫壁子胡攢子唧唧子玩花子西國朝天

[大曲名]踏金蓮綠腰涼州薄媚賀聖樂伊州甘州泛龍舟采桑千秋樂霓裳玉樹後庭花伴侶雨霖鈴柘枝胡僧破平翻相逼呂太后突厥三臺大寶一斗鹽羊頭神大姊舞大姊急月記斷弓弦碧霄吟穿心蠻羅步底回波樂千春樂龜茲樂醉渾脫映山雞昊破四會子安公子舞春風迎春風看江波寒雁子又中春玩中秋迎仙客同心結

以上共三百二十四曲。自《獻天花》以下二百七十八曲為雜曲子;自《踏金蓮》以下四十六曲為大曲,乃大型歌舞樂曲。這些樂曲的歌辭出現齊言的聲詩和長短句的曲子詞兩種樣式。凡樂曲被詞人選以譜填長短句的律化的歌辭者稱為詞調。教坊曲中用為唐宋詞調者有六十九曲,唐五代獨用為詞調者五十四曲。今存唐五代詞約三千首,它是中國早期詞體文學作品。

北宋中期音樂理論家陳旸向神宗皇帝論述自古代以來音樂文學發生的巨大變化,他說:

臣竊嘗推後世音曲之變,其異有三。古者樂章或以諷諫,或導情性,情寫於聲,要非虛發。晉宋而下,諸儒炫采,並擬樂府,作為華辭,本非協律,由是詩樂分為二途。其間失傳謬述,去本逾遠;此一異也。古音樂曲辭句有常,或三言四言以制宜,或五言九言以投節,故含章締思,彬彬可述。辭少聲則虛,聲以足曲,如相和歌中有伊夷吾邪之類為不少矣。唐末俗樂,盛傳民間,然篇無定句,句無定字,又間以優雜荒艷之文,閭巷諧隱之事,非如《莫愁》《子夜》尚得論次者也。故自唐而後,止於五代,百民所記,但志其名,無復記辭,以其意褒言慢,無取茍耳;此二異也。古者大曲,咸有辭解,前艷後趨,多至百云。今之大曲,以譜字記其聲,折慢疊既,尾遍又促,不可以辭配焉;此三異也。

——《樂書》卷一五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6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