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山海經(插圖珍藏版)(簡體書)
滿額折

山海經(插圖珍藏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88 元
優惠價
87103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3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為市場上首本傳統丹青版《山海經》,收入90後青年藝術家任才峰的150幅原創絹本設色神怪圖,並配有權威專家劉宗迪教授的全本注釋、白話譯文。本書插畫為90後青年藝術家任才峰創作的絹本設色作品,他基於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創作,以年輕人的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藝術呈現,對中國工筆劃進行創新。同時,作為上古時期記錄地理物產、宗教神話的大書,《山海經》的原始文本更不應被忽略。“怪物之書”只是《山海經》的一個面相,學術圈和讀者圈口碑俱佳的劉宗迪教授在本書中對《山海經》進行了全新的解讀,還原了《山海經》作為博物志的一面。他的注釋不流於古代文字考證,更加入了博物志、地方誌內容,使本書可讀性更強。本書裝幀精美,可讀性強,全新的注釋與繪畫作品生動地再現了《山海經》中瑰麗、浪漫的景象,可作為大眾讀者優選的《山海經》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青年藝術家,芳園主人,本科、碩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既愛“宋元”的精微傳神,又愛“山海”的瑰麗爛漫。
 山東青島人,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學系、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現任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出版《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2006)、《古典的草根》(2010)、《七夕》(2013)、《〈山海經〉的世界》(2021)、《眾神的山川:〈山海經〉與上古地理、歷史及神話的重建》(2022)等論著。 

名人/編輯推薦

· 傳統丹青版《山海經》,90後央美青年藝術家任才峰基於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創作,還原原汁原味的山海異獸。
收入任才峰150幅原創絹本設色神怪圖,以年輕人的視角對傳統文化進行藝術呈現,將中國工筆畫進行創新。
·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神話學家、《山海經》資深學者劉宗迪全本注釋,保證準確性與前沿性。
本書不僅是畫集,還有對《山海經》的全本譯文和大量注釋。文字方面,本書的特點在於作者融入了博物學、民俗學的內容,而不僅僅是翻譯、考證,這使本書可讀性更強,也更有有利於讀者理解這部奇幻的作品
· 生僻字經詳盡考證,依據廣泛接受的底本標注拼音,參考當今通行讀法
· 裝幀精美,藝術性與美觀性強,宜於收藏;鎖線裝訂,可180°平攤,方便閱讀。不僅適合於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更成為從事想象和創意相關工作的藝術家、動漫設計師、遊戲開發者等人士的靈感寶庫
· “假若有一本古代的《山海經》繪畫並未隨漫長的時間佚失而能流傳至今,大概就是如此吧。”前無古人的繪圖版本和全新注譯,是市面上值得珍藏的一版《山海經》。

目次

《山海經》畫序(任才峰)
《山海經》導讀(劉宗迪)

山經
卷一 南山經 · 〇〇一
南次一經 · 〇〇二
南次二經 · 〇一七
南次三經 · 〇二七
卷二 西山經 · 〇三九
西次一經 · 〇四〇
西次二經 · 〇五九
西次三經 · 〇六八
西次四經 · 〇九六
卷三 北山經 · 一一三
北次一經 · 一一四
北次二經 · 一三八
北次三經 · 一四七
卷四 東山經 · 一六九
東次一經 · 一七〇
東次二經 · 一七七
東次三經 · 一八九
東次四經 · 一九四

卷五 中山經 · 二〇三
中次一經 · 二〇四
中次二經 · 二一〇
中次三經 · 二一七
中次四經 · 二二六
中次五經 · 二三二
中次六經 · 二四〇
中次七經 · 二四六
中次八經 · 二五七
中次九經 · 二六八
中次十經 · 二七九
中次十一經 · 二八四
中次十二經 · 三〇三

海外經
卷六 海外南經 · 三一三
卷七 海外西經 · 三二九
卷八 海外北經 · 三四三
卷九 海外東經 · 三五七

海內經
卷十 海內南經 · 三六七
卷十一 海內西經 · 三七七
卷十二 海內北經 · 三八五
卷十三 海內東經 · 三九七

大荒經
卷十四 大荒東經 · 四〇三
卷十五 大荒南經 · 四一五
卷十六 大荒西經 · 四二五
卷十七 大荒北經 · 四三七
卷十八 海內經 · 四五一

畫作索引 · 四六二

書摘/試閱

《山海經》畫序

與中國國家地理• 圖書合作的《山海經:插圖珍藏版》要出版了,算起來,從我第一幅關於《山海經》的創作到如今,恍惚已有十余年的光景。畫畫的人想說的話大都在畫筆裡,倘若畫旁再寫一堆亂七八糟的文字用來解釋說明,總覺得累贅,時間久了,以至於自己不太會寫文章了。但我想,對於這本書,我似乎應該寫一點,就算是趕鴨子上架,也還是有些話講。
我生在許昌,許昌舊時稱許都,也稱得上是古城,尤其在漢魏兩晉之間的遺存頗多,家中墻壁少不了那些畫像石、畫像磚的拓片。我的孩童時代就是在這種黑白斑駁中度過的。當然那時我並不覺得這些東西好看,但是有些種子卻在不知不覺中發芽。
我爺爺是位本地畫家,畫畫真誠,但極執拗,或許因他帶我長大,這點我很像他。以至於很多年後,我考上中央美院,朋友還會說我看上去人畜無害,心裡卻一意孤行。
有些執拗是骨子裡的,我一直以為美院的教學有兩處最讓我不適,也從不避諱談及。一是山水、花鳥、人物三科分開,互不打擾,這本是早年間為保留花鳥山水學科的權宜之舉,卻成為現在學院教育的標準。二是花鳥系的寫生,為了繪畫題材的推陳出新一定要去西雙版納。
所以當大二的某天夜裡,我偶然翻到了《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竟對其出奇著迷。很難用人物畫或者花鳥畫對它進行歸類,它似神似怪,介乎人與獸之間。後來看到的《搜山圖》《九歌圖》中的異獸更是被我們視而不見,這些畫囊括山水、花鳥、人物諸科,創造力又是如此非凡,卻被今日的人們漸漸遺忘,我甚至能感覺到它在喚醒我某些兒時記憶。於我而言,找回這些失落的異獸比去熱帶植物園面對地涌金蓮有意義得多。
那次邂逅,我很興奮,和對面的好友阿坤侃侃而談,那是我們第一次聊到《山海經》。於是那年冬天我生日時,阿坤便送了一套崇賢館編《山海經》給我,紅色的封面,看上去喜氣洋洋。有誰能預想到,這薄薄三本書便開啟了我十年的山海世界。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因緣際會,冥冥之中注定的。

……

我曾不止一次想象過,假若有一本古老的《山海經》圖譜得以留存,當是什麼模樣,我們又能在古人的雙眸中看到什麼。遺憾的是,《山海經》的文字流傳千古,但《山海經》的圖像卻湮沒在歷史塵煙中。相傳南朝張僧繇與宋代舒雅都曾繪《山海經圖》,可傳說最終還是成了傳說,所知留存最早的《山海經》圖像不過明代,以清代吳任臣版本的《山海經》配圖為最好,有些形象雖簡單粗略,但活潑生動。但由於木刻本身手法所限,終覺生硬呆板,由墨跡轉為刻版,筆線的張力定然大打折扣,氣韻也便減掉了三分。這次我重畫的150 幅《山海經》異獸,其中有一部分便脫胎於吳任臣版本的插圖,希望可以替前人找回丟掉的幾分生氣。
這150 張圖的創作並不輕鬆,個中滋味冷暖自知,可如今想起來每一張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騶吾“五彩畢具……日行千裡”。一個靜態的形象如何能表現日行千裡呢?我忽然便想到鄧縣那些飄然若仙的畫像磚,於是讓它前腳微抬,後腳撐地,脖子伸長,回頭凝視,如飛馳之中的驀然回首。尾巴、背毛、腿毛、胡須則像風中流云般飛動飄揚,拔地生風。五彩以黑紅兩色為主,其他三色為輔,增其楚意,黑紅兩色亦如流動的太極一般,黑中一點紅,紅中一點黑,循環往復,永不休止。
吳任臣版本中的相柳本就非常生動,只是對照原文,版畫中的身形體現不出其是可以“食於九山”的巨大兇神。於是我在保留刻版大致形象的同時,對其身軀做了調整,把相柳的身子畫得更加魁梧粗壯,這樣似乎更能體現其吞吐八荒的能力。版畫的面目也顯得有些溫和,我便畫它白面紅牙,如邪惡食人狀,才更接近相柳兇神惡煞的氣質。

 

《山海經》導讀


西漢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的張騫回到都城長安,向漢武帝詳細稟報了他在西域的見聞。張騫說他在出使西域的路上,曾到達黃河源頭,黃河源自於闐國的一座高山,那座山上盛產玉石。漢武帝聞言,根據古代圖書的記載,將位於黃河源頭的這座山命名為“昆侖”。漢武帝依據的“古圖書”,肯定是《山海經》,因為《山海經》是最早提到昆侖的古書,並且明確說“河出昆侖”,而且《山海經》原本是有圖的,故稱為“古圖書”。這件事被司馬遷記載在《史記 · 大宛列傳》中,但是,司馬遷卻並不相信張騫的話,他在《大宛列傳》的結尾寫道:“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司馬遷肯定讀過《山海經》,而且知道書的內容荒怪離奇,難以置信。這是《山海經》的書名第一次見於記載,且剛一問世就被司馬遷打上了“怪物之書”的烙印。太史公一言九鼎,從此以後,《山海經》就戴穩了“怪物之書”這頂帽子,一直戴了兩千多年。
魯迅先生小時候讀私塾,天天死記硬背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之乎者也之類,幼小的心靈深受傷害,很容易就產生了厭學心理。他本家有一個考過秀才的遠房叔祖,告訴他說有一部書叫《山海經》,書中有好多插圖,“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魯迅從此就天天惦記著這本書,他的保姆長媽媽用零花錢買了一本送給他,魯迅如獲至寶,一直將這本書帶在身邊。後來成為作家的魯迅,把這件事寫進了散文《阿長與〈山海經〉》裡。可見,《山海經》是一本怪物之書,從小就在魯迅的心中扎下了根,所以他後來寫《中國小說史略》,講到神話與志怪,首先就以《山海經》為例,說它記錄的都是山川神祇異物,“蓋古之巫書也”。《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被收進了很多版本的語文課本裡,中國的青少年就算沒有讀過《山海經》本經,也大都讀過《阿長與〈山海經〉》,因此從小就知道《山海經》是一本有各種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的怪物之書。
翻開《山海經》,首先映入眼簾的確實都是一些長相詭異的怪物。無須多舉例子,只要看看這本書第一篇《南次一經》就很能說明問題。這一篇一共記載了九座山,這九座山裡,幾乎山山都有怪物出沒:招搖之山裡有一種長相像猴子、能像人一樣行走的怪獸,名字叫狌狌;杻陽之山裡有一種長著鳥首蛇尾的玄龜;柢山裡有一種體形像牛,長著蛇的尾巴、鳥的翅膀和羽毛並且能夠死而復生的怪魚,名字叫鯥;亶爰之山裡有一種長相像貍貓、一身兼具雌雄雙性器官的怪獸,名字叫類;基山裡有一種長著九條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長在背上的怪獸,名字叫猼訑,還有一種三頭六目、六足三翼的怪鳥,名字叫??;青丘之山裡有一種長著九條尾巴、長相像狐貍、叫起來像嬰兒哭啼的吃人怪獸;流經青丘之山的英水中,有一種長著人臉、叫起來像鴛鴦的怪物,名字叫赤鱬;猨翼之山更是到處都是怪物,樹林裡有怪獸,水中有怪魚,草中有怪蛇,甚至連樹木都是怪樹,行人到了這座山前無不望而卻步,沒人敢往上爬。
可見,從司馬遷到魯迅,古往今來的大學者都把《山海經》看作一本怪物之書,確實有道理,實際上,這種對《山海經》的看法幾乎是讀書人眾所周知的常識。
然而,怪物之書只是《山海經》的一個面相,如果我們不是把眼睛僅僅盯著書中那些長相詭異的怪獸、怪鳥、怪魚,而是全面了解此書的內容和結構,尤其是注意到此書的記述體例,你又會發現《山海經》的另一個面相。
……

山經
卷一 南山經
南次一經
《南山經》之首曰?山①。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②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余③,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④而黑理⑤,其華四照⑥,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⑦。有獸焉,其狀如禺⑧而白耳,伏行人走⑨,其名曰狌狌⑩,食之善走?。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瘕?疾。

注釋 
? ?山:即鵲山,“?”是“鵲”的異體字。
? 西海:中國西部無海,“西海”當指湖泊。
? 祝余:即麥冬。麥冬是天門冬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又稱麥門冬,其葉簇生,很像韭菜,故說“其狀如韭”,開白花、綠花或淡紫色花,其塊根可以食用,古人常用以救荒,故說“食之不饑”。
? 榖:即構樹,又稱楮樹、榖桑、楮桑等,桑科落葉喬木,葉片闊大,樹冠披散,為中國南北各地常見的園林綠化樹木。
? 黑理:指樹木的木紋呈黑色。
? 其華四照:“華”同“花”。“其華四照”當指構樹果實的樣子。構樹果實為明艷的橙紅色聚花形果,很容易被誤認為花,聚花果呈放射狀,像光芒四射的樣子,故謂之“四照”。
? 佩之不迷:因為榖樹的果實像光芒四射,故古人相信把它佩戴在身上,可以心明眼亮不迷惑,所以此樹被稱為“迷榖”。
? 禺(yù):古書中的禺指長尾猴。我國所有的靈長類動物中,獼猴短尾,長臂猿無尾,長尾猴當指金絲猴或葉猴。
? 伏行人走:古書所謂“行”指慢走,“走”指快走或奔跑。“伏行人走”,指這種動物慢走的時候四腳著地,跑動的時候像人一樣直立奔跑。
? 狌狌:“狌”為“猩”的異體字。經文所言其狀如禺、伏行人走的動物,當即猩猩。猩猩前臂修長,平時四肢著地行走,奔跑時前臂撐地,上身抬高,如人直立行走,故稱為“人走”。中國本土無猩猩,該條所記的猩猩當為外來動物。
? 食之善走:猩猩行動迅捷,奔跑快疾,古人相信,吃了猩猩的肉,也會變得像猩猩一樣快步如飛。
? 麗?(jǐ)之水:“? ”為“麂”的異體字。麗?之水為一條流經招搖之山的河流。《山經》每記述一條河流,都說明它“出”自何山,但《山經》所謂某水“出”自某山,並非指該水發源於此山,而只是意謂該水流經此山。
? 育沛:不詳何物,或說即琥珀。
? 瘕(jiǎ):指人體腸胃中生寄生蟲,又指腹部結塊腫脹。

譯文 南方的第一個山列叫?山,此列山的第一座山為招搖之山。招搖之山瀕臨西海,山上長著茂密的桂樹,山中出產黃金、玉石。這座山上生長著一種草,葉子像韭菜,開青色花朵,當地人叫它祝余,饑荒的時候可以吃來充饑。山上還生長著一種樹木,葉子像榖樹,木紋呈黑色,開花呈球狀,花瓣像光芒四射的樣子,當地人叫它迷榖,據說把它的花戴在身上就不會犯糊塗。山中生活著一種野獸,長得像長尾巴的猴子,有一雙白色的耳朵,慢行時四肢著地匍匐而行,快跑時則像人一樣直立,它的名字叫狌狌,人吃了它的肉就會善於奔跑。麗?之水經此山西流,最後注入西海,河中出產育沛,把育沛佩戴在身上,肚子裡就不會長蟲子。


又東三百裡①,曰堂庭之山,多棪木②,多白猿③,多水玉④,多黃金。
注釋 
? 又東三百裡:從招搖之山向東行三百裡。《山經》是一部基於實地考察的山川博物志,書中每記錄一座山,都記錄了該山相對於上一座山的方位和裡程,根據這些記錄,可以了解一座山的位置。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山經》的一裡並不等於現在的一裡,跟古書中通行的裡也不一樣。
? 棪(yǎn)木:郭璞注說棪的果實似柰,《本草綱目· 果部》說柰與林檎為一類。林檎今俗稱花紅,果實的形狀和味道都像蘋果,但比蘋果小,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 白猿:當是某種身體顏色較淺的長臂猿。
? 水玉:即水晶,又稱水精。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主要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硅。

譯文 由招搖之山東行三百裡,為堂庭之山。這座山上生長著茂密的棪樹,生活著許多白猿,出產水晶、黃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