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帝國(簡體書)
滿額折

大航海時代的世界帝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08 元
定價
:NT$ 648 元
優惠價
8756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介紹了波瀾壯闊的西班牙歷史。從收復失地運動,到天主教雙王聯合趕走摩爾人,

哥倫布揚帆出航發現新大陸,就此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在接連不斷的戰爭中,西

班牙取得又失去了廣闊的領土,令所有國家聞風喪膽的無敵艦隊終敗落於英國手中,不可

一世的西班牙帝國終究走向衰落……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菲利普·努裡

法國記者兼作家,主要研究西班牙史及美洲史。著有《征服權力:1892-1937》《共和國王胡安·卡洛斯》等。

 

譯者:

鄭東晨

英國萊斯特大學大眾傳播專業碩士,曾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裡昂天主教大學深造。

名人/編輯推薦

“大航海”時代、“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內戰、三十年戰爭……

近現代歷史上個全球性帝國

黃金、天堂、新的機遇

從十五世紀末卡斯蒂爾與阿拉貢的聯合,到無敵艦隊在英國面前的失敗,四位統治者統治著一個全方位的國家:在地中海對抗奧斯曼帝國和巴爾巴雷斯克,在北歐對抗叛逆的荷蘭和經過改革的神聖帝國王子。

 

國王、王後、戰士、聖人、詩人

 

◎為什麼西班牙經濟是西歐國家落後的,西甲卻是世界上的聯賽?

◎比英國還早的“日不落”;

◎世界上個全球霸主是如何誕生的?

◎無敵艦隊怎樣成為全球的艦隊?

◎美洲帝國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南美洲被稱為拉丁美洲?

序言 從新視角看西班牙

 

菲利普·努裡非常了解西班牙的風土人情和歷史。過去他出版的作品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他曾成功地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新的西班牙,一個在胡安·卡洛斯領導下,終在歐洲占據一席之地的強國。菲利普努力糾正人們的錯誤認知,用謙遜的言辭,準確、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了西班牙的面貌。

不過,菲利普·努裡認為他了解的還是當代西班牙。獨裁統治使它與歐洲其他國家產生了深深的隔閡;但自 1975 年以來,西班牙踏上了波瀾壯闊的發展征程,並建立了民主制度。讀過菲利普所寫關於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和胡安·卡洛斯著作的讀者,一定能明顯地感受到作者的分析是建立在對西班牙起源、形成和發展的史料考究之上的。因此,這一次,作者想和讀者分享他過去豐碩的學術成果和翔實的史料。這也是出版本書的目的。

還有一點,他說,人們往往認為至今沒有哪兩個國家的歷史記載是相似的,但他們錯了。每個歷史學家從他們自己關心的問題出發,詮釋他們所研究的過去。因此,從他們書寫的歷史中發現與當代議題相呼應的內容也就不足為奇了。不過,寫歷史重要的是保持作品本身的客觀性,即使有些事實或多或少會動搖人們根深蒂固的觀點,也必須考慮到現實的各個方面,再進行寫作。

歷史學家雖說應該保持客觀,但並非沒有主觀判斷。他們不能隱瞞史實,不過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表明立場,指出某些決定雖然在特定的環境下合情合理,後卻導致了災難性的結果,理應受到道德譴責。西班牙的命運從它的起源開始就給人們拋出難題:西班牙是什麼時候建成的?今天人們的共識是不把羅馬時期算在內,不過西哥特國王已經統治了我們俗稱的西班牙了嗎?菲利普認為是的。

他是對的。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曾經中肯地說,公元 711 年之後人們常惋惜“西班牙的丟失”……在公元 711 年後(基督教歷史文獻裡)之所以有這麼多關於“西班牙丟失”的言論,是因為西班牙應該早已經存在於人們的情感中。

菲利普·努裡沒有回避西班牙歷史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收復失地運動是宗教戰爭還是重新奪回領土的政治斗爭;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的局部伊斯蘭化;圍繞著三種宗教——伊斯蘭、基督教 b、猶太教的爭論;對征服和殖民新大陸的爭議;近代西班牙如何融入哈布斯堡王朝,以及為此付出的代價——那是一個黃金世紀,也是一段漫長黑暗的時期;18 世紀的復興;獨立戰爭時的大國崩潰;百年的混亂和持續的內戰導致西班牙從 1815 年到 1975 年間從國際舞臺消失……對每一個問題,菲利普都在大量閱讀文獻後擺出事實,進行解釋、分析和判斷。閱讀這部心血之作,讀者會對作者肅然起敬,也能重新發現作者先前作品的價值。

約瑟夫·佩雷

 

前言

 

有約瑟夫·佩雷和巴托洛梅·本納薩兩位法國的西班牙研究專家珠玉在前,我現在寫這部西班牙歷史並非妄圖補充他們的研究,只因我個人好奇,想要梳理一下這段有很多疑點、卻又令人沉迷的歷史。同時,為了讓讀者們一步一步向前發現另外一個西班牙,我想嚴格按照時間線來寫,盡量不偏離主題,雖然這種情況會因為歷史本身的步調時有發生。

皮埃爾·維拉說過,了解歷史所有的細枝末節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理解它為什麼發生,以及對過去真實發生的事有自己的評判。因此需要去探索它的意義,盡管這種方法也可能會帶有意識形態色彩……

閱讀前人的書,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研究來源於對答案的追尋,他們的表述足夠凝練清晰,不過仍然需要用更簡單、更完整的細節讓普通民眾明白。這就是西班牙史的特點,一直都給人留下需要探索和解釋的空間。

舉例來說,約瑟夫·佩雷的研究《聆聽西班牙歷史》,還有巴托洛梅·本納薩所著的《佛朗哥傳記:理解》(下卷),或者美國的西班牙研究專家史丹利·佩尼著作 《西班牙內戰——混亂的歷史》,還有西班牙自己的學者加尼維特、奧特嘉、馬隆、馬達裡亞加,以及烏納穆諾—— 每個人都在不斷反思這個國家的歷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試圖揭開棘手的謎團,如西班牙歷史學家克勞迪奧·桑切斯·阿爾博諾茲的《西班牙歷史之謎》。

很多的迷思來自根深蒂固的偏見,充斥於整個歷史,讓其顯得獨樹一幟。在這個歐洲邊緣的國家,在它獨特命運的浪漫光環之外,“衰落”是反復出現的主題。外國人常常把它作為鏡子來反觀自己的國家,也用它掩蓋自己的責任。

西班牙的獨特性首先體現在穆斯林統治下的西班牙開展的收復失地運動,從奪回格拉納達一直持續到現代的伊始。其特殊之處在於一系列歷史意外突然且長久地打斷了它朝著民族國家方向轉變的進程。次中斷是天主教雙王去世後,王朝國家崩潰,接著西班牙被查理五世並入他的帝國計劃中,為了它在歐洲的霸權以及那些非正義的殖民(被稱為“黑色傳奇”)而不斷內耗。第二次中斷是由於歐洲三十年戰爭中西班牙失敗,自1648年後,其國力式微,走向衰落。但更嚴重的是 18 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大軍的入侵打斷了波旁王朝卡洛斯三世英明統治的勢頭。後一次斷裂是在混亂的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1898 年西班牙失去了後的殖民地,後來雖經歷短暫的幸福時光,但社會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那個時代所有的意識形態弊病都在內戰中找到出口,匯聚成激烈的衝突。

此後的西班牙歷史也表現出振奮人心的一面。雖然以獨裁統治為代價,但它不再厄運纏身,有長時間的喘息之機以改變其結構性缺陷,讓中產階級更為安心的、和平的新社會慢慢出現了。這次沒有再度發生悲劇,經過三十五年,在西班牙,真實、完全歐洲化的民主制度到來了。

西班牙的歷史往往被外來因素阻礙,連續的發展滯後使它被歐洲邊緣化,導致它的真實價值沒有得到認可。我們對鄰國的認知錯誤比自以為的更多。雖然沒有敵意或反感,但冷漠和精神懶惰常常限制我們去思考、驗證所接收到的觀點。

我們設想西班牙易怒且傲慢,也敬畏它黃金時代的軍事和文化力量,但很快會歪曲它,我們忘記了拉封丹(法國詩人及寓言作家)用一段智能的短詩來總結我們同胞的弱點:

 

我們虛妄自大

西班牙人亦自負,但方式不同

他們的驕傲,一言以蔽之:

瘋狂,但不愚蠢

 

一個世紀之後,仍然可以看到我們的百科全書編纂者輕蔑地嘲笑西班牙。浪漫主義者雖然改變態度,恢復了伊比利亞半島的聲譽,但有時候會在描寫西班牙的文學作品中不公正地指責比利牛斯山另一邊的異域特質。在巴雷斯之後,我們有很多作家從自負轉變為陳詞濫調地吹捧,西班牙人沒有那麼容易上當而對我們的熱情表示感謝。他們的歷史使其帶有一種介於驕傲和自我否定之間的矛盾情緒。到現在他們依然受不了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中被忽略。就像在《希望》一書中馬爾勞所說:“啊!我不想被人忽視!”

由於上述原因,我開始書寫這本醞釀已久的書,如果它能夠幫助人們消除一些對歷史的困惑,也就達到目的了 。

目次

章 初的諸國

第二章 托萊多(西哥特)王國

第三章 摩爾人和基督徒:中世紀的雙面性

第四章 中世紀的光輝與陰暗

第五章 伊莎貝拉和費爾南多:西班牙天主教雙王

第六章 大國統治的優雅與丑陋

第七章 帝國的至上榮耀

第八章 費利佩二世:“可怕的家伙”?

第九章 黃金時代的崛起和幻滅

第十章 哈布斯堡王朝的衰落

第十一章 西班牙王位繼承

第十二章 波旁王朝

第十三章 卡洛斯三世與啟蒙時代

第十四章 世紀之交的災難(1789—1808)

第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戰爭

第十六章 “渴望者”的統治:兩個西班牙

第十七章 自由主義與浪漫主義:女王和將軍的時代

第十八章 從革命到復辟

第十九章 1898 年:民族意識危機

第二十章 阿方索十三世與普裡莫·裡維拉的獨裁

第二十一章 1931 年:共和國——君主制的產物

第二十二章 動蕩不安的共和國

第二十三章 走向內戰

第二十四章 西班牙內戰

第二十五章 考迪羅的時代

第二十六章 胡安·卡洛斯的時代

第二十七章 歷經考驗的民主

第二十八章 三十年榮耀與幻滅

書摘/試閱

章 初的諸國

 

 

西班牙堡壘

讓我們看看很久很久以前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理環境,這個巨大的歐洲海角像船頭一樣在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中前進,是未來征服者的希望。

這個緊湊的五角形周圍被海水浸泡,只有在比利牛斯山難以跨越的地峽處與歐亞大陸相連,它距離馬格裡布近處大約 14 千米,更接近島嶼一般的孤立狀態。但這個孤地本身是“力量與複雜的統一體”。

鑒於這種輪廓,人們可能會問,是不是與它如此接近的非洲大陸才是伊比利亞半島真正的母親?把它看成歐洲的領土,是不是弄錯了?許多世紀以來,關於伊比利亞人的來源,關於長期被阿拉伯 - 柏柏爾人占領的半島,大量的爭論顯得有些陳詞濫調,有的觀點還歪曲事實,但它們都在試圖回答伊比利亞的起源。“這裡已經是東方了 !”浪漫主義旅行者狂歡道。20 世紀西班牙的學者用“近東”這個詞來稱呼這片土地,因為西班牙表現出的“異域風情”讓他們也感到困惑。

這塊歐洲次大陸的命運坎坷不平,就像它古怪的性格。似流蘇散開的海濱和較難接近的卡斯蒂利亞高原占據著半島的大部分土地。埃布羅盆地朝向東部地中海,塔霍河、杜羅河、瓜達爾基維爾和瓜迪亞納四條大河匯入大西洋。前兩條朝西,另外兩條向南。瓜達爾基維爾河在安達盧斯境內的流域——從科爾多瓦到塞維利亞——形成廣闊豐饒的平原。梅斯塔巨石所塑造的水路之間,連綿的山脈如鋸——瓜達拉馬山脈、格雷多山脈、埃斯特雷馬杜拉山、伊比利亞山脈——使卡斯蒂利亞高原與外界隔離,成了一片孤地。

在它的外圍,半島的南部和北部都沒有繁茂的景象。在南邊,從將新卡斯蒂利亞和安達盧斯分開的莫雷納山脈下來,走過綿延的平路,就會遇到高聳屹立的內華達山脈,其中峰穆拉森山高達 3478 米。北面有坎塔布連山脈,是西歐後一群土生熊的避難所。東部聳立的歐羅巴峰,使得桑坦德和阿斯圖裡亞斯的沿海地區只有一片狹窄的海岸向比斯開灣開放。

在伊比利亞半島,走到哪裡都有屏障阻礙。各個方向都有山口及難以通過的狹道:北方的潘科爾沃、索莫謝拉 , 中部的德斯皮納佩羅。這些天險以及其中致命的陷阱、橫行的匪徒、遊擊隊四面埋伏的景象,在歷史長河中被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會被一直銘記。古老土地的野性,人和家鄉親密的關係,很長時間會成為他們的精神烙印。這些分隔可以解釋自治者甚至分裂主義者的強烈渴望,他們現在仍然是西班牙國家組織體現出的特色。不要忘了,他們也是一個群體,通過獎勵或補償統一在一起。

到了距離今天相對近一些的時代,人們認為馬格德林時期(歐洲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約公元前 15000 年到公元前 10000 年)的藝術家是半島上遠古的居民。他們刻在坎塔夫裡亞的阿爾塔米拉洞穴裡的動物輪廓和拉斯科洞穴的動物繪畫相似。從 1983 年,在老城卡斯蒂利亞,在索裡亞和布爾戈斯之間的胡瑟裂谷中發現三十多塊人類化石,將西班牙大地上的人類足跡推前至距今 30 萬年。到了 1994 年,在大多利納發現另一些化石,來自於六個更早之前的個體,採用現代鑒定方法檢測出他們是來自距今 80 萬年前的史前人類,盡管他們兇殘地食用人肉,但與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有共同之處。這個令人震驚的發現證明伊比利亞半島是歐洲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可以說,他們是早的歐洲人。

不過先讓古生物學家繼續去探索幽暗深淵吧!我們要靠上“史前史”的未知海岸,在那裡,科學知識往往和神話爭得不可開交。

 

黃金國塔特蘇斯:神話和現實

越過在阿爾梅裡亞(Los Millares)發現的公元前 3000 年的巨石臺階和技術精湛的堡壘,在青銅時代(公元前 2500 年到 1200 年)安達盧斯這片區域,就出現了先人所說的半島初的文明——塔特蘇斯文明。這個富裕的王國占據著圍繞塞維利亞的瓜達爾基維爾平原、威爾瓦平原以及莫雷納山脈的礦區。

希羅多德基於腓尼基航海家的描述記載道,公元前 1000 年塔特蘇斯通過離他們近的據點——建於傳奇王國旁邊的加地爾(如今的加的斯),與推羅、西頓做貿易。

《聖經》裡同樣描述過這個地方,它被稱作“他施”,就像所羅門王獲得珍寶的黃金國。它的財富有瓜達爾基維爾和赫尼爾的黃金,力拓河的銀、銅,莫雷納山脈的鐵、鉛,還有腓尼基人和塔特蘇斯人從加利西亞的凱爾特人那裡找到的做金屬制品所必要的錫。

塔特蘇斯存在有組織的政體、使用古代法律的說法不太可信。關於它的神話中還出現了革律翁,他的牛群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牽走了(後者的十二偉業之一)。

但其統治者的名字是從希臘歷史學家那裡得知的:占領撒丁島的諾拉,開創養蜂業的加多裡斯,終統治了 80 年的阿爾甘托尼歐斯,大約在馬賽建立不久的公元前 630 年,這位國王迎接了批從馬賽來的希臘軍艦,激起了腓尼基人的後繼者迦太基人的憤怒。在公元前後一千年間,似乎是布匿人破壞並摧毀了塔特蘇斯王國。那時王國的規模正擴張達到,一直延伸到安達盧斯東邊的加塔海角。

盡管哈米爾卡和漢尼拔的先輩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塔特蘇斯遺跡,不過德國考古學家阿道夫·舒爾滕在努曼西亞遺址被挖掘出之後,於 20 世紀初開始重新尋找這個神秘王國的位置,發現了一些在火葬時倒塌的遺跡,顯現出伊特魯裡亞墓葬建築的風格。人們稍遲一些時間在塞維利亞附近(卡蘭博羅寶藏)發現了“受東方影響”的黃金和青銅制品。這些遺跡至少讓我們更了解伊比利亞,以及一個卓越進步的塔特蘇斯文明。伊比利亞的文化確實受到來自地中海以東地區的影響,但受伊比利亞半島初居民的影響更多。

 

埃爾切夫人像:伊比利亞時期

公元前 500 年,伊比利亞半島被來自不同地方的兩個族群共享:在公元前後一千年的前半段,凱爾特人如潮水般穿過比利牛斯山脈,在半島的北方和南方安營扎寨;伊比利亞人則占據了所有地中海沿岸以及很多內陸地區,他們的棲居地像一個拱形,從安達盧斯延伸到朗格多克。如果說凱爾特人的起源已廣為人知的話,那伊比利亞人的祖先就有爭議了。

人們猜想他們的祖先是古老的柏柏爾移民,或是從黑海沿岸遷移而來的人。大部分當代歷史學家傾向於回避這個問題,應該說吸引著前人孜孜不倦探索的種族特徵研究不再受歡迎。很多人都讚同伊比利亞人是真正的原住民,就像巴斯孔塞人(廣義上來說是巴斯克人)。

因為尚未發現類似羅塞塔石碑的雙語銘文,所以人們還沒搞清楚伊比利亞人使用的字母,只能根據一些石刻碎片上的文字,猜測伊比利亞人和巴斯孔塞人是同一個民族,講同樣的語言,現今的“巴斯克語”可能是殘存的古伊比利亞語。這種論點背後無疑帶有政治意圖,讓巴斯克人成為“西班牙的西班牙人”,不過它從來沒有被證實過;的證據就是伊比利亞語和巴斯克語都不屬於印歐語系。

對伊比利亞文明源頭的逐步認識改變了過去的考古學研究方法——那些用“殖民者”視角的方法——過高估計了腓尼基人和希臘人通過商貿點帶來的影響,而且忽略了原住民文化。腓尼基人可能從公元前一千年前,希臘人從公元前5 世紀起,就在布拉瓦海岸建立了安普裡亞斯和羅薩斯;伊比利亞人則一直沿著海岸直到加利西亞和阿斯圖裡亞斯。

這些做貿易的航海人通常住在貿易歇腳點附近,在一些被猜測為其聚集地的遺跡中可以看出,他們以很有智能的方式生活著。他們沒有去征服原住民,只是在文化層面上影響當地人,更準確地說,是兩種不在同一層次上的文化間的互相滲透。

在那個時代,人們認為所有的啟蒙都只來自於希臘。特洛伊的發現者海因裡希·施利曼把一切發現歸為荷馬的作品,挖掘塔特蘇斯遺跡的阿道夫·舒爾滕在尋找腓尼基或希臘印記時也有同樣的認知上的偏見。我們知道這幾個世紀希臘和拉丁歷史學家充滿了對他們自己文化的優越感。

考古學以科學方法準確地告訴我們這裡存在著什麼樣的文明。皮耶爾在1897 年挖掘出埃切爾夫人像時有重大發現,但這確實不是次證明伊比利亞文化的存在。人們先是通過阿爾瓦塞特省的墓葬地了解到這個文明,那裡出土了很多聖人塑像。稍遲人們又發現了大量生產的、被命名為“法爾卡塔斯”的軍刀。1618 年在貝扎(哈恩省)附近發現的一只銀碗上刻著楔形文字,我們現在知道那是伊比利亞文字,另外還有一些錢幣。19 世紀,在明智的政治家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略的推動下,人們開始認真進行大規模挖掘工作。在之前提到的“中世紀的聖殿”遺址出土了稀奇的人面公牛,人們相信它受到亞述或是拜占庭文化的影響,就像人們把出土的一些雕像歸為阿利烏教或是西哥特時代天主教的殉道者一樣。有些看法稱這是原始伊比利亞藝術的復興,還有觀點認為正是從這些前羅馬時代的伊比利亞手工藝品中產生出了原創藝術。

埃切爾夫人像是在阿利坎特南部的埃切爾棕櫚林中被挖掘出的。這個創作於公元前 4 世紀、深深根植於地中海藝術傳統的杰作被認為是真正的伊比利亞手工藝作品,不過也不可避免地結合了半島上的其他外來元素。龐大的圓形發式盤繞在莊嚴安詳的臉龐兩側,豐腴的胸前戴著垂飾。西班牙研究專家觀察到首飾的裝飾作用超過實際功用,認為傲慢的夫人像具有未來幾個世紀在西班牙美學中持續體現的“矯飾主義造型藝術”。

在其他夫人像身上同樣也能發現對裝飾造型的關注。比如在聖殿、巴扎(格拉納達的省,1973)發掘的卡貝佐·盧塞羅夫人像(1987)——半身像、手托祭品的全身像,女神像或女祭司像,我們雖想不起來它們屬於哪一個教派,但可以憑借想象和傳說將它們與極為古老的亞特蘭蒂斯神話聯繫起來。而無論是用石灰石雕琢的戴著頭盔、雙眼緊閉的武士面具(波爾庫納 , 1975)或是狼首(塞裡洛·布蘭科,哈恩,1979),也都證明伊比利亞工藝手法的靈感來源廣泛。

由於從推羅到迦太基留下的工藝品相對貧乏,導致人們認為腓尼基人對原住民藝術的影響也許沒那麼大,而希臘藝術甚至還有更遙遠的伊特魯裡亞人的影響則會更明顯。然而它們沒有遮蓋伊比利亞原住民特殊的工藝手法。希臘人讓東方和義大利藝術成了原住民文化的重要搭檔,就像在伊比利亞半島其他地區的凱爾特人所做的那樣。

 

凱爾特 - 伊比利亞人:成功的聯姻

公元前後一千年間,凱爾特人來到伊比利亞半島居住。這些被高盧人驅趕的凱爾特人穿過比利牛斯山脈,和伊比利亞土著融合孕育出凱爾特 - 伊比利亞人,主要生活在梅斯塔,成為西班牙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看法沒錯,但還需調整,因為我們一直關注早先的移民,以及後來的戰爭侵略者等大規模流入現象,卻沒有考慮幾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西班牙、葡萄牙和現在的其他國家一樣,從洞穴時代甚至更早以前,除了他們自己的族群,沒有其他地方的人來居住。也許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伊比利亞人”,因為他們是批占領這片土地的人。不要忘記“混合”只是為教學用途簡單化了的概念,但卻讓我們忽視了同化實際上是更複雜的過程。

凱爾特人進入伊斯帕尼亞,建立了努曼西亞,可能還雕刻了著名的吉桑多巨人托羅斯,他們的武力優勢比文化優勢更明顯。不過這不能說他們只是通過暴力征服半島。實際上,我們對在公元前 8 世紀到公元前 6 世紀這些新來者和原住民之間以何種方式融合不是很清楚。在半島的北部和南部更能表現出凱爾特人的影響力。其中,加利西亞、阿斯圖裡亞斯和坎塔布裡亞受影響深。凱爾特語詞尾的特徵也出現在梅斯塔高原上的卡斯蒂利亞語和阿拉貢語中。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加泰羅尼亞(凱爾特部落入侵南地中海高盧的途經地)看到它的影子。伊比利亞人本身也已經滲入到中央高原的阿基坦(Aquitaine)盆地、高盧的東南部,可能在更久以前就到達了利古裡亞人的影響區邊界。因此,法國對凱爾特 -伊比利亞互相融合的興趣不比其對半島的興趣小。

那麼,是否應該將今天西班牙某些矛盾的特質上歸結於兩個互相對立的種族間的混合——“想象中的伊比利亞,暴力而敏捷;凱爾特,強大有序,更慢但更有效率”?小心這樣的想法!因為這到形成如今的“西班牙人”還有一段距離。凱爾特 - 伊比利亞人還有兩個強大的殖民者對手:其一是迦太基,其二是羅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羅馬。羅馬化的凱爾特 - 伊比利亞被西哥特人留下印記,終,後者的廣大領土又被阿拉伯 - 柏柏爾人統治了許多個世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6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