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滿額折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出版於1966 年的《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為薩義德的第一本書,從其哈佛大學博士論文修訂,如薩義德本人所言,此書“對康拉德的意識作了現象學意義上的探索”。

薩義德對康拉德的八卷書信集進行了仔細的查閱,庶幾重新構建起康拉德對其自身身份的認定:有才華的作家、僑居者、波蘭人。薩義德從大量信件中看到康拉德生活的滄桑,同時還看到康拉德的散文體表達有著某種不自然的成分,這個作家與英國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始終不曾完全穩固,其心智處於一種持續的危機狀態。

作者簡介

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 1935-2003)
文學評論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語與比較文學系教授。所著《東方學》開啟後殖民研究,另有《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巴勒斯坦問題》《音樂的闡釋》《知識分子論》《文化與帝國主義》《弗洛伊德與非歐洲人》《從奧斯陸到伊拉克及路線圖》《論晚期風格》等二十余部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作為二戰後最為知名的美國公共知識分子,愛德華·薩義德常與諾姆·喬姆斯基、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而唯獨他靠教授文學為生,並從比較文學的專業出發,發起對西方殖民主義遺毒和帝國主義文化的清算。

前言

在愛德華•薩義德作為文學評論家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持續關注的所有作家裡,正如其所言,約瑟夫•康拉德“就像一段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是我所經歷的許多事情的一個穩定的基礎低音”。 他寫道:“沒有人比康拉德更能代表迷茫和失落的命運,也沒有人比他更善於對試圖用安排和遷就(arrangements and accommodations)來取代這種狀況的努力加以反諷。” 1

從表面上看,約瑟夫•康拉德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會獲得薩義德的認同。他們都在外國或殖民統治的支配之下出生和生活。二人均被逐出了自己的祖國,用一種並非自己母語的語言寫作。他們都經歷過顛沛流離、背井離鄉和邊緣化的憂慮不安。他們被正在消失的舊政權(anciens régimes)或殖民世界驅逐出去,到達並最終留在陌生而不確定的新世界,陷於兩個世界的脫節之間,他們在文化上和政治上都被連根拔起,被迫背井離鄉,效仿薩義德的話來說,這要求調整並進行某些“安排和遷就”。流亡使得薩義德和康拉德都擁有了一種非凡的洞察力,在理解人類經驗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特殊性的同時,也能意識到其中的拒斥、緘默和偏見。而且在很多方面,流亡的境遇使他們的意識拓展得更為寬廣;在他們對至少兩種文化的覺知中,其視野多樣性“產生了一種同時維度的覺知,這種覺知……[是]復調的。” 2

然而,對於作為評論家的薩義德來說,他們在經歷上的相似性遠沒有他們生活軌跡所顯示的那麼重要。3他說,沒有其他作家能如此擅長傳達“顛沛流離、動蕩不安和陌生怪異的氛圍”。4他在接受一次采訪時評論道:“那些泛音、重音、滑音,那種既在語言之中又在語言之外、既在不同世界之中又在不同世界之外的感覺,那種懷疑主義,那種徹底的不確定性,那種你總覺得有什麼極為重要的事情正在發生,但你又不知道那是什麼的感覺(那正是福斯特 所取笑的),比任何其他作家都更吸引我,從某些方面來說,就像一間回音室一般。”5

《約瑟夫•康拉德與自傳的虛構》是薩義德在哈佛大學門羅•恩格爾(Monroe Engel)和哈裡•萊文(Harry Levin)指導下所撰寫的博士論文的修訂版,是“一次對康拉德的意識的現象學探索”。這本書持續而嚴謹地審視了康拉德的短篇虛構小說(short fiction)是如何通過他的書信進行調和與強化的。這些書信由G.讓-奧布裡 編輯,並在康拉德去世三年之後於1927年出版。然而,對康拉德書信的研究並非意在將作者的生活現實與其作品聯繫起來,將康拉德的生活的敘述(narrative)簡化為其短篇小說的敘事(narratives)。相反,薩義德利用信件和康拉德的短篇小說之間的動態關係,來研究表達其文學作品中威脅性的模棱兩可和特有的令人不安的弦外之音的狀況。如果說這些信件代表了康拉德與他自身的痛苦關係——一種以語言問題為中介來調和的關係——那麼它們詳細地闡述了他的短篇小說中那些難以解釋的張力和錯綜複雜的文學力量。

康拉德的書信把自己描繪成陷入自我衝突的困境,完全無法從中獲得任何意義(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寫給作家羅伯特•坎寧安•格雷厄姆 的信)。這些信反復表達著他的沮喪,因為詞語的不足,詞義的滑移,以及語言總體上的無能為力,無法用一個詞或短語來明確或完全安放經驗。他告訴他的朋友阿瑟•西蒙斯 ,他是如何從某個“黑暗的深淵”“挖掘他的英語”的。6在給愛德華•加內特 的信裡,他把寫作的迫切狀況描述為徒勞無益、白費功夫,猶如“不用支點就撬動地球”。7在薩義德引用的一封信中,康拉德寫道:“我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不讀。它就像一個墳墓,會變成地獄,在裡頭你必須寫,寫,寫。”8對康拉德來說,寫作——如果它真的發生了的話——是從具體看無物呈現而從整體看萬物缺席的情況下發生的。“寫,寫,寫”的要求變成了一種近乎荒謬的需要,使得這一矛盾被暴露出來或說出來。文學活動本質上是一個捕捉那些在以任何形式出現之前就消失在如鬼魅一般的混沌之中的詞語特異性的過程。

目次

前 言(安德魯·魯賓)

序 言

縮略語表

第一部分 康拉德的書信

第一章 個體性的訴求

第二章 性格、角色和編織機,

第三章 虛構小說的主張,1896—1912

第四章 戰火世界,1912—1918

第五章 新秩序,1918—1924

第二部分 康拉德的短篇小說

第六章 過去和現在

第七章 現在的技藝

第八章 真理、理念和形象

第九章 陰影線

年表,1889—1924

1899 年2 月8 日致R.B. 坎寧安·格雷厄姆的信

精選書目

注 釋

索 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