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滿額折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硬箍起來: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附名片型USB)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20 元
優惠價
90648
庫存:3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出陣!為了傳承臺南豐富的陣頭民俗文化!
宮廟主事者、陣頭領隊、教練、工作人員,以及眾宋江跤、獅跤們,每次香科都不辭辛勞,耗費無限精神氣力,把宋江系統武陣「硬箍起來」。

每三年舉辦一次,延續近兩個半世紀從未中斷,
臺南西港慶安宮主辦的西港刈香,絕無僅有!

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將近二十年的研究集大成!
每個陣頭都是一個故事,也都回應了當地信仰習俗、聚落開發歷史或是庄民的奮鬥血淚,陣頭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的延續,也是文化的薪傳
藉由西港刈香的宋江系統武陣,看見臺灣在地歷史文化

漸漸消逝的宋江系統武陣
根據研究,從清到現在,臺南市各地區曾經組練出現過的宋江系統武陣大約有 270 陣之多,然而,隨著社會文化變遷,近十年還能出陣的可能僅有四分之一。

完整傳承的西港刈香
西港香時至今日還能維持傳承數十陣文武陣頭,三年一科,宗教儀式豐富完整,文陣維持原汁原味的傳統表演內容與形態,武陣技藝精湛、器宇軒昂,放眼全臺,鮮少足以媲美。

各具特色的陣頭
西港香最古老的宋江陣檨子林紅腳巾宋江陣,傳說請到了番仔寮師父來傳授,開啟了他們悠久的歷史。八份開基姑媽宮為「西港刈香」的發源地,清代原組金獅陣,後因經濟問題而結束。1911年為參加西港刈香及保護庄廟,創立宋江陣延續至今。塭內與蚶寮兩庄自古合祀神明,共有庄廟永昌宮。早期庄內並無陣頭,後來才有庄人提議自組武陣。1986年,臺灣省政府舉辦了第一屆「臺灣省觀光節舞獅大賽」,塭內蚶寮金獅陣獲得冠軍「獅王獎」,因而被譽作「寶島獅王」。

硬箍起來
為了傳承臺南豐富的陣頭民俗文化,每次香科,宮廟主事者、陣頭領隊、教練、工作人員,以及眾宋江跤、獅跤們,各個不辭辛勞,把宋江系統武陣「硬箍起來」,就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見獨特的臺灣文化。本書向他們致上無限的敬意!

★本書特色
隨書附贈第一手的影像記錄〈老牌紅腳巾〉、〈仙姑娘媽の宋江〉、〈金獅出陣〉、〈箍子內〉

作者簡介

文字撰述 謝國興

臺南市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專任研究員、近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歷任科技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主任,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臺灣史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近代中國史、臺灣社會經濟史、閩臺民間信仰。

影音編導 賴建宏

彰化大村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
嘗試在每秒29格的像素中,理解時間遷流與空間方位,再將最美好的一刻光影拾起組合成另一個世界的影像工作者。

緣起
本書作者 謝國興

「西港刈香」俗稱西港香,是文化部登錄的國家級重要民俗,為 臺南市西港慶安宮主辦的定期王醮廟會活動,在臺灣民間信仰活動中有「臺灣第一香」的說法。這一稱號其實出現不過二十餘年,
其淵源應從我的高中同學,現今也是臺語現代詩壇十分出名的詩人黃徙說起。黃徙有一段時間在鹿耳門天后宮服務,他將西港刈香第一天請媽祖的行程(上午請媽祖、下午開始遶境)稱為「臺灣第一香路」; 2000 年黃文博受慶安宮委託記錄庚辰香科,後撰寫出版《臺灣第一香—西港玉勅慶安宮庚辰香科大醮典》,書名採借黃徙的用詞,開始使用「臺灣第一香」,從此成為西港香的專稱。
西港慶安宮及「份」西港香的 96 村鄉宮廟、地方人士敢如此自豪是有原因的: 1、西港香科活動歷史悠久,從清代乾隆年間( 1784,甲辰)到明年( 2024,甲辰)剛好滿 240 年,三年舉辦一次,香科形式或有變化,基本上未曾中斷,這一點在臺灣民間廟會歷史上確實可以稱第一; 2、謁祖進香、迎王送王、王醮儀典、遶境、香境跨越曾文溪南北五區(鄉鎮),參與的宮廟必須全程出轎、出陣(隨意)參加實質是四天的遶境活動,這在臺灣似無第二例; 3、傳承久遠、數量不少的庄頭陣,陣頭儀式保存完整、技藝精良,呈現豐富多元的民俗傳承與信仰文化,其優質成分與「厚度」少有其他廟會活動能夠比擬,這一項也是西港香最足以自豪的部分。
在臺灣廟會的民俗活動過程中,陣頭組成多元且豐富,依形式而言有宗教儀式、歌舞小戲、音樂演奏、雜技表演等區別;若依其功能區分,主要有宗教儀式性(驅邪除煞)與歡樂熱鬧型(熱鬧陣)兩類;若依人員組成方式,有村莊居民自組的庄頭陣,與花錢聘僱而來的職業陣;而一般慣以陣頭的表演型態簡稱為武陣、文陣。「武陣」以其震撼的威勢、豐富的武術內涵與陣法變化,成為主神巡狩、掃蕩的先鋒戰力,對應民眾消災解厄、平安納福之訴求。「文陣」以樂曲、歌舞、戲劇、裝飾等形式出現,接近古代宮廷的梨園司樂,或宮廟神誕與民間喜慶的娛神娛人。
對於「看」廟會的民眾來說,遶境時的藝閣與陣頭表演是臺灣民間信仰活動的重點,各地廟會藝閣與陣頭各有偏重與特色,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與學甲慈濟宮上白礁遶境迄今自組藝閣仍維持相當份量,西港刈香幾乎看不到藝閣,文武陣頭則是主要賣點。若要論廟會傳統文武陣頭的數量,高雄內門迎佛祖、高雄茄萣地區廟會、臺南灣裡萬年殿建醮傳統陣頭數量都很可觀;若要論以宋江陣、獅陣(金獅陣)為主體構成的武陣在同一次廟會共同出現,南關線三大廟(關廟山西宮與歸仁仁壽宮、保西代天府)建醮廟會時共同參與的武陣數量最多,例如 2018 年山西宮建醮,三大廟轄境內角頭廟共出動宋江與獅陣總數達 27 陣,不過廟會遶境通常只有半天多,而且遶境當日陣頭只巡遶參禮,並不表演。
2021 年辛丑科西港香仍維持 18 隊武陣,不僅數量多,更重要的是傳統民俗儀式的保存、武術技藝的要求、陣頭文化(精神、紀律)的傳承,在各地廟會陣頭中,無疑是最優質的。但是想要長期維持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對負責組陣的所有宮廟來說,仍存在諸多困難與隱憂。每到香科結束,陣頭負責人總是憂心煩惱慨嘆:三年後下一科去哪裡找人來把陣頭組起來?
為了記錄具有代表性陣頭的文化與生命,也為了思考傳統陣頭面臨的傳承困境,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提出記錄 2021 年辛丑科西港刈香過程中武陣主題的構想,經過研究商討,考量經費與時間,我們最終決定以西港香科武陣成立最早的西港檨子林鳳安宮宋江陣(片名:老牌紅腳巾)、西港香科起源地的西港八份姑媽宮宋江陣(片名:仙姑娘媽の宋江)、成立較晚但甚具特色的佳里塭內/蚶寮永昌宮金獅陣(片名:金獅出陣)為記錄對象,此外,另製作一部綜合性影片,介紹曾文溪流域宋江系統武陣的過去淵源、文化資產形式與價值,以及面臨的各種問題(片名:箍子內)。
紀錄片構思腳本、討論修改定稿之前,因應各宮廟陣頭早在2020 年底及 2021 年初就已開始從事入館訓練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暗館拳術訓練),我們的記錄工作也必須提前開始。依照西港香
科主辦廟慶安宮的統一規劃,辛丑香科各武陣開館的時間從 2021 年3 月開始,到 5 月底結束;由於 2021 年 5 月中旬臺灣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突然加劇,疫情指揮中心臨時宣布多項緊急防護措施與公共活動限制,導致安排在 5 月 15 日到 5 月底的 1 隊宋江陣與 4 隊金獅陣無法如期開館,包括我們鎖定拍攝對象之一的塭內蚶寮永昌宮金獅陣;因疫情影響, 2021 年辛丑科西港香的遶境不得不延期,各武陣考量成員因工作、學業等因素,無法長期待命,未開館的不得不放
棄開館,無論已開館或未開館陣頭大多提前謝館,結束陣頭運作。唯獨塭內蚶寮永昌宮金獅陣在廟方支持與獅陣獅兄弟堅持下,在香科各陣頭活動已經完全結束的 2021 年 10 月 24 日,仍然以完整隊伍、陣形,到慶安宮代天巡狩千歲爺香案前,完成標準全套流程的開館表演,劃下完美句點,之後謝館圓滿完成辛丑科任務。
四部影音紀錄片已於 2022 年依預定計畫期程完成,為了讓社會各界有更多機會認識臺灣的民俗文化傳統,也為了讓大家共同思考臺南與臺灣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傳承與維護議題, 2023 年在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支持下,我們決定以加上文字、圖片作為背景解說的方式,出版這四部代表西港香、也代表曾文溪流域傳統廟會陣頭文化的影音紀錄,敬祈各界惠予指正。
我從 2005 年開始進行臺灣民間信仰的田野調查研究,宋江系統武陣是最早也是迄今尚繼續觀察研究中的對象;因地緣與鄉親關係的便利,曾文溪流域的廟會是我最常到訪的地域,也得到後來陸續認識的陣頭師父(教練)、在地朋友許許多多的協助,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也經常被他們為維繫民俗文化與信仰傳統的無私付出而感動。此次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適逢土城聖母廟香醮、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南巡(台江迎神祭)、西港刈香三大廟會活動先後接連舉行,部分陣頭因宮廟交陪關係,穿插出現於這三次廟會活動中,建宏、怡均領軍的記錄團隊因此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奔波於不同的田野現場,增加不少額外的工作,同時也得到更多宮廟與陣頭朋友的幫忙,包括黃名宏、謝志忠、周士高、黃銀錠、陳秋煌、黃煌彥先生等,以及無法一一唱名的朋友,謹在此代表工作團隊致上最大的敬意與感謝!
本計畫的完成也應感謝原擔任臺南市文化局長、現升任副市長的葉澤山先生、文化資產管理處林喬彬處長的支持,原文資處王世宏副研究員(現已轉任臺南市立博物館館長)、鄭羽伶組長、蔡佳希、沈洳瑩小姐的協助;紀錄片的拍攝得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經費補助,本書及隨附之影音紀錄隨身碟之出版發行,也得到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的支持,謹此致謝!
書中使用的圖片一部份是我自己跟工作團隊所拍攝,不一一註明攝影者,另外也使用黃文博、曾福樹、趙守彥先生提供的作品,都儘量註明來源,非常感謝他們的無私義助。付梓前羽伶、幸真、怡棻幫忙校對文字,減少錯誤,併致謝於此。

目次

緣 起
第一章 西港刈香
第二章 西港香文武陣頭
第三章 宋江系統武陣
第四章 老牌紅腳巾:西港檨子林鳳安宮宋江陣
第五章 仙姑娘媽の宋江:西港八份姑媽宮宋江陣
第六章 金獅出陣:佳里塭內蚶寮永昌宮金獅陣
第七章 結語:硬箍起來

書摘/試閱

第三章 宋江系統武陣

西港香的宋江陣、金獅陣、白鶴陣、五虎平西陣,基本上可視為 宋江系統武陣。 為什麼不說金獅系統武陣呢?主要是因為宋江系統武陣的共同特色是其特有的巫術性質,這種性質跟其保護神
田都元帥有關,也跟宋江陣另一淵源與傳說中的梁山泊 108 好漢是36 天罡、 72 地煞星轉世構成有關,也有 108 條好漢是 108 蛇神轉世的傳說,例如臺南歸仁西勢拍面宋江陣以「梁山人馬」為陣頭神,還流傳一套蛇神系統圖,天魁星宋江是雞角蛇(一種傳說中蛇頭上長有類似紅色雄雞冠的毒蛇),天殺星李逵是飯匙銃(眼鏡蛇)。
水滸傳不僅只是一部章回小說,其中尤其富含宗教(道教)思維,小說故事中宋江率梁山人馬 108 人受朝廷招安,被派去征剿江南方臘,梁山人馬在戰役中死傷慘重,雖然勉強討平了方臘,但108 人只剩下 36 個回朝。在百回本水滸傳開篇的第 1 回(天罡地煞星投胎轉世)、排定座次的第 71 回( 108 員到齊論資排輩分座次),和超度九幽拔罪的第 99 回(剩 36 人),分別都修建了一場羅天大醮,充分顯現水滸傳的道教文化元素。第三場羅天大醮既是超度,也是收煞,即道教宗教思想中的收煞送瘟;可以說整部《水滸傳》就是一個從放煞到收煞的儀式結構,一陣群魔亂舞之後,紙船明燭送瘟神,重整宇宙秩序,天罡歸天,地煞入地,天地萬物復歸原位。
宋江陣最常見的陣頭神九天風火院田都元帥是最強的鎮壓邪煞之神,水滸人物故事跟田都元帥在逐煞功能上有了重要的交集。
宋江陣的人物角色扮演、兵器使用、陣式變化演練,都大量比附或模仿水滸梁山的人物故事情節,梁山 108 條好漢比附天罡、地煞星轉世,生前是忠義雙全的歷史人物,死後理所當然具有神靈屬性,有降妖伏魔之能,最適合在宗教性儀式中扮演神駕護衛,以及傳達神明意旨的角色。大多數宋江陣常籠統的稱其保護神(田都元帥)為「宋江爺」,宋江陣陣法變化的核心精神在於宗教儀式的象徵意義,從清圈(「清箍」,營造神聖潔淨空間)、開斧、開四門、踏七星、龍穿心、蜈蚣陣到排八卦陣,多與鎮邪驅煞息息相關。傳統的宋江陣出陣時兵器貼符紙、陣員喝符水、加上種種禁忌與准神將角色,都跟民間傳說與附會的梁山泊神靈色彩密切相關,臺南、高雄地區還有一些拍面宋江陣,其儺儀與巫覡色彩更為濃厚。
宋江陣的起源跟中國明代閩南漳泉沿海地區,為了防衛鄉里而組織的地方團練武力有關,早期是防倭寇、海盜搶掠,清代以後防盜之外,漳泉地方械鬥風氣甚盛,以武館為基礎的地方團練義勇因此歷久不衰。中國自古有「南人尚鬼」的說法,福建地區以眾神信仰與廟會活動頻繁著名,是宋江陣性質轉化的另一個觸媒。廟會遶境踩街需要扮演歷史故事的遊藝團體,福建漳、泉一帶在明代已出現根據水滸傳情節「以姣童妝扮故事」的檯閣遊行。長年靜態的遊行不免單調,後來演變為以小孩或少年根據水滸傳情節在遊行過程中搬演短劇(臺灣稱之為「落地掃」),漸形成宋江戲,宋江戲的戲劇部份後來精緻化發展,成為閩南地區著名的高甲戲。而拿著水滸人物各式兵器化妝踩街遊行的成年人也發展出表演武術套路的「套宋江」(對打,臺灣稱「摃對」),後來再與漳州、泉州地區流行的少林五祖拳術結合,加上陣法變換,成為傳承梁山泊人物造型服飾打扮的「妝宋江」,亦即「拍面宋江陣」;另一類型以武館為組織核心,注重拳術與兵器對打表演功夫,成為勁裝打扮的宋江陣;無論拍面或勁束裝扮,出現在廟會活動一方面有戲劇性與武術技藝表演的娛樂性,另一方面加上一些宗教儀式的施作,立即轉化為具有巫覡色彩的神將隊伍。在閩南地區,武館配合民間信仰需要編練宋江陣陣法,若以舞獅表演為主體,則成為獅陣,兩者在武術表演與陣式變化部分基本相同。
漳、泉州地區的宋江陣與獅陣之組練,跟當地既有的家族與宗族社會型態結合,大多以同姓宗族子弟作為基本成員。臺灣是移墾社會,極少宗族聚居的同姓村,即使有,規模也較小,因此臺灣的宋江陣幾乎沒有直接從原鄉原宗族移植來臺的例子,通常是因緣際會找到師父教導而成陣,尤其是請鄰近已組陣的村庄師父來傳授技藝,之後則順勢推衍自我傳承。臺灣有一些移民較早來的地區,早期也有少數角頭聚落以同姓宗族人力為主組織的宋江陣或獅陣,例如學甲區中社角宋
江陣為當地陳姓宗族組織,田龍館宋江陣為錦繡角莊姓宗族組成,謝姓獅團為學甲幾個角頭謝姓宗族合組;永康大灣李姓角頭組宋江陣,汪姓、鄭姓角頭各組金獅陣等都是例子;不過多數村莊為雜性村,武陣仍以全村各角頭人力共組為主流。
臺灣中部及雲林、嘉義地區的宋江陣與獅陣大多數是地方上的武館組陣,配合廟會需要時出陣,與漳、泉原鄉較類似;臺南、高雄、屏東地區則是由村廟負責組陣管理為主,外聘師父來指導。跟原鄉相同,臺灣的宋江陣、獅陣早期也兼含地方團練與廟會熱鬧陣頭的雙重身份,後來隨時代變遷逐漸轉為純廟會陣頭,而且在南部地區因宮廟為主體組陣,多半只能選擇宋江或獅陣其中之一練習,於是出現宋江陣與獅陣專業性分途發展的現象,臺南地區因建醮大型廟會十分頻繁,獅頭造型與陣式演練更加講究,而有金獅陣的稱法。
西港香宋江陣與金獅陣穿的是勁裝便服,臺灣另有一種穿古裝或化妝式「拍面宋江陣」,目前大約還有 16 陣左右,分布於臺南( 10)、高雄( 3)、屏東( 3)。臺南 10 陣當中,有 3 陣在急水溪流域,包括後壁頂長短樹永安堂、鹽水大庄天月宮、下營紅毛厝各有一陣,屬於 20-24 人陣類型。另外 7陣分佈在鹽水溪上游支流的許縣溪流域,包括歸仁 3陣:西勢黃府王爺壇、八甲代天府、崁子頭清水宮;關廟 3 陣:五甲的五甲壇、下湖關帝廟、埤頭關帝廟;新化頂山子腳朝天宮,都是 36 人陣。就數量來說,臺南的拍面宋江遠多於高屏地區,就臺南地區來說,
以歸仁關廟地區最為集中。
從服飾形式來看,臺灣的拍面宋江陣大約可分三類:第一種強調古裝,服裝形式與化妝接近傳統
戲班,也可以說最接近原始宋江戲,屏東地區皆屬於這一類,東港下頭角宋江陣、萬丹香社宋江陣為典型代表;第二種是以五行五色搭配為主色調,服裝形式簡單,但充滿宗教意涵,臺南西勢、埤頭、下湖、頂山子腳、下營紅毛厝、後壁頂長短樹、高雄內門內埔宋江陣是代表;第三種介於兩者之間,服裝飾品配件華麗,色彩鮮明,歸仁八甲、崁子頭,關廟五甲屬於這種類型。後面兩類的共同特色是穿紅色短褲或紅長褲,其中只剩臺南的西勢、埤頭、頂山子腳三陣維持穿草鞋傳統。
草鞋、黑襪(或黑鞋紅襪)、紅色褲子(以紅短褲為正宗)、白色或黑色上衣、黑帽紮繫青色頭帶,是較正統的拍面宋江服飾,亦即由代表五行的紅、黃、青(藍)、白、黑五色構成。草鞋、草席(又稱草龍)及紅、黑兩色是紅頭法師科儀演法驅邪收煞法器與服飾顏色的重要象徵,西勢宋江陣上身黑衣下身紅褲,與古代方相氏驅除疫鬼儀式的標準服裝「玄衣朱裳」類似,出陣及儀式也完全可以呈現古儺「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的景象。
儺以逐疫,拍面化妝源自儺儀中的面具概念之轉換,宋江陣化妝拍面之後,有著近乎神靈附體的想像與意涵,可以鎮邪逐煞,替天行道。歸仁西勢、關廟埤頭、下營紅毛厝宋江的全體成員幾乎都綁青色頭帶,頭帶以頭箍樣式製作,前額向上突出部分為與頭帶一體成形的圓立體造型,尾端呈小散花狀,少數人物如時遷所戴頭箍為紅布條與草索混編紮成的草圈,草圈在前額處連接留出一段向上如同蛇之昂首,混編的紅布(或紅色絲線)剛好在頂端露出,如蛇之吐信,這是古老的百越民族蛇圖騰文化的繼承。曾文溪流域的宋江陣與金獅陣則全數為勁裝打扮、注重兵器與拳術演練的宋江系統武陣,但其出陣與在廟會活動中的宗教儀式功能,則與拍面宋江陣並無二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48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