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虎頭蜂可怕嗎?:登山健行者的救命祕笈
滿額折

虎頭蜂可怕嗎?:登山健行者的救命祕笈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20 元
優惠價
79173
促銷優惠
新書特惠
庫存 > 10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秋季是虎頭蜂活動的高峰期,虎頭蜂研究權威安奎教授特別重點介紹虎頭蜂的基礎知識,包括虎頭蜂的特徵、生命週期,並提供登山注意事項及遇蜂應變處理方式。本書內容精簡扼要,更收錄50張珍貴虎頭蜂相關圖片,方便登山客隨身攜帶參照。

Q:秋季登山怎麼辦?
✔穿著表面光滑及淺色的服裝
✔不使用香氣
✔避免進入草叢或久無人跡的荒僻路徑
✔不任意丟棄食物,以免招引蜂類覓食

Q:遇到虎頭蜂怎麼辦?
見一、兩隻虎頭蜂飛過>>不動聲色,保持警覺
一、兩隻虎頭蜂繞著自己打轉>>一樣保持警覺,盡速離開現場,切忌「尖叫拍打」!
虎頭蜂數目持續增加>>朝原路沉穩大步離開現場,切忌「急速奔跑」!
已有人被螫>>以淺色光滑衣物包住頭部,僅露眼睛,盡速緩慢大步逃離,切忌「就地臥倒」!

Q:被虎頭蜂螫傷怎麼辦?
STEP 1:通報消防局119或112,準確告知發生狀況及地理位置
STEP 2:傷患先在安全地方躺下,避免因休克降低血壓而昏倒受傷
STEP 3:可依醫師建議操作腎上腺筆針,「勿塗抹不明藥物或尿液」,以免增加感染風險!

作者簡介

安奎/與虎頭蜂可怕嗎?/登山/健行/與虎頭蜂共舞/與蜜蜂共舞/楊恩誠/楊淑方/自然/生態/科普/黑腹虎頭蜂/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山根爽一

【推薦序】與虎頭蜂共舞的智慧/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 楊恩誠

在大自然無窮的繁華與秩序中,虎頭蜂憑借其獨特的生命歷程與人類生活高度交織的行為模式,成為昆蟲學領域裡不可忽視的重要研究主題。安奎教授的《虎頭蜂可怕嗎?》一書為我們帶來了深入淺出的科普知識。
在人類活動範圍與虎頭蜂的活動範圍高度重疊的今天,人們對於虎頭蜂攻擊行為的認識是相當缺乏的,甚至有許多誤解。即使學術研究上也仍然有許多未知的謎團,尚待科學家深入探討才能解密。為了讓民眾可以很容易認識虎頭蜂,安奎教授的《虎頭蜂可怕嗎?》不僅是一本闡述虎頭蜂生態與行為的科普之作,更是一部提供必要防護知識和應對策略的生活手冊。
安教授是國內少數研究虎頭蜂學者中的先驅,他對虎頭蜂的行為、習性以及人類與其之間的互動,有著深入的見解與研究。他一直衷心期盼國內學界有更多的人投入虎頭蜂研究,並且對於普及這一塊領域的正確知識充滿熱忱。在這本書中,他將這些珍貴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給大眾,這不僅是他對科學的貢獻,更體現了對社會的深厚關懷。
《虎頭蜂可怕嗎?》不僅全面闡述了虎頭蜂的生態學特性、其生命週期和季節性行為模式,還深入探討了牠們的防禦和攻擊行為,以及人類應對虎頭蜂侵擾的有效方法。書中所引用的眾多案例和研究數據,不僅豐富了讀者對虎頭蜂的認識,也提高了公眾面對自然挑戰時的自我保護意識。如同他先前出版的著作,本書勾勒出虎頭蜂與人類相互關係的輪廓,讓我們明白:在敬畏自然的同時,科學知識可以使我們避免不必要的悲劇。
此書亦為自然愛好者、教育者、登山健行者以及所有關心生態環境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自省的機會。透過學習,我們能夠更加理解虎頭蜂這一強而有力的昆蟲,以及如何與牠們和諧共存。《虎頭蜂可怕嗎?》不只是一本書,它是一份指南,教導我們在欣賞大自然壯麗的同時,如何保持敬意和警覺,以及在必要時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正如安教授所展現的那樣,真正的知識傳播不應止於學術界的範疇,而應該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影響每一個人。這本書的發行,我相信,將在臺灣引起對虎頭蜂研究和教育的重視,並促進人們正確理解這一重要但經常被誤解的昆蟲。
我對安奎教授的辛勞工作表示最深的敬意,同時也高度推薦這本書。它不僅是一本值得閱讀的科普作品,也是促進人類與自然界和諧共處的理念的橋樑。再次向安奎教授表達崇高的敬意,並推薦大家來讀這本《虎頭蜂可怕嗎?》。相信這本書,將成為我們生活上正確認識虎頭蜂必備的參考資料。

2024.03.30

──────

【推薦序】正確認識虎頭蜂及積極預防/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 楊淑方處長

安奎博士是位無私的學者,鮮少有作者願意將書籍內容無償提供給公部門使用,安博士就是這樣的人。願意將畢生研究心血和知識提供眾人使用,我非常敬重他。
認識安博士是在2023年10月,當時9月分在新北市郊山區,發生長者登山過程不慎被虎頭蜂螫,造成2人死亡,公部門希望找對虎頭蜂習性了解的專家學者一起來探討預防。在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引介下,認識台灣虎頭蜂專家安奎博士,並拜讀老師著作《與虎頭蜂共舞》一書。這本書將台灣虎頭蜂種類、棲息模式、預防方式,介紹鉅細靡遺,為讓第一線管理場域單位人員及山友社團,對於虎頭蜂物種認識的基礎,隨即邀請老師北上教授「預防虎頭蜂螫」講座。
經一連串和老師密集聯繫,安博士認為教育應從學校做起,遂無償提供電子版內容和影片。我們發文給各級學校及登山社團,指定師生研讀《與虎頭蜂共舞》,讓學校教授學生認識虎頭蜂,預防由教育做起。
安博士考量中小學校老師不是人人有昆蟲學背景,推廣預防虎頭蜂螫人,有實質上的困難。為此,他再寫一本簡要小書《虎頭蜂可怕嗎?》。提供中小學師生及登山客參考。也另外製作微電影,便於師生更瞭解虎頭蜂。
感佩老師因新北市政府邀約,特別再花時間將虎頭蜂資訊重新整理,耗費老師很大心血,方便公部門推動「預防虎頭蜂螫人」行動。這本書以文字搭配圖片非常方便閱讀,謝謝安博士的用心良苦。透過《虎頭蜂可怕嗎?》的記載及出版流布,為自然界虎頭蜂的生態及習性提供一個正確的認識管道。讀者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災禍。希冀各界與民眾共同攜手在親近大自然之餘,能共創和諧樂活的安全家園。

2024.2.19

──────

【自序】

2023年9月21日新北市20名平均60歲的長者,到新北瑞芳山區登山健行。途中一人不幸被一隻虎頭蜂攻擊,旁人想拿扇子驅趕,卻引來更多虎頭蜂圍攻。當時突然一群蜂傾巢而出,其他人想幫忙趕走蜂群,反而也被襲擊。當時共有11人被螫傷,最後兩人抵達醫院宣告不治。
事後,新北市動保處在楊處長的領導下,很努力推動「預防虎頭蜂螫」工作,非常感動。後來看到動保處發出的公文,指定各級學校老師及學生研讀拙作《與虎頭蜂共舞》一書,立意甚好。但是仔細思考後,覺得各級學校老師如果沒有昆蟲學背景,不太容易完全了解該書。因此撰寫成一本科普的小書《虎頭蜂可怕嗎?》,另外製作《預防虎頭蜂螫》、《虎頭蜂的一年》及《兇猛的虎頭蜂》三部微電影,以供參考。
本書共分為九章分別是Chapter 1 虎頭蜂的特徵、Chapter 2 虎頭蜂的生命週期、Chapter 3 兇猛的虎頭蜂、Chapter 4 與虎頭蜂交鋒、Chapter 5 秋季登山注意事項、Chapter 6 遇到虎頭蜂怎麼辦?、Chapter 7 被虎頭蜂螫傷的處、Chapter 8 其他螫人的蜂類、Chapter 9 結語、延伸閱讀、附錄.虎頭蜂螫人紀錄。另有50張珍貴圖片,便於學校師生及登山活動大眾參考使用。
臺灣的教育體系中,完全沒有介紹「認識虎頭蜂」的項目,大學的相關學系中也沒有這類課程。但是,每年都有虎頭蜂螫人死傷訊息。期望藉此小書,讓社會大眾對虎頭蜂的行為多一點了解,減少一些傷亡。

2024.3.29

目次

【推薦序】與虎頭蜂共舞的智慧/楊恩誠
【推薦序】正確認識虎頭蜂及積極預防/楊淑方
【自序】

虎頭蜂可怕嗎?
Chapter 1 虎頭蜂的特徵
Chapter 2 虎頭蜂的生命週期
Chapter 3 兇猛的虎頭蜂
Chapter 4 與虎頭蜂交鋒
Chapter 5 秋季登山注意事項
Chapter 6 遇到虎頭蜂怎麼辦?
Chapter 7 被虎頭蜂螫傷的處理
Chapter 8 其他螫人的蜂類
Chapter 9 結語

延伸閱讀
附錄.虎頭蜂螫人紀錄

書摘/試閱

Chapter 3 兇猛的虎頭蜂(節錄)

臺灣兇猛的虎頭蜂有四種,按兇猛程度依次是黑腹虎頭蜂、大虎頭蜂、黃腳虎頭蜂及黃腰虎頭蜂。日本虎頭蜂專家山根爽一博士,以「防禦強度」、「輕微刺激的反應」、「追擊指數」、「刺激後防禦性的增加」為評斷虎頭蜂攻擊性之項目,四項指數總和後是攻擊性總指數,如表1。此表對虎頭蜂的攻擊性有概念的詮釋,但是實際上因客觀環境的不同,仍有很大的變化,該表僅供參考。
黑腹虎頭蜂(Vespa basalis),英文名black belly hornet(圖17),又稱黑絨虎頭蜂、黑虎頭蜂等。工蜂體長2.0~2.2公分。分布於海拔100~1,500公尺範圍,以200~800公尺最多。越冬的蜂王先築巢在山野地區的土穴中(圖18),春末夏初蜂巢遷移到高大的樹枝上(圖19)。此時蜂巢如受到騷擾或攻擊,或有「敵害」進入牠們的防禦範圍,就會出動螫人。秋季蜂巢迅速加大呈長橢圓形,蜂巢的出入口有2~3個(圖20),又長又寬(圖21)。一旦受到騷擾,短時間內會出動大量攻擊蜂。因為蜂巢掛在高大的樹枝上,視野寬廣,追擊敵害的距離更遠,造成的傷亡最多。持續保持警戒的時間,約有半天,甚至長達一天。黑腹虎頭蜂的攻擊性總指數最高是12,追擊距離可達50~100公尺。
1985年10月台南曾文水庫,黑腹虎頭蜂螫傷仁愛國小師生是當年最轟動的社會新聞,2人當場死亡、14人重傷、16人輕傷。陳老師被送到醫院時,全身有螫針孔800多個。黑腹虎頭蜂出動的攻擊蜂數目最多,毒性最強,造成死傷人數最多,是最兇猛的虎頭蜂。據1992年山根爽一博士在台灣採集最大的黑腹虎頭蜂巢紀錄,直徑65公分、高95公分、巢脾數目可達15片,重量30多公斤(圖22)。
第二兇猛的是大虎頭蜂(Vespa mandarinia nobilis),英文名giant hornet(圖23),又稱中華大虎頭蜂、中國大虎頭蜂、土蜂仔、大土蜂等,是全世界最大的蜂類。工蜂體長4.0公分。分布於海拔1,000~2,000公尺範圍,低海拔處分布零星,中北部較多。喜好集體攻擊一群蜜蜂,是山地養蜂場的重要敵害。牠們通常在荒僻山區的地下築巢(圖24),平時很少有人經過,出動攻擊的機會較少。如果受到人們騷擾,在接近2~5公尺就會攻擊。大虎頭蜂的攻擊性總指數是9,追擊距離約50公尺。因為蜂巢出入口通常只有一個,攻擊性就略差。秋末,巢脾數目4~10片。出動的攻擊蜂數目雖然較少,但是毒囊很大蜂毒也很多,造成死亡機率很高。
第三凶猛的是黃腳虎頭蜂(Vespa velutina flavitarsus),英文名yellow tarsus hornet(圖25),又稱黃跗虎頭蜂、黃腳仔、白腳蹄仔等。工蜂體長2.0~2.2公分。分布於海拔1,000~2,000公尺範圍,最高可達海拔2,500公尺處。越冬蜂王築巢在山野地區的土穴中,春末夏初蜂巢遷移到高大的樹上,呈不正形(圖26)。秋季蜂巢迅速加大,一個出入口也會增大,並向一邊突出像個豬嘴狀(圖27)。短時間內無法出動大量的攻擊蜂,攻擊性總指數是9,追擊距離50~100公尺。到年底,蜂巢直徑可達30~50公分,高70~100公分。巢脾數目8~12片,巢脾最多可達16片。出動的攻擊蜂數目相對較少,造成死傷人數也少。
最溫馴的是黃腰虎頭蜂(Vespa affinis affinis),英文名common lowland hornet(圖28),又稱黃腰仔、黑尾虎頭蜂、黑尾仔等。工蜂體長2.2公分。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平地或丘陵地區。棲息在都會區或市郊的蜂群,通常築巢在窗子外、屋簷下、冷氣機上或樹枝上等(圖29)。攻擊性總指數是4,追擊距離小巢5公尺,大巢10~20公尺。黃腰虎頭蜂是在都會區螫人的主要族群,螫人的報導很多。因為出入口最小,出動的攻擊蜂數目不多,毒囊小毒液也少,造成死傷人數最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73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