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7/10中午12點鄧紫棋首部科幻小說搶先預購中
弄草紀
滿額折
弄草紀
弄草紀
弄草紀
弄草紀
弄草紀

弄草紀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庫存:4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弄草紀》一一詳細敘述每一種植物生長的過程,作者有時灰頭土臉,有時欣喜若狂,彷彿科學實驗者的失敗挫折與成功時的狂喜。……我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裡,改變自己的自我,生命原來是這樣延續的,生命原來是和周遭環境息息相關。──蔣勳
蔣勳──專序

與大自然植物界直接對話的夢想生活。

由於喜歡種植,在遷居荷蘭後,家中一小塊園圃成了作者的植栽彩繪圖,即使土地面積不大,同時擁有花園和菜圃卻很魔幻,且隨著時令節氣變化,花園偶爾成為菜圃延伸,菜圃時常是部分花園。

所以,在「四季」裡,因一本愛不釋手的節氣日曆而留心農忙,注意氣候變遷,隨之播種、鬆土除草、剪枝或移盆。「園圃與動物」以車棚上的客居鳥和守門鳥、花圃蜜蜂採蜜,訴說喜愛且保護大自然動物的熱情。「菜圃和溫棚」是育苗培養及開花結果。「園裡奇花異果的味道」中,可以看見一位科學工作者從治園藝的精神和方法推斷,研究栽培方法,反覆實踐設法取得結果,造就出「生生不息的園地」。

這些都是甘願「弄草」的最佳寫照,甚至樂此不疲,會因一株植物的開花結果歡喜跳躍,為一株植物患病蟲害憂心失眠,為一株植物無端枯萎而傷心落淚。用一塊盈盈小圃、一方小塘,花果蔬瓜,親愛一家、共生共存,伴隨植物經歷完整一生。

作者簡介

丘彥明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肄業。曾任《中國時報》、《聯合報》記者、編輯,《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著有《家住聖.安哈塔村》、《荷蘭牧歌》、《人情之美》、《浮生悠悠》、《踏尋梵谷的足跡》、《翻開梵谷的時代》、《在荷蘭過日子》、《我的九個廚房》等書。在荷蘭、台灣舉辦過個人畫展。現居荷蘭,家務、養花、種菜之餘自由撰稿及從事藝術創作。

推薦序
弄草紀—丘彥明的花花草草 蔣勳

「且將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
常常在不同地方看到這兩句。沒有查證出處,像一幅對子,也像詩句,卻也可以是庶民百姓口中隨意的格言警句。
文化的悠長深遠,有時不是知識份子口中的學問,更多是平凡的生活態度。
《金剛經》一開始,要學生穿好衣服,手中拿一個砵,走進城裡,一家一家乞食。
初讀《金剛經》最難理解這一段,教育簡單到從「衣」「砵」開始,目的何在?
到了清邁、緬甸蒲甘,跟隨日升之初的乞食隊伍,我才發現「乞食」多麼困難。我才發現自己身上還有多少知識份子放不下的傲慢。
禪宗以「衣」「砵」傳法,也就是提醒好好穿衣、好好吃飯,也就是修行的「還至本處」吧?
我和彥明是老朋友了,四十年前,他在《聯合報》工作,我在東海大學任教。
彥明那時候是工作狂,可以在報社工作到凌晨,手上任何一個編輯工作,任何一篇文章,鍥而不捨,盯著每一個細節,她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讓我佩服。
這樣工作,胡亂吃,胡亂睡,身體當然壞下去了。
她動手術,我到醫院看她,說了重話:「彥明,妳要不要命啊?」
這話有點重,只能跟好朋友說。如果是現在,我就給她一個碗,要她學習「乞食」。
她出國了,輪到我椎間盤突出,在台大住了一個月醫院。
青壯年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耗損自己的身體啊⋯⋯
彥明在她編輯的工作裡一定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在戒嚴的最後幾年,和情治單位周旋,出版大陸作家沈從文的自傳,當時知識份子承受的心理壓力,想要努力突破禁忌的成就感,兩者可能都在不知不覺中耗損我們的身體。
我在比利時見到彥明時,她還在回不回台灣的猶豫中吧⋯⋯
她結婚,移居荷蘭,開始她種菜養花的花花草草時期,也許發現世事花花,可以放輕鬆一點,心田一方,就在眼前,也許應該好好耕耘。
彥明在荷蘭各個城鎮居住,最早是租賃的房子。她也在附近租了一塊地,種菜,養花,和她在台灣沒日沒夜工作的生活判若兩人。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部分,在事業工作上成功,或許壓抑了自己另外一部分沒有開發出潛能的自己。
在台灣職場工作的彥明,和移居荷蘭以後蒔花養草的彥明,真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生活態度。
這一冊《弄草紀》和她前二十年的《浮生悠悠》也非常不同。
「浮生悠悠」還是田園風的怡情養性散文。
讀這一冊《弄草紀》,彥明經歷幾次搬家,最終有了自己的房子,她把房子可以用來養植物的地方,做很深入的實驗,從種子開始,慢慢育苗,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日照,土壤、水份、陽光的多少都要精密觀察。
原來閒情逸致的田園風不見了,這一冊《弄草紀》更多栽培一種植物的細節。她在北溫帶培養熱帶的釋迦,「成功的以熱帶水果釋迦的種子,育出了四株釋迦樹苗」,可以想像她的欣喜。然而不得不佩服她細心照料過程對每一個育苗元素的精心研究。
「為了枸杞新枝的萌發,只好向鳥兒抱歉,狠心將枸杞側生的枝條剪盡。」
「成都野生野長的紫背菜,移居荷蘭只能嬌生慣養。」
因為耐心栽培一種植物,彥明必須對環境做更多了解,她實驗土壤,甚至開車到德國購買種植土,環境裡日照的關係,乾燥與潮濕的關係,冷熱的關係,都在影響一粒種子是否如願發芽成長。
《弄草紀》一一詳細敘述每一種植物生長的過程,作者有時灰頭土臉,有時欣喜若狂,彷彿科學實驗者的失敗挫折與成功時的狂喜。
《弄草紀》第一輯「四季」多談時序節氣的領悟。節氣是上千年農民和土地對話總結的經驗,至今,仍有許多可以寶貴的傳承。彥明用一本節氣曆書對照著現實的土地植物變化。
第二輯「園圃與動物」,敘述植物成長與周邊動物的關係。不只是鳥類,連蜜蜂、鼠,蛞蝓,蝸牛,都在彥明觀察中,和動物奮鬥,和昆蟲奮鬥,有時是幫助育種,有時是利用來授粉,情況各異,彥明用到「奮鬥」二字,可以想像她埋首植物的成長,悠閒田園心情早已煙消雲散了。
我喜歡第三輯「菜圃和溫棚」,這裡面有許多彥明從異地在荷蘭育種成功的植物:「枸杞葉」「絲瓜」「馬蘭頭」「天藍苜蓿」「野韭菜」「薺菜」⋯⋯不只是育種成功的快樂,也可以一盤一盤端上桌成為佐餐的菜餚,更讓人開心。
第四輯「園裡奇花異果的味道」,收成多了,有了葡萄釀酒,奇異果釀酒,也有了各種果醬的製作。牡丹、玫瑰、桂花、香椿、柿子,都可以製作成醬料,保持長久,也可以沖茶、塗抹麵包或拌麵,更是延伸出的樂趣。
第五輯收尾「生生不息的園地」,大概是所有真正愛過土地、愛過植物的人最終都有的感觸:生生不息。
我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裡,改變自己的自我,生命原來是這樣延續的,生命原來是和周遭環境息息相關的,自私、自大,唯我獨尊,如何能成就生生不息?
彥明從台灣到荷蘭,從編輯職場到土地裡的耕耘者,她耕耘了自己心靈上溫厚的那一片天地。
我們越來越少談世界新聞,「且將世事花花看」,眼睛也真的老花了,少看報紙,少看社群媒體,少看電視,模糊看世事,有另一種快樂,紛亂中,靜看因果,各自有各自的宿命。
然而一方心中的田地,切莫荒廢,時時耕耘,便是天長地久。
二○二四年十二月一日於池上

目次

推薦序
弄草紀—丘彥明的花花草草 /蔣勳

前言

輯一 四季
入春
三月天
紫色的夏日
秋霧
遷移
冬天

輯二 園圃與動物
鳥巢
守門鳥
鳥兒的蛋糕
蜜蜂的聲音
寵物
看羊
給馬塗點防曬霜
與動物作戰
鳥比人更懂甜蜜的滋味
鳥鼠之禍
我竟錯看了鼠婦
捉拿蛞蝓和蝸牛

輯三 菜圃和溫棚
枸杞葉
小炒蘆筍
絲瓜
世界上最小的瓜
瓜花盛開時
「淘金菜」
菊花腦
馬蘭頭
天藍目蓿
紫蘇
野韭菜
採薺菜的快樂

輯四 園裡奇花異果的味道
不捨葡萄葉
釀葡萄酒
奇異果醬
瓊漿玉液奇異果酒
我的紅蘋果
國色天香牡丹花瓣
玫瑰花醬
桂花果實
香椿
臘梅飄香
等待枇杷
一棵無花果樹
柿子樹的故事
人參果稀不稀奇

輯五 生生不息的園地
卷葉毬蘭
活五千年
穿心蓮
晨星之花
草木灰裡的驚喜
環保就在生活中
住在生物圈保護區

附記
極品客人
賴先生的山、賴先生的田

書摘/試閱

入春
二○一八年初,得了份有趣的禮物:一本厚厚的《二十四節氣詩畫日曆》。
這本日曆,每天占據攤開的一對頁紙張。內容包括陽曆與農曆,詳細記載二十四節氣,附一幅書法或圖畫,並加註文字提醒農事,或記錄相關詩詞、民俗。
我從元旦起,每日翻看,愛不釋手。欣賞詩畫,了解民俗,注意節氣的農忙、經驗敘述,作為園藝參考。
友人在香港,有事找我。通話中抱怨:每天撥電話,整整一星期才聯絡上。
我笑答,節氣屬大寒,雖然荷蘭戶外很冷,但仍有攝氏五、六度。我每天身穿厚外套、頭戴毛線帽,在院子裡給植物修枝。冬日只要地不凍,植物修枝,能讓它們在春天勃發得更旺盛。
二○一八年一月二十日,臘月初四,進入大寒。
一月二十八日,臘月十二,大寒二候。日曆裡記載農事:北方積肥、堆肥;南方加強作物田間管理,牲畜和越冬植物的防寒防凍。果樹以冬季修剪、清園為重點。
我遵此,審視荷蘭白日戶外溫度,凡氣溫許可,便在園子裡修整枝椏。
二月四日~二月十八日,臘月十九~正月初三,春季、孟春,立春。中國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常有小雪飄落。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修整農田,準備農耕。維護過冬作物,注意加強過冬作物的田間管理,中耕鬆土、追施返青肥、防凍保苗等。中國民俗: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蔔。
正是二月四日,立春開始之日。即使身在遠離家鄉的北歐地區,我和女友仍然依照中國傳統,興沖沖地挽起衣袖,親手和麵,攤春卷皮。準備十多種蔬菜,分別炒製,用春卷皮包裹成潤餅吃。感受「咬春」的脆爽口感。
這年,此一時節荷蘭大雪,氣溫降至零下十度,土地結凍。幸虧唐效和我注意天氣預報,在溫度降到零下之前,買了透光透氣的擋寒遮布,把花園裡種植的牡丹、桂花樹包裹起來。我更把菜圃裡不少早抽芽的青菜苗挖起,改種進長型花盆裡,移至屋子大門內的廊道保暖。
唐效瞧著廊道裡排列的一盆盆青嫩色菜苗,聯想翩翩:「妳乾脆再種上攀爬的豆子和瓜類。以後進門,門廊兩側:一邊是盛開花朵的盆景;另一邊呢,長形花盆除了長滿青菜,牆面還蔓爬莖藤,結滿豆子、黃瓜,最好土下還匐匍紅薯。」
我點頭笑道:「主意的確不錯,一定慎重加以考慮。」
與中國立春吻合,為春耕來臨,荷蘭人—尤其是我住家所在的北布拉邦省,居民於二月十一日至二月十六日,熱烈慶祝狂歡節。每天飲酒作樂,舉辦化裝遊行。我也不畏寒冷,參與住家小村及周圍城鎮,一年一度的活動。
二月十九日~三月四日,正月初四~正月十七,春季、孟春,雨水,春雨貴如油。中國大都分地區,氣溫回升攝氏零度以上。西南、江南地區,呈早春現象。農家作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雨量較少地區,及時春灌。雨水較多地區,進行農田清溝瀝水、中耕除草、預防濕害各事。
出外散步。眼見荷蘭農民紛紛在田地上翻土,鄰居也現身牧場,駕駛裝滿液體肥料的大車,為草地施肥;空氣中頓時流動出一股臭味,延續數日方才消散。
我再度把精力花在除草,給韭菜、蘆筍地加鈣、增添肥沃土壤,以及在室內育種等園藝上。
三月五日,春季、仲春,正月十八,驚蟄開始。
屋內,蚊子現跡。
花園中以雪鐘為首,綻放一朵朵白色鈴鐺形的花兒,不斷在風雨、陽光下點頭、搖曳。龍膽花開紫色一片,地面因這彩色而有了美麗和生氣。茶花樹枝上眾多花苞,露出一絲絲嬌豔的紅色,花期可待。牡丹樹的各個枝頭,都抽長出兩條新葉莖,嫩葉以似雙手相觸如頂蓋的特殊姿態,呵護著牡丹花苞,奇妙溫馨。
同時,天井後的菜圃裡,枸杞藤,迅速冒出青嫩葉芽。冬馬齒莧幼苗,破土挺立,翠綠迎面。野韭菜,多汁的寬闊葉片舒展開……
漫步村邊的農田小道,見苗圃工人正忙碌著挖樹、植樹。心想:家中以花盆培養了數年的扶桑、臘梅幼苗,已分別有六十~八十釐米高;可以移植去唐效公司的花圃裡了吧!但,更緊急的事情:或許應該立即返家,在菜圃裡整理出一塊空地來,播撒下豌豆種子,等待豆苗的長成。

三月天
天氣一下子暖和起來,氣溫從攝氏零下十度快速回升到十度左右。
土地冒出了顏色:白色雪鐘花、黃色小朵水仙花、紫色龍膽花,整片整片地綻開,以清新嬌美的色彩,傳播開春天的訊息。
春天來了!趕忙提起花剪為玫瑰剪枝。倘若錯過時機,玫瑰莖枝開始灌漿,那時修剪,玫瑰會像人被切了動脈似的血流不止,液汁流乾而亡。
瘋長的枸杞枝,即使冬日光禿,枝頭仍是鳥群啾鳴聚集的好去處。每天瞧見鳥兒獨自、或三五邀約前來停棲,就是活生生的花鳥國畫。這即是自古花鳥畫為寫實的印證。
為了枸杞新枝的萌發,只好向鳥兒們抱歉,狠心將枸杞側生的枝條剪盡,僅留下幾根最粗壯的樹藤;已竄高的扁柏樹籬一併修葺—剪矮。剪下的枝椏,焚燒成草木灰,成為園內果樹春日第一頓豐美的營養餐。
成都野生野長的紫背菜,移居荷蘭只能嬌生慣養。平日它們在花園內搭建的溫棚中生長,入冬挖出種植在花盆裡,遷入屋子裡,放窗台上當成室內盆景培養。室內培養,因溫度、陽光不足,蚜蟲叢生,只好每週為之洗澡,一片葉子、一片葉子仔細滌淨。三月春來,盆景裡的紫背菜終於可以搬回溫棚,重新種入土中。少去了冬日小心侍候的麻煩,我自然眉開眼笑。
多年生的韭菜,是菜圃裡最不畏寒氣,最早探出綠色身子的蔬菜。見到它們的嫩葉,異常親切,立刻為它們去除周圍的雜草和綠青苔,鬆土、追加新土,遍灑白色鈣粒中和偏酸性的土質;讓韭菜能因此長得粗壯健美。
特地越過邊界,去德國採購新的培養土。以前我的花園、菜圃用土,都在荷蘭本地購置;偶爾也從綠色垃圾場拉回免費腐殖土。但,這兩者雖屬營養土,卻隱含不少未能盡除的草籽,使用起來不太滿意。去年,嘗試在德國採買,發現土色較黑,也少生雜草,質量較好。所以,當三月氣候變暖和,專門開車去德國買種植土。想想,我們家植物命挺好,日常生活竟然使用舶來品。
既然三月泥土已經解凍,有太陽的好日,便積極展開菜圃翻土的工作。深挖泥土使其鬆軟,再添入大量新土。
整理好土地,先選擇日照最佳的三平方米,種下荷蘭豆的豆種。其實,一般這類豆種,應在五、六月播種,很快就能成長開花、結豆筴。但,我渴望的並非收成豆筴,而是嘴饞青綠鮮嫩的豆苗,所以提早下種。只要運氣好,氣溫不再下降,四、五月份,必能掐收好幾回新鮮豆苗。
種植魚腥草的地塊,與鄰居後院相接。鄰家土地生長許多七葉草與河麻,竄生能力特別強且快速,往往不著痕跡,就從土壤底下鑽進我家的魚腥草區,怎麼拔也除不乾淨,永遠得與它們戰鬥。
這個春日,走到魚腥草區視察。見不到魚腥草的蹤影,七葉草與河麻卻已經發出嫩葉,占領了魚腥草大半的領地。嘆口氣蹲下身子,開始耐心地、慢慢地,使用鐵鏟,與這群偷襲者搏鬥。將它們連葉子帶根莖全部殲滅,方驚覺已三小時過去。待我重新站立起來,發現直不起腰,只有弓著身子,一瘸一拐進屋休息。
其他的種植,得先在三月開始溫暖的綠房,育種出各種蔬菜幼苗,方能於五月中旬移種菜圃。
三月裡,屋後河堤上,鄰人圈養的綿羊群,陸陸續續產下毛絨絨的小綿羊。
小羊不停搖晃短短尾巴,賴著母親吃奶、貼著母親甜睡、緊隨母親奔跑散步,活潑可愛極了。
西洋有十二星座,三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日屬牡羊座。據說,牡羊座由來,出自希臘羅馬神話。我日日觀看著新生的小綿羊依偎、追隨牠們的母親;更寧願相信,牡羊座的月份是因紀念羊類,延續一代接一代族群的生命而來。


紫色的夏日
六月,紫色的薰衣草花,從我家大門台階兩側、兩塊花壇邊緣盛開,再往下一路,自屋前客廳外整片磚牆底部延伸,開放到花園,花園正中央也恰合時令,綻放一捧修剪呈圓球狀、兩人方可合抱的紫藍色薰衣草花。另外,花園分隔村間小路的百里花樹籬下,種滿一溜薰衣草,此時自然也花開燦美。
正是我對薰衣草花的癡愛,六月,路人行經我家,遠觀近看極目皆是薰衣草花。色彩那麼的迷人,氣味那般的芳香。
花期一過,我捉緊時間,騰出整整三天白日,搬張小矮凳、拿著剪刀坐在薰衣草旁,把薰衣草花穗一枝枝剪下,整齊地放進直徑五十釐米、高度四十釐米的大籃子裡,裝滿兩籃。
鄰居散步經過,問:「收下這麼多薰衣草花,準備做什麼?」哦!可以拿來瓶插,布置室內;可以用小布口袋填裝了放衣櫃、抽屜裡,防衣蛾蟲;可以製成香包,送給朋友作為禮物;可以裝一大桶薰衣草花穗放車棚裡,利用它散發的特殊香氣驅離石貂,避免汽車發動機接線咬成碎段的厄運(常在小村出沒的保護動物石貂非常討厭薰衣草的氣味)。
夏天,不單有紫藍色的薰衣草花,圍繞著、點綴我家房屋,還有另一種紫色小草花,花朵兒濃濃密密地綻放,像繡花邊似的,把我家屋子的背牆與右側外牆貼滿紫色。
這草花的花枝為匍匐長枝,從根部伸出,每枝開花數十朵。每朵花長得細緻清新—五片淺紫色的花萼,簇擁著六片紫色花瓣,形如細狹的眼睛。花瓣底部長有白色細絲狀雄蕊,圍護正中央一根紫色的雌蕊。葉子覆蓋細絨毛,呈心形或倒卵形,色澤青綠油亮。這植物不必費心培養,便長得茂盛,反而每隔一段時間,得拔除隨處竄生的新苗,阻止過度繁衍。
最初不知這開紫色小花的草本植物叫啥名字。觀察鄰居花園、附近小村、小鎮人家園地,甚至前去苗圃店,都沒找到相同的植物。翻看中外文植物圖鑑,也遍尋不著。等手機有了辨識花樹的軟件,利用來搜索,呈現的圖文,一見即知是錯誤資訊。
待我慢慢推敲,按特徵分析,它應該隸屬紫羅蘭(violet)類,和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較像一家人,類似香蓳菜科(學名Viola odorata)香蓳菜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這香蓳的紫色小花,讓我家房子牆邊、花園、菜圃的步道,在整個夏季洋溢浪漫的光彩,看著它湧現的色彩美感,身心愉悅。
並非有意為之,但仔細回想,我家花園還真是一個充滿紫色基調的花園。
早春,勿忘我、葡萄風信子的藍紫色花,鋪滿臘梅樹下的一大片土地,與藍空下全樹黃色臘梅花,相映出養眼的對比顏色。同時間,紫色龍膽花亦蹦出地面,歡快招展的攤開一地;引發出紫紅色的鬱金香花,典雅高貴挺立。這四種都是球莖類植物,十多年前種下一些,逐漸繁殖,各據領地,延展成大片。每年初春,這四種不同藍紫色彩,編織出花園的基調,一掃寒冬的鬱結。
每年春天,在上述的花園土地上,我還另外播撒下一年生草花種子。於是,勿忘我、葡萄風信子、龍膽花、鬱金香花期過後,同一地點便會陸續綻開其他各色令人驚喜的花朵來—夾雜我偏愛的永生花、耬斗花,加上指套花、倒鐘花、桔梗花,紫色紛紛點點,特別吸引路人眼光。
池塘畔,種下一些鳶尾,花期間抽出紫藍色的小朵鳶尾花,在香椿樹葉的掩映下,安靜靈秀。另一方,鄰近臘梅樹的土地上,也繁殖了鳶尾家族;開放的是手掌般大、淡紫色的鳶尾花,展現別種姿態—風風火火的顧盼生姿,招蜂引蝶;遠觀其花貌有些模糊,得貼近細瞧才能看出原本清新雅致的容貌。
紫色的扶桑花大鳴大放給盛夏增色時,馬蘭頭一朵朵形似小菊花,紫色燦爛一片;墨角蘭花,如淺紫色的摺扇子般,默默地在各個不經意的角落綻開。蝦夷蔥花,一粒粒小圓球形,由小花簇聚而成;花開,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盤,亦紫紅可愛。此時,花園又呈現另一類紫色系的香美。
緊隨著這波紫色的腳步,枸杞如柳樹般垂落的枝條上,結滿球狀花苞,如珍珠項鍊,華貴迷人。不久,花苞全部展開出紫色枸杞花,每一朵皆精緻清香,吸引來大批蜜蜂,鎮日嗡嗡聲不絕,牠們歡欣的採收花粉,順帶協助授粉。我知道,這些花朵,最終都會結成紅色的枸杞子。藍莓果樹的花白淨,形如小鈴鐺般可愛,彷彿真會在風中盪出清脆鈴聲。葡萄藤的花串不起眼,花香卻清雅悠長,聞嗅之愛戀不捨。這時刻藍莓花早凋落、葡萄花已萎謝,結成為一串串果實,由綠色轉成了深紫色,高高低低地懸吊,從夏天搖晃至秋天。我家空氣,因而更添加了濃濃的紫色香甜氣味。
陽光明媚,日照極長的美好夏天,我喜歡穿梭在這樣紫香縈繞的花園、菜圃、天井間,欣賞單瓣、重瓣、千瓣的紅彩罌粟花,頻頻與各種紫花爭豔。觀紅玫塊、白玫瑰、黃玫瑰、橙色玫瑰花在門楣上、花架上,俯視薰衣草紫花相互殷殷對話。金黃色的萱草花、鵝黃色的晚香玉花,則襯托花園正中央那一捧一.二米直徑的薰衣草花叢:陽光下前兩者黃色花朵如金子閃耀,襯托後者紫色花穗若紫水晶般燦爛,更顯高貴空靈。
賞花莞爾之餘,深感整個夏季,花園和菜圃的綠意,一日比一日更加濃郁。綠是美,但植物枝葉猛長,樹籬時時得注意修剪。冬青樹,球狀的造型,須定期整理,才能維持完好的圓。而且發現蟲害來了,葡萄葉片表面隆出小突起、梨樹葉片逐漸長出黃色鏽斑,病葉都得盡快摘除;採擷來大量蕁麻葉(又稱咬人貓,莖葉有刺,螫人痛癢,村路旁到處可見,極易取得),以水浸泡,而後取汁液噴灑。這是荷蘭朋友教我的有機除蟲土方,效果非常顯著,常感念於心。
比較下來,夏季裡,我家花園、菜圃最大的麻煩,要數雜草蔓生。我每日提著空桶、持鐵鏟,蹲下清除雜草,做到腰痠背痛,仍然除之不盡。
一日,在屋前的小石子步道拔草時,鄰居走來,好心提議:「用除草劑吧!作用快速而且有效。」我感謝好意之餘,並不買藥噴灑。畢竟化學藥劑對環境有一定損害,還是寧願自己辛苦些,做個環保的擁護者。
隨著盛夏的來臨,日照一天比一天長,光影也越發斑駁。陽台支架上的奇異果藤,葉、果濃密。我坐在陽台放置的雙人椅上,有樹蔭乘涼、喝著醇美的黑咖啡。環顧花園每個角落的豐富色彩,聆聽鳥啼、蜂鳴,追看蝴蝶、蜻蜓飛舞,從心底泛出幸福,嘴角揚起自然的微笑,這是自己營造出的獨一無二家園。為了維護這美好家園,享受一杯咖啡之後,我心滿意足起身,利用補充的能量,重新忙碌於整地除草等雜事。
八月,唐效和我,採擷下枇杷樹上春天青綠,如今呈金黃色的成熟果實。原本綠色的無花果果實,這時也開始膨脹,紛紛轉變成紫色,慢慢熟軟。攀爬在拱型玫瑰花架旁的覆盆子,蔓藤上花落結果,現今橘色晶瑩的果子一粒粒懸掛。草莓果,躺在天井的石磚地上,展示可人的豔麗鮮紅色澤。覆盆子、草莓,這兩種莓果,極容易摘取;果子入口滋味鮮甜,賽比蜜糖。
八月中旬,陽台後、屋牆畔的葡萄樹藤上,葡萄纍纍。葡萄串上每個果子雖小,卻粒粒飽實,色澤已由鮮綠轉變成醬紫透亮。鳥兒、馬蜂、蝴蝶,嗅到隨風傳遞的香甜氣味,很快進駐啄吃、飲汁;唐效和我只有爭搶時間,及時將成熟的葡萄串摘下。成簍的紫色葡萄,每日取幾串打成果汁,唐效和我一人一大杯新鮮果汁,口中、肚裡,清涼甜蜜。
夏日裡,不斷地收穫菜圃、溫室中長成的雪菜、萵筍、小雀瓜、紫蘇葉、香蔥、薄荷、芝麻菜、冬莧菜、小芥菜、芹菜、枸杞尖、綠韭菜、特殊培育出的韭黃……
每日晚餐,都有自家最新鮮的有機蔬果上桌。花園裡的晚香玉,在日落時分,緊閉的花苞,瞬間鬆弛開來,盛放成鵝黃色芬芳花朵,像魔術。我採下十多朵花,枝上仍舊不覺花兒減少。採下的鮮花摘除花蕊,留下嫩黃的花瓣,攪入蛋汁,烹調成晚香玉花蒸蛋。蛋羹滑潤入口,釋出迷人的花瓣香,著實人間美食。
較之春天,玫瑰花似乎更愛夏日。這時節,玫瑰爆發似地不斷盛開,不單花繁色美,同時香氣四溢。隨時剪幾枝瓶插。另採一捧鮮花,掐下花瓣,加入白糖,製成玫瑰花醬,用之泡茶、塗麵包、做餅,都覺浪漫、快活。
早早晚晚,我進進出出園圃,不忘順手採擷新鮮薄荷嫩枝葉,取幾枝丟入玻璃杯中,沖下熱開水,無色的水,立即顯現出淡青色彩。薄荷茶不論熱喝或冷飲,皆有消渴解暑的功效。其餘的薄荷嫩葉,添加新鮮綠豆芽,包裹進浸軟的米粉皮裡,做成餐前涼菜—蔬菜卷;一口一個,清冽香脆,食慾迅速被勾發出來。
享受自家生產的鮮蔬美果時刻,我總是明知不可,卻仍然殷切禱告上蒼:祈願紫色的夏日,能夠延續得更久更長!

秋霧
清晨,站在盥洗室窗前往外看。兩百米外的馬士河,河面上飄浮著薄薄淡淡的煙霧。負荷沉重的貨船駛經,煙霧彷彿有靈,變形成長長的雙手,輕盈的扶持,推送著,好讓船隻較易滑行過去。
跟隨秋天的蒞臨,霧起了。
起霧的季節開始,天濛濛亮起床,拉開窗簾,總會看見白霧。
經常,盥洗室和畫室的窗外世界,就是濃密的大霧,什麼景物都看不見。但是,我心中明白平日一百八十度視力範圍內:哪裡是河水轉彎,河面有多寬;哪裡是教堂、農莊、河堤、民居;哪裡是定距離栽植,已具年代的巨大菩提樹;哪裡種了兩株特別挺拔的絲柏樹、樹幹上有眼睛的一排樺樹、粗壯高聳的歐洲櫸樹;四季枝葉青蔥的灌木叢,怎麼分散;區隔大片牧場的欄柵,豎立在哪些位置;全存檔在腦子裡,清晰分布,撿拾即來。
二十多年,每日面對的景物,無論被怎麼濃、怎麼厚的白霧蒙罩,也擋不住熟悉的記憶;甚至,風吹過,菩提樹枝可能搖擺出什麼不同角度與幅度、落葉的多寡和速度,也都深刻雕留痕跡。
平時我俯窗看景,總覺河上行船來去悄然無聲;但,濃霧漫天遮蔽時,嘟嘟嘟的船馬達聲則變得特別明顯—由遠至近聲音越來越大,隨後響聲又跟著船行遠去,終至聲音消逝。可見,通常自己的視覺與心思,老被紛雜的可見事物吸引干擾,聽力能及的某些聲音,反被掩蓋忽略了。
住家小村裡,繚繞的雲霧,在一日裡停留的時間,有時很長,會超過正午,甚至延續到夜晚。昏暗時分定時亮起的路燈,被霧粒籠罩;原本清朗燦亮的燈光,照明神氣頓時不見,變得像是飄浮在空中的一個個暈黃紙月亮。
雲霧走散極快的日子也是有的;那自然不是濃重的大霧,而是輕薄如紗的霧靄。這種清晨遊走的霧,從開始以至消失,總是帶給我各種驚喜—因為變化多端,無法預想。
天光穿透霧層的色彩,每次靜觀,大不相同:有時,薄霧明明透現出淡紅、淡黃的朝霞,感覺到旭日正上升,卻突然間隱沒,霧紗後面轉換成純然的灰色。有時,霧後方的天幕,一霎時全變成藍彩—深深的海藍色。有時,太陽會突然跳了上來,天空因陽光而呈淺藍的顏色。有時,則像玩魔術,霧簾湧出一團一團棉絮般的滿天白雲……
就在陽光變化的同時,眼前輕紗般的白霧從有至無:可能自左向右拉移消失,也可能從右而左的避走,或由地面逐漸往天空升高以至不見,或是反向自天頂直下降落壓縮隱遁入地下。但,多半時候,是從我的前方迅速地向後方退離。那麼,是否有過打後方向前方消逝的時候呢?自然有。因眼中盡是一片模糊,只有當白茫茫天地突然變成晴朗的一瞬間,方才明白是這種形式的「走霧」。
迷戀沉醉於不同形式雲霧的消逝。想像:窗外是個大戲台,白霧是遮閉舞台的布幕,我是那拉幕人—以不同方向開啟布幕,展現令人期待的、不同戲劇演出。
一日早晨,白頰山雀在後院的枸杞枝上歡躍,河堤上綿羊靜臥,牧場的綠草沾滿露水,濕潤潤地等待擠奶後的乳牛群品嘗。自堤岸延伸到河流,窗外盡是明亮的風景。越過水流,霧氣在河對岸緩緩飄動,稀薄地迷漫住遠方的小村、不高的山丘以及山坡後的雲層,像為河川這岸的真實景物鋪展開壯闊的舞台布景—煙霧迤邐、朦朧繚繞的「山水長卷」。
如此,日日霧來霧散,不停暈染,大自然樹葉與山坡的色彩,逐步由綠轉黃變紅,深秋到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