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簡體書 (249)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73)
無法訂購商品 (7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247)
商品定價

$200~$399 (14)
$400~$599 (9)
$600~$799 (8)
$800以上 (218)
出版日期

2024年 (10)
2022~2023 (66)
2020~2021 (34)
2018~2019 (50)
2016~2017 (27)
2016年以前 (60)
裝訂方式

平裝 (118)
精裝 (131)
作者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編著 (168)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56)
(元)程端學、錢永生、吳志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南宋)林之奇、劉建國、張華、李沁芳、姚曉娟、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明)何楷、李世彪、張丹丹、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明)呂柟 、陳俊民、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明)呂維祺、陳居淵、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明)胡廣、奉敕、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吳長庚、蘇敏、管正平 (1)
(民國)章炳麟、田訪、吳冰妮、沙志利、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清)俞樾、張鈺翰、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清)李貽德、徐公喜、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清)焦循、王小婷、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清)王念孫、郎震、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1)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明)朱衡、(清)張伯行、李勤合 (1)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胡廣、楊榮、程林、彭榮校點 (1)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南宋)楊萬里撰、 呂東超校點 (1)
吳廷華、徐到穩、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編著 (1)
李如圭、楊華、李志剛、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1)
出版社/品牌

北京大學出版社 (249)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49筆商品,2/13頁
儒藏(精華編)(一四四)(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 《儒藏》(精華編一四四)收錄明朝黃淮、楊士奇等編《歷代名臣奏議》卷二一七至卷二五三,共計37卷,內容涉及慎刑、赦宥、兵制、征伐、任將、馬政、荒政、水利等方面。 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明洪武三十年進士及第,官至少保、戶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有《省愆集》《介庵集》等。楊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裡,泰和(今安徽太和)人。曆官翰林院編修、侍講,官至少師、兵部尚書。有《東裡全集》《別集》《續編》及《文淵閣書目》等。 《歷代名臣奏議》系黃淮、楊士奇任輔佐太子的東宮官時奉旨編纂,彙編上自商周、下至宋元歷代約兩千餘位名臣的奏議而成,以期為皇太子和大臣從政時提供借鑒。全書分為君德、聖學、孝親、敬天、治道、經國等66門,輯錄歷代名臣奏議八千餘篇。取材廣泛,舉凡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典制沿革、民族關係等,無不收錄。其中大部分來源於歷代名臣文集或總集中的奏議,另一部分則是來源於歷代正史中的君臣對答之語。因所收均屬涉及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資料,對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但因其所收資料時代跨度大,篇幅大,卷帙浩繁,《歷代名臣奏議》長期以來都沒有標點整理本,《儒藏》(精華編)本是其首個現代標點整理本,將極大地方便相關學術研究。 此次校點,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永樂內府刊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校本,參校奏議作者文集、《宋朝諸臣奏議》、《續資治通鑒長編》及二十四史等相關文獻資料。文集用通行版本,《宋朝諸臣奏議》用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續資治通鑒長編》和二十四史則用中華書局點校本。稿件整體標點準確,校勘充分,整理質量較好。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七二)(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無論是之前的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還是之後的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與之相較,《清儒學案》的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最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 此書採用文楷齋刻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惜字小而漫漶。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則補以中國書店影印本。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究謬補缺。校點工作由李暢然、張麗娟、王豐先、沙志利合作完成。校點者都具有豐富的古籍整理經驗,校點水平較高。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七一)(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無論是之前的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還是之後的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與之相較,《清儒學案》的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最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 此書有文楷齋刻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惜字小而漫漶。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則補以中國書店影印本。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究謬補缺。校點工作由李暢然、張麗娟、王豐先、沙志利合作完成。校點者都具有豐富的古籍整理經驗,校點水平較高。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七〇)(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的一項重大的基礎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合適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本書為《儒藏》“精華編”一七〇冊,收錄《清儒學案》卷一三六―一六〇。《清儒學案》共二〇八卷,徐世昌等纂輯。徐世昌(1855―1939),字蔔五,號菊存,一號鞠人,晚號弢齋、水竹邨人、石門山人等。直隸天津府天津縣人。光緒十二年(1866)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宣統二年(1910),任郵傳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民國三年(1914)出任國務卿。民國七年當選總統,十一年辭職,自此終老天津。民國十七年,徐氏開始組織人力纂輯《清儒學案》,至二十七年在北京法源寺文楷齋刊刻完成。前後與編者有夏孫桐、金兆蕃、王式通、鄭沅、章華、朱彭壽、閔爾昌、沈兆奎、傅增湘、曹秉章、陶洙。另有抄寫者若干。《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所收人物,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諸儒68人,共1169人,內容豐富,取材廣泛,體例嚴整,總結有清一代學術面貌及成就。此書文楷齋刻本乃僅有的刻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惜字小而漫漶。本次整理,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缺頁則補以中國書店影印本。校點工作由李暢然、張麗娟、王豐先、沙志利合作完成。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九)(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所收人物,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諸儒68人,共1169人。較此前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及其後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當然,《清儒學案》由於成於眾手,整理時間倉促,又有纂輯者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取向等局限性因素,加上“學案”這種學術史體裁與清學自身的龐雜性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受到學界批評。不過此書在總結有清一代學術方面有重要地位,是其他著作無法取代的。 《清儒學案》只有文楷齋刻本一個版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但字小且漫漶不清,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以中國書店影印本補充。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糾謬補缺。《儒藏》精華編一六九冊為《清儒學案》卷一一〇至卷一三五。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七)(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4/01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是民國時徐世昌組織人力編纂的一部學案體的清代學術史著作,其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收錄清代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共正案一百七十九人,附案九百二十二人,諸儒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每人略述生平學術,選錄其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文章,記載其主要事蹟。取材廣泛,體例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 《儒藏》精華編一六七冊為《清儒學案》卷六五至卷八六之內容,包括《堇浦學案》《翠庭學案》《味經學案》《息園學案》《謝山學案》《星齋學案》《抱經學案》《方耕學案》《艮庭學案》《西莊學案》《朗夫學案》《東原學案》《獻縣學案》《蘭泉學案》《讓堂學案》《潛研學案》《大興二朱學案》《公複學案》,涉及杭世駿、雷、秦蕙田、齊召南、全祖望、王元啟、盧文弨、莊存與、江聲、王鳴盛、陸燿、戴震、紀昀、王昶、程瑤田、錢大昕、朱筠、朱珪、韓夢周等學者。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六)(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是民國時徐世昌組織人力編纂的一部學案體的清代學術史著作,其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收錄清代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共正案一百七十九人,附案九百二十二人,諸儒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每人略述生平學術,選錄其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文章,記載其主要事蹟。取材廣泛,體例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 《儒藏》精華編一六六冊為《清儒學案》卷四二至卷六四之內容,為《南畇學案》《研谿學案》《玉林學案(上)》《玉林學案(下)》《餘山學案》《滄曉學案》《凝齋學案》《高安學案》《位山學案》《望溪學案》《白田學案》《釣台學案》《恒齋學案》《穆堂學案》《震滄學案》《靜庵學案》《慎修學案(上)》《慎修學案(下)》《梁村學案》《果堂學案》《健餘學案》《雙池學案》《臨桂學案》。涉及李光地、惠周惕、惠士奇、惠棟、臧琳、方苞、李紱、顧棟高、江永等著名學者。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二四三(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5/13 裝訂:精裝
儒藏(精華編二四三)收錄《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卷一一〇。《鶴山集》為南宋大儒魏了翁的文集,本冊包括跋、啟、神道碑、墓誌銘、記文、策問、長短句、祝文、《周禮折中》等。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學家。嘉定中,魏了翁曾上奏朝廷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請諡,獲朝廷詔可。解官期間,他築室白鶴山下為鶴山書院,著書立說,授徒傳道,人稱鶴山先生。魏了翁博極群書,推崇理學,反對佛老學說。他師承朱熹學派的學術思想,後又受陸九淵派學說影響,終至“折衷朱陸”,將兩派學說融會變通,轉到以心學為主的立場,終成一家之言。他認為“心即天,心即理”,主張“盡心以求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為革除時弊,謀求改良服務。同時,他在易學、詩學等方面也有獨特的成就。了翁詩文造詣很深,少時即善屬文,能詩詞。其為文深衍宏暢,豪贍健雅;其詞語義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謂了翁研思經術,其文根柢純正,而紆餘宕折,出於自然,無江湖遊士叫囂狂躁之氣,亦無講學諸儒空疏迂腐之習。《鶴山集》在宋代即屢經刊刻,廣為流傳。淳佑間分別有姑蘇本與溫陽本問世,但至明清時,兩本均已不存。南宋開慶間另有成都刻本,此本是在姑蘇本與溫陽本基礎上進行校勘加工並增舉文、策問、書札、《周禮折中》等內容而成,共一百一十卷。此本後有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手跋,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本為世間孤本,彌足珍貴,曾收入《四部叢刊初編》,此次校點,即以之為底本,校以明安國銅活字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校點者為張全明先生。《儒藏》(精華編)在中國古籍編纂史上首次將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及海外文獻萃為一編,並全面整理。傳世文獻收錄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經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儒家經世做人原則的典籍。出土文獻主要收錄近代以來出土的儒學典籍。海外文獻則收錄日、韓、越三國存世的重要儒學文獻。採用最能代表儒家學術觀的傳統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按部、類、屬進行分類(出土文獻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對收錄的文獻進行版本研究、校勘、標點及撰寫校點說明等。《儒藏》精華編以標點加校勘記的形式進行整理,以繁體豎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不僅收錄歷史上傳世的儒家經典文獻,也收錄重要出土文獻,並製成電子文本進行全文檢索。同時,《儒藏》精華編還收錄了域外的重要典籍,編為日本編、韓國編、越南編。《儒藏》精華編共2.3億字,339冊,是一次對儒家經典文獻的重要彙編和整理。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八八(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5/24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朱子語類》按內容分為二十六門,所輯為朱子與門人弟子來往問答的語錄,朱子講課內容包羅萬象,經史子集政治經濟社會無所不至。《語錄》中就包括哲學部分的“理氣”“鬼神”“性理”“學”(教育),經學部分則將六經及四書分別歸類,先四書再六經,最後是孔、孟、周、程、張、邵等儒學先師評價;之後便是其與弟子問難的內容,如呂伯恭、陳君舉等,然後便是與陸九淵論辯的部分;之後幾卷涉及朱子與門人對於道家、佛家的看法;最後是朱子及其弟子關於歷朝及本朝歷史的問答;最後兩卷為雜類、作文。因此語錄所記為朱子四十歲以後事,故其中所反映的哲學思想,頗有與朱子早年不同之處。語錄中也時常可見朱子對於自己《四書集注》《或問》等的再闡述和新發明。尤其朱子對於《尚書》並無專門著作,但並不意味著朱子不重視《尚書》,《語錄》中書類兩卷,頗可補缺。又佛教哲學思辨思想頗為發達。此前中國思想多為經世致用之實際哲學,在宋之後,方出現嚴格意義上的“形而上學”。某種意義上說,宋代理學的產生和興盛正是對於佛教本體論哲學的應戰。朱子關於“理氣”“性理”等本體論的闡述,也是中國本土哲學想對抗佛教本體論的嘗試和努力。針對佛教的世界的本質是“無”的觀點,宋代思想家提出了理氣說。而朱子將“理氣說”不斷完善、發展,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哲學本體論。又《朱子語類》為語錄體,所記為南宋時期的“白話”。加之體量頗大,故頗可作為漢語史研究的資料。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八九(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6/02 裝訂:精裝
《朱子語類》為宋人黎靖德彙集九十七名朱熹弟子所記朱熹四十歲以後語錄分類編纂而成,共一百四十卷。《儒藏》精華編一八九冊為《朱子語類》之卷八二至卷一四〇。校點者為鄭明與莊輝明。朱熹為南宋理學集大成者,一生致力於儒學研究與教學,他廣收門徒,從學者最多時達數百人,師徒問答、論難為其教學中廣泛而常用的方式。問答之內容涉及對理學中“理氣”“鬼神”“性理”“學”(教育)等概念的論說與闡釋,對《詩》《書》《易》《孝經》《爾雅》《論》《孟》及三《禮》、《春秋》三傳等儒家經典疑難處之理解,對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等宋代理學家及二程弟子等理學傳承者之學問、觀點的評價與闡發,對自身遊學、仕宦、著述、門人之評論、申說,對同輩學者呂祖謙、陳傅良、陸九淵等之評論與分析,對老、釋等其他學說與著作的意見和闡釋,對宋代及前代史事、人物之評點與議論等,甚至包括對歷代文學、文章的品評。朱熹弟子對老師在問答之間所闡發的這些觀點珍而重之,退而記之,流傳漸廣,遂為儒林所重。自朱子逝世後,各種版本的“語錄”“語略”“語類”層出不窮,嘉定乙亥(1215),已有經李道傳刪削的《語錄》出現,此輯廖德明等三十三人所記,于池州刊刻,又稱為“池錄”。嘉定乙卯(1219),黃士毅分類編集朱子語錄,成《朱子語類》一百四十卷,刊於眉州。此《語錄》以“池錄”為本,增入三十八家,是第一部《朱子語類》。後人或稱為“蜀類”。嘉熙戊戌(1238),複有李道傳之弟李性傳增入黃榦等人所記,于饒州刊刻成《續錄》四十六卷,為“饒錄”。淳祐己酉(1249),蔡杭等又刊刻楊方等三十二人所記,于饒州刊刻,稱為“饒後錄”。咸淳乙丑(1265),吳堅收得六十五家語錄,于建安刊刻,稱為“別錄”。之後,徽州紫陽書院,翻刻“蜀類”,增入“饒錄”等九家,為第二部《朱子語類》。後人稱之為“徽類”。淳祐間,王佖訪得三十多家,匯為一編,在婺州刊刻,稱為“婺錄”。淳祐壬子(1252),魏了翁之子魏克愚在徽州又刊刻了《朱子語續類》四十卷,後人稱為“徽續類”。直到鹹淳庚午(1270),黎靖德彙集上述所有“語錄”,依黃士毅“蜀類”分類門目,考其同異,刪除重複,增漏正誤,厘為二十六門,纂成大全,即今日通行之《朱子語類》。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九一(全2冊)(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6/30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本冊收錄南宋理學家真德秀的作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讀書記》(簡稱)《讀書記》),全本共六十一卷,其中甲記三十七卷,首論性心情,繼之以論學,從“天命之性”至“鬼神”又各分小類,頗具匠心。乙記下二十二卷,記載虞夏至唐李德裕間名臣賢相事業,古今興亂治忽之故犁然可睹。丁記二卷,上卷論出處大義,下卷論處貧賤、患難、生死,安義命、審輕重諸目。全書所論,於每條後先徵引程朱之論,亦引用張栻、呂祖謙、蘇軾、王安石等人的觀點,末下按語以品評之。《四庫提要》稱此書“在宋儒諸書之中,可謂有實際者矣”。《讀書記》于開慶元年在福州全部刊成之後,由於卷帙浩繁,翻刻不易,故自南宋至明代,一直使用此板片重新修補印刷。今所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吉林省圖書館、臺灣“中央”圖書館等處所藏福州刊遞修本,主體板片無論字體還是板裂狀況基本吻合,可知同出一源,印刷時間互有差異耳。國圖所藏宋刻元修本《讀書記》六十一卷,是其中印刷時間較早的刻本,今所見最晚所補板片標注為元統二年(1334),由此可推知此書大致的印刷時間。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華再造善本》即據此本影印。另外幾處所藏本則有明代嘉靖年間補刻板片,且主體板片的板裂和殘缺、漫漶現象都比國家圖書館藏本嚴重。入清後,此書流傳甚少。乾隆初真德秀裔孫真鼎元、元傑遍訪古本,互相磨校,編為四十卷並付梓流傳。此本為真氏祠堂本,後經多次重印。乾隆四十二年,四庫館臣據此本抄錄,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並對個別訛誤字有所更正。本次校點整理,選擇的是《中華再造善本》所影印國家圖書館藏宋刻元修本為底本,以北大圖書館所藏宋刻元明遞補本(簡稱“北大本”)、北大圖書館所藏乾隆四年真氏祠堂本(簡稱“乾隆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為主要校本,以臺灣“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集三十七卷本(抱經樓舊藏,簡稱“台甲本”)、乙集下二十二卷本(許乃昌舊藏,簡稱“台乙本”)、六十一卷全本(葉恭綽舊藏,簡稱“台全本”)為次要校本。另外,國圖藏甲集卷五-卷八、乙集下卷五,臺灣“中央”圖書館藏乙集下卷三,為乾隆天祿琳琅藏書,底本中漫漶殘缺之字,多據此數卷補足。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二二四(全2冊)(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6/02 裝訂:精裝
本書是《儒藏》“精華編”第二二四冊,屬集部,收錄《梅溪先生文集》和《文定集》。《梅溪先生文集》是南宋名臣王十朋(1112―1171)的文集。王十朋一生遊歷甚廣,勤於著述,生前即自編《梅溪前集》《梅溪後集》。紹熙三年(1192),次子王聞禮將其著述編為《梅溪先生文集》五十四卷,是為宋紹熙本,原本今已不存。後世流傳的王十朋文集包括兩個系統,一為明正統本系統,最早是正統五年(1440)溫州太守劉謙命郡學教授何?據舊刻本訂正後刊刻,天順六年(1462)溫州太守周琰在此基礎上增刻朱熹代劉珙序、自跋,並附錄汪應辰所作墓誌銘及王聞禮跋。此系統諸本大致以編年方式編排,當沿襲宋紹熙本的面貌。乾隆間《四庫全書》、民國《四部叢刊》所收《梅溪集》均屬此系統。另一為清雍正本系統,最早是雍正六年(1728)樂清縣令唐傳鉎集資重刊,光緒間又有重刻本。此系統諸本按類編排,前文後詩。現代《宋集珍本叢刊》所收《宋王忠文公文集》即屬此系統。本次整理,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以《宋集珍本叢刊》影印雍正本(簡稱“雍正本”)及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為校本,亦參考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王十朋全集》成果。校點者董恩林、王瓊。《文定集》,南宋汪應辰撰。汪應辰(1118―1175),字聖錫,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縣)人。汪應辰文集為後人編刻,舊有五十卷本,名“玉山文集”,明弘治間,五十卷本《玉山文集》已不多見,唯秘閣藏有全本,程敏政取秘閣本摘抄十二卷,題為“汪文定公集鈔”,嘉靖二十五年夏浚據此抄本重加編次,刻成《汪文定公集》十四卷(含《附錄》一卷),清乾隆間,四庫館臣利用《永樂大典》另編《文定集》二十四卷,先以聚珍版行世,後又收入《四庫全書》(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先收入《四庫全書》,後以聚珍版行世),《文定集》二十四卷本遂成通行本。此次校點整理,以較全的武英殿聚珍版《文定集》二十四卷本為底本,以明嘉靖二十五年夏浚刻十四卷本《汪文定公集》、影印文淵閣配補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為校本,並參校《永樂大典》殘卷中汪應辰詩文,又吸收《全宋文》、《全宋詩》的輯佚成果,以及不見於《文定集》中的《汪文定公集》詩文,輯為《詩文補遺》,收入《汪文定公集》的《附錄》部分和書前書後程敏政和夏浚兩篇序文,編為《附錄》,附于《文定集》之後。校點者為石瑊。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二二六(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5/21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儒藏》(精華編二二六~二二七)收錄南宋文集一種,即楊萬里《誠齋集》。其中第二二六冊收錄卷一至卷六五,第二二七冊收錄卷六六至卷一三三及附錄。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任永州零陵丞時,拜謁謫居永州的張浚,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終身服其教,乃名書室曰“誠齋”。慶元五年(1199)以寶文閣待制致仕。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謚文節。光宗嘗為書“誠齋”二字,學者稱誠齋先生。《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楊萬里生前曾自編詩集為八集,另有《退休集》,無序,殆成集於身後。此九集分別刊刻於淳熙、紹熙年間,學界多稱之為“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或“宋刻詩集本”。嘉定年間,其長子楊長孺將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詩集及未刊之文章雜著重新編定為《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端平初,由劉煒叔刊刻于江西,學界多稱之為“宋端平本”。今僅知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一部,為海內孤本。此本曾遭火厄,故有殘闕、鈔配之處,然保存完好,刊校精良,洵為最善之本。今國內外所藏各本雖均屬宋端平本系統,但多經後人改竄,已非舊觀。唯《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陰繆氏藝風堂藏影宋寫本(實為普通鈔本,非影宋本)、日本內閣文庫藏江戶舊鈔本最近宋端平本原貌,不僅文本相似,即如殘闕、錯綴之處,亦大抵如出一轍。此外,日本靜嘉堂文庫尚有陸氏皕宋樓藏朱彝尊舊藏影宋鈔本一部,凡一百三十二卷附錄一卷別(外)集二卷,與宋本編次略異。此次整理,以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端平本《誠齋集》為底本,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簡稱“宋遞刻本”)、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淳熙刻本《南海集》(簡稱“日藏宋淳熙本”)為詩集校本。底本殘闕之處,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陰氏藝風堂藏鈔本(簡稱“四部叢刊本”)補足,並校以《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顧麐士校明汲古閣鈔本(簡稱“汲本”)、臺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庫本”)。底本或有疑問難解之處,酌情參校汲、庫二本。書末附錄宋遞刻本序跋及學界輯佚成果,以供讀者參考。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二二七(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5/21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儒藏》(精華編二二七)收錄南宋楊萬里《誠齋集》卷六六至卷一三三及附錄。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任永州零陵丞時,拜謁謫居永州的張浚,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里終身服其教,乃名書室曰“誠齋”。慶元五年(1199)以寶文閣待制致仕。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謚文節。光宗嘗為書“誠齋”二字,學者稱誠齋先生。《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楊萬里生前曾自編詩集為八集,另有《退休集》,無序,殆成集於身後。此九集分別刊刻於淳熙、紹熙年間,學界多稱之為“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或“宋刻詩集本”。嘉定年間,其長子楊長孺將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詩集及未刊之文章雜著重新編定為《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端平初,由劉煒叔刊刻于江西,學界多稱之為“宋端平本”。今僅知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一部,為海內孤本。此本曾遭火厄,故有殘闕、鈔配之處,然保存完好,刊校精良,洵為最善之本。今國內外所藏各本雖均屬宋端平本系統,但多經後人改竄,已非舊觀。唯《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陰繆氏藝風堂藏影宋寫本(實為普通鈔本,非影宋本)、日本內閣文庫藏江戶舊鈔本最近宋端平本原貌,不僅文本相似,即如殘闕、錯綴之處,亦大抵如出一轍。此外,日本靜嘉堂文庫尚有陸氏皕宋樓藏朱彝尊舊藏影宋鈔本一部,凡一百三十二卷附錄一卷別(外)集二卷,與宋本編次略異。此次整理,以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端平本《誠齋集》為底本,以《中華再造善本》影印宋淳熙、紹熙間遞刻本(簡稱“宋遞刻本”)、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宋淳熙刻本《南海集》(簡稱“日藏宋淳熙本”)為詩集校本。底本殘闕之處,以《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陰氏藝風堂藏鈔本(簡稱“四部叢刊本”)補足,並校以《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清顧麐士校明汲古閣鈔本(簡稱“汲本”)、臺北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庫本”)。底本或有疑問難解之處,酌情參校汲、庫二本。書末附錄宋遞刻本序跋及學界輯佚成果,以供讀者參考。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二四二(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5/10 裝訂:精裝
儒藏(精華編二四二)收錄《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卷五八。《鶴山集》為南宋大儒魏了翁的文集,本冊包括詩、奏議、館職策、進故事、狀札、督府奏陳、書、記等。魏了翁,南宋著名理學家。嘉定中,魏了翁曾上奏朝廷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請諡,獲朝廷詔可。解官期間,他築室白鶴山下為鶴山書院,著書立說,授徒傳道,人稱鶴山先生。魏了翁博極群書,推崇理學,反對佛老學說。他師承朱熹學派的學術思想,後又受陸九淵派學說影響,終至“折衷朱陸”,將兩派學說融會變通,轉到以心學為主的立場,終成一家之言。他認為“心即天,心即理”,主張“盡心以求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同時,他在易學、詩學等方面也有獨特的成就。了翁詩文造詣很深,少時即善屬文,能詩詞。其為文深衍宏暢,豪贍健雅;其詞語義高曠,風格或清麗,或悲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謂了翁研思經術,其文根柢純正,而紆餘宕折,出於自然,無江湖遊士叫囂狂躁之氣,亦無講學諸儒空疏迂腐之習。《鶴山集》在宋代即屢經刊刻,廣為流傳。淳佑間分別有姑蘇本與溫陽本問世,但至明清時,兩本均已不存。南宋開慶間另有成都刻本,此本是在姑蘇本與溫陽本基礎上進行校勘加工並增舉文、策問、書札、《周禮折中》等內容而成,共一百一十卷。此本後有清代著名學者錢大昕手跋,今藏中國國家圖書館。此本為世間孤本,彌足珍貴,曾收入《四部叢刊初編》,此次校點,即以之為底本,校以明安國銅活字本、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校點者為張全明先生。《儒藏》(精華編)在中國古籍編纂史上首次將傳世文獻、出土文獻及海外文獻萃為一編,並全面整理。傳世文獻收錄先秦至清末有代表性的、重要的儒家經典和反映儒家思想、體現儒家經世做人原則的典籍。出土文獻主要收錄近代以來出土的儒學典籍。海外文獻則收錄日、韓、越三國存世的重要儒學文獻。採用最能代表儒家學術觀的傳統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按部、類、屬進行分類(出土文獻另列)。整理工作包括對收錄的文獻進行版本研究、校勘、標點及撰寫校點說明等。《儒藏》精華編以標點加校勘記的形式進行整理,以繁體豎排排印本的形式出版,不僅收錄歷史上傳世的儒家經典文獻,也收錄重要出土文獻,並製成電子文本進行全文檢索。同時,《儒藏》精華編還收錄了域外的重要典籍,編為日本編、韓國編、越南編。《儒藏》精華編共2.3億字,339冊,是一次對儒家經典文獻的重要彙編和整理。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四(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18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本書收錄《清儒學案》第一冊,《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所收人物,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諸儒68人,共1169人。較此前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還是較其後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能全面反應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當然,本書也由於書成眾手、時間倉促的原因,也有纂輯者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取向等局限性因素,加之學術史體裁與清學自身的龐雜性之間的矛盾,使得本書受到學者們的批評意見。然此書於總結有清一代學術之重要地位無可替代。此書文楷齋刻本乃最早刻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惜字小而漫漶。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則補以中國書店影印本。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究謬補缺。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五(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18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本書收錄《清儒學案》第二冊,《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所收人物,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諸儒68人,共1169人。較此前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還是較其後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能全面反應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當然,本書也由於書成眾手、時間倉促的原因,也有纂輯者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取向等局限性因素,加之學術史體裁與清學自身的龐雜性之間的矛盾,使得本書受到學者們的批評意見。然此書於總結有清一代學術之重要地位無可替代。此書文楷齋刻本乃*唯*一刻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惜字小而漫漶。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則補以中國書店影印本。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究謬補缺。校點工作由李暢然、張麗娟、王豐先、沙志利合作完成。校點者都具有豐富的古籍整理經驗,校點水平較高。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六八(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08 裝訂:精裝
《清儒學案》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所收人物,正案179人,附案922人,諸儒68人,共1169人。較此前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國朝宋學淵源記》、唐鑒《國朝學案小識》等,及其後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內容都更為豐富,取材更為廣泛,體例也更為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成就。當然,《清儒學案》由於成於眾手,整理時間倉促,又有纂輯者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取向等局限性因素,加上“學案”這種學術史體裁與清學自身的龐雜性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受到學界批評。不過此書在總結有清一代學術方面有重要地位,是其他著作無法取代的。《清儒學案》只有文楷齋刻本一個版本,中國書店1990年曾據以影印出版,但字小且漫漶不清,今以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影印本為底本進行校點。底本缺頁以中國書店影印本補充。遇文字有疑問者,則核對所引原書,糾謬補缺。《儒藏》精華編一六八冊為《清儒學案》卷八七至卷一〇九。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八七(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6/02 裝訂:精裝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儒家思想文化發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儘量選用最好的底本,按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本冊為《朱子語類》卷一至卷四一。《朱子語類》為朱熹與門人弟子講授交遊語錄合集,一百四十卷,宋黎靖德輯。朱熹一生汲汲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教學,先後教授于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福建武夷精舍、湖南嶽麓書院、福建滄州精舍,從學者數百人。朱熹講課,常在師徒問答之間闡發儒家性命道德之精微,天人事物之蘊奧。故其門人弟子所記語錄,頗能補朱子著作之或缺,能幫助我們更全面的瞭解朱子思想哲學。《朱子語類》按內容分為二十六門,所輯為朱子與門人弟子來往問答的語錄,朱子講課內容包羅萬象,經史子集政治經濟社會無所不至。《語錄》中就包括哲學部分的“理氣”“鬼神”“性理”“學”(教育),經學部分則將六經及四書分別歸類,先四書再六經,最後是孔、孟、周、程、張、邵等儒學先師評價;之後便是其與弟子問難的內容,如呂伯恭、陳君舉等,然後便是與陸九淵論辯的部分;之後幾卷涉及朱子與門人對於道家、佛家的看法;最後是朱子及其弟子關於歷朝及本朝歷史的問答;最後兩卷為雜類、作文。因此語錄所記為朱子四十歲以後事,故其中所反映的哲學思想,頗有與朱子早年不同之處。語錄中也時常可見朱子對於自己《四書集注》《或問》等的再闡述和新發明。尤其朱子對於《尚書》並無專門著作,但並不意味著朱子不重視《尚書》,《語錄》中書類兩卷,頗可補缺。又佛教哲學思辨思想頗為發達。此前中國思想多為經世致用之實際哲學,在宋之後,方出現嚴格意義上的“形而上學”。某種意義上說,宋代理學的產生和興盛正是對於佛教本體論哲學的應戰。朱子關於“理氣”“性理”等本體論的闡述,也是中國本土哲學想對抗佛教本體論的嘗試和努力。針對佛教的世界的本質是“無”的觀點,宋代思想家提出了理氣說。而朱子將“理氣說”不斷完善、發展,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哲學本體論。又《朱子語類》為語錄體,所記為南宋時期的“白話”。加之體量頗大,故頗可作為漢語史研究的資料。《朱子語類》宋本已佚,現存最早的為明成化九年(1473)陳煒刻本。此為後世其他各本的祖本。本次校點所用底本即為此本。另以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婺源朱崇沐本、朝鮮古寫徽州本為主要校本。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儒藏:精華編一四〇(簡體書)
作者: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2/08/15 裝訂:精裝
《歷代名臣奏議》68―104卷屬《儒藏》精華編一四〇冊。《歷代名臣奏議》共350卷,是一部上起商周,下至宋元,包含約兩千餘位名臣的奏議彙編。全書分為君德、聖學、孝親、敬天、治道、經國、禮樂、用人等66門,輯錄名臣奏議約八千餘篇,以及出自正史的君臣對答之語,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歷史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有很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歷代名臣奏議》流傳至今,版本有明永樂十四年(1416)內府刻本,以及其清代的《四庫全書》抄本,另有明崇禎八年(1635)張浦刪節本。此次校點,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永樂內府刊本為底本,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校本,參校奏議作者文集、《宋朝諸臣奏議》、《續資治通鑒長編》以及二十四史等相關資料。
若需訂購本書,請電洽客服
02-25006600[分機130、1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