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4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2)
無法訂購商品 (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7)
無庫存 (9)
商品定價

$200~$399 (5)
$400~$599 (21)
$600~$799 (17)
$800以上 (3)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22)
2020~2021 (10)
2018~2019 (2)
2016~2017 (6)
2016年以前 (5)
裝訂方式

平裝 (45)
精裝 (1)
作者

陳鴻瑜 (5)
約翰.康納利 (4)
克勞迪奧‧桑特 (2)
小牟田哲彥 (2)
西蒙‧詹金斯 (2)
賴麗琇 (2)
丹‧瓊斯 (1)
井上亮 (1)
俞天任 (1)
凱特‧史蒂文森 (1)
喬納森‧萊昂斯 (1)
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 (1)
埃德加‧波特、冉瑩 (1)
大衛‧弗萊 (1)
安‧文森布佛 (1)
岡田英弘 (1)
林呈蓉 (1)
森安孝夫 (1)
江仲淵 (1)
真邊將之 (1)
出版社/品牌

臺灣商務 (46)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46筆商品,1/3頁
新加坡史【增訂本】
滿額折
作者:陳鴻瑜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17/01/01 裝訂:平裝
關鍵特色★筆者以數十年教授東南亞史之經驗,將新加坡歷史之研究心得整理完成此書。 ★新加坡的建國史就是李光耀一生的政治奮鬥史,他的思想和觀念左右了新國在英國和馬來西亞、甚至東南亞之間的權力關係發展路徑。★特別增加敘述在後李光耀時期,新國仍將秉持其靈活的商業營運策略經營國家,其所設定及計畫的未來發展目標,小而美的國家體制將會繼續屹立在東南亞。內容說明一部貫穿過去、現在的星國史,告訴你這個富裕小國的起源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7
庫存:2
不講理的共和國:國家暴力與帝國利益下的犧牲品,一部原住民族對抗美國西拓的血淚哀歌
75折
作者:克勞迪奧‧桑特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2/04/01 裝訂:平裝
這是一條再也無法回歸家鄉的血淚之路。202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入圍作品,《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週刊》2020年最佳圖書。揭露地表上最強盛的國家,如何用暴力寫下繁榮的血腥根基?自1776年北美東岸誕生了一個新國家,這個自稱是當時地表上最民主、自由的國度,卻在接下來的百年內不斷向西南殖民擴張、掠奪原住民族領土,最終成長為沒有帝國之名、卻有帝國之實的龐大國度。在這塊以歐裔美國人為主的土地上,原住民族如同猶太人,被視為「低下、不文明」的群體,儘管在當時很多原住民已經融入歐裔文化,但其身上的原住民血液,使其被迫承擔了「血統的原罪」。「直到他們加入文明人的行列。」為了奪走原住民族在東南部肥沃的黑土帶,當時積極經營奴隸貿易與棉花種植的南方白人,結合了資本主義意圖、白人至上主義的思維,規劃了一場世紀陰謀:將原住民族「移動」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奪走原住民族擁有的肥沃土地,再引進龐大的黑奴人口,在南方建立奴隸制棉花帝國。為了合理化陰謀的目的,這些白人選民甚至將此安上了一個人道名義:此舉是「為了保護他們。」1830年,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森上台,在總統積極的推動下,《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正式簽署。美國政府運用行政技術和暴力手段,強迫原住民族離開自己的家園,驅離至政府劃界的「印地安領地」,開啟了北美原住民族的血淚之路。有土地,才有自我,對原住民族來說,土地是生命的根源。而印地安人遷移政策,則是一場國家與選民共同發動的驅離與殲滅行動。這看似遷至印地安迦南地的路途,對原住民族來說,卻是一場被徹底驅逐的失根之旅。土地,不僅僅是家園,土地更象徵著傳統與文化、信仰與認同。原住民族自古崇拜自然神靈,而祖先的神靈正寄宿在土地之上。北美原住民族仰賴土地生活、與自然共生,即便面臨歐洲人的殖民、全球貿易的興起,原住民族的面貌逐漸多元化,土地仍是原住民族續命的根。然而,當美國建國的鐘聲響起,卻也同時敲響了這塊土地上原住民族的喪鐘。沒了土地的原住民族,在遷移過程中飽受飢餓、疾病與死亡的威脅,高達萬人在過程中喪失性命,即便是活下來的族群,也被迫陷入了「我是誰」的困境。究竟,這一切悲劇是怎麼發生的?美國的白人選民是如何一邊假惺惺想要保護原住民族,又一邊發起殲滅戰爭?美國喬治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克勞迪奧.桑特,將以原住民族史觀切入,探討美國強大的殘忍根基,為讀者描述一段美國最真實的種族歧視史。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620 元, 優惠價:75 465
庫存:3
古地中海文明陷落的關鍵:公元前1177年
75折
作者:艾瑞克‧克萊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19/10/07 裝訂:平裝
全球第一本探討上古「海上民族」(The Sea Peoples)最詳盡的歷史書! 千年之謎的「海上民族」究竟是何方神聖? 為何四大古文明國接連敗在他們手上? 重探青銅時代晚期文明的 一場驚心動魄! 考古及歷史學界泰斗以古鑑今的重大發掘! 公元前第二千紀,前所未見的「全球化時代」, 與現今21世紀科技文明竟非常相似! 高度發展的地中海世界, 為何會在一夕之間崩塌? 21世紀是否會迎來下一次的文明陷落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5 360
庫存:3
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絲路史:遊牧、商業與宗教,前近代歐亞世界體系的形成
75折
作者:森安孝夫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2/09/01 裝訂:平裝
世界權威顛覆史觀完整濃縮中亞歷史學者森安孝夫 集數十年學術大成之作不了解中央歐亞絲路的歷史,就無法擺脫西方中心的窠臼!火藥革命以前,「馬」主宰了歷史發展的走向策馬奔馳的遊牧民,建立縱橫歐亞大陸的絲路網絡協調游牧與農耕世界的資源,打造商業、宗教、文化交流的盛世拋棄西方中心史觀,才能勾勒最完整真實的全新世界史 過去,歐亞大陸的騎馬遊牧民掌握了歷史的關鍵,利用自身的機動力,建立星羅棋布的絲路交通網絡,搭起連繫中國、印度、西亞、歐洲等文明的橋梁,打造協調各地資源的遊牧國家,最終促成前近代世界的形成。不只政治、軍事力的通行,粟特和回鶻商人,以及佛教、摩尼教、瑣羅亞斯德教等諸多人群,也將商業、文化、宗教傳播到絲路的每一個角落。 本書作者森安孝夫教授憑藉著深厚的歷史學與語言學造詣,帶我們了解帶著我們深入了解這群騎馬民族,如何建立起橫跨大陸的「前近代世界體系」?古回鶻文的書信,如何揭開日常商隊貿易的真相?震驚國際的日本摩尼教畫像,如何解開絲路宗教文化交流的謎團?讓我們一起探索這段馬背上的世界史。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5 315
庫存:4
跨越世紀的亞洲觀光:明治.大正.昭和,日本旅遊手冊中的世界
75折
作者:小牟田哲彥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2/03/01 裝訂:平裝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作者小牟田哲彥最新力作這次將走出車站,實地體驗旅遊路線,造訪觀光景點,介紹中國、朝鮮、臺灣到香港等亞洲地區的海外旅行見聞,搭配超過上百張的歷史懷舊照片,重現百年旅行歷史的真實樣貌!邁入二十世紀,日本人前往亞洲各地旅行成為常態,介紹出國資訊的旅遊手冊也應運而生。手冊裡不僅記錄了當時海外旅遊的優惠行程、交通方式、觀光景點,更展現了這一百年來日本人眼中的亞洲及其變遷。從二戰前中國幣制的混亂、滿洲馬賊的危險、縱貫大陸列車上的俄羅斯服務生,到戰後東亞國際局勢的驟變、共產中國的崛起,及亞洲旅遊環境的消長。東亞近現代鐵道與交通史專家小牟田哲彥,爬梳大量旅遊手冊的資訊,並蒐羅豐富的歷史照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描繪二十世紀在亞洲旅行的風光,深入體驗近代日本與亞洲社會的生活,沉浸在這場穿越時空的歷史之旅。.深入發掘百年旅遊手冊潛藏的歷史記憶與趣聞!戰前日本人出國旅遊需要「正當理由」,才不會惹人非議?戰前臺灣芒果被海關當作違禁品,絕對不能帶回日本?戰後到中國旅遊需要換特別的貨幣,還有外國人專用的商店?戰後伊朗是少數說日語也通的國家,甚至路上會親切打招呼?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5 337
庫存:2
知識人的時代使命:從福澤諭吉到矢內原忠雄,啟迪民智並引導社會走向文明開化之進程
75折
作者:林呈蓉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0/07/05 裝訂:平裝
借鏡歷史,擔起國家社會的責任與動盪!一探日本近代重要知識人以國家社會為己任的精神‧福澤諭吉 |慶應義塾大學創辦人‧新渡戶稻造|臺灣砂糖之父‧內村鑑三 |基督教無教會主義倡導者‧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作者 十九世紀末,日本面對船堅炮利的西方國家來襲,解除長達兩百多年的鎖國,面對大量湧入的嶄新西方事物,讓日本人大開眼界,也體會到自己的落後與不足。為了擺脫未開化國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5 285
庫存:3
日不落‧倫敦:創建、破壞與改革,泰晤士河畔的邊境小鎮如何登上世界舞台
75折
作者:西蒙‧詹金斯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1/12/01 裝訂:平裝
倫敦,一部不列顛群島歷史的縮影 從羅馬行省到大英帝國,從維京海盜到公投脫歐, 倫敦承載這塊土地的歲月,歲月成就這座城市的不凡, 一同探訪千年古都背後,屹立不搖的生命史。 倫敦,這座歷史悠久、享譽國際的英國首府,最早在紀元初由羅馬人創立,隨後被撒克遜人占領、丹麥人征服、諾曼人統治的城鎮。這個政局變化多端的地方,在中世紀搖身一變為由巷道和院落構成的迷宮,更是成為十八到十九世紀喬治時代富麗堂皇的大都會。隨著工業革命時代的來臨,倫敦更擴張為歷史上最大帝國的中心。經歷二次大戰德軍大轟炸,倫敦展現不屈的生命力,從廢墟中崛起,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國際都會,人口即將突破九百萬大關。 這座矗立在泰晤士河畔兩千年的城市,何以成就今日的樣貌?本書作者西蒙‧詹金斯將倫敦歷史上的關鍵人、事、物及時代潮流集結起來,從史前時代泰晤士河谷的居民,到今日穿梭都會間的上班族,作者為這個首都繪製出一幅無與倫比的肖像,精湛地說明了決定倫敦如何被想像與建設的鬥爭──尤其是金錢與權力的永恆分歧。結合自身參與戰後倫敦市政發展的經驗,詹金斯用他獨到的趣味和權威,搭配75幅繪畫和照片,呈現倫敦這兩千年來見證的歷史。不論你對於倫敦熟門熟路,抑或初來乍到,都是是一本深度探訪倫敦最佳導覽全書! 「《日不落・倫敦》中文版選在二○二一年疫情當中出版,或許能讓沒去過倫敦的讀者先一睹文字上倫敦的風采,希望在解封後的日子裡,大家能飛出國門,親自到英國看看這詹金斯筆下見證英國千年歷史的迷人城市,眼裡看的,嘴裡吃的,手能觸及的,都是倫敦的歷史。」 ──盧省言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600 元, 優惠價:75 450
庫存:5
狂潮:日本近代史的真相,那些新聞媒體操作下的極端浪潮
75折
作者:井上亮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0/05/04 裝訂:平裝
從明治到平成,一百五十年的日本近現代史, 新聞媒體一直扮演搧風點火的角色, 我們該如何從中吸取教訓,避免歷史一再重演! ‧報紙以訛傳訛,導致俄國皇太子遇刺的大津事件? ‧關東大地震時的流言,演變成虐殺朝鮮人的慘劇? ‧警匪槍戰實況轉播,連天皇都緊盯著螢幕觀看? ‧大眾對於末世的恐慌,促成奧姆真理教的誕生? 2019年5月1日,日本正式將年號從「平成」改為「令和」,展開日本的新紀元。回顧明治到平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30 元, 優惠價:75 322
庫存:1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75折
作者: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2/08/01 裝訂:平裝
英美至今不願面對的歷史錯誤,為了石油利益不惜犯下的罪行 跳脫主流既定觀點,正確理解做為西亞核心的伊朗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沙迪克的一場政變,改變了往後半世紀英美兩大強權與伊朗的關係…… 一桶石油,換來一道民族的傷痕。 曾經有段時間,強權對伊朗無情壓迫、豪取利益、進而操弄並顛覆其政權…… ------------------------------------------------------------------------------------------------------------------------------- 自1940年代起,石油國有化就是不少伊朗政治人物的重要工作。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生產與販售多半掌握在英國的石油公司手中。對伊朗人來說,掌握在英國手中的石油公司,正如同殖民遺緒,不斷侵蝕這塊土地。訴求國有化的聲音響徹雲霄,成為西亞各國靶響的第一槍,卻也開啟後續繁雜的政治干涉。 為了持續掌握伊朗石油,英美暗中發動宣傳戰,試圖發動政變,最後推翻了民選首相穆沙迪克,成為美國干涉伊朗外交的起始,往後美國也因此得到了石油的龐大利益。本書揭露1953年這起為了石油,改變兩大強權對伊關係的關鍵事件。在觀察這時代美國與伊朗斷交、對峙、為核協議纏鬥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這一段歷史。 可以說,伊朗人若對西方強權存有不滿之意,長久以來的外來壓迫是最大主因。然而,世界上眾多地區的人民至今仍接受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論述,將伊朗視為極端思想盛行、不聽話的恐怖分子之邦,極少聆聽來自伊朗的聲音。甚至在外交檔案一一解密、參與人士回憶錄陸續出版後,英美相關單位也從未正式對此道歉,甚至否認涉入其中。而若放大眼界,將之納入二戰後美國的干涉外交脈絡下看待,這場政變甚至可跟臺灣蔣氏政權、古巴革命、南越共和國的混亂相互呼應。 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殿堂、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試圖深入探討1953年這起政變,從伊朗石油國有化政策開始說起,爬梳美國、英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交易與協商,串聯起二戰後各派系、首相穆沙迪克與巴勒維國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他收集大量已解密的外交檔案,以及來自伊朗國內外的回憶錄及各式訪談報導,揭露了石油的發現如何改變西亞的地緣政治、如何促使美國政府發起干涉外交,以及如何影響直至今日的西亞局勢。 如何從重大的單一事件分析,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5 360
庫存:2
伊斯蘭朝代簡史
75折
作者:艾德蒙德‧博斯沃茲-著; 林長寬-審訂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16/08/30 裝訂:平裝
關鍵特色★東起印尼,西至西班牙,一本書涵蓋幅員廣闊的伊斯蘭歷史,一次掌握最完整的世界史觀!★從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到1980年代的印尼,詳列186個伊斯蘭朝代的主要統治者,簡述重大歷史事件,輕鬆看懂伊斯蘭歷史。★英國伊斯蘭研究大家博斯沃茲,精確考證年代與史實,寫下入門之作,已被翻譯成阿拉伯文、波斯文、俄文、法文等多國語言。「此書足以解開學生及學者對穆斯林世界的疑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教授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1000 元, 優惠價:75 750
庫存:1
鋼鐵德國:難民潮下的危機與轉機
75折
作者:賴麗琇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17/11/01 裝訂:平裝
★作者實地接觸德國人民,提供第一手資料讓讀者更為真實了解難民在德國的現況。 ★並將德國的社會現況凸顯出來,讓讀者更能知曉難民在德國當地甚至歐洲的處境與困難。★本書可謂是第一本針對德國難民政策作探討,為讀者提供一個重新思考國際援助的現實。據統計:2014年歐盟的5億人口中有3300萬是移民,佔歐盟總人口的7%,歐盟各國民基本上是有條件的接受外來的移民。而梅克爾在2015年8月率先喊出德國願開放接受敘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280 元, 優惠價:75 210
庫存 > 10
扎根:人類義務宣言緒論
75折
作者:西蒙.韋伊; 卡繆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1/12/01 裝訂:平裝
在黑暗時代與漢娜・鄂蘭齊名的女思想家 用一生探求人類靈魂的渴望 指引流亡的青年,在混世中重新扎根 她用一輩子的力量,追尋人類的善、理解人類的需求, 在她生命中最後一年,她仍然關注著人類的靈魂何時饜足? 因為愛著國家、愛著人民,在渾沌的亂世中,她仍不願放棄,將一生奉獻給這個世界。 「當時最聰明、最清晰的作品之一。」──漢娜.鄂蘭 「在我看來,歐洲的重生如果沒有韋伊的思想,將是不可想像的。」──卡繆 「對於這位天賦近乎聖徒的天才女性,我們在她的人格面前,只能單純地敞開自己。」──艾略特 -------------------------------------------------------------------------------------------------------------------------- 二戰期間,當法國被納粹德國入侵之時,以法國為祖國的上千萬人民,瞬間失去了自己的家園。在徹底失去根的年代,人類的靈魂歸於空洞、向心歸於離散,即便國家重建、假使社會復甦,我們是否還是我們? 西蒙.韋伊被譽為黑暗時代的三大哲學家之一,她一生信奉自由與良善,積極參與工人與工會運動,她關注世間的階級與壓迫、關注人的價值與追求。為了在戰後重建法國,二戰時期的法國流亡政府代表戴高樂,請託黑暗時期的明燈西蒙.韋伊為法國設計重建的藍圖。在本書中,作為一份「國是建言」,她並未指明國家的未來,而是為混沌年代下的男男女女,找回內心安頓的根。 對西蒙.韋伊而言,人類靈魂在何時才會饜足?人類渴望擔負責任、渴望追求榮譽、渴望絕對的自由、渴望追求真理。然而,不論是過去的戰爭時代,或是現今的渾沌世代,這些追求一一瓦解,人民被「拔根」、思想被「拔根」,造成激進的「偶像崇拜」、失去了「文化認同」。西蒙.韋伊認為,唯有國家與社會給予他們足以扎根的土壤、滿足他們內心的渴望,在混世之中,人們才有機會重建自我、重建認同。 1943年,西蒙.韋伊在為了自由與納粹德國對抗的戰爭期間,因營養不良導致過度虛弱,又拒絕法國流亡政府給予她多於平民的食物,因而病逝於療養院。1949年,戰爭結束後,政治運動者、法國小說家卡繆,整理了西蒙.韋伊的遺稿,並出版成冊。對長年關注底層人民的卡繆來說,西蒙.韋伊的遺稿不僅僅指引了戰後法國的未來,更揭示了當代社會重建的可能。 ----------------------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500 元, 優惠價:75 375
庫存:2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
75折
作者:埃德加‧波特; 冉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1/04/29 裝訂:平裝
提到戰爭,往往聯想到士兵、將帥和國家領導人。 被迫捲入動盪的平民百姓,卻是影響最深的那群人。 本書還原二戰到美軍占領時期,日本社會大眾生活的軌跡, 追尋他們在戰火中求生的身影,銘記戰爭的殘酷與悲傷。 本書特色 1.從社會大眾的角度,了解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2.訪問超過四十位經歷二戰的日本民眾,第一手揭露他們的經歷,以及對戰爭的看法。 3.了解日本老百姓如何在戰火下努力求生,反思戰爭帶來的傷痛和扭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5 337
庫存:2
越南史:史記概要
滿額折
作者:陳鴻瑜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19/07/10 裝訂:精裝
越南,戰亂的日子多於和平的日子。 位處戰略地帶,它總是捲入西方勢力和中國勢力拉扯之對峙情勢中…… 至於越南與臺灣之間, 在歷史、文化、觀光、經貿上的實質互動非常緊密,一個正在努力現代化的越南,同時也正在寫他們自己的歷史, 本書可給越南、東南亞以及世界一個參考的註解。 我們將重新認識這個離我們如此靠近的國度。 本書特色: 一、以史記的視角探究越南的歷史脈絡。 二、陳鴻瑜教授盡心蒐集1890年代之後,
定價:760 元, 優惠價:79 600
庫存:2
【東歐百年史‧冊3】共同體的神話:柏林圍牆的倒塌與意識形態的洗牌
75折
作者:約翰.康納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當蘇聯的共產承諾化為泡影,歐盟的民主願景加劇分化,民粹主義的獨裁重演了屠殺異己的慘劇,東歐兩百年來拯救民族的宿願,何時才能實現?1970年代以降,共產主義應許的經濟成長走到了盡頭,中東歐各國負債累累,無止盡的通貨膨脹與持續探底的生活水準,讓人民走上街頭、發起罷工,並組織工會。他們要求改善待遇,爭取更多應有的人權,醞釀成一股擴及民族的力量。最終迫使戈巴契夫推動改革開放,無形間鬆動了整個共產體制的基石。1989年鐵幕應聲倒下,歐盟的力量藉由資本主義的扶持湧入中東歐,人民殷殷期待著自由民主將帶來更好的生活,卻發現全球化的力量將他們狠狠甩下,自由競爭的市場、沒有保障的工作,在在都讓人們在承受劇變的同時,懷念起極權時代被錯記的社會氛圍。與此同時,沉寂許久的民族情緒以最令人錯愕的形式回歸。原本以為族群衝突將在冷戰結束後畫上句點,南斯拉夫卻隨即爆發族群清洗。在波士尼亞戰爭中,塞爾維亞共和國大肆報復其他民族,導致數十萬人死亡,種族滅絕的槍聲在巴爾幹半島北方留下了殘忍悲鳴。時至今日,隨著希臘表明脫歐立場,匈牙利公開支持普丁,西方自由民主理念陷入困局,民族主義則隨著現況的困頓日益激進。如今烏克蘭戰爭的爆發,東方俄國再度入侵這塊土地,中東歐的民族又一次面臨救亡圖存的危機,他們的未來將會走向何方?從多族群共榮到民族意識的崛起,位處歐陸邊緣、帝國環繞下的東歐,如何對抗遺忘?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斯洛伐克人、波士尼亞人和無數其他人在其中並肩生活,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他們崇敬民族英雄的歷史故事,時時害怕自身民族從土地上消失。從哈布斯堡王朝、鄂圖曼帝國到納粹德國與蘇聯,夾雜在帝國邊陲、被帝國形塑的東歐是如何發展?在柏林圍牆倒塌後,為何中東歐反而興起了民粹主義的浪潮?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共產主義瓦解後的民族運動;南斯拉夫內戰所引爆的種族滅絕;鐵幕倒塌後中東歐的人民面臨的全球化危機;以及民粹民族主義如何主導中東歐的當代敘事。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歐開始。─✧─✧─【東歐百年史】
618年中慶
定價:470 元, 優惠價:75 352
庫存:4
【東歐百年史‧冊1】共同體的神話:東歐的民族主義與社會革命的崛起
75折
作者:約翰.康納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 當西歐的民族主義浪潮席捲而至,被消失的恐懼迫使他們拔竿而起,但即便都是被壓迫的弱小族群,為何彼此之間的衝突卻難以止歇?1780年,哈布斯堡帝國君主約瑟夫二世發布飭令、決心建立以德語為主的現代化帝國,他始終沒有料想到這個毫無民族意識的政策,卻意外點燃民族主義的戰場,破碎了帝國疆土、撕裂了團結意識,多元民族便在殘敗的帝國間拔地而起,波動了歐洲歷史的發展。1848年來自西歐的自由主義聲浪,激化了東歐族群的民族權利訴求,他們站上歷史舞台對抗帝國的「殖民政策」,希望能奪回自己的歷史和語言。然而,當這些小民族試圖對抗擁有優勢地位的德意志文化時,卻赫然發現敵人不只是中央統治者,更是原本和平共處、使用不同語言的左鄰右舍。從馬扎爾同化運動、反猶主義到塞爾維亞對穆斯林的歧視,當這些宣稱被壓迫的族群起而抗爭之時,卻也在民族神話與歷史的戰場上你爭我奪,誰是誰的民族英雄、誰又是誰的國家叛徒?當多元的社會在一夕之間被迫區分成自我與「他者」(Other),任何激發暴力與種族思惟的行動,都被合理化成保衛民族的手段。哈布斯堡帝國決心維持的多元疆土,卻諷刺地誕生了族群民族主義,人們似乎不再有理由與「他者」共存,即便在一百年前他們曾經相安無事。1914年,來自南斯拉夫的普林西普刺殺了斐迪南大公,這齣源於族群衝突的暗殺行動,最終卻引爆了血腥大戰與種族屠殺。夾在帝國之間的東歐人民,原本希望能在自己的民族之下擁有自由,為何走到這個境界?從多族群共榮到民族意識的崛起,位處歐陸邊緣、帝國環繞下的東歐,如何對抗遺忘?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斯洛伐克人、波士尼亞人和無數其他人在其中並肩生活,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他們崇敬民族英雄的歷史故事,時時害怕自身民族從土地上消失。從哈布斯堡王朝、鄂圖曼帝國到納粹德國與蘇聯,夾雜在帝國邊陲、被帝國形塑的東歐是如何發展?民族主義浪潮如何席捲東歐大陸,點燃一次大戰的戰火、成為種族滅絕的暗流,更形塑了今日的價值判斷?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民族主義如何在東歐各地拔地而起、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族群衝突淵源於何處,以
618年中慶
定價:630 元, 優惠價:75 472
庫存:3
【東歐百年史‧冊2】共同體的神話:極權暴政的席捲與野蠻歐陸的誕生
75折
作者:約翰.康納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這是一個極權吞噬弱小民族的黑暗時代。從納粹到共產,穿越離散人群,踏過染血大地,近代東歐如何從浩劫中重生? 1918年一次世界大戰畫下了句點,散居中東歐的小民族在和約締造者的手上紛紛完成獨立建國,哈布斯堡帝國宣告瓦解,多元價值從中東歐急忙撤退。一次世界大戰後,中東歐新興國家以自由民主建立政權,卻在建國後沒多久紛紛拋棄了自由民主的理念。在經濟殘破的戰間期,收復領土與同胞成為了中東歐共譜的曲調,無法忘懷那些在疆土之外的「同胞」,解救他們成為團結國民的唯一方式。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侵略波蘭,開啟中東歐最殘忍的「東方總計畫」。這位人稱「波希米亞下士」的納粹元首,他對斯拉夫人與猶太人的恨意,就萌生自族群衝突不斷的中東歐。這股黑暗仇恨點燃了種族屠殺的戰火,數百萬平民遭難,卻無法將破碎的中東歐重新凝聚,夾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國際情勢,反而讓他們利用戰爭的苦難來奪回土地。當希特勒入侵東歐唯一的民主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時,周圍的國家睜大了雙眼,看清與納粹合作可以帶來的領土好處。二戰後,共產鐵幕隔絕了中東歐,史達林主義席捲當地,戰前的民主自由成了極權政體,散落在中東歐的國度紛紛變成迷你版的蘇聯,運行類似的共產主義、五年計畫與監控系統。史達林誓言建立社會主義國度,卻沒想到東歐各地的民族情懷從未散去。從多族群共榮到民族意識的崛起,位處歐陸邊緣、帝國環繞下的東歐,如何對抗遺忘?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斯洛伐克人、波士尼亞人和無數其他人在其中並肩生活,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他們崇敬民族英雄的歷史故事,時時害怕自身民族從土地上消失。從哈布斯堡王朝、鄂圖曼帝國到納粹德國與蘇聯,夾雜在帝國邊陲、被帝國形塑的東歐是如何發展?歷史的進程所帶來的恐懼如何影響至當代?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東歐各國建立後的民族主義浪潮;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種族屠殺源自於何方;鐵幕落下後中東歐人如何在暗流之下保存民族意識;以及中東歐的民族主義如何突破社會主義的枷鎖,重新主導中東歐的歷史敘事。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
618年中慶
定價:650 元, 優惠價:75 487
庫存:4
【東歐百年史‧全3冊】共同體的神話
75折
作者:約翰.康納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帝國邊陲的小族群如何擺脫壓迫與集權的殘影,對抗自我消亡的恐懼?從「我是誰」到「我能是誰」的具體實踐,一段值得臺灣人民借鑑的百年追求二十年後的今日,東歐依舊難免於民粹浪潮,普丁侵烏後,更是再度成為民主與法西斯的理念衝突之地。若對東歐一無所知,人們將無從知悉當代,我們也將無從構思未來。── 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 蕭育和民族主義的激情,來自於強烈感受到族群命運的召喚,並不惜以流血衝突的極端手段,呈現最大的戲劇張力。── 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伍碧雯─✧─✧─套書附贈別冊─✧─✧─【特別收錄1】臺灣版獨家作者序:中東歐民族主義與烏克蘭戰爭帶來的啟示【特別收錄2】中東歐歷史學家夏克勤專文導讀:歷史學家閱讀東歐的多種方法【特別收錄3】中研院臺史所吳叡人專文導讀:政治學家與歷史學家關於東歐民族的對話✧一個無意識的政策,帶來攪動歐洲版圖百年的民族恐懼1780年代,哈布斯堡君主約瑟夫二世頒布法令,將德語做為領土內的官方語言,意圖從龐大而分散的疆域中建立一個現代化國家,但他的行動卻產生了極端的反效果:當在一個融合了多族群、缺乏民族意識的土壤上,種下民族主義的種子,帝國勢必面臨分裂與內戰的局面。各個族群在這塊大陸上拔地而起、彼此相互競爭,擔心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會在這波統一浪潮中消失。混亂的意識形態促成了賽拉耶佛暗殺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哈布斯堡王朝瓦解、民族自決興起,中東歐人民從和約製造者手中拿到了民族自決的資格,但這些新興國家不過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縮影,族群衝突的問題更加激化,導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種族滅絕。1949年後,共產鐵幕隔絕了中東歐,史達林主義席捲當地,戰前的民主自由成了極權政體,散落在中東歐的國度紛紛變成極為相似。但在這段鐵壁之後的日子,對文化與民族消亡的恐懼卻從未消失,他們在既有的框架之下尋求民族主義的殘影,激發了匈牙利革命、布拉格之春、羅馬尼亞西奧塞古的轉向以及諸國內政的改革。✧忽略歷史對東歐的號召,將無法理解當代歐洲的困境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
618年中慶
定價:1750 元, 優惠價:75 1312
庫存:2
她所乘載的一切:艾緒莉的布包及其所見證的奴隸時代
75折
作者:緹雅.邁爾斯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平裝
202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虛構類得獎作品《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亞特蘭大憲法報》、《科克斯書評》年度選書《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年度十大好書————從奴隸制度、南北戰爭到一次世界大戰;從南方莊園、棉花田地到北方新興城市;布包跨越了時代、邊界與思想,用傳承見證集體暈眩的國家劇變。美國國家書卷獎講評:「邁爾斯優美的散文描述了蘿絲(Rose)送給她永遠失去的女兒的東西,向我們講述了女性工藝的敘事歷史、社會歷史和實物歷史。面對販賣兒童的奴隸制暴行,邁爾斯以深度和廣度提供了愛的視覺記錄。」1850年代,在南卡羅萊納州的一名奴隸女子蘿絲,面臨她人生中最可怕的離別:她的奴隸主死亡,按照規定,她的九歲女兒艾緒莉必須賣給別人,而她深知,這次分離後就再也不會相見。即便如此,蘿絲還是想盡辦法把母愛傳遞下去,在臨別之際,她拿了一個簡單的布包,裝入了一件破舊的洋裝、一小把胡桃、一束自己的髮辮,並親口轉達了「我永遠的愛」,她將布包交付給女兒後,兩人生死未再相見。在文獻的空白之處,器物該如何填補?在情感滿溢之時,歷史學是否能忠實呈現?從古至今,女性擔負著傳遞文化與希望的責任,像是外婆的五斗櫃、母親的小外套、姨婆的菜刀……器物成為了傳承的基底,延續了來自母輩的深濃愛意。當這個破舊的布包跟著艾緒莉離開了母親後,成為艾緒莉的精神支柱,布包所承載的,正是蘿絲所背負的文化、認同與精神象徵。破舊的洋裝象徵著奴隸所掙扎的自尊;一小把胡桃,隱藏著來自母系文化的味覺;一小把髮辮,象徵著血緣的傳遞,更帶有祝福的意味。蘿絲的掙扎,讓原本以為終將中斷的血脈得以流傳。艾緒莉將這個來自母親的寶物,傳給了她的外孫女、蘿絲的曾孫女茹思,並由茹思擔負起母系家族的血脈,在布包上繡下這段家族故事。這段跨越百年的母愛,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波瀾,陪伴著三代女性見證了動盪的歷史與社會、體驗了毫無尊嚴的深淵,讓她們在身心靈各方面得以存活。當人類史上最殘酷的奴隸制度席捲了這個家庭,蘿絲、艾緒莉與茹思的愛卻未淹沒在時代之中,艾緒莉的布包流傳了下來,見證了百年來的砲聲與槍響、申訴與哭聲,也見證了三代女人的掙扎與求生。得獎紀錄:★202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虛構類最佳圖書★《紐約時報》年度選書★《波士頓環球報》年度選書★《大西洋》年度選書★《亞特蘭大憲法報》年度選書★《科克斯書評》年度選書★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
618年中慶
定價:570 元, 優惠價:75 427
庫存:3
沒有終點的戰爭:二戰波蘭猶太少女和她們不為人知的戰鬥
75折
作者:茱蒂‧巴塔利恩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2022/12/01 裝訂:平裝
「一段壯觀、灼熱的歷史,揭示了勇敢的猶太婦女成為抵抗戰士的非凡成就。」──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書評盛讚尚未出版就被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買下電影版權花費十年,挖掘出二戰時期最刻苦銘心的故事「讓我們為英勇的死亡而戰。」1943年,這群在波蘭本津的猶太女性,決定放棄求生機會,毅然決然地投入這場沒有終點的抵抗行動。她們知道,每一次的突襲行動,都可能是一次臨終禱告。🔥🔥🔥🔥1939年,納粹德國的軍隊入侵了波蘭,並四處抓捕猶太人,完成納粹追求的種族清洗政策──最終解決方案。本津是波蘭最後一批被「清空」的猶太隔離區,卻也是猶太青年反抗行動的重要核心。1942年,這些猶太地下戰士化守為攻,放棄盟軍送來的救難機會,決心與納粹開戰,試圖毀壞納粹在波蘭的統治。這群擁有虔誠信仰的猶太青少女,在遭受父母的死亡後,仍義無反顧的投入救助國家的行列。她們假扮成天主教徒,欺瞞過蓋世太保,她們用調情來誘惑納粹軍官,用服裝儀容來逃避猶太審查。在缺乏系統性組織與國際幫助的情況下,這些猶太少女試圖在一個資訊被壟斷的時代,傳遞戰爭資訊並集結同胞。她們在各個隔離區穿梭,散布抵抗的精神;她們學會製作炸彈以及偷竊武器,作為武裝抵抗的儲備;她們炸毀了鐵軌、中斷了供水設備;她們即便被抓捕與關押,仍然勇敢與納粹談判,要求納粹釋放年齡過輕的孩童。她們打從一開始就知道不可能倖存,卻仍在隔離區發起武裝起義,整整比華沙起義早了一年。🔥🔥🔥🔥她們懷抱著戰爭結束的夢而奮不顧身,卻在餘生深陷記憶的泥沼,難以脫身。在這場必然全輸的戰爭中,這些年輕的戰士,不斷在逃離或戰鬥之間做選擇,他們見證了人性的光輝與黑暗,卻也看見了龐雜的灰色地帶──家園被波蘭人侵占、父母因告密而死亡、甚至有猶太人加入了納粹,成為處死同胞的屠殺鏈中的一員。抱持著勇氣與光榮起而反抗的戰士,終究是少數,在這之下有多少無視道德邊界在灰色地帶游移的人?1945年,戰爭結束了。倖存的猶太戰士已經寥寥無幾。她們在五年內失去家庭、參與反抗,而當戰爭結束後,她們又剩下什麼?戰爭的摧殘與痛苦、失去同胞的辛酸與悔意,使得這些戰士逐漸隱姓埋名,甚至深受精神疾病影響,心思永遠無法逃離戰場。她們的故事被歷史埋沒、她們的認同困境被迫收編,在戰爭與戰爭之後,她們是猶太人,還是波蘭人?
618年中慶
定價:690 元, 優惠價:75 517
庫存:5
  • 1
  • 2
  • 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