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現藏於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為西班牙道明會神父Domingo de Nieva編譯Luis de Granada的Memorial de la Vida Cristiana,旨在為當地唐人教友提供成為天主教徒所需的教義知識,並當地唐人的協助下,將該書編譯成閩南語,於1606年由唐人刻版印刷傳世。全書分為上下兩卷,第一卷闡述教義,包括天堂與地獄觀念、告解、十誡等內容;第二卷則為祈禱與禱文的指引。全書具體呈現出大航海時代唐人與西班牙人在宗教與文化交流的過程與成果,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的重要資產。
本書現藏於奧地利國家圖書館,為西班牙道明會神父Thomas Mayor所寫,他為了向馬尼拉唐人宣揚天主教教義,在當地唐人的協助下,使用閩南語翻譯教義,並於1607年由唐人刻版印刷傳世。全書分成三卷,第一卷主要是講述當時西方的科學知識,第二卷是《聖經》故事,第三卷主要講述天主教的知識,並批評當時唐人的宗教信仰。全書具體呈現出大航海時代唐人與西班牙人在宗教、科學知識交流的過程與成果,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的重要資產。
本份手稿現藏於義大利羅馬安吉利卡圖書館,為1604年耶穌會會士Pedro Chirino與菲律賓唐人合作編撰而成,作為西班牙人學習閩南語之用。手稿分成雜字與生活用語兩部份,前者依循閩南地區流行的《雜字》書籍內容,收錄日常使用的字、詞,後者則是摘錄當時唐人生活使用的句子,在這些用語之旁,加注西班牙文對應字與拼寫閩南讀音。此一手稿為現存所見最早的西班牙與閩南人語言交流的文本,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World)的重要資產。
本書是十七世紀初菲律賓及摩鹿加群島經商定居的唐人手稿,內容包括他們學習西班牙語編寫的辭典資料,以及當年的帳簿。辭典內容主要為日常生活與商貿詞彙,皆以閩南語發音的漢字拼寫西班牙語。帳簿主要為菲律賓唐人與在地西班牙人、原住民甚至日本人交易以及進貨紀錄。這份手稿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華人學習西班牙語的資料,也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閩南人與西班牙語世界的交流過程與成果,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Vocabulary & Grammar Chin-Cheu(漳州話詞彙與語法)現藏於大英圖書館,內容多元豐富,包括詞彙集Bocabulario de lengua sangleya por las letraz de el A.B.C.、以羅馬字拼寫的閩南語天主教禱文和教義Doctrina Christiana,以及語法書Arte de la Lengua Chio Chiu等。這些內容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與閩南人語言交流的過程與成果,為人類「世界記憶(Memory of the World)」的重要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