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滿額折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電影是一秒24格的人生縮影,它將人生倒映在鏡頭之上,一格一格如實地記錄下來,人是如何生活著的,就投射出怎樣的人生……我們不必是一位專業影評或是電影編劇、導演去理解電影的拍攝技巧,但身為電影迷的我們卻能品味其中的人生滋味!
本書收錄了《一代宗師》、《美國隊長2》、《蝙蝠俠:黑暗騎士》、《露西》、《控制》、《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進擊的鼓手》、《等一個人的咖啡》、《星際效應》、《全面啟動》、《鳥人》等,多部代表性電影作為分析案例。作者透過劇情簡介、段落分析,再到人物對白、動作行為等,解析其中的符號、象徵與隱喻,說明銀幕背後,電影所傳達出的深層思想內涵與生命議題,提供你觀賞電影的全新視野與思維。

作者簡介

鄭錠堅
出生於香港,成長於台灣。大學教師,老小說迷,奧修弟子,儒道思想信徒,學術研究者,行為叛逆思想老派的文字工作者。

自序:我的外遇紀錄

學哲學的我,其實有百分之五十的細胞是屬於文學的。我一直有一個比喻:小說是我的最愛,電影是我的小三,詩是我生平幾度美麗的邂逅。所以這本《電影符號》,應該算是我在文學藝術上的外遇紀錄吧。
從沒想過我會結集影評,直到去年二○一四。雖然從小愛看電影,但一直到唸研究所時拜在曾昭旭老師門下,看到老師寫的分析電影的文章,才赫然發現:哇!原來電影是可以這樣看的!文章是可以這樣寫的!感動之餘,偶而嘗試提筆,但淺嚐輒止,在隨即接踵而來的人生歲月裡,忙於寫論文、讀古書、學命理、習禪修、練氣功、學奧修以及種種身體工作……雖然看電影的習慣未曾斷絕,但青年時代一點點提筆的衝動,卻早已淡忘了。直到二○一四年的四月開始寫臉書,發表的園地更自由寬闊,某日心血來潮,就想說寫一點自己愛看的科幻電影的觀後心得吧,沒想到一下筆即不能自休,文章愈寫愈長,篇數愈寫愈多,內容愈寫愈深,心情愈寫愈亢奮,下筆也愈寫愈流暢了。終於不到一年,就累積了足夠結集的文字份量。所以《電影符號》成書的根源是曾師的薰陶,觸發的近因卻是臉書的機緣。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書名《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事實上重點在「符號/隱喻/哲思」,而不在「電影」;也就是說,這毋寧更像一部哲學書多於像一部電影書。如果從電影作品分析的角度來說,我的《電影符號》是「文以載道」派的,這個「道」就是生命之道、生命哲學、生命原理或生命成長的學問。電影是通俗性很高的東西,哲學是傾向於深刻的,用電影來談哲學,當然就是「深入淺出」的尋求了,或者說是深度與市場的整合、哲學與藝術的對話。
書的內容分成四個部分,共計二十四篇文章。第一部分是「傳統系列」,包含了三篇文章—第一篇從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開始,這部片子的主題正是討論傳統的深厚與艱難。第二篇分析李安作品中一個經營多年的深層結構,裡面正好隱藏著傳統文化複雜的面面觀。第三篇是《美味不設限》的影評,進一步談到傳統與走出傳統的問題。走出傳統,即走進一個非常不傳統的世界。
這個非常不傳統的世界就是第二部分的「超級英雄系列」,包含了八篇文章—從《美國隊長2》談「反省」、從「綠巨人」這個隱喻談「力量的控制」、從舊《蜘蛛人》系列談「超越英雄主義」、從X戰警系列的《未來昔日》談「面對痛苦」、從「蝙蝠俠三部曲」談「一無所有」,然後意猶未盡的再從蝙蝠俠第二部的《黑暗騎士》談一個「人生選擇」的寓言,接著從動畫《馴龍高手2》談「生命的學習與成長」,最後則是從盧貝松的新作《露西》談「靈性成長」的問題。整個系列安排從內在反省談到靈性開發,頗有一點由內向外的況味。筆者個人某部分的性格其實是頗孩子氣的,一直愛看這些超級英雄呀科幻呀的電影,所以這個系列是嘗試給這些娛樂片以較深刻的哲學內涵吧。
但不能一直停留在傳統的歲月呀,也不能一直長不大呀,所以第三部分的「人間系列」就回到現實人生了,包含了八篇文章—法國電影《資本遊戲》描寫資本主義社會最黑暗的底層。很複雜的《情慾三重奏》刻畫人性深處的謊言、勇氣、誠實、召喚、愛與痛。第三篇分析日本電影《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裡所批判的媒體殺人的社會怪象。第四篇同時比較分析《控制》與《模仿遊戲》兩部作品的主題,說謊與誠實。慢慢的從反面談到正面,《曼哈頓練習曲》則是一部描繪生命從負傷到再起的作品。《進擊的鼓手》接著講論面對人間的邪惡要具備不退場的霸氣。九把刀的《等一個人咖啡》就更正面了,談愛情的深刻但簡單、澎湃卻純粹。最後一篇則是論析寶萊塢名片《三個傻瓜》裡所說的遊戲與行動的強大力量。所以「人間系列」的文章序列是從反面的扭曲社會談到正面的有情人間。
從人間到非人間,就是第四部分的「非人間系列」了,其中包含了五篇文章—事實上,到底人間比較人間,還是非人間比較人間,這是很難說的,至少這五部作品都是在非人間的表相下隱藏著非常濃烈的人性況味。這五部都是大片。第一部要討論的是鬼才導演諾蘭的新作《星際效應》,《星際效應》表面上看是科幻片,實則上就是在談人間愛戀的偉大可能。接著第二、三、四部要討論的片子《香草天空》、「駭客任務三部曲」與《全面啟動》,就是筆者心目中的「佛學思想三部曲」,這三部名作都是科幻片種,但其實都是在討論心的覺與夢、真與假、覺醒與沉睡的問題,而心的覺知正是佛學的主題呀!最後一部是二○一五年的新片《鳥人》,《鳥人》是一部很現實的作品,雖然故事中用了一些魔幻的意象,但作品深層其實是在探討複雜矛盾的人性現象,試問在真實生活裡的每一個人,誰又不是矛盾的存在呢?所以「非人間系列」其實是用非人間的手段去深深進入人間的靈魂。
除了這四個系列,最後還有一個「觀影小品」的專輯,裡面放了八、九部片子的觀後心得與感想,文字更短小,書寫的感覺更自由,談興更隨意,也可能閱讀起來更清新可喜吧。
哈!以上就是我的外遇紀錄的簡介與導覽,怎麼樣?有興趣來跑一趟嗎?

目次

自序:我的外遇紀錄

傳統系列
傳統的深厚與艱辛—《一代宗師》的隱喻與哲思
關於李安電影中「父親情結」的隱喻與哲思
富饒、不設限的人生之旅—《美味不設限/The Hundred-Foot Journey》的隱喻與哲思

超級英雄系列
反省,最強大的正義與勇氣!—《美國隊長2》的隱喻與哲思
強大,與控制強大—「綠巨人浩克」這個電影符號的隱喻與哲思
英雄與英雄主義—舊《蜘蛛人》系列作品的的隱喻與哲思
如何面對「痛苦」—《X戰警:未來昔日》的隱喻與哲思
一無所有的力量—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隱喻與哲思
體制、英雄與瘋子的寓言—《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再省思
生命成長的複雜與豐富—《馴龍高手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的隱喻與哲思
一部關於「靈性成長」的電影—《露西》的深邃與失真

人間系列
從《資本遊戲》看金錢四相
關於謊言、勇氣與召喚的一部作品—《情慾三重奏/Third Person》的隱喻與哲思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禮壞樂崩與靈光乍現
關於 《控制/Gone girl》與《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的深層思考:謊言與真誠
「再出發」的條件—《曼哈頓練習曲/Begin again》的隱喻與哲思
邪惡的嚴格與不退場的力量—分析《進擊的鼓手/Whiplash》的深層結構
愛情大笑片《等一個人咖啡》的澎湃與深刻
從《三個傻瓜》談遊戲哲學與行動哲學

非人間系列
群星(心)之間的偉大史詩—《星際效應/Interstellar》的隱喻與哲思
眾裡尋覓屬於自己的那一片香草天空—《香草天空/Vanilla Sky》的隱喻與哲思
「駭客任務三部曲」中的佛學思想與隱喻
夢裡顛倒—論析《全面啟動/ Inception》的思想主題
這,本來就是一個魔幻與現實兼具的複雜人生!—《鳥人/Bird Man》的隱喻與哲思

附錄:觀影小品

書摘/試閱

關於李安電影中「父親情結」的隱喻與哲思

李安電影的一個普遍性結構—「父親情結」

這篇文章不是要分析李安的單一作品,而是要嘗試解讀一個一再出現在李安電影中的普遍性結構。
李安是一位備受國際肯定的鬼才導演。說他鬼才,是因為他的作品類型跨度大得嚇人!李安的電影包含了言情、科幻、現代、古典、中國、西方、武俠、寓言、寫實、想像等等的類型,而且不管哪一個類型,幾乎每一部作品推出,必成佳構,真是一位能量豐沛的創作者!不只鬼才,李安的作品風格也很突出,不管什麼類型,每一部作品同樣洋溢著溫柔、細緻、包容、大氣與同情的李安風格。但本文要討論的不是李安風格,而是李安情結—一再出現在李安作品中的同一個隱喻:「父親情結」。
「父親情結」彷彿一縷幽魂,跟隨李安的電影很久了—從一九九一年的《推手》一直到二○一二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二十一年間,一直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多部的作品之中,討論著不同的視角,轉化成不同的故事人物,交織著不同的張力與情緒,但共同的源頭都是一個相同的生命課題:「父親情結」。
在逐一檢視單一作品之前,有必要先行解釋這個可能是中國文化獨有的文化課題的涵義。嚴格的說,中國沒有宗教,只有修行與文化;在組織上,中國人用血脈替代了宗教的莊嚴性,所以代表血脈宗長與家長的父親,就在家族中擁有不可挑戰的至高地位。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父親的愛通常是嚴厲的,大部分傳統社會中的男孩子都沒少吃過父親的苦頭,尤其長子所承擔的壓力(不管合理不合理),是西方文化所無法體會與理解的。問題是,時代變了,許多傳統社會的價值觀一一受到嚴峻的挑戰與考驗,因此父權文化勢必不可避免的受到新時代的衝擊而出現種種不同的應對—抵抗、妥協、讓步或變形。李安是個有趣的導演,在他的作品中,將這個當代課題詮釋成多姿多采的故事型態與文化內涵,鮮活而深刻的討論著「父親情結」的愛與恨、悲與喜、甘與苦。

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與《飲食男女》

故事從一九九一年的《推手》開始。《推手》中的老父親是一位太極拳大師,允文允武。這位太極拳師傅依親兒子而移居美國,卻逐漸發生與新文化之間的衝突,而新文化的象徵就是太極拳師傅的洋媳婦。兒子夾在老父親與洋妻子之間痛苦不堪,就想到一個歪主意:想方設法撮合父親與一個老太太的姻緣,好讓老父親再婚後搬出去住。太極拳老爸知道後,一身傲骨的他覺得不被兒子尊重,於是負氣出走,流浪到小餐館洗盤子,後來與老闆發生嫌隙,演變成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老闆找來的黑道攻擊與一大群警察的逮捕,經過媒體報導成了一個英雄故事。電影最後,老父親終於獨居在外,算是父子兩代之間達成了妥協。基本上,《推手》中的「父親情結」是溫和的,還不強烈的,如果說父系文化是中國傳統的一個象徵,那在《推手》中所描寫的這個象徵是深厚、悠久、精細的,但有點封閉古板,而且在新時代的衝擊下顯得有點落魄;總之,《推手》的「父親情結」是正面的,重點在凸顯面對種種時代衝擊下不得不低頭的點點悲涼。還有一點有趣的是,電影隱隱點出了老父親的內心情慾(太極拳老爸彷彿有點愛慕那位同齡的老太太),李安似乎很喜歡處理老父親或老傳統壓抑中蠢蠢欲動的情慾心結,這一點在《飲食男女》中有更明顯的著墨。
故事到了一九九三年的《喜宴》,父親的形象從太極拳大師轉變為一位到美國探視兒子的退休將軍。跟《推手》的氛圍接近,《喜宴》中的父親形象(或者說是傳統文化的象徵)是正面、甚至是聰明的,卻也好生委屈。原來退休將軍夫婦是到美國參加兒子的婚禮的,從一開始老媽媽就被蒙在鼓裡,但精明的爸爸卻發現這根本是場騙局!兒子找來的未婚妻是他大陸籍的房客,配合演出讓老父母安心,兒子真正的「配偶」其實就是他的男性室友西蒙,因為,老將軍發現自己的兒子原來是個同性戀啊!同性戀是個象徵,代表舊文化面對新時代所無法跨越的心理障礙與溝壑。比起《推手》,《喜宴》裡所討論的新、舊文化的衝突更尖銳了。另外,軍人也是一個象徵,一般來說,軍人的態度是死硬、刻板、頑固的;相較起來,太極拳的身段是柔軟的,電影情節中也有安排老將軍父親的晨運就是硬繃繃的急行軍。那這樣的一位父親怎樣去面對這場兒子喜宴的騙局呢?在這裡,導演李安刻意安排了一個反差很大的情節,他讓老將軍父親配合說謊,老爸爸居然沒翻臉,反而裝糊塗。父親隱瞞兒子他知道事情的真相,盡管告訴了老妻,也不讓母親說出來,委屈自己啞忍被騙的目的是為了讓兒子順利結婚,果然在喜宴當晚,偉同(兒子)與葳葳(假媳婦)大醉之下一夜風流,就真讓葳葳懷孕了。甚至,喜宴過後,老父親私下的給西蒙(兒子的同志配偶)一個紅包,就是接受西蒙是真正意義上的「媳婦」的含意啊!老父親囑咐西蒙不要告訴偉同,這是兩人之間的秘密,西蒙問老爸爸怎麼知道真相的,老父親說:「我看,我聽,我去了解,偉同是我的兒子,所以你也是我的兒子。」唉!表面強硬的老爸爸原來骨子裡是那麼體貼細緻啊!在《喜宴》裡的文化傳統或父系文明是有點古板卻聰明,虛偽迂闊但懂得退讓,隱忍委屈而且深深無奈!《喜宴》的最後一個鏡頭,看過電影的觀眾一定印象深刻,老夫婦最後離美返台,通過安檢時老父親雙手高舉,彷如大鳥展翼,導演用慢鏡頭處理,然後畫面逐漸淡出。這真是一個充滿隱喻與想像的電影語言啊!隱隱透露出《喜宴》中交纏優雅與委屈、驕傲卻悲辛的「父親情結」。
在一九九四年的《飲食男女》,「父親情結」的糾纏進一步變得更扭曲緊張。一般的評論,稱《推手》、《喜宴》與《飲食男女》為父親三部曲,也許在這三部作品裡,李安有將他比較多的個人經驗放進電影之中,但筆者認為,李安電影中的「父親情結」在三部曲之後仍然有進一步的發揮,只是以更迂迴的形式呈現。讓我們先回到《飲食男女》,因循前二部作品的慣例,《飲食男女》中當然有一位老父親,但這次與老父親同台演出的不是兒子,而是三個女兒。基本上,這個由老父親與三個女兒組成的家,是一個分崩離析、貌合神離的家。因為這個家的情感被綑綁了,這個家失去了愛。結果當然是家中成員的一一出走,首先是最小的女兒宣布自己未婚懷孕,離家跟男友同居,讓老父親與兩個姐姐看傻了眼;跟著是身為基督徒而且一直壓抑自己的大姐,終於情慾失控,也跟新認識的同事發生關係跑了。跟著呢?是二女兒離家出走嗎?不是!接著離家的人竟然是老父親自己。事實上,這個家的根源問題就是老父親將自己的情感與慾望封鎖了,自從他的妻子去世之後。原來老父親是一位國宴大廚,但他失去了妻子之後也跟著失去了味覺!對一個廚師來說,失去了味覺,等於失去了生命的目標與人生的意義啊!《飲食男女》很像一部荒謬劇,諷刺人們壓制自己的情慾與感覺之後的種種光怪陸離。在電影的最高潮,老父親將所有家中成員都召集來了,煮了一桌豐盛的菜餚,說有大事要宣布。女兒們都猜父親要續弦那個形象很可怕的老太太,但沒想到老爸爸喝了幾杯酒壯膽之後,竟然說他要再娶的是老太太的年輕女兒,跟三個女兒從小一塊長大的好友,並且已經與老爸爸私通懷孕了!於是一時場面失控,老太太差點氣昏,痛罵國宴大廚禽獸不如,所有人也全都不敢置信,七手八腳的將老太太送醫院,離去前老父親一臉沉重的回眸望向本來最相知的二女兒,女兒卻滿眼怨懟的看著爸爸。原來三個女兒中,老二最像去世的媽媽,最受父親疼愛,也是唯一繼承父親廚藝的一個。但父親將自己封鎖之後,老二也變成最叛逆、最放縱情慾的女兒,但也是這個女兒留到最後時光守住老房子。小妹先走了,大姐也走了,連老爸爸也驚世駭俗的與新人另築愛巢,準備將老房子賣掉,也等於將一生的情感回憶與枷鎖拋卻。電影最後,塵埃落定,老房子出售前夕,本來要辦家族聚餐,只留下老二一個人在老家掌廚。但到了晚上,碰巧其他人都有事,只剩下老父親與二女兒出席家宴。但這對父女吵架吵慣了,一坐下來就死性不改的為了一碗湯針鋒相對。大廚父親端起架子說女兒的藥膳薑下重了,整個味道與藥性都不對了。女兒正要分辯,咦?父女倆幾乎同時想到:老爸爸的味覺恢復了!他嚐到味道了!(這個電影隱喻的意義太明顯了。)一時之間,百感交集,父女倆執手相呼,一個喊:「爸!」一個說:「女兒!」然後鏡頭緩緩淡出,電影就這樣結束了。這一聲呼喚大有文章啊!意思指父父女女,各正其位,只要生命的感覺打開了,所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序列都會回歸正軌了。所以《飲食男女》的「父親情結」著重在討論傳統文化中壓抑情慾、封鎖人情、束縛自我的一面,一旦這壓抑與封鎖得到解除,感覺與情慾得到釋放,這人間的種種困陷會頓時豁然開朗。本來嘛,這傳統是活活潑潑的,但人間所有的東西都一樣,日子久了就會僵化,不知什麼時候,傳統變成了人世間裡情、愛、慾的禁制與牢籠。

《臥虎藏龍》與《綠巨人浩克》的父子對決

《飲食男女》挑戰了敏感、禁忌的上一代情慾的問題,關於「父親情結」的戲劇張力應該是表現到頂峰了吧。事實上,好像不是。二○○○年的《臥虎藏龍》與二○○三年的《綠巨人浩克》更將兩代的衝突進一步推到白熱化。
李安的作品到了這兩部大片又開發了新的劇種—武俠片與科幻片。在《臥虎藏龍》中,父親的角色也轉換了,父親不再以父親的形象出現,而是以師傅。在傳統的武俠世界中,師傅的意義與地位很接近一位父親,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嘛。故事中的師傅(實質意義上的父親)就是一代大俠李慕白,那,徒弟呢?徒弟是官家小姐玉嬌龍,事實上,玉嬌龍正是李慕白的殺師仇人碧眼狐狸的徒弟!李慕白要收仇人之徒為徒?是的!而且心意頗為堅決。李慕白的紅顏知己俞秀蓮曾經問他:「你要收她為徒?武當山不是不收女弟子嗎?」李慕白回答:「為了她,也許可以破個例吧。」李慕白一心想要收玉嬌龍為徒,但,玉嬌龍呢?玉嬌龍對李慕白的感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她仰慕這座武學的高峰,另方面她又想,推倒這座高峰!是的!這小女子的血液是叛逆的。電影中,李、玉二人在瀑布下交鋒,玉嬌龍冷峻的說:「想收我當徒弟,你不怕我學會了武功,殺了你嗎?」李慕白說:「既為師徒,便當以性命相見。」是啊!父子、師徒、文化的承傳,都是性命交關的大事,不是開玩笑的!我們可以看到,《臥虎藏龍》中徒兒的形象(徒兒其實就是女兒)是年輕、靈秀、有才華、但任性、驕傲、叛逆、衝動、剛烈。其實,李安這部作品的「父親情結」重點不在描述上一代的內涵,而側重表現下一代的衝撞與叛逆。玉嬌龍彷彿是一個想去衝撞一切規範的女子,她反對所有規則,她代表人心深處潛藏著的一份想要去破壞一切的衝動!她叛逆官宦世家的規範(與馬賊頭子半天雲結下私情以及後來的逃婚),她叛逆碧眼狐狸的引誘,她叛逆李慕白的權威,她叛逆俞秀蓮的姊妹之情,她叛逆江湖的規矩,她甚至連愛情的相守都叛逆了!但叛逆傳統,有時候是會掀起軒然大波的。電影最後,玉嬌龍中了碧眼狐狸的迷香,被碧眼狐狸帶到水洞之中,李慕白趕往營救,遭碧眼狐狸伏擊,最後李慕白雖然擊斃了碧眼狐狸,但也中了碧眼狐狸的毒針,兩個師傅雙雙戰死了!高峰真的倒下了!傳統崩潰了!師傅,歿了!那玉嬌龍怎麼辦呢?李慕白死後,玉嬌龍到了武當山,找到了半天雲羅小虎,二人一夜纏綿,第二天清晨,嬌龍對小虎留下了最後一句話:「小虎,許個願吧!」然後轉身躍下武當山的捨身崖。這是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一幕,在這裡,李安用了一個開放性結局(Openning Ending),引起了許多的狐疑與不同的詮釋。個人認為,「自殺」是所有詮釋中最缺乏深度的一個,玉嬌龍應該不是躍向死亡,而是躍向未知。在電影中,玉嬌龍的身姿完全沒有面對死亡的驚懼與痛苦,反而有著一種躍向開天闊地的瀟灑與自在!這是一個充滿隱喻的電影語言,我想導演要表達的是:傳統的一切深厚與規範都被打破了,生命即將跳進一個全然自由、充滿可能、但必須自己承擔一切、而且絕對冒險的未知領域之中。這就是《臥虎藏龍》所討論的「父親情結」,似乎很悲劇,也很自由;很離經叛道,卻也充滿尊嚴與勇氣。其實玉嬌龍的故事就是所有生命成長者的故事—學習傳統,仰慕傳統,最後必須衝破傳統,超越傳統,才有可能跳進一個全新的傳統。也就是說,每個成長者或修行者有責任要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傳統。電影中還有一點很好玩的是,李安似乎碰觸到李慕白與玉嬌龍之間似有還無的情愫,這又是導演處理「父親情結」過程中經常遇見的情慾幽魂吧?
照說《臥虎藏龍》已經拍得夠衝撞了,但到了《綠巨人浩克》,更露骨的刻畫出父與子兩代之間的正面生死對決。
從《推手》到《綠巨人》,父親形象從太極拳大師沉落到瘋狂科學家,從人性光譜最正向的一端移動到最負向的一端。所以「父親情結」在這部片子裡,便很簡單的剩下父子兩代之間的衝突、對決與戰鬥。電影中,主角布魯斯的父親是個不折不扣的瘋狂科學家,他在布魯斯的童年,就因為研究經費被砍而竟然直接在兒子身上做人體實驗,從此在布魯斯身體裡釋放了浩克的基因;後來更在一場情感衝突中,在兒子面前失手殺了自己的妻子與孩子的母親,在小布魯斯的心靈裡埋下了憤怒的種子;父親造就了綠巨人,也造就了兒子一生痛苦與災難的根源。等到布魯斯長大,瘋子父親還派遣他所培育的變種狗攻擊變身成浩克的布魯斯與布魯斯的女友貝蒂,只是為了測試浩克的威力;最後甚至拿自己的性命做實驗變身成電光怪,與綠巨人兒子一決生死。「父親情結」在這部片子變得很簡單而負面—原生家庭裡父(母)親對我們所造成的傷害很有可能是終身的,必須勇敢擊倒自己內心的父(母)親巨人,生命才會得到釋放與重生。而電光怪這個隱喻也是有意思的,對一個弱勢、被傷害的孩子來說,負面父親的形象就是可怕、巨大、而且法力廣大像魔神一般的存在。電影問世後,《綠巨人浩克》的票房不佳,據說一度對李安造成頗嚴重的挫折,我倒覺得這部片子的技法流暢而有創意,故事很好看,深層結構也堅實豐富,是導演李安一個重要的嘗試與佳構。
那麼,故事發展到《綠巨人浩克》的直接冲撞父親的權威,「父親情結」的幽靈理當雲散煙消了吧。事實上,是否如此呢?我們看看李安的下一部作品。

「父親情結」的幽魂尚在?—艾尼斯、易先生與理查‧帕克

經過綠巨人的強大衝撞,「父親情結」的糾纏理當被破除了,果然在李安接下來的三部重要作品中—二○○五年的《斷背山》,二○○七年的《色,戒》與二○一二年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都沒有再出現過重要的父親角色;不過,更接近真相的事實是:父親角色或父權文明通過一種更曲折的形式來呈現。
是筆者太敏感的緣故嗎?《斷背山》裡較年長的同性戀牛仔艾尼斯這個角色,不是有點父兄形象的味道嗎?(艾尼斯應該是同性戀中代表男性的1號,另一個主角傑克應該是代表女性的0號。)基本上,《斷背山》是一部愛情片,它深刻而大膽的描寫了同志戀人之間的愛與慾,據說電影中一些細膩動作的處理,深深打動了同志觀眾的情感。但雙主角之一的艾尼斯陽剛、傳統、負責任、包容、古板、木訥的性格,實在是很像傳統社會中的爸爸。雖然這部戲沒有對口的兒子或女兒角色,但是不是李安又一次隱晦的透露出「父親情結」中的情慾秘辛?同樣的,《色,戒》裡特務頭子易先生與國民政府特務王佳芝之間發生的情慾與情愫,不也有點父女戀的味道嗎?當然,《色,戒》與《斷背山》有一點相同的,都是主打愛情的議題—愛情的生命力可以在任何不可能與禁忌的關係中探身而出,尤其這部作品裡的幾場出名的床戲充滿隱喻與爭議,所以這部片子的內涵應該不限於「父親情結」的窠臼。筆者只是懷疑,在這兩部戲劇張力十足的愛情大片裡,導演是不是不小心又討論到父系文明傳統壓抑下蠢動的情慾?好吧!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了,應該沒有出現蘊含「父親情結」的角色了吧?咦?好像還是有耶?老虎?老虎理查‧帕克?
《少年Pi》是李安作品中宗教色彩最濃厚,或者說是討論真理的意圖最明顯的一部。主角Pi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強烈的象徵符號。Pi是圓周率,事實上「圓」只是一個理想中的存在,目前人類的技術還畫不出一個絕對的圓,所以圓周率就是比喻理想的法則或真理的規律的意思。電影中的Pi也一直在追尋真理的答案,他本身就信了三個宗教,自然而然的,當他第一次遇見理查‧帕克時,就被這神秘的生物深深吸引,甚至被誘惑了。也就是說,老虎理查‧帕克在電影中就是真理的化身啊!終極真理,在西方文明的形式是宗教,在東方傳統的形式就是父道(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在西方,真理的代言人是神職人員,在東方,真理的代言人常常就是父親啊(所以東方家庭的爸爸往往擁有不容挑戰的權威)!「父親情結」到了《少年Pi》,竟然提升到真理的層次!那代表真理或父道的理查‧帕克的角色內涵是怎樣呢?電影中老虎這個角色神秘、威嚴、孤獨、尊貴,但也有危險、殘暴的一面。這是真理的兩個面相(當然也是父親的兩個面相)。真理很偉大,而且擁有不可思議的吸引力,但真理、宗教、修行確實有著凶險、冷峻、無情的一面。電影的尾聲,一人一虎終於到達海岸,結束了227天歷盡悲辛卻終身難忘的奇幻漂流,這時理查‧帕克毫不猶豫的就要離去,毫不眷戀,絕不回頭,甚至完全不給同歷生死的夥伴一個回眸,只留下筋疲力盡與滿心蒼涼的Pi,熱淚盈眶的目送神秘之虎的背影逐漸消逝。是啊!真理在人們的心靈裡埋下了種子,父親給我們留下了一生的經驗與身教,他們的任務就結束了,就走了,用很無情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無情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印象深刻):剩下的人生道路與冒險得靠自己去學習與完成啊!當然,《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人文意涵豐富深遠,筆者只是就觸及「父親情結」的部分,提出個人的揣測。
從《推手》的文雅淵深,《喜宴》的機智委屈,《飲食男女》的自我封閉,《臥虎藏龍》的衝撞叛逆,《綠巨人浩克》的扭曲變態,到《色,戒》與《斷背山》的刻劃壓抑中的愛與慾,《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又提高到真理層次上的探索。李安電影可謂對「父親情結」進行了不同階段但全方位的討論。對同一個議題堅持了那麼多年的審視與深思,過程中表現了一貫的中心思想與導演的多元才華。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總結,李安或許要說的是:老傳統有它迂腐、不合時宜、被時代不斷衝擊的一面,但也隱藏著讓人不能小覷的壯闊與深厚。
筆者很好奇,下一部作品,李安完全走出「父親情結」的糾纏了嗎?還是,會出現更幽微曲折的可能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