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滿額折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藏身於物的風俗故事

商品資訊

定價
:NT$ 760 元
優惠價
9068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7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沂南畫像石墓的表現手法並没有很多創新,風格也不離它的時代,不過整體安排和設計卻特見斟酌,因此能夠把既有的程式變作一種與眾不同的敘述語言,且以畫像石中少見的刻畫精微突出了敘事中細節的真實,其中的若干細節與文獻對照,竟分毫不爽。作品選擇了墓主人生涯中時人以為有意義的一二事件和生活場景,構成一部簡略的畫傳,而“擬繪畫式”的寫實之筆又使它成為在石頭上用形象表述出來的漢故事,那麼尋找和認識它所傳遞的歷史信息,便是細讀的意義了。

作者簡介

揚之水
浙江諸暨人。1996年起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開始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學的成果來研究文學作品,著作有《詩經名物新證》、《詩經別裁》、《脂麻通鑒》、《先秦詩文史》等。

整理本卷期間,曾應邀參加一年一度的《讀書》作者聚談會。驀然進入到過去的情境,眼前閃過不少熟悉的面孔,雖然歲月磨洗了容顏,然而神采未變者竟是居多。當時只來得及點頭問好,歸來之後卻並不能很快從情境中走出來。離開《讀書》十八年,似乎至今仍然受惠於“十年”的滋養。

聚會中見到同在京城卻數年難得一見的夏曉虹夫婦,承二位念舊,以內部印行的《夏至草》與《弟子書》兩冊持贈。既非公開發行,“外人”自難得獲,因此彌覺珍重。看到《弟子書》所附“平原六十”的藏書票,又不免生出同齡之戚戚。兩本書的書名都起得好,曉虹的《夏至草》尤其教人喜歡。末一篇《在學術中得到快樂與永生 ── 葉曉青〈西學輸入與近代城市〉感言》記述曉青的學術生涯,更是捫心有感於同志,自許與記述者和被記述者乃同一呼吸,“在學術中得到快樂與永生”,原是彼此相契的活法。既以讀書與寫作為愛好,便是選擇了一種認真切實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付出的是全部心血,收獲的是一生快樂,就投入與產出而言,實在是百分之百的贏家。

與此前各卷相似,這裏幾篇文字的背後也幾乎都有一個大題目的預設。《幡與牙旗》的寫作,原是為着梳理歷代鹵簿制度;《五月故事尋微》,則欲追索藏身於物的節令風俗。然而終究只是就有所發現的幾個小題略事考校,放在這裏,便如散兵游勇一般編不成隊伍。最後一組題作“一花一世界”的文字,約二分之一篇幅是文物出版社《大聖遺音》中明清部分的圖版說明,收入《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時也曾在《後記》中如此交代。《後記》接着說到“後來有朋友約寫《名物辭典》,這卻是一個太大的工程,目前尚只能作為遙遠的目標,不過也許可以先寫幾個條目作為嘗試”。現在看來距離目標好像更遠,戔戔一束收在這裏,只是表明曾經的努力且至今不曾放棄計劃而已。

二十年前,甫從遇安師問學,師即授以摹圖之法,言傳身教以至親自動手為我的習作摹繪器物圖。收入本卷《沂南畫像石墓所見漢故事》中的沂南畫像石綫描圖,便是遇安師所繪。手澤珍藏至今,乃得製為長卷,披圖溯往,當日的教學之樂亦不減沂水春風一段意思。還以獻之長者,惟祈法緣長在,耆哲永年。

癸巳除夕

目次

沂南畫像石墓所見漢故事
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鹵簿圖若干儀仗考
幡與牙旗
罰觥與勸盞
附一:荷葉杯與碧筩勸
附二:遼寧北票出土的摩竭式酒船
春盤
五月故事尋微
紙被、紙衣及紙帳
蘭湯與香水
楊柳岸曉風殘月
彈棋局
一花一世界
索引
後記
附:初刊之篇名以及期刊號

書摘/試閱

沂南畫像石墓所見漢故事

沂南漢畫像石墓發現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它以結構完整、圖像內容豐富且保存完好,而與同時代的和林格爾壁畫墓並稱雙絕。不過墓的發掘者對其中若干作品的解讀卻並不是很準確,比如前室中被命作“祭祀圖”的一幅,其實與祭祀無關。以當時總體的認識水平而論,此本不足深怪,但發掘報告中的這些意見卻被普遍接受,並且沿襲至今,而今天我們已經有可能利用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獻與實物以及考古學知識的積累對它重新認識,則對所謂“祭祀圖”等作品的重新定名,也就很有必要了。

一、關於上計

體現兩漢吏治的嚴格並且卓有成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考課制度,考課則以上計為要。每一年的秋冬,縣一級上計於郡,郡一級上計朝廷,亦即由下而上呈遞各種統計表冊,舉凡人口、土地、財政、教育、刑事、民事、盜賊、災荒,皆分項分類,如實如式,作成集簿,用來表明地方官的行政成績。西漢,郡一級由郡國派遣守丞、長史與計吏一起入京上計;東漢,守丞、長史不再親任其事,而是由計掾率計吏、計佐奉上計簿。上計掾、上計史的名號常出現在臚陳為官經歷的東漢石刻,如鄭固碑,夏承碑,高頤闕,等等。它雖然不是正式的官職,卻是很值得矜誇的榮耀。任其事者甚至把集簿的副本用作隨葬品,江蘇連雲港市尹灣六號漢墓所出者即是一例,其墓主人為郡功曹史。

郡一級的上計,兩漢文獻記載稍多,縣一級卻很少。《續漢書.百官五》云,縣、邑、道“秋冬集課,上計於所屬郡國”,劉昭註引胡廣說:“秋冬歲盡,冬計縣戶口墾田,錢穀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丞尉以下,歲謁郡,課校其功,功多尤為最者,於廷尉勞勉之,以勸其後。負多尤為殿者,於後曹別責,以糾怠慢也。諸對辭窮尤困,收主者,掾史關白太守,使取法,丞尉縛責,以明下轉相督敕,為民除害也。”這是記事稍詳的一則。郡國考課屬縣,多以大會都試的形式。《漢書》卷七十六《尹翁歸傳》曰,翁歸為東海太守,治郡明察,收取黠吏豪民,“必於秋冬課吏大會中”,“秋冬課吏大會”,上計也。《漢官儀》:“八月,太守、都尉,令、長、相、丞、尉會都試,課殿最。”亦此。有關的上計制度,由張家山漢墓所出《二年律令》可以稍知其概。如《田律》:“縣、道已墾田,上其數二千石官,以戶數嬰之,毋出五月望。”又:“官各以二尺牒疏書一歲馬、牛它物用稾數,餘見芻稾數,上內史,恆會八月望。”每年五月中上墾田數於二千石官,此為縣、道上計於郡;八月中上芻稾數於內史,則是郡上計於中央。內史,治粟內史也。又《戶律》:“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謹副上縣廷,皆以篋若匣匱盛,緘閉,以令若丞、官嗇夫印封。”此是鄉里將各種集簿上呈於縣,而規定集簿必須盛之以匱匣或篋,緘閉後加以封檢。

上計情景,依律,郡國入京上計當“陳屬車於庭”。據《後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記趙壹事,光和元年,舉郡上計到京師,其時諸計吏且“多盛飾車馬帷幕”。“是時司徒袁逢受計,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太平御覽》卷三八九引《三輔決錄》云,竇玄為郡上計吏,其時“朝會數百人”。縣一級的上計,規模或小,制度則一,情景因此可以推知。

沂南畫像石墓前室東、西、南三壁橫額上連成一氣氣勢恢弘的一個大場面,自發掘者稱作“祭祀圖”以來,至今沿用未改,其實它正是畫面連續的一幅上計圖,雖中間有分隔,而內容連綿相屬。

南壁橫額居畫面中心的一座建築,乃官署。東、西壁橫額圖像盡端處的房屋一角各是官署之一部。南壁正中、橫額之下,則大門特寫。由是構成一個完整的空間。

大門分作三部,中間位置的一方,上端兵籣,籣置各式兵器,下則楹柱間兩吏分侍左右,各自捧盾,佩劍,著武弁大冠。兩邊構圖一致的一對,上端刻畫建鼓和鼓吏,下面兩吏相對,擁篲,著介幘。時代同屬東漢末年的河北望都壁畫墓,畫中吏員的位置安排同這裏很是相似,彼之前室當門處一左一右分立兩員,佩劍捧盾者身後榜題曰“門亭長”,擁篲肅立者榜題曰“寺門卒”。寺,官府也。那麼這裏四員吏卒的身分應該與它相同。

漢制官署門前設建鼓。《漢書》卷七十七《何並傳》曰,並為長陵令時,侍中王林卿令騎奴至寺門,“拔刀剝其建鼓”,顏註:“諸官曹之所通呼為寺。建鼓一名植鼓,建,立也,謂植木而旁懸鼓焉。縣有此鼓者,所以召集號令,為開閉之時。”郡級官署門設建鼓,見和林格爾壁畫墓的幕府東門圖和寧城圖中的幕府南門。

官署門設子母闕,安徽濉溪縣孜鄉常莊出土漢畫像石正可參照。石為墓的門楣,其上刻畫分立兩邊的一對子母闕,中間篆書題署“太尉府門”。

南壁畫像石官署庭前有稅駕之馬,有軺車,輂車,後門敞開着的輜車,是“陳屬車於庭”也。車馬兩邊有間隔置放的扁方石,石名乘石。《詩.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毛傳“扁扁,乘石貌。王乘車履石”,即此。當然乘車履石者不止於王,常駐車馬的地方因設乘石。門兩邊對設柵足書案,上置捲起來的文書。引人注目的是竹篋與囊,囊與篋均加封檢。

封檢之篋內置集簿,稱作計篋。居延新簡EPT 二○.一四:“黨私使丹持計篋財用助譚,送到邑中,往來三日。”黨,時為甲渠候官守塞尉;譚,為甲渠候官斗食令史,署主官。此原是一組簡中的一支,為謝罪書的片斷,中有殘缺,情節不完,不過仍不妨礙我們認識其中與上計有關的名物制度,即所謂“計篋”,而前引張家山簡《二年律令》所述正與之相合:“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謹副上縣廷,皆以篋若匣匱盛,緘閉,以令若丞、官嗇夫印封。”所說封緘之種種,其式正如馬王堆一號漢墓所出施以封檢的陶器和竹笥。沂南畫像石中的計篋因可確認。

書囊也須封檢。《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下》“中黃門田客持詔記,盛綠綈方底,封御史中丞印”,顏註:“綈,厚繒也。綠,其色也。方底,盛書囊,形若今之算幐耳。”王國維《簡牘檢署考》據顏註“算幐”說,而考訂方底之書囊為兩端封閉中間開口,“其形略如今之梢馬袋”,亦即後世俗稱褡褳者,似乎稍有不確。《漢書》卷七十二《王吉傳》曰,吉“遷徙去處,所載不過囊衣”,顏註:“一囊之衣也。有底曰囊,無底曰橐。”這裏提到的無底之橐,其式乃兩端封閉中間開口,或曰它是兩邊對向內摺之後施以封檢,敦煌漢代懸泉置遺址所出簡云“皇帝橐書一封”,似是此類。而書囊,有底之囊也,與無底之橐恐非一事。《後漢書》卷七十三《公孫瓚傳》曰瓚疏論袁紹罪,中有“矯刻金玉以為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文稱詔書”,註引《漢官儀》曰:“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皁囊。”此與《外戚傳》中用於納詔記的方底囊應屬同制。出現在沂南畫像石中與計篋同在一處的囊,方底,上施封檢,正是書囊。

西壁橫額上的畫面稍稍變換視角,前舉《趙壹傳》“計吏數百人皆拜伏庭中”,可借來用作它的說明。西漢考課郡國上計長吏守丞時,其情景在《漢書》卷八十九《黃霸傳》張敞奏中有一番形容,“有耕者讓畔,男女異路,道不拾遺,及舉孝子、弟弟、貞婦者為一輩,先上殿;舉而不知其人數者次之;不為條教者在後叩頭謝”,也是畫面情景的一個參照。此圖門前亦置柵足書案,書案前方跽坐者著梁冠,簪筆,佩書刀,手奉奏案。以望都漢墓壁畫中的主簿,他應是同樣的身分。

主簿為郡府門下親近屬吏之長,其主要職責之一是代郡守宣讀書教。《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曰,敞使主簿持教告賊捕掾絮舜云云;《後漢書》卷二十九《郅惲傳》曰,“汝南舊俗,十月饗會,百里內縣皆賫牛酒到府讌飲”,時太守歐陽歙教曰云云,於是“主簿讀教”。教,教令也,州郡下令謂之教。正如郡國上計中央,天子“召上計吏,使侍中臨飭”(《黃霸傳》),縣、道上計於郡府,郡守則令主簿宣教也。

南壁橫額的上計圖中尚有不加封檢的篋笥,又容酒之鍾,置物之案。此可統稱作“計偕物”。計偕,即與計偕行亦即同行。計偕者,有人,也有文書與物產。《漢書》卷六《武帝紀》云,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時之物、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顏註:“計者,上計簿使也,郡國每歲遣謁京師上之。偕者,俱也。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而縣次給之食。”至於文書類,居延簡四七.六:“命者,縣別課與計偕,謹移應書一編,敢言之。”簡背印曰昭武丞印。又簡三五.八:“陽朔三年九月癸亥朔壬午,甲渠鄣守候、塞尉順敢言之。府書:移賦錢出入簿與計偕。謹移應書一編,敢言之。”簡背書“尉史昌”。所謂“移賦錢出入簿與計偕”,即府書所要求的內容。物產類,《太平御覽》卷九八四“藥”條引應劭表曰:“臣劭言,郡舊因計吏獻藥,闕而不修,慚悸交集,無辭自文。今道少通,謹遣五官孫艾,貢茯苓十斤,紫芝六枝,鹿茸五斤,五味一升。計吏發行,輒復表貢。”均其事也。

由中室出行圖車馬儀仗的規格,可以判定墓主人的身分是秩二千石。但他在中室的宴飲圖和後室的燕居圖都不出現,前室上計圖亦然。不過正如和林格爾壁畫墓的寧城圖,幕府裏的謁見是主人宦途中很可紀念的事件,沂南畫像石墓的上計圖旨在表現墓主人生涯中有重要意義的經歷,自無須多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