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你不信上帝,為何相信人有靈魂或外星人來過?
滿額折

為什麼我們總是相信超自然?:你不信上帝,為何相信人有靈魂或外星人來過?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運用心理實驗揭露死亡、生命意義與隱形世界的力量

你是虔誠的教徒?還是相信科學的無神論者?
你透過宗教信仰找到生命的意義及自我存在的價值嗎?
還是,你只相信科學並擁護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
認為運用科學與科技,就能改善並提升人類的生命,追求永生不死呢?

我們打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踏上邁向死亡的旅程,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人在一生中可以選擇的道路很多,但全都是通往相同的終點。
死亡,是一個未知的領域,而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向來充滿恐懼,
其實,無神論者就跟大家一樣也不想死去、永遠消失。
「終有一死」是所有人都得面對的問題,無關乎個人的宗教信仰。
即使對死亡有所覺知,卻也造成了特有的心理負擔,總需要有解決辦法才行。
於是,我們找到了一個方法──相信超越理解範圍以外的力量;相信超自然……

一般大眾到底是怎麼思考超自然這件事?
我們的心智究竟是如何讓我們得以思索並相信違反自然法則的事物?
為什麼人們在經歷失去、痛苦、壓力、無常時總會求助於超自然信念?
為什麼這類信念在協助我們處理上述負面情緒狀態時會如此有效?

比如說,古今中外的人都一直深受飛行能力吸引,
是因為這個能力象徵著從受制於有限生命中獲得的自由。
飛行意味著戰勝了自然法則。
飛行反映的是一種超越(transcendence)。
人死後,身體會埋在大地之下,但靈魂會飛離肉體。
因此,飛行幻想代表著逃離現實,這只是一種特有的逃避現實方式。
飛行象徵著逃離死亡。

這種超自然思維,能夠減輕壓力與焦慮,改善情緒與心理健康。
不過,這種思維也潛藏著黑暗面,可能會造成個人與社會問題,
有些人還可能因此做出不可挽回的行為。
本書將會探討超自然信仰帶來的眾多好處以及它的黑暗面。

作者帶領讀者一一爬梳各式各樣的迷人心理學研究與實驗,
描繪出人類天生就會運用超自然方式思考。
他藉由探索實驗存在心理學此一新興領域的研究,
主張所有人類都擁有同樣的存在需求,
且不分時代、文化、宗教信仰,皆具備類似的因應策略。
本書為我們呈現,科學如何協助人們了解宗教,
超自然信念如何自人們體內油然而生,
而人類的生命又是如何受到死亡形塑。

作者簡介

克雷.勞特雷吉(Clay Routledge)
任職於北達科他州立大學的教授與心理科學家,研究專長為人類動機。其多數研究都聚焦在人如何解決自身的存在問題,以及對死亡的恐懼與生命意義。他經常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並為一般民眾撰寫文章,各種主題皆與心理學、學術界、廣泛社會議題有關。

王婉卉
國立台灣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電影、音樂、影集、拼圖、球賽來者不拒,不過最愛仍是充滿文字魅力的閱讀世界。 譯有《大腦先生的一天》、《OI向外看的洞見》、《商業模式設計書:你的最強營運思考工具》,合譯有《印象停格》。

前言╱為什麼人類會用超自然思維的方式思考?

我兒子在高中是游泳選手,而出於我至今依然搞不懂的種種原因,他在最近某次游泳比賽時,決定要收集並混合各個隊友喝的多種果汁、運動飲料、奶昔,調製出一款超甜的雞尾酒,並命名為「精力飲」。他堅持隊上的每位選手都要在自己的下一場比賽前喝一大口(或喝更多)。這個臨時起意的調製舉動達成了什麼?顯然成果非凡,因為每個喝下這種開特力(Gatorade)神酒的人,比賽成績都進步了。由於我兒子就是發明這款神奇運動靈藥的人,因此獲得了「精力小子」的綽號,還被指派在剩餘賽季的每場游泳比賽前,負責調製「精力飲」。

這類迷信行為在運動界很常見。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通常被公認是有史以來最佳的籃球選手,他承認自己會在NBA美國職籃球褲底下,穿上老舊的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短褲,因為這麼做會為自己帶來好運。喬丹在職籃生涯中,一直是一位具有壓倒性優勢的選手,卻依然小心翼翼地維持這種自認為具有神奇效果的習慣。他不是唯一會這麼做的人,許多頂尖職業運動員都曾坦承,自己在比賽期間會做出各式各樣的迷信舉動。許多運動迷也會透過形形色色的迷信行為,讓這種神奇力量發揮作用,使自己喜愛的隊伍獲勝。

你是否曾經有過在達成某個目標時受阻的經驗?這個目標可能是工作上拚命想獲得的升遷,或是想買下那棟你已經出價且位於理想社區的完美房屋。當結果不如你的預期時,有沒有人安慰你:「事情不該如此,對吧?」還是你自己就會這麼想?你能不能想到任何出現正面結果的經驗,比如說遇到感覺像是命中註定的另一半?還是你曾經碰上或大或小的某件事,卻幸運逃過一劫,讓你覺得好像天上有誰或有什麼東西在照看著自己?

我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一名環保人士的訪問,她認為近期出現的極端天氣,肇因於大自然之母對人類污染地球並浪費資源的憤怒反撲。她不只表示了人類的行為造成氣候上的變化,還更進一步聲稱我們使地球受苦受難,因此激怒了它。而現在,我們正面對著這個心存報復的活生生有機體所展現的盛怒。

每天都有上百萬人經由禱告,對著他們從未見過的神祇說話。人們花時間與金錢,奮力保留在公眾場所進行這項活動的權利。政治選舉有時候會受到民眾是否認為候選人贊同禱告行為,以及該候選人是否會禱告所影響。全球各地有許多人確信,上帝會傾聽並回應他們的禱告,即便他們無法理解祂的智慧也一樣。

我最近去了一所普救教會(universalist church)演講,談的是大眾為了滿足靈性需求而採取的一些非傳統方法。演講結束後,一位非常和善的老奶奶接近我,真心誠意地提出支持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論點。她不只是主張外星人存在而已,她提出了一個非常詳盡的理論,表示如上帝般的外星生物正照看著人類,目的是要讓我們準備好成為宇宙生物所屬更為龐大關係網絡中的一員。時候到了,這些外星人就會揭示全世界的所有宗教可以如何統合成單一超級宗教。她看起來深思熟慮、冷靜沉著,除此之外,就像任何和藹可親的老太太一樣。她正耐心地等待外星人,拯救我們免於自毀。

上述例子只是一般人訴諸超自然力量眾多方法的其中一小部分。有些方法可能會讓你覺得很荒謬,有些可能看起來完全合情合理,但它們全都涉及了無法衡量的力量,挑戰著我們對這個世界所抱持的科學觀念。也就是說,這些方法全都代表著某種超出我們用已知自然法則可理解以外的事物。

超自然思維是如此常見,以至於我們很少注意到。想一想以下的例子,當時,我去游泳比賽現場(我最近總是去現場看比賽),由於當天也是我們大學美式足球隊打全國總冠軍賽的日子,所以幾個男人便在校內的某間房裡架了電視。這麼一來,他們就能在兒子沒比賽時看球賽了。

於是,一群人聚在那個房間裡看球賽,而我們的球隊大幅領先,事情就從這時開始變得有趣了。一個不到九歲或十歲的女孩開口說了些什麼,大概就是我們的球隊可能還是會輸掉之類的話。這時,屋內有名男子變得很不高興,他非常堅決地告訴那個女孩,如果她再像那樣對著比賽亂說話,就必須離開那個房間。因為她不只提高了我們球隊被逆轉的可能性,更是在蔑視命運,或是創造某種負能量,可能因此改變原本將大勝的結果。

當時,屋內肯定有十五到二十個男人(與幾位女性),卻沒有人在聽到這個焦慮男子的擔憂後,露出絲毫畏縮的神情。我很仔細地觀察,房間裡沒有人以任何方式表示他說的話很愚蠢;也沒有人翻白眼、大笑出聲、竊竊私語或做任何事。大家都認為他的恐懼合理嗎?我不知道,但他的提議似乎沒特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認為一個小女孩只是口頭表示形勢可能逆轉,就會影響到一場比賽的結果,正是超自然思維的展現。大家每天都在做這種事,卻連自己都沒意識到。

有時,我們的超自然想法與行為相當次要且無足輕重;穿一雙幸運襪沒什麼大不了;敲敲木頭甩掉壞運,不會傷害到任何人。事實上,正如我在第六章將詳盡探討的內容,超自然信念與相關實踐可以為身心健康帶來種種好處。但投注在超自然信念上的心力,未必總是次要的事件或有益健康的活動,有時,超自然信念會讓信徒與他人置身危險之中。我在第七章就會探討超自然思維與信念將會如何造成嚴重傷害。

現在,讓我先試著解決基本問題,也就是一般大眾到底如何思考超自然這件事;我們的心智究竟如何讓我們得以思索並相信違反自然法則的事物呢?

普遍認為,無論信念是否與超自然有關,都是後天習得的結果。比如說,人之所以信教,是因為他們成長時,身處充滿宗教信仰的環境,沒錯吧!這個看法有部分是對的。研究確實顯示,人之所以擁有宗教信仰,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成長於宗教虔誠的家庭環境,相處的人也都有宗教信仰。但我們的父母為什麼信教,他們的父母又為何信教,依此類推?換句話說,雖然我們是從家庭和同儕身上習得具體的宗教教條與傳統,但人類最初是如何建立起這些教條與傳統的?人性是如何促使這類信念誕生的?

其中一種解釋是,我們生來就是信徒,超自然思維只是人腦天生的一種運作方式。有些研究人員與作家都提出了與上述主張類似的看法。基本概念就是,超自然思維可以用與生俱來的認知歷程與傾向來解釋。基於此概念所進行的研究通常稱為宗教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 of religion)。本書中只要出現與此相關的內容,我就會約略提一下這個領域的相關研究。

不過,我的論述核心是,超自然思維與信念不單純只是自然認知歷程的結果,同時也是由關於生命意義與死亡必然性的基本存在問題促成。我並不是要對剛才的認知觀點提出異議。事實上,我的研究與宗教認知科學有所關聯。關鍵的一點在於,我的動機分析是建立在認知方法上,因為存在動機涉及了超自然信念所包含的認知歷程。

欲了解人類如何能夠用超自然思維的方式思考,以及我們為何從年幼時期就覺得不得不相信超自然的可能性,從認知觀點出發極為重要。然而,這種觀點無法完全解釋,為什麼人在認知發展到了成熟階段後,儘管拋棄了許多其他信念,卻仍維持著某些特定信念。這種觀點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成年人會發展出新的超自然信念。最重要的是,這種觀點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人會在經歷失去、痛苦、壓力、變幻無常時求助於超自然信念,或是為什麼這類信念在協助人們處理上述負面情緒狀態時會如此有效。

從認知角度出發的論據可提供重要見解,但從動機出發的觀點也必不可少。本書將闡述透過存在動機的方法,來了解人為何傾向採用超自然思維並擁有超自然信念。我會特別聚焦在人意識到死亡時,所帶來的獨特動機力量,以及想找到並維持生命具有某種意義的渴望。

就像認知觀點的方法一樣,我自己的研究以及我在本書提出的例子,都把超自然信念視為人性的一部分。人類是存在動物,是在面對生命有限時,被此一體悟驅使著想找出永垂不朽意義的生物。而在這段追尋過程的期間,我們很自然就會受超自然概念與信念所吸引。社會化與文化適應都會影響一般人通常所抱有的特定信念,但為了滿足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與認知歷程,其所需投注的心力才是構成了超自然思維、好奇心、信念的基礎。

人類的心理極為複雜。人會求助於超自然,無疑有各種原因。不過,數十年以來的心理學研究都奠基於眾多領域所提出年代較為久遠的理論,例如神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哲學,這些研究都顯示,關於死亡與意義的存在問題與擔憂,皆在人類的超自然生命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本書並非試圖要斷定宗教或任何其他超自然信念的是非對錯。本書探討的是超自然思維與信念背後的心理因素。哪些可測量的變數會影響人是否受超自然吸引,又有哪些可測量的身心健康指標意味著人相信超自然?我可以透過科學方法,試著回答這些問題。事實上,身為一名研究人類動機的心理科學家,我已經花了數年試著要回答這些問題。而在本書中,我會努力至少說明自己至今所了解到的其中一部分。

目次

致謝
前言:超自然思維無所不在
第一章 我們都知道死亡必然到來
*對死亡的覺知改變了一切
*人類不是動物般的存在
*逃離有限生命的追尋之旅

第二章 充滿意義的超自然世界
*為何「意義」至關重要
*「目的論意義」的重要性
*死亡促使人找尋目的
*意義源自心中,而非腦中

第三章 宗教:最強大的超自然信仰形式
*「知曉死亡的心智」是否等同「信仰宗教的心智」?
*超自然宗教信仰提供目的論意義
*所謂的宗教衰退

第四章 無神論者的祕密超自然生活
*無神論者的特質
*隱性無神論者
*身體所反映的宗教信仰
*社會學家間接評估態度的研究手法
*無神論者也愛永生不死
*為什麼無神論者不加入信教者的行列?

第五章 超自然信仰的世俗化
*新時代靈性學
*靈異現象的力量
*超自然精簡版:外星智慧生命
*科技靈性的超人類主義
*另類超自然可否與宗教相比?
*無信仰人士真的存在嗎?

第六章 超自然信仰對生活的益處
*利用超自然信仰管理壓力
*超自然信仰描繪一幅健康生活藍圖
*超自然信仰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健康無神論者悖論

第七章 超自然信仰的黑暗面
*當科學與信仰衝突之時
*末日景象:擁抱死亡與毀滅,以便擊敗死亡
*基於超自然信仰的自我犧牲:自殺式恐怖主義
*罕見的危險超自然信仰

第八章 看見人性的共通點
*超自然連續光譜:別再區分信教者與非信教者
*信教者是否反科學?
*宗教是否造成仇恨與暴力?
*無神論者是否反宗教?
*無神論者缺乏道德準則嗎?
*如何改變人際關係:共通人性

附註
索引

書摘/試閱

第四章 無神論者的祕密超自然生活(節錄)

我專門研究人「有信仰」與「無信仰」的心理面向。因此,我談話和資料蒐集的對象有很多無神論者。我從中發現,「無神論者」是比許多人以為的更複雜的自我認同身分。舉例來說,無神論者會因為大多不信神而有程度上的差異。有人百分之百確信上帝不存在,其他人則沒那麼確定,但通常最終會選擇站在不信神的這一方。有些人可能會對無神論者立場不明確的說法感到意外,這是因為通常只有那些有十足把握的人才會公開表明自己不信神。

對於覺得自己有多確信這一點,一般人有時也會改變主意或有所動搖。年歲漸長、更懂得自省、讀到支持或反對宗教的主張、失去至親,或是擁有深刻的人生經歷,種種變數都能左右一個人究竟是信或不信。

由於我研究的是宗教心理學,也針對這個主題大書特書,因此出門在外時,經常違反了不該談論宗教信仰的社會習俗。當我和某個不太熟的人交談,度過了最初彼此試探的階段後,如果感覺對了,就會開口問他們的信仰。我很清楚,有些人認為這麼做很無禮,無疑也可能會讓場面很尷尬。但我是在做田野調查,試著要了解大眾對於上帝、死後來世、其他信仰與靈性議題的看法上,有什麼細微差別。所以,我會不畏尷尬的氣氛,徹底探究一番。

有一天,我去了當地一間最愛的酒吧,坐在吧檯旁。店內氣氛顯得死氣沉沉,我則和酒保聊天,天南地北聊著無傷大雅的話題。我們的談話內容逐漸轉往哲學性問題,就在快要碰觸到這類議題時,我藉酒壯膽,開口問這個為我倒啤酒的年輕人,對於宗教和上帝有什麼看法。

他的回答並沒有不尋常,在年輕人口中經常聽到,那就是「不知道」。有些日子,他會覺得根本不必考慮。置身在許多信念都可以衍生自數據資料的現代,他怎麼可能相信某個無法檢驗的東西。科學已經破除了太多關於世界的舊有假設,揭露我們的世界不是平的、不是太陽系或宇宙的中心、歷史比《聖經》所提到的更古老,諸如此類。為何要相信呢?也許我們的祖先有信仰和迷信的需求,是為了要理解自身的存在,但現代人類比他們更了解這個世界,也曉得世界的運作方式。

此外,就跟許多人一樣,他也在思考「宗教信仰」和「相信上帝」是不是弊大於利。他發現很多人完全不受信仰束縛,看起來也很快樂、細心體貼、慷慨大方又成功。反觀,宗教部落主義似乎使人心胸狹隘、帶來衝突。為何要耗費心神在他可能永遠得不到滿意答案的問題上?擁有充實的心靈生活究竟能帶給他什麼?

但在其他日子裡,他的懷疑立場會受到動搖。科學確實挑戰了特定的傳統宗教敘事,但這就一定代表與神相關的任何事物沒有半點可能嗎?只因為他自認為是現代人,是不是就得拋棄心胸開放的態度,不去接受有形物質以外的可能存在?不只看重實際經驗,也重視心靈層面,或是留點空間給超自然存在的可能性,同時採取以科學角度了解自然世界的立場,難道不可能嗎?

與共享相同信仰的他人建立連結,不也是有些益處嗎?確實,有些人沒有宗教信仰,看起來也過得很好,不過,許多人藉由與他人一同探究靈性問題,看起來也獲得了種種好處。如果他不加入這些人的行列,是不是就會錯過人類集體經驗中的一個重大層面?他會不會有一天想到這一點而感到後悔?

這位認真思考的年輕酒保針對宗教與靈性表達了模稜兩可的立場。有時,他覺得受到靈性與宗教的看法所吸引,其他時候則不這麼認為。不是只有他會如此。對許多人來說,信仰不是非黑即白的議題,也不是簡單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問題。它是一趟旅程,途中會碰上懷疑、疑問、不確定、恐懼,但也會帶來開放態度、好奇心、探索、啟發、希望。

民調數據也顯示,一般人不太確定怎樣才算是無神論。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指出,在二○一五年,只有大約三%的美國民眾自認為是無神論者,不過有其他四%的人稱自己是不可知論者。當然,三%是很小的數字,但這是自二○○七年成長兩倍後的結果。

有趣的是,在這項民調中,自稱是無神論者的人有八%也表示自己相信上帝或萬靈,二%則表示自己有把握認定上帝或萬靈確實存在。什麼?如果他們自認是無神論者,怎麼可能又同時相信上帝或萬靈,畢竟無神論的意思不就是不相信有神嗎?更令人困惑的是,根據受訪者對民調中另一題的回答,九%的人表示自己不相信上帝或萬靈。假如只有三%的人自認是無神論者,怎麼可能會出現這種結果?為什麼這些數據會兜不攏呢?自認是無神論者的人當中有極少數其實相信上帝,而比自稱是無神論者多了三倍左右的人則不相信上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種種因素或許有助於解釋上述看似相互矛盾的數據結果。其中一個可能性是,許多不相信上帝的人不想自稱是無神論者。畢竟,大眾對於無神論者抱有相當大的偏見,我會在第八章針對這個主題進行探討。無神論者在美國是最不被信任且最不受喜愛的族群之一。大家都認為他們沒有道德準則。

另一個可能性是,一般人對於無神論者的定義並沒有共識。有些更敢於公開擁護無神論的人,採取了相當激進的立場來對抗宗教,稱其荒謬可笑、是社會病,甚至是一種精神疾病。也許有些不信教的人會把無神論與這種想法聯想在一起,於是不想與看起來顯得心胸狹窄的社會議題有所牽扯。這或許有一部分可以解釋為什麼女性無神論者這麼少。

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自認擁有宗教信仰,也確實更積極參與宗教活動(例如更常禱告、上教堂、自願在教會幫忙),但如果採取無神論立場的人都被視為對宗教和實踐宗教的人懷有敵意,即便是不相信上帝的女性也可能較不希望被貼上無神論者的標籤。這一點與大量研究顯示出女性通常比男性更親切友善、更具同理心的結果一致。有些社會認知因素也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女性較不可能是無神論者,我稍後會再回來談這個主題。

此外,再回到信心程度的議題上,或許有些人平常都認為自己不相信上帝,但不覺得有足夠把握能宣稱自己是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有位朋友曾告訴我,他通常都把自己視為保守派,幾乎總是投給保守派的一方,卻不覺得有十足把握能夠稱自己是共和黨人士,也就是多數時候都採取與保守主義一致立場的這個美國大黨。他覺得像這樣為自己貼上某個類別標籤的簡單舉動,就會受制於某種群體認同,讓他無法再用其他可能的方式去思考,於是寧可選擇不依附任何特定的政治黨派。有沒有可能有些不信教的人也像他一樣,不想因為自認是無神論者的此一象徵之舉,而排除宗教或靈性方面的所有可能性?

就那些自稱是無神論者卻也表示自己相信上帝或萬靈的人來看,他們或許是把無神論視為拒斥教會或正規宗教教條的表現。或許他們不是完全駁斥超自然存在或其他無形力量的概念,只是不喜歡認為自己抱持著宗教信仰,或者甚至可能是不可知論者。這種可能的情形表示,對某些人來說,無神論者的標籤或許代表可以用更自由的方式思索靈性問題。

沒錯,就定義而言,無神論意味著對神祇的不信或缺乏信仰,但普羅大眾如何看待某種概念,未必等同字典上的定義。我們顯然必須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更了解人們不信教背後的錯綜複雜機制,以及對於「和無神論被聯想在一起」代表什麼有何看法,而這些看法又如何因為文化、年齡層、所屬社會群體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我在此想提出的重點是,就算我們在談的是表面上看似是一群人因某個單一概念─不相信有神─而自成一體,真要探究起來可能還是一團亂。我接下來會讓情況變得更混亂,因為我將在本章探討的一些研究,指出無神論者有時也會受到宗教概念所吸引、受超自然概念所影響,即便他們本人不自知也一樣。

無神論者也愛永生不死

如同我們在第三章探討到的,在宗教所具有的獨特且強大面向當中,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提供如字面般永生不死的認知:保證死後世界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學者主張,宗教是對抗與死亡和無意義有關之存在恐懼的最有效武器。

以此概念為基礎,社會心理學家奈森.黑弗利克(Nathan Heflick)與潔米.戈登伯格檢測了是否就連無神論者也能從「死後可能有來生」的看法,獲得些許精神上的慰藉。

基於我們已經討論過的原因,這些研究人員並不預期無神論者會用自我陳述的方式,表示自己相信有死後世界,或是覺得死後來生的想法令其感到欣慰。無神論者不太可能會認為「死後也許有來生」會為他們提供什麼意義。因此,為了要判斷無神論者是否會因為死後來生的看法而獲得任何好處,研究人員必須採用較不直接的方法來檢驗。

在這項研究中,受試者被告知要先讀一篇隨機挑選出來的新聞報導,以便完成研究後半段要進行的記憶測驗。但根本沒有什麼記憶測驗。事實上,這是此研究的第一個關鍵實驗變數。有些受試者閱讀的文章主張「瀕死經驗提供了死後極樂世界的證據」。這篇文章並不是從宗教的觀點切入,而是用更接近醫學或科學的說法,描述死後世界有可能存在。

為了提高這篇文章在科學方面的可信度,研究人員讓受試者以為它是出自哈佛醫學院教授之手。誰都可以聲稱瀕死經驗證明了死後生命的存在,但如果提出的人是來自數一數二聲譽卓越醫學院的醫學專家時,這種主張看起來就更值得深思了。

其他受試者沒有閱讀這篇文章,而是讀了主張「瀕死經驗並沒有證明死後世界存在」的文章,這些經驗只是缺氧與壓力所造成的自然結果。這些受試者獲得了懷疑瀕死經驗不足以證明死後有生命的科學根據。

接下來,如同前一項研究,受試者會被隨機分派要寫下關於死亡或另一個主題的內容,再閱讀並評估批評美國文化的短文。

那麼,這些研究人員真正想檢測的到底是什麼?眾多實驗都顯示,人在思考死亡時,會對那些挑戰重要文化身分或世界觀的人,給予較負面的評價。如我們所知,文化身分與世界觀提供了生命意義,也讓大家認為生命在死後會象徵性地延續下去,因此當人被提醒自己終將一死時,會更緊緊依附並捍衛自己的文化身分與世界觀。

不過,其他研究也注意到,人在被提醒自己終有一死前,若先強化對於生命意義或是某種永生不死形式的認知,便不需要在被提醒自己終將一死後,採取上述捍衛自身存在的行動。比如說,在一項相關研究中,那些讀了主張「相信死後生命有科學根據」文章的受試者,在被提醒自己終將一死的事實時,並未出現更努力想肯定生命意義與象徵性死亡超越的典型情況。

不過,此研究沒有特別針對無神論者進行實驗。

就把這種想法當成是一道盾牌或一副盔甲。假如人能獲得某種精神上的護盾,可保護自己不受死亡覺知的威脅,那威脅出現時(讓人思考並書寫死亡),有受到保護的人應該就不需要再花更多力氣,去肯定自己對生命意義和永生不死的看法。他們早就已經有存在安全感了。

基於上述想法,黑弗利克和戈登伯格推斷:如果無神論者從「瀕死經驗證明死後世界存在」的說法獲得存在安全感,那麼當死亡念頭出現時,應該就不需要靠捍衛自己的美國文化身分,做為回應手段。研究結果支持了這個想法,他們發現,如果受試者先讀了聲稱「瀕死經驗可以用生物過程來解釋」的文章(也就是沒有死後世界存在的證據),提醒死亡這件事後,他們對批評美國文化的文章將給予更負面的評價。上述結果皆出現在無神論者和信教者身上。「想到死亡」會觸發人體內的存在防衛機制,讓人想緊抓著自己的美國文化身分不放。這與過去數十個實驗觀察到的都是同樣的結果。

不過,這種結果卻不見於那些先讀了主張「瀕死經驗無法以科學方式解釋」的文章(也就是證明死後世界存在)的受試者。關鍵點是,這種情形在無神論者當中更是如此。

一般來說,無神論者都不相信死後有來生。多數無神論者大概都不會表示自己相信有死後世界,就算是在思考了死亡之後也一樣,因為他們通常不會有意識地認為自己有理由要相信死後來生。然而,如果無神論者獲得了顯示死後世界有可能存在的資訊,尤其這份資訊是以偏向醫學的說法而非宗教用語來呈現時,無神論者似乎就從中得到了有益於自身存在的某些好處。也就是說,他們無須再啟動心理防衛機制,來對抗死亡覺知所帶來的威脅。

像上述這類研究都顯示,就算研究人員並不預期受試者能完全了解自身的動機,自我陳述依然可以是很有用的工具。研究人員並沒有詢問無神論受試者,他們是否認為死後世界存在的這個論點具有說服力或令人信服。這些受試者反而獲得了一個毫不相干且偏世俗化的機會(也就是用國家身分來自衛),以回應死亡覺知提高後所帶來的威脅。看到「永生不死」主張文章的無神論者,並沒有利用這個世俗化機會,抵消死亡念頭的影響。但看到「沒有理由要相信死後生命」這個反論文章的那些人,確實利用了這個世俗化防衛方式來對抗死亡。無神論者或許因為死後來世可能存在而獲得了些許慰藉,不管他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