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農村勞動力轉移:決策、約束與突破--“三重”約束的理論範式及其實證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農村勞動力轉移:決策、約束與突破--“三重”約束的理論範式及其實證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農村勞動力轉移主要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農村居民向城鎮居民轉換的過程。農村勞動力轉移是我國當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都要面臨的難題,也是我國走向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農村勞動力轉移當然要受到宏觀經濟走勢、國家政策和制度因素、非農產業及城鎮可能提供的就業機會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從微觀層面看,在我國從二元經濟結構向一元經濟結構轉化的進程中,農村勞動力轉移既有動力也有需要,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實現轉移。 作為一個“經濟人”,農村勞動力在作出轉移的行為決策時,必須直面我國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的現實,根據成本(風險)-收益比較后的結果作出決策。只要預期收益不為負,那么農村勞動力就有可能實施轉移的行為,以實現其個人效用最大化。 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的結果表明,從微觀上看,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面臨“三重”約束:金融資源(經濟實力)、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約束。因此,要推進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必須突破這“三重”約束,其途徑為: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金融支持,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人力資本積累,搭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社會網絡平臺。 與此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的回流現象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要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的回流,保持已轉移農村勞動力的穩定,實現農村勞動力真正徹底的轉移,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和諧勞動關系建設問題。要通過建設和諧勞動關系,進一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以增強城市和非農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吸引力,提升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心理預期,激勵農村勞動力實施轉移行為。

目次

1.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1.1 研究背景
1.1.1 農村勞動力轉移: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
1.1.2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任重而道遠
1.2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內涵
1.3 文獻綜述
1.3.1 國外學者關于勞動力轉移問題的簡述
1.3.2 國內學者關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研究綜述
1.3.3 對以往研究的簡要評價
1.4 本書的邏輯框架與研究思路
2.勞動力轉移決策的微觀機制:收益與風險
2.1 預期收益:勞動力轉移決策的出發點
2.1.1 “經濟人”的假設
2.1.2 勞動力轉移:經濟人的行為決策
2.2 不確定性風險:勞動力轉移必須考慮的因素
2.2.1 勞動力轉移可能面臨的風險
2.2.2 收益-風險比較:勞動力轉移決策的基本準則
3.勞動力轉移決策的宏觀背景:結構性就業矛盾突出
3.1 勞動力市場中的結構性矛盾:現狀與問題
3.1.1 各地區的勞動力供求矛盾表現不同
3.1.2 各工種、技術等級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供求矛盾表現不同
3.1.3 各年齡段及不同性別的勞動力供求矛盾表現不同
3.2 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生成機理
3.2.1 信息傳遞不暢及市場不確定性的作用
3.2.2 勞動力的有效供給及其與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失衡
3.2.3 勞動者的預期收益與現實可能不太匹配
3.2.4 我國不少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沒有完全從“低技術陷阱”中走出
3.3 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對勞動力轉移的影響
4.勞動力轉移的“三重”約束:機理分析與邏輯推演
4.1 思想到行動:勞動力轉移的必要條件
4.1.1 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差異引發勞動力的地域流動
4.1.2 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誘發勞動力的職業性流動
4.1.3 城鄉差距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直接驅動力
4.1.4 年齡是勞動力流動的重要約束條件
4.2 勞動力轉移的實現:“金融資源-人力資本-社會資本”三重約束范式
4.2.1 基本前提和假設
4.2.2 金融資源的多少決定勞動者所能承擔的初始轉移成本
4.2.3 人力資本的豐裕程度決定勞動力轉移的能力大小
4.2.4 社會資本對勞動力轉移及其就業的影響力不可低估
4.2.5 勞動力轉移的“三重”約束范式
5.勞動力轉移的“三重”約束:實證分析與檢驗
5.1 調查問卷樣本介紹
5.2 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5.2.1 社會資本被認為是影響勞動力轉移最主要的因素
5.2.2 人力資本被認為是影響勞動力轉移的次重要因素
5.2.3 金融資源被認為是影響勞動力轉移穩定的重要因素
5.2.4 各類別受調查者對勞動力轉移影響因素的認識略有差別
5.3 結論和討論
5.4 本章附錄
6.“三重”約束范式的進一步拓展:基于和諧勞動關系視角
6.1 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的“回流”:不可忽視的現象
6.1.1 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的回流:理論分析
6.1.2 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的回流:實證檢驗
6.2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最終實現:就業的穩定與心理適應
6.2.1 就業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最終實現的基礎
6.2.2 心理適應: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的內在條件
6.3 和諧勞動關系:就業穩定與心理適應的關鍵與體現
6.3.1 企業勞動關系的內涵
6.3.2 和諧勞動關系幫助勞動者融入新的環境
6.3.3 和諧勞動關系給勞動者提供了就業穩定的良好預期
6.4 企業勞動關系的現狀與問題——以民營企業為例
6.4.1 勞動爭議案件有繼續增長之勢
6.4.2 企業內部的信任主要按照以血緣為基礎的親疏排序
6.4.3 勞動契約以短期為主而影響勞動者預期
6.4.4 勞動者與企業:就業需求與供給的不一致
6.4.5 隨意延長工作時間,勞動環境較惡劣
7.農村勞動力轉移:約束突破與策略選擇
7.1 相關省市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經驗
7.1.1 重視職業教育與培訓
7.1.2 積極發揮各方面優勢和資源
7.1.3 注重勞務輸出及勞務品牌的培養
7.1.4 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就業
7.1.5 主要啟示
7.2 突破農村勞動力轉移約束的策略選擇
7.2.1 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金融支持
7.2.2 強化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人力資本積累
7.2.3 搭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社會網絡平臺
7.2.4 以和諧勞動關系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8.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專題研究
8.1 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與特點
8.1.1 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歷史沿革
8.1.2 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要特點
8.1.3 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8.2 廣東省產業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8.2.1 廣東省產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8.2.2 廣東省產業發展與勞動力就業和轉移的互動研究
8.3 廣東省城鎮化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8.3.1 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
8.3.2 廣東省城鎮化的基本概況
8.3.3 廣東省城鎮化的主要問題:農村勞動力轉移視角
8.4 廣東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8.4.1 人力資源豐富,農村居民家庭人力資本投資不夠
8.4.2 技能人才增長迅速,但缺口很大
8.4.3 財政對農村教育投入仍需增加
8.4.4 職業教育與培訓還不能完全滿足現實需要
8.5 促進廣東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戰略思考與政策建議
8.5.1 基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廣東省產業發展戰略
8.5.2 基于重點突破的山區和東西兩翼勞動力轉移扶持政策
8.5.3 基于“公平權利”訴求的廣東省城鄉統籌就業戰略
8.5.4 基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廣東省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改革
附錄:勞動力轉移的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