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學問有道:中國現代史研究訪談錄(簡體書)
滿額折

學問有道:中國現代史研究訪談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學問有道,求仁義而已。“仁,人心也;義,人路也”。研究歷史,必以人為本;學問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它必定會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有益。現代史的研究亦如是。
本書整理收錄了楊奎松教授近年來見諸報刊雜志上的各種訪談、演講文稿及專著書序。以平易親和的文字,觸及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并展示了一位卓有成就的歷史學術態度和方法,包括他對歷史真相的執著以求,對蕓蕓眾生的現實關懷,對民族主義的全面反思,對人性的尊重和深度發掘。
人是思想的動物,人活在現世,就應當讓自己活得明白些。歷史學家不僅有必要讓自己明白些,而且有責任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最有助于人們理解的語言文字乃至圖像形式,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識和自己的思想觀點,傳播開來,讓社會上更多的人活得明白些。

作者簡介

楊奎松(青石),1953年10月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后歷任中共中央黨校編輯、中國人民大學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和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史,著有《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開卷有疑——中國現代史讀書札記》、《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系之研究》、《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內戰與危機(1927-1937)》(《中國近代通史進程》)、《中間地帶的革命——中國革命的策略在國際背景下的演變》等專著十余種,并在國內外學術雜志上發表了上百篇研究論文。

目次

第一編 觀念與方法的討論
歷史研究與歷史學家的現實關懷問題
歷史研究的微觀與宏觀
歷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問題
中國當代史研究的起步與意義
研究中國現代史最需要什麼?
歷史研究越實證越容易有生命力
不能把複雜的歷史簡單化、概念化
撥開中國現代史的迷霧
如何讀懂我們的歷史
國共關係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

第二編 歷史研究應有的眼界
研究歷史在於反思我們的過去
多問幾個怎麼了、為什麼?
社會發展中的“阿凡達”式困惑
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中日關係
實事求是地總結抗戰史的經驗與教訓
何謂民族主義及我們應該怎樣愛國?
紀念抗戰,反思自我
建構健康開放的民族主義
歷史上國共兩黨的民族主義及其影響

第三編 書序談史錄
直面中國革命
我為什麼研究西安事變?
中國革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有多大?
從中共建黨談起
應該相信記憶,還是應該從檔案文獻出發?
對中共革命成功原因的一點思考
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問題之必要
研究歷史,貴在求真
避免重犯文革錯誤的關鍵所在
歷史有其自身的邏輯
從國民黨的角度來瞭解國共關係的嘗試
從共產黨人的角度來看國共關係
歷史研究首先是人的研究
“恩怨”之中的思考
在毛澤東“革命外交”的背後
讀史不能無疑
馬上得天下,安能馬上治天下?
如何從黨史研究轉向歷史研究
保持客觀性才容易還原歷史
探求歷史真實需要專業精神和技能
研究歷史也應做普及工作

書摘/試閱

歷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堅持階級鬥爭的思維方式,我們在歷史觀、道德觀、社會觀、倫理觀和審美觀等意識層面,形成了一整套是與非、善與惡、正與邪、榮與辱和美與醜的核心價值觀。改革開放前,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各種文藝作品,最典型地表現出了當時意識形態的這一政治導向所產生的影響。因為強調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大力批判“中間人物論”、“人性論”、“無衝突論”,因此也就規定了“三突出”的“文藝創作原則”。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如此“突出”的結果,中國文藝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幾乎都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英雄人物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就成了所謂“高大全”,成了思想、道德、性格和形象完美無缺的完人。因為一切必須要為政治服務,幾十年來,就連表露愛情、親情,甚至是鄉情,都成了禁忌。1979年“文革”已經結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電視片《三峽傳說》主題曲《鄉戀》播出,仍舊因為內容、曲調不合乎“無產階級的感情”,而被禁唱禁播。直到幾年後,即1983年春節晚會,為了主持人能不能用“無產階級的(宣傳)工具”——話筒,給家鄉的父母拜年,能不能給《鄉戀》一曲開禁,導演乃至中宣部領導人仍舊會緊張得心驚肉跳。
當然,由於改革開放,階級鬥爭的思維模式還是逐漸遭到了摒棄,文藝創作中的“高大全”形象也漸漸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以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1981)、《一個和八個》(1984)、《芙蓉鎮》(1986)等創作公映為標誌,從人性的視角來發掘或塑造銀幕形象再度成為可能。隨著思想越來越得到解放,我們可以清楚地注意到,中國的文藝作品中今天已經很少能見到那種善惡立辨、黑白分明的角色了。“壞人”不那麼壞,“好人”不那麼好,作者必須盡可能地展現故事中心人物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普通人的一面,幾乎成了一種文化創作的準則,以往那種基於階級鬥爭的是非、善惡、正邪、榮辱、美醜觀,不可避免地被打破了。但由此一來,人們以往對歷史的認識及其價值判斷,也難免要受到極大的衝擊。
近兩年熱播的演繹國共兩黨恩怨情仇的電視劇,就最突出地反映了這種情況。《亮劍》中的李雲龍和楚雲飛,《歷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和陳默翰,《中國兄弟連》中的袁學勇和曲連虎,《潛伏》中的余則成、李涯和吳站長,以及《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楊家父子等等,都讓人清楚地感覺到,不論是在共產黨裡面的人物,還是國民黨裡面的人物,幾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感情,有各自的性格,有理想和追求。他們之所以會對立、衝突,甚至會相互傷害,僅僅是因為他們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加入了不同的黨派,相信了不同的主義。摒除他們的黨派政治背景,他們每個人其實都和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張三李四毫無兩樣,有血有肉,有長有短,很難用好壞來區分。就連在向共和國60周年獻禮的史詩巨片《建國大業》中,勝利的毛澤東和失敗的蔣介石,也都或多或少地給人留下一種劉邦打敗項羽的悲壯印象。更
有甚者,為顯示共產黨人更人性,有的影片還會別出心裁地編出這樣的劇情:毛澤東聽說前方打勝了,消滅了很多敵軍,不僅沒有高興,眼圈兒還紅了,沉痛地說:敵軍士兵也是我們的農民兄弟啊。
很顯然,當今的文學及影視作品,正在越來越多地想要在歷史劇中展現人性,而非如過去那樣簡單地從主義、階級和黨派立場來看社會、看歷史。不僅如此,一時間,文藝界大有不談人性不足以彰顯藝術造詣之深刻的趨勢。這樣一種認識角度的突破,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國人的民族情感和國家意識。最典型的就是大陸上映的幾部影片,如李安執導的描寫愛國女青年與汪偽特務情愛關係的電影《色戒》,魏德聖執導的描寫日據時期臺灣少女與日本教師愛情故事的電影《海角七號》,和陸川執導的塑造了一位有正義感的日本軍官形象的描寫南京慘案的影片《南京!南京!》等。這些影片的上映和觀眾普遍稱讚的反響,都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基於人性視角的創作即使面對敏感的中日關係,也大都能夠通過民族主義高漲的中國大陸多數普通國民的情感“審查”。

出現上述情況嚴格說來並不奇怪,因為,“文學即人學”,“人性發展是文學發展的內在動力”。a文藝乃至藝術存在的主要意義,就是要展現人的生存狀態,透視人的情感生活,理解不同人所具有的感情、欲望、個性及其差異短長,崇其善、揚其美、憫其弱、痛其惡,從而使讀者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觸動和感動。誠如休謨所言,人天生有一種同情弱者,乃至悲天憫人的情懷。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中世紀,到資本主義,人類因為生就這樣一種情懷,因而才會一步步改變其原始的動物本性,從基於生存本能的血腥殺戮、弱肉強食,一步步進化到尊重人權,敬畏生命,崇尚自由。無論今天的人們生活在怎樣一種社會之中,受到民族、階級、黨派怎樣的影響,其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人權的尊重,都日漸在超出其民族、階級和黨派的界限,形成一種只有進步人類才可能具有的善待生命的價值觀。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已證實,人類成功邁入現代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飛躍性發展,首先就源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而所謂文藝復興,就是通過文學藝術,如小說、詩歌、美術、音樂等等,來謳歌人和人的價值、人的情感。故文藝復興其實就是中世紀神權統治條件下一次對人的認識的思想解放,是一次人性解放的運動。甚至,現代(modern)一詞,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首先提出來的。正是由於發現了人,而不是神才是社會的中心,形成了以人為本的觀念,認識到個人利益是構成國家、民族利益的最主要基礎,對個人及其利益的尊重是社會和諧的前提;正是因為人們開始關注人性、人的權利及其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高揚人的價值與尊嚴,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人道主義的思想觀念,“日心說”才會推翻“地心說”,神權才會讓位于人權,才會有為爭取“人生而平等”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政體的誕生,才會有康德所謂“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的人本位理念,和馬克思關於人類最高理想是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以人的徹底解放為基礎的共產主義理論的誕生。
由此或可看出,中國當今多半也正處在這樣一種過渡時期,即文學藝術已經重又開始高唱人性、人權和人道主義。雖然今日之中國還沒有可能馬上普及人性意識,但這種文化現象的日漸流行自然會潛移默化地洗滌人們的靈魂,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時代的潮流。當然,在整個社會依舊通行著傳統的“政治正確”的原則的條件下,這種情況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社會思想的極度混沌和嚴重分裂對立的狀態。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國共兩黨“相逢一笑泯恩仇”了,蔣介石的各種傳記傳奇鋪天蓋地,我們上面提到的正在影響廣大讀者、觀眾悄然改變種種“大是大非”觀念的文藝作品,多半都得到了官方人士,包括中共黨史權威機關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稱讚它們“真實”、“厚重”、“可圈可點”,“一定可以流傳下來”;a另一方面,今日之中學歷史課本和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仍舊延續著大是大非的階級鬥爭說教。中國近現代史各種教材依舊在教育學生:蔣介石國民黨代表著中國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帝國主義在中國利益的代言人;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以工人、農民為主的人民大眾,是新興的革命的力量。前者所言所行一定反動,後者所作所為一定進步。這種異常矛盾分裂的現象,導致今天即使是大陸網民,對很多歷史及現實問題的看法也截然相反,不同立場者各有各的陣地,大家對現狀都不滿,情感卻愈發對立,言辭且日趨極端。這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從共同的人性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歷史上的種種問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