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評委筆記(簡體書)
滿額折

評委筆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對一個有作為的記者來說,如果總以寫了多少稿來自詡,就像一個年紀大的人驕傲地說他此生已吃了多少斤糧一樣可笑。稿不在多,而在它的價值和影響。
標題是什麼?是誘餌。是吹向餓漢的一縷飯香,是在單身男子面前晃身而過的美女。要能勾起讀者急切的閱讀欲望。
新聞是西瓜,言論就是那根瓜藤;新聞是獵物,言論就是一支獵槍;新聞是沙漠上的綠洲,言論就是溝通綠洲的地下河;新聞是愛迪生發明的電燈泡,言論是法拉第發現的磁變電原理:新聞是剪裁社會現象,言論是追尋這現象后面的本質。
新聞的極品是無我,好稿敘事如“意念取物”,把一條信息交給讀者,作者卻仿佛未曾出現過。記者于無我的動機下采訪,用盡量淡化的形式寫作,卻傳遞最真實、最感人的信息。不張揚,不做作,不耍一點花架子。這種了無痕跡、淡泊而深厚的功力是最難修煉的。
雖然報送單位一再說這篇稿曾受到一位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表揚,希望能入圍得獎,但評委一致認為,還是要尊重新聞規律、語言規律,當年《毛澤東選集》的編校還要請語言專家把關呢。最后,此稿還是落選。
本書是作者從1987年到2000年我在新聞出版署做管理官員期間擔任各種新聞獎項評委時的隨筆。這本研究筆記一一辨析作品得失,并盡量上探其源,分別歸納為采訪、寫作、原理等八個方面。

作者簡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學者、新聞理論家、作家。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全國記協特邀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著有散文集《覓渡》、《把欄桿拍遍》,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寫作研究集《為文之道》,政論集《繼承與超越》等。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全國好新聞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梁衡文集》九卷。先后有《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小學課本。 主要的學術貢獻,新聞方面提出新聞的新定義、報紙的4個屬性、新聞與文學的12個區別、新聞與政治“四點交叉統一律”等理論。文學方面:第一個提出對楊朔散文模式的批評;首倡寫“大事、大情、大理”,開創政治散文寫作;提出散文美的“三層次”理論和“形、事、情、理、典”的“文章五訣”寫作法。 學術風格:實踐與理論並行;多學科交叉研究:深入淺出,笑談真理。

目次

第一編 什麼是新聞
七字標準
第一不都是新聞
附1 羊年第一“羔”
新聞效果有兩個標準
附2 萬里圓月
不能太像
附3 鮮花不知送給誰
版圖效應與秤砣效應
附4 三十六名復評委員發出呼吁狠剎長風提高新聞質量
“哇”字牌通訊
不要雁過拔毛
導向悄無聲
附5 北大女生拒絕選美
教育不能忘
附6 開滿白色小花的山坳
兩種假新聞
寧留其缺不要抹平
附7 錢被風刮跑以后
苦果嚼后有思索
附8 熊掌風波謎中謎
附9 1993年假新聞大曝光
附10 新聞也要打假
新聞——社會生活中的空氣
新聞是塊火成巖
是危機,還是轉機?
信息的延伸與記者的第二生命
莫以最多論英雄
論新聞稿的生命力
第二編 怎樣采訪
深入生活必有好稿
附11 武漢百里長堤巍然鎖大江
附12 初秋,這住房
卻借聲息傳信息
附13 亞運會從牆上走下來
卻從深處去求新
附14 夫妻對話100秒
捕捉瞬間
附15 尷尬的笑
請豎起你的耳朵
附16 南通機床公司首次獨家海外辦展銷一舉成功
五天訂貨146臺成交40多萬美元
這也是一種“等”
附17 9·24,我們一起升國旗
奇材好為文
附18 縣委書記與五個蘋果
盛豆玻璃杯
附19 資金究竟哪去了?!
第三編怎樣寫稿
敘述是新聞的基本功
有景的敘述更可信
附20 大雪初降重災區
帶情的敘述才動人
附21 歷史性的決議和長委會的節日
合理的敘述更深刻
附22 戰士永遠是和平的使者
老王賣瓜不好賣
附23 農家土貨貼商標
關於新聞的說理
附24 壽光菜
附25 魂歸無名山
減少信息傳遞的衰減
附26 “別忘了咱工人”
遠景與近景
附27 在肉搏中通過的法案
青藤繞蒼松
附28 保護“三資”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
不要只是出賣資源
附29 珠海消息令人振奮科技人員喜獲重獎
米飯里不要摻沙子
附30 CAAC為何延誤?
一篇未“接軌”的消息
附31 上海證券交易與國際市場接軌
電真空B種股票昨天首場交易一派興旺
主題不能游走
從消息到通訊
第四編 怎樣擬標題
首先要準確
請保護好你的“眼睛”
附32數千學子競抖擻昆明破冰迎風走
眼大無神
不要往讀者眼里揉沙子
擬題先奪勢
附33 “洋勞模”受獎
附34 百余農民學“洋文” 唐家村有座“外院”
附35 “芝麻官”退休也風采
標題製作要挑出新聞要素抓住讀者心理
第五編 怎樣寫評論
新聞是西瓜言論是瓜藤
附36 四靠市場
“論”不驚人死不休
附37 是天旱還是地旱?
附38 是天旱還是“人旱”?
笑談真理又何妨
附39 “揉屁股”現象及其他
大喝一聲,慢慢道來
附40 青春靠不住
評論是報紙的寶塔尖
第六編 新聞的編輯與策劃
報刊需要好文章
總編,你總在干什麼?
大牌大打后發制人
既要采新聞更要挖新聞
頭條,頭條,條條都應是閃光的金條
去抓與社會和讀者共振的稿件
當記者就要適應競爭
選擇那些妨礙中心工作的事批評
選國法所不容、群眾所不平的事批評
新聞是報紙的主體
不能有“揭傷”、“喜亂”情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