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怎樣當記者(簡體書)
滿額折

怎樣當記者(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記者是一種全天候的職業。一個出色的記者,更要使自己處于這樣的臨戰狀態:不論何時何地,只要發現了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就要立即出發,奔赴現場或尋找知情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寫出新聞報道來。
記者如果擁有強烈的獨家新聞意識,就會是一個非常勤奮和敏感的人。勤奮是第一位的,沒有勤奮這一條,記者就不可能游進社會生活的海洋,也就不會從這浩瀚的海洋中捕獲新聞線索。

作者簡介

庹震,1959年9月生於河南省方城縣,198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現任《經濟日報》總編輯,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1984年10月被評為首屆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199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2年獲范長江新聞獎。著有《藍天下的眼睛》、《無悔的歲月》、《靜靜的地平線》、《初春的太陽》、《世紀未:還有多少問號》《丁住交界》、《面對社會之窗》、《報海覓蹤》、《新聞采寫藝術》、《史街背影》、《史街余韻》、《心園驛站》等書。

目次

第一輯 記者感悟
全天候記者怎麼當?
“先天素質”與“后天修煉”
采訪要“訪”記者要“記”
“閱歷問題”
“定位”的價值
“十八般武藝”從何而來?
應該擁有什麼樣的“交際圈”?
如何當讀者?
新條件下的“笨功夫”?
“記者親歷”帶來了什麼?
法規意識有多重要?
學會“逛商場”
文字功底的衡量標準
要學會說“大白話”
告別紙筆之后
獨家新聞意識
留神“苗頭新聞”
“看到了”,還要“看得深遠”
當你成為“當事人”的時候
要學會控制“情緒”
要善于積累“失敗教訓”
“發現”的基本功
記者的“編輯觀點”
緣何“走四方”
記者感悟六則
微言不淺
“跳出”新聞認識新聞
收獲在這片熱土
偉大的凡人
職業·事業·敬業
第二輯 采寫技巧
淺說表揚與批評的藝術
人物特寫和人物通訊中的“細節”作用
消息寫作莫忽視了“細節”
深度報道的“點”與“面”
新聞報道的“點”與“面”
批評報道的幾種基本形式
社會新聞和經濟新聞各自的“優勢”
體育報道中的“經濟眼”與“經濟味”
新聞報道:數量·質量·分量
注意“小事”背後的“大問題”
消息:要多拉快跑
社會亮點和新聞亮點
“感動自己”與“感動別人”
經濟新聞寫作要有自己的“百寶箱”
掌握“事后比較”的竅門
批評報道要注意掌握“證據”
采寫預告性新聞的要點
“疑問敘事式”特寫的“特徵”
注意抓“公共場所新聞”
第三輯 問號答疑
輿論監督的舞臺有多大?
“一線”的報道怎樣多起來?
編輯的眼睛為什麼會發亮?
“新聞腦”為什麼不能“閑”?
新聞寫作如何做到“舉重若輕”?
新聞作品的“原汁原味”哪里去了?
“水桶”里的“水”少了怎麼辦?
新聞業務的“下坡路”會在哪兒?
災害報道寫作要注意什麼?
新聞標題首先由誰來做?
“記者來信”的特徵在哪里?
“剩飯”該怎麼“吃”?
會議新聞寫作如何“里應外合”?
“反映報道”怎麼寫?
經濟新聞要不要講“時效”?
新聞特寫如何下筆?
如何增加“事件性新聞”?
記者向廚師學習什麼?
新聞線索哪里來?
工作通訊怎麼寫?
“開工新聞”寫什麼?
記者如何成為“評論員”?
成就報道的亮點在哪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