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業務操作手冊》以我國新一代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軟件和《常規高空氣象探測規范(試行)》為基礎,全面講述了L波段(1型)有關業務操作方面的相關內容,全書共分10章,包括系統軟件的安裝;探測數據采集和計算公式的介紹;臺站參數的設置;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的使用;探空儀基測方法;數據統計計算方法和特殊情況處理方法等主要內容。 《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業務操作手冊》圖文并茂、結構清晰、講解深入詳細。通過《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業務操作手冊》的學習,讀者不僅可全面了解我國高空氣象探測規范的最新內容,還可迅速掌握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的使用。 《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業務操作手冊》除可作為高空氣象探測人員的技術學習用書外,還可供從事高空氣象探測業務管理人員、大氣探測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目次
第一章 簡介1.1 探測系統軟件組成1.2 探測系統軟件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要求1.3 安裝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軟件1.4 設置計算機顯示器的分辨率和顏色數1.5 卸載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軟件第二章 主要特點2.1 設計思想2.2 主要特點2.3 主要功能第三章 計算公式3.1 本站氣壓3.2 飽和水汽壓、水汽壓及相對濕度計算公式3.2.1 水面飽和水汽壓計算公式(適用溫度范圍-50~100℃)3.2.2 冰面飽和水汽壓計算公式(適用溫度范圍-100~-0.0℃)3.2.3 使用通風干濕表計算空氣中水汽壓的公式3.3 空氣相對濕度計算公式3.4 露點溫度及溫度露點差計算公式3.4.1 露點溫度3.4.2 溫度露點差3.5 厚度及海拔高度計算公式3.5.1 相鄰兩氣壓層間的厚度3.5.2 各氣壓層的海拔位勢高度3.6 量得風層的計算3.7 內插計算公式3.7.1 規定風層內插計算公式3.7.2 氣壓內插公式3.7.3 溫度、濕度等其他要素的內插3.8 規定等壓面間的平均升速3.9 平均升速3.1 0矢量風3.1 1雷達測量位勢高度3.11.1 大氣折射引起的仰角測量誤差修正3.11.2 測距誤差修正3.11.3 球坐標中的幾何高度計算公式3.11.4 幾何高度一位勢高度轉換3.12 雷達測高計算氣壓3.13 對經緯度的計算公式(空間定位)3.14 敏電阻溫度元件的誤差訂正3.15 測檢定箱和水銀氣壓表水銀槽面不在同一海拔高度的氣壓訂正公式第四章 主要處理方法4.1 數據的使用4.2 定等壓面的計算4.2.1 規定等壓面上的要素值的計算方法4.2.2 規定等壓面上的位勢高度的計算方法4.3 度層的選取和計算4.3.1 零度層的選取條件4.3.2 零度層的氣象要素值計算方法4.4 流層頂的選取4.4.1 對流層頂的選擇條件4.4.2 第一對流層頂的選取4.4.3 第二對流層頂(150~40 hPa)的選取4.4.4 流層頂的氣象要素值計算方法4.5 性層的選取4.5.1 擇特性層的條件4.5.2 擇特性層的方法4.5.3 性層的氣象要素值的計算方法4.6 溫、壓、濕的失測處理4.7 得風層的計算4.7.1 測風分鐘數據計算量得風層的時間間隔4.7.2 錄的計算分鐘連續失測時的處理方法4.8 規定層風的計算4.8.1 合探測4.8.2 達單獨測風4.8.3 殊情況處理4.9 大風層的選取4.10 風終止時間大于探空終止時間的處理4.11 合探測雷達無斜距的處理4.12 球下沉記錄的處理4.12.1 空數據的處理4.12.2 風數據的處理4.13 空終止層的處理4.14 角低于測站“雷達最低工作仰角”的處理4.15 “放球軟件”或系統“死機”後的處理方法4.16 制報文的規定4.17 空氣象探測空間、時間定位報告電碼4.17. 層資料相對經、緯度偏差量和時間定位的計算4.17.2 高空氣象探測空間、時間編碼方案4.17.3 間、時間定位編報特殊情況處理……第五章 臺站常量參數設置第六章 放球軟件的使用第七章 數據處理軟件第八章 文件系統與命名規則第九章 背景地圖制作方法第十章 系統操作注意事項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