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滿額折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第二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本書以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作為指導,把市場經濟的一般原理同我國30多年的改革實踐相結合,認真汲取近年來理論界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研究成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進行系統梳理與概括。主要內容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主要闡述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原理;第二單元主要考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律性;第三單元主要從體制框架的角度分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和關鍵環節。

本書適合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參考使用,也可供對經濟管理理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目次

導論
第一章 市場經濟概述
第一節 市場經濟的含義
第二節 市場經濟的發展階段
第三節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第四節 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與運行規律
第一節 市場機制的含義、特征與功能
第二節 市場機制的類型
第三節 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模式
第一節 自由市場經濟模式
第二節 社會市場經濟模式
第三節 有計劃市場經濟模式
第四節 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模式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第一節 我國選擇社?主義市場經濟的依據
第二節 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程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第三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環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理論與實踐
第一節 中國過渡經濟的特征
第二節 向市場經濟?渡的方式
第三節 中國漸進式改革的特征及經驗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所有制結構
第一節 所有制與產權
第二節 我國所有制結構的歷史沿革
第三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一節 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變遷歷程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三節 我國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建議
本章小結

第九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制度
第一節 企業的含義、特征和基本功能
第二節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進程
第三節 現代企業制度
第四節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市場體系
第一節 市場的含義與功能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市場體系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市場規則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行為
第一節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第二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經濟職能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
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一節 社會保障制度概?
第二節 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
第三節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本章小結

第十三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對外開放
第一節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二節 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與形式
第三節 我國對外開放的成就與經驗
本章小結
后記

書摘/試閱

導論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定什么樣的目標模式,是關系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3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
案》第7條將憲法第15條“國家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修改
為“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勾畫了建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藍圖和基本框架,明確指出要在20世紀末初步建立起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國的市場化改革開始全面推進,改革在不少領域取得重
要突破,到20世紀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在我國已經初步確立,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開始較大程度地發揮基礎性作用。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將
21世紀頭20年改革的主要任務定位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了貫
徹落實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2003
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從此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的關鍵時期。30多年的改革歷程使我們堅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
建立和完善,必將會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必將會使我國
的社會主義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
鑒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處于完善過程中,著眼發展、用現代眼
光來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廓清種種模糊和錯誤認識、堅定正確的
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意義。市場經濟實質上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理解資源配置
問題需要從人類的生存談起。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消費,要消費就必須進行生產,
要生產就必須消費資源,而資源是稀缺的、有限的。資源的稀缺是相對于人類無
限的需求而言的,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稀缺性之間的矛盾,促使人們不斷尋找合
理的、有效率的資源配置方式,希望以最少的稀缺資源使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滿
足。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人類能夠找到的資源配置方式有兩種:一是市場經
濟,二是計劃經濟。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所要解決的問題及所要面對的資源約束
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在具體的資源配置方式上卻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在計
劃經濟體制下,中央計劃部門通過指令性計劃和行政命令分配社會資源,生產什
么、生產多少、怎樣生產都由中央計劃和政府部門直接調節。在市場經濟體制
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為誰生產這三大基本問題。
在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并存的幾十年里,實踐的結果證明,計劃經濟體制并沒有取
得成功。計劃經濟體制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配置資源的效率遜于市場經濟
體制。
計劃經濟體制最早形成于蘇聯,后來在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中國得以推
廣。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蘇聯和東歐諸國,經濟
增長緩慢,經濟結構僵化,經濟運行動力不足、效率低下的問題日益明顯。在這
種情況下,蘇聯和東歐諸國都不同程度地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進行了一些
改革,改革的主要舉措是引入市場機制的作用。在我國,對于社會主義經濟中是
否存在商品貨幣關系、是否需要發揮市場的作用的探討,從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初
期就開始了。例如,1956~1957年關于社會主義條件下要不要市場的討論,
1958~1959年關于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律的討論,1961~1964年關于價格形
成機制的討論,都涉及了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市場機制問題。在討論中,許多人都
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必須利用市場關系,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例如,著
名經濟學家孫冶方明確提出,必須把計劃建立在價值規律基礎上,給企業以經濟
自主權。但是,當時對于這一問題的認識從總體上還沒有超出傳統計劃經濟理論
的范疇。對于社會主義經濟中市場機制作用問題的深入探索是隨著我國經濟體制
改革的逐步推進而展開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社會主義經濟中市場機制作用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
長、曲折的過程。從1979年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到1984年
的“有計劃商品經濟”,再到1987年提出“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
就經歷了近10年的時間。我國對計劃和市場關系認識的新發展是在1992年,
集中表現為打破了社會主義等于計劃經濟、資本主義等于市場經濟的傳統觀
念,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我國,這一思想的開拓者是鄧小平同
志。早在1979年11月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的副總編吉
尼等人時就說:“市場只限于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
不正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方法上和資本主
義社會基本相似。”后來在1980年、1984年、1989年鄧小平同志又在不同的
場合分別表達了自己的這一觀點。1990年鄧小平同志又明確提出,理論上要
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別不是計劃、市場這樣的內容,不要以為搞點市
場經濟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沒那么回事,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都很重要。
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對社會主義經濟中計劃和市場問題作了新
的歷史性概括。他在視察深圳時和深圳市市委領導人的談話中指出:“計劃經
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
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鄧小平同志的這一精辟論斷掃清了長期彌漫在
計劃與市場姓“社”姓“資”問題上的迷霧,對市場和計劃關系問題的爭論作了
科學總結,從根本上解除了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看做屬于基本制度范疇的思想
束縛,在計劃和市場關系的認識上實現了關鍵性突破,指明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的方向。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
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決和發展生產力。這等于從理
論上正式確認了社會主義經濟是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是與計劃經濟相對應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揭示的是調節經濟的
手段和方法問題,本身既不姓“資”,也不姓“社”。它不是區分社會經濟制度的
標志和尺度,既可以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也可以存在于社會主義社會。從歷史
上看,市場經濟產生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一部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市
場經濟的發展史。從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來看,市場經濟從產生到現在經歷了自
由市場經濟階段和現代市場經濟兩個階段。
自由市場經濟是與資本主義經濟同時產生的,成熟于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
中葉,并在資本主義世界獲得廣泛發展。自由市場經濟有兩個最顯著的特征:一
是自由競爭,即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可以在各部門之間自由流動,不存在進入
和退出的障礙,任何一個企業都不能謀求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二是實行
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即政府不直接干預經濟生活。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認
為,市場機制是萬能的,自由競爭是完美無缺的,經濟人是有充分理性的,市場
經濟可以在市場機制這只“無形的手”的指揮下有效地運轉,因此不需要政府的
干預。但是,在第二次科學技術革命的作用下,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弊端日益暴
露。一是市場機制本身固有的缺陷解決不了公共產品、外部性等問題,造成資源
配置的低效率;二是“看不見的手”調節的不確定性,容易導致社會生產的無序
狀態,破壞再生產的比例關系和協調發展,引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三是收入
分配不公問題日益嚴重。于是,人們驚呼“市場失靈”,1929~1933年席卷整個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
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就是“市場失靈”的集中體現。為緩和經濟危機、解決自
由放任市場經濟帶來的嚴重問題,自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之后,資本主義國家
紛紛開始干預經濟生活,自由市場經濟開始轉向現代市場經濟。
現代市場經濟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步完善。1929~
1933年爆發了一場席卷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危機。為了擺脫危機,資本
主義國家紛紛開始利用國家政權,通過全面大規模的干預社會經濟,緩和階級矛
盾,渡過經濟危機。美國推行的羅斯福“新政”是資本主義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
經濟的最初嘗試,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產生的歷史起點。
1933年3月,羅斯福總統上臺后一反傳統對策,否定自由放任,主張國家
對宏觀經濟進行適度干預與調節,推出了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是對
傳統自由市場經濟的致命沖擊,它宣告了自由放任經濟在美國的結束。同時,羅
斯福“新政”的成功,也使得以國家干預為主要內容的凱恩斯主義風靡各資本主
義國家。凱恩斯認為在失去政府干預的條件下,資本主義總需求小于總供給,要
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就需要政府調節。大危機之后西方資本主義各國紛
紛拋棄了自由放任的理論,開始奉行凱恩斯的理論主張和政策建議,在利用市場
機制的基礎上,大大強化了國家的經濟職能,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面的干預。
國家干預結束了市場經濟的無政府狀態,使自由市場經濟發展成為現代市場
經濟。
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市場經濟經過了幾百年的
變遷,到今天已日益成熟,走向了現代市場經濟階段。在現階段,現代市場經濟
有兩種形態:現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
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
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
的一種現代市場經濟。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現成的規律
可循。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是一項艱巨
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黨的十四大以來,我國的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市場配置
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到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已經初步建
立。但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然是初步的、不
健全的和不完善的,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
盾和問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任重而道遠。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有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科學、完整、
系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還有待于在實踐中進行總結、分析、概括和提煉,
但市場經濟畢竟在資本主義社會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也相對
比較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首先是市場經濟,所以,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也同
樣適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市場經濟中有許多成功
的經驗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是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這
些都是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和認真借鑒的。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畢竟是市場經
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的產物,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必然有著自身
的特征。所以,我們必須把市場經濟的一般原理同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結合起
來,把市場經濟的各種運行機制同由社會主義本質所決定的總體運行目標結合起
來,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
要正確掌握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本領,必須要求我國廣大人
民,特別是干部職工、青年學生,努力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識
和基本理論。所以,在經濟體制轉換過程中,工作千頭萬緒,要做的事情很多,
目前最緊迫的任務之一,是要在廣大干部中盡快普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知
識。為適應廣大干部系統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滿足高等
院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學的需要,我們用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理論特別是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四大、十五
大、十六大和十七大的精神,把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同我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結
合起來,對3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進行概括和提煉,并認真研究和
汲取近年來理論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研究成果,同時結合我們多年的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理論教學實踐,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第一版)進行了修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第一版)于2007年12月出版,經過3年的使用,在
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完善。2009年,我校的《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為了滿足國家精品課程的教學需要,為了展
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新成果,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對第一版書中一些內容
進行了刪減與修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論》(第二版)共有13章,大致可分為三個單元:第
一單元包括第一至三章,這三章主要闡述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如市場經濟的
基本概念、特征、發展階段、運行規律、運行模式等。第二單元包括第四至八
章,這五章主要考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
確立、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基礎等,
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規定性。第三單元包括第九至十三章,這一單元
主要從體制框架的角度考察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和關鍵環
節,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現代企業制度的構建、市場體系的建立、宏觀
調控體系的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等。修訂后的教材有兩個特點:第
一,對市場經濟的理論分析系統、完整、透徹。本書不僅完整系統地分析和介紹
了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和發展進程,而且多角度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通過學習本書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市場經濟的一般形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特
殊的形態。第二,比較客觀、全面地反映了我國30多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
在本書的修訂中,我們特別注重對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歷程的回顧和經驗的總
結,比較詳細地介紹了30多年來我國所有制結構的變遷、個人收入分配制度的
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市場體系的建設進程、宏觀調控的歷程、社會保障制度
的變遷、對外開放的30多年等,試圖通過這些內容讓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
曲折進程,感觸和認識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艱巨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定價:100 3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