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遠逝的王朝:中國古代王朝秘史追述(簡體書)
滿額折

遠逝的王朝:中國古代王朝秘史追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遠逝的王朝——中國古代王朝秘史追述》由孔鯡編著。
《遠逝的王朝——中國古代王朝秘史追述》講述了: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2100多年間,許多王朝此亡彼
興,像走馬燈一樣,
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我國歷史上經歷了若干個王朝,這些王朝都有著大致相似的歷程,即興
盛一停滯一衰亡,當
一個王朝的背影漸漸逝去,另一個王朝便悄然走來。
歷史中沒有絕對的偶然,也沒有絕對的必然。當一國之君登基之時,首
先想到的是王朝的萬
代延續,但卻沒人能預料到最終的結果。秦始皇不會料到秦朝如此短命;唐
高祖也不會了解李家
政權中途會被一個女人奪走;元太祖怎能想到“狼的帝國”會斷送在一個“
乞丐”的手里……
這些王朝漸行漸遠,關于它們的故事和傳說卻愈加清晰。

名人/編輯推薦

如果輝煌王朝的千秋基業不曾被歷史的車輪碾碎,如果盛世帝國的萬里山河不曾被錚錚鐵蹄踏破,今天的你我,是否會如此鮮活?泱泱天朝,去了又來,來了又走。可謂帝國日暮權以傾,今朝繁世萬代傳。
假設中國歷史以時間為主脈存在,那么將其橫斷,它便會有別種形態。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的所有文明都濃縮在這五千年中,知識、財富與思考都可以從其中獲得。從歷史的任一截點切斷,它都會成為一部嶄新的畫卷。
《歷史的橫斷面》叢書包括《遠逝的王朝》、《塵揚古戰場》、《權臣斗》、《浴血功臣錄》共四本。
孔鯡編著的《遠逝的王朝——中國古代王朝秘史追述》將歷史按不同的形態重組,以朝代、地理位置、人物等為主線,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讀歷史,讓歷史看起來更有線條。

目次

第一章 夏朝疑云
夏朝只是一個傳說/3
1.一個縹緲的王朝/3
2.夏朝存在論/4
3.理智與情感/5
繞不過去的大禹/5
1.禹是一條蟲/6
2.大禹治水——“水”在何處/7
夏朝立國/8
1.涂山會盟——禹建夏朝/8
2.世襲罔替——啟建夏朝/8
3.公天下與家天下/9
從太康到少康/9
1.太康失國/9
2.後羿不只是一個傳說 /10
3.少康復國/10
夏王朝的末路/12
1.昏君的鼻祖/12
2.忠言逆耳/13
3.撲朔迷離的死亡/13
4.夏朝後記/14
第二章 漂洋過海的“商朝”
商朝與瑪雅文明/19
1.商朝在瑪雅的印記/19
2.牧野之戰留下的蛛絲馬跡/20
3.移民美洲——假設和論證/21
商朝的建立/22
1.商的崛起/22
2.商湯的準備/22
3.伊尹的計謀/23
4.順乎天而應乎人——閃擊夏都 /24
鼎盛之世/24
1.寬以治民/24
2.蒸蒸日上/25
盤庚遷都/25
1.盤庚接手爛攤子/26
2.遷都遇陽——盤庚的抉擇/26
3.甲骨文被發現/27
商朝之亡/28
1.被勝利沖昏頭腦的帝辛 /28
2.自掘墳墓/28
3.商紂之歿/31
第三章 開封建之端的周王朝
“奴隸”與“封建”之爭/35
1.周朝并非奴隸社會/35
2.何為封建/35
3.周朝是封建社會/37
始建周朝/38
1.商周結怨/38
2.孟津之誓/39
3.見機而動一一戰而定天下/39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1
1.恨屋不及烏/41
2.伐滅三監/41
3.周公安天下/42
國人暴動/43
1.被人民趕下臺的君主/44
2.厲王出奔後的權力真空——“共和”之謎/44
西周之亡/46
1.烽火戲諸侯/46
2.玩火自焚/47
3.“烽火戲諸侯”的背後/48
合久必分一東周之亡/48
1.遷都洛邑/48
2.禮崩樂壞/49
第四章 剎那的流星——大秦帝國
誰殺死了大秦帝國 /53
1.對“暴政而亡”的質疑/53
2.歷史的真相/54
大秦帝國的崛起/56
1.望“東”興嘆/56
2.變法強軍/57
掃六合,平天下/58
1.長平之戰/58
2.不敗的神話/60
3.第一帝國/62
帝國的崩塌/62
1.秦始皇落空的愿望/63
2.趙高的陰謀/64
3.一語成讖/64
第五章 煌煌兩漢
漢朝的印記/69
1.漢族之名,始于漢朝/69
2.維天有漢/69
3.從華夏到漢/70
一個“流氓”創建的王朝/71
1.時勢造英雄——一個“流氓”的壯志/71
2.楚漢之爭/73
3.劉邦即位/74
4.無為而治/75
呂後之亂/75
1.呂後的悲慘遭遇/76
2.糟糠之妻要上堂/76
3.最毒婦人心/78
4.諸呂之亂/78
亂後的盛世——文景之治/79
1.勢小而繼位一文帝的幸運/79
2.第一個盛世/80
3.盛世的小插曲——七王之亂/81
漢武盛世/82
1.和竇太後的分歧/83
2.胳膊擰不過大腿/83
3.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84
4.意外的收獲——絲綢之路/86
代漢建新一一場鬧劇 /87
1.王莽的發跡/87
2.低調才是王道/87
3.王莽的理想國/88
光武中興——帝國的涅槳/90
1.群雄并起/90
2.一戰成名/91
3.王者再臨/93
無可奈何花落去/94
1.又向荒唐演大荒/94
2.瘟疫引發的連鎖反應/96
3.帝國的曲終謝幕/96
第六章 大唐王朝的盛世風云
錯愛唐朝/101
1.唐朝的“五宗罪”/101
2.盛唐的誤讀/102
3.光輝歲月/103
晉陽起兵/103
1.誰是主謀/103
2.與隋煬帝的決裂/104
3.李淵式的掩耳盜鈴/105
夾縫中崛起的大唐帝國/106
1.與“西秦霸王”的首戰/106
2.一波剛平一波又起/107
3.定鼎天下/108
帝國的無雙盛世/110
1.兒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110
2.玄武門兵變的是是非非/‘110
3.黃金時代/112
武周代唐——一個女人的奮斗/1 13
1.這個女人不簡單/113
2.終于登上皇後的寶座/114
3.頂起一片天/116
4.無字碑上任評說/116
李隆基的“撥亂反正”/117
1.李武之爭一中宗的復辟/117
2.韋後之亂——“後武則天時期”/118
3.走上歷史舞臺的李隆基/119
4.開元之治/120
大唐盛世的喪鐘/12i
1.從此君王不早朝/121
2.漁陽鼙鼓動地來/122
3.宛轉娥眉馬前死/123
4.李亨的“趁火打劫”/123
帝國末路/124
1.崩潰的邊緣/124
2.亡國的催化劑/125
3.全忠的送終——帝國的休止符/126
第七章 文盛武衰之兩宋風云
筆桿子與刀把子/131
1.文治天下/131
2.民間尚武/132
3.慢性自殺/132
大宋帝國的崛起/133
1.主少國疑/133
2.約法三章——沒有流血的政變/134
3.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135
矯枉過正——文盛武衰/136
1.陰謀之後的顧慮/136
2.抓緊槍桿子/137
3.宋朝的短板/139
遼宋之間的三部曲/140
1.一個南顧,一個北望/140
2.塵揚燕云——趙光義的北伐/141
3.澶淵之盟——買來的和平/142
靖康之恥——北宋的滅亡/143
1.海上之盟/143
2.宋金的首次交鋒/144
3.永遠無法抹去的痛/145
知恥何不後勇/146
1.天不亡宋/146
2.戰爭與和平——誰是投降派/147
3.不做亡國奴/149
偏安一隅的小王朝/150
1.逃跑皇帝/150
2.秦檜歸來——金國的陰謀/150
3.岳飛必歹B一一個王朝的悲劇 / 151
南宋的滅亡/153
1.敵人的敵人就是盟友/153
2.引火燒身/154
3.寧為玉碎/155
第八章 蒙元帝國的狼性征服
世界的征服者/159
1.蒙古帝國與大元帝國/159
2.上帝的神鞭/160
3.無敵天下的蒙古鐵騎是怎么煉成的/160
帝國的傳說/161
1.大漠蒼狼/161
2.群狼有首/163
3.把整個世界變成蒙古人的牧場/163
狼與羊的博弈/164
1.狼的豪言/164
2.難啃的骨頭/165
3.羊的掙扎/168
從草原到中原/169
1.大元至大/169
2.移漢地,用漢法/169
3.征服者的姿態/170
帝國的歸路/171
1.亡國之歌/171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72
3.來路即是歸途/173
第九章 軍力三百年不衰的大明王朝
一個被弱化的王朝/177
1.軍力孱弱的謊言/177
2.軍力最強盛的王朝/177
3.明朝的機械化正規軍/179
傳奇皇帝朱元璋/179
1.龍興之地/179
2.從朱重八到朱元璋/180
3.華麗的轉身/181
五征漠北/182
1.誰點燃了這把火/182
2.親征漠北/183
3.背後的秘密/184
靖難之役/185
1.傳孫不傳子,埋下禍根/185
2.叔篡侄位為哪般/186
3.建文帝生死之謎/187
從南京到北京/188
1.短命都城一朱元璋的猶疑/ 188
2.到最危險的地方去/189
3.天子守邊/190
大明王朝之落日悲歌/191
1.倒霉皇帝接手爛攤子/191
2.君王死社稷/192
3.無形黑手——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193
第十章 最後的天朝
清朝惹誰了/199
1.該死的清朝/199
2.為清朝辯者言/200
3.是是非非/200
龍興遼東/201
1.山海關外——女真族的復興/201
2.努爾哈赤的恨/202
3.攘外必先安內/203
4.與明朝的公開決裂/203
後金與明朝的交鋒/204
1.亮劍遼東/204
2.遷都沈陽——努爾哈赤的戰略轉移/205
3.努爾哈赤之死/207
小兵臨大國——問鼎中原/208
1.民主推舉——皇太極的即位/208
2.改名換姓/209
3.一起把蛋糕做大一和平過渡/210
4.入關而爭天下/211
盛世之端/213
1.意外的皇位/213
2.路漫漫其修遠兮/214
3.千古一帝/215
被遺忘的盛世/216
1.在流言中即位/217
2.史上最勤奮的皇帝/217
3.盛世的支點/218
帝國的鼎盛/219
1.“正大光明”後面走出來的皇帝/220
2.一坐就是六十年/221
3.十全武功/222
天朝落日/222
1.四面楚歌/222
2帝國的自救/223
3.辛亥革命的致命一刀/224
4.袁世凱的溫柔一刀/225

書摘/試閱

誰殺死了大秦帝國
秦以排山倒海之勢一統天下,以變法圖強之志重建
華夏文明,使當時的中國走出了春秋戰國紛亂的陰霾。
秦國整合了春秋戰國500余年的文明成果,一躍成為最
為進步的文明社會。按照歷史的法則,具有偉大創造力
的權力主體,其權力生命至少應當延續相當長的一段歷
史時期。然而,秦帝國卻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隨著始
皇帝驟然的撒手西去,這個盛極一時的帝國,也轟然倒
塌了。
公元前207年秦亡。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原因,至今仍
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巨大謎團。
賈誼的一篇《過秦論》,給秦帝國貼上了暴政的道德標
簽,大秦帝國在“暴虐苛政”的惡名之下幾乎湮沒在歷史
的塵煙之中。難道秦國真如傳聞中的那樣,是亡于暴政?
事情似乎沒有那么簡單。
首先,暴政這個說法有妖魔化的嫌疑,缺乏公正的色彩;
其次,暴政并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只是一種模糊的形容,
由于時代、立場以及個體的理解差異,對暴政的衡量尺度
也莫衷一是。
退一步講,我們姑且假定秦朝有暴政存在,也只
能把當時秦朝政府秉承的基本治國方針——嚴刑峻
法拿來當作標準。而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試問,兩
千年來中國歷史上,有哪個王朝沒有暴政呢?
可以說,暴政并不是秦帝國衰亡的根本原因。因
為“暴政亡秦”這種說法的邏輯基石根本就不存在,
那么構筑在其之上的一切說法,必然也站不住腳。
因此,若要探尋秦的衰亡真相,只能另辟蹊徑,
重新從“故紙堆”里尋找蛛絲馬跡。
2.歷史的真相
談及秦朝滅亡的原因,許多人
都只將其歸結為橫征暴斂,如修長
城和阿房宮等。事實上,暴政固然
是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一個因素,
但除此之外,在更深的層面上,還
有其他更為重要的因素,導致了秦
朝迅速走向滅亡。
第一,未能處理好與六國遺民
的關系。
秦朝在掃平六國的過程中,將
六國的王公貴族全都作為戰利品俘
虜到咸陽,對他們的家屬尤其是
妻子兒女更是極盡侮辱,“秦每破
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
上……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
之”。在對待六國百姓方面,秦國也是視其為奴隸,派發
繁重的勞役。
粗暴對待六國遺民的做法,不僅沒有完成新政權建立
後急需的“民族和解”,反而在六國遺民的心中埋下了仇
恨的種子。如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其家族五世相韓,是
韓國的貴族遺民,他在秦始皇東游之時,就曾雇請大力士
刺殺秦始皇,他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韓報仇”,他後來
竭心盡力輔助劉邦,也正是為了滅掉秦朝。
當各路義軍風起云涌之時,這種未能妥善處理前朝遺
民問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便顯現無疑了。
第二,政權的合法性受到質疑。
秦始皇吞并天下,靠的是武力,但到了秦二世之時,
他統治地位的合法性遭到了質疑。
秦始皇臨死之前發信給扶蘇,“與喪會咸陽而葬”,其
實是要傳位給他,但最終這封信被匿藏,在秦始皇身邊的
二兒子胡亥,在李斯、趙高等人的幫助下成功篡位。
弒兄而立的胡亥,并沒有像李世民那樣,通過自己的
勤勉來彌補道義上的污點,反而是窮奢極欲,這就導致
了百姓的不滿。陳勝、吳廣發動起義的時候,曾說:“吾
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這話至
少表明了一點:胡亥登基的合法性,連陳勝吳廣這樣的
最底層的民眾,都抱著懷疑和不滿的態度。由此可見,
當時的大部分民眾對胡亥政權的態度,都是持有懷疑和
不信任態度的。
既然胡亥的皇位來路不正,則“彼可取而代之”也就
是正常的了。正是因為合法性的喪失,才使得野心勃勃
者群起而爭之,使百姓失去了對秦王朝的最後一點忠誠
之心。
第三,喪失了知識分子的支持。
戰國之世,群雄紛爭,士迅速成為一個重要階層。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得士者得天下”。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對士階層做了兩件大事,一
是焚書,如《詩》、《書》等都加以焚燒禁絕;二是坑儒,
秦始皇一次性在咸陽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位儒生,
更多的儒生則被發配去戍邊。
在坑儒之前,公子扶蘇曾向秦始皇
諫言:“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
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
臣恐天下不安。”扶蘇這段話極有
政治遠見,他看出了在天下初定、
人心未附的情況下,儒生對于穩定
國家政權的重要性。
然而,篤信武力的秦始皇并未
采納扶蘇的意見。雖然坑儒事件直
接的受害者只有幾百人,但此舉足
以讓士人寒心。士心不附,與將心
不附(如章邯率幾十萬人投降項羽)
一樣,成為摧毀秦帝國的最後兩根稻草。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瓦釜雷鳴,高岸為谷,深
谷為陵”,戰火紛飛,狼煙四起,周王朝的各諸侯國相互
攻伐,展開了長達500多年的戰爭。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
天下。在十年的時間里,它吞并了東方諸國,征服了所有
的部落。就是這支軍隊,最終結束了500多年的戰亂,在
中國創建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帝國。
三干多年前,在周王朝的西北邊陲,生活著一個專門
為國君養馬的部落,他們就是最早的秦人。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游牧民族犬戎攻陷了都城鎬京,
周王朝被迫東遷。在周天子
向東遷移的時候,秦人出兵
護送。為了感激秦人的忠誠,
周天子封秦人的首領為諸
侯。秦人就這樣建立了自己
的國家。
但是,剛剛立國的秦人
處境極為艱難。當時,西北
高原是游牧部落的天下,這
些馬背上的民族極其兇悍,
他們經常劫掠秦人。史書記
載,秦人的幾代先王都是戰
死沙場。但是,這支頑強的
軍隊開始在逆境中成長。經
過200多年的浴血奮戰,秦
軍徹底征服了剽悍的游牧民族,統一了西北高原,勢力大
為增強。
在西部站穩腳跟之後,秦人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東方。
此時,周王室衰微,群雄爭霸,戰火籠罩著中原大地。
那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經過幾百年的兼并戰爭,弱
小的國家一個個都消失了,最後出現在秦人眼前的是六
個強大的對手。秦人發現自己的實力還很弱小,向東擴
張的夢想一時很難實現,只能望“東”興嘆。
2.變法強軍
轉折發生在公元前356年,那一年,一個叫商鞅的人
開始在秦國推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的兒子贏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後,下令求賢變法,征召人才。
一個叫公孫鞅的衛國沒落貴族聽說了這個消息,便來
到秦國。這個人就是史上有名的商鞅,因他在秦國變法有
功,被封于商地,人們稱其為商鞅或商君。
商鞅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引薦,見到了秦孝公。他
向秦孝公講述霸王之道,使秦孝公豁然開朗,決定重用商
鞅,實行變法。
公元前356年,秦國變法拉開序幕。
商鞅變法主要包括六個方面:
一、實行連坐法。十家一什,五家一伍,按照編制,
登記并編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
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
發“奸人”者受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由于按功受爵,秦軍將士
在戰場上勇猛無比,如同虎狼。
四、統一度量衡。
五、推行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六、廢井田、開阡陌。“開阡陌封疆”其實就是把標志
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土地國有制,實行土
地私有制。
商鞅通過這一系列變法,告訴秦人,生活中只有兩件
大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才能為戰爭
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商鞅為秦國制定了延續135年的國策:耕戰。其核心
就是:富國強兵,而富國必須重農,強兵必須習戰。由此
可見,富與強二者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強者必富,富者必強。
商鞅利誘三晉之民來耕耘秦國土地,從而使秦民應敵
于外。秦人成為武士階級,晉人則專為農戶。如此,秦人
可一心追求軍功,晉人既獲田宅,又可三代免兵役。這種
安排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皆大歡喜。
通過變法,數年之間,秦國富兵強。論富庶,只有齊
國可與之比肩。從此,強大起來的秦軍開始迅猛地向東推進。
P53-5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