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乙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簡體書)
滿額折

乙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內容主要包括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中的樓宇自控系統,樓宇自控系統的軟、硬件架構,樓宇自控與空調系統的自控,以太網技術,控制網絡技術,工業以太網與實時以太網,使用通透以太網的樓宇自控系統,工業以太網的規劃安裝調試,WLAN(無線局域網)及無線網絡技術在建筑智能化中的應用,下一代互聯網與DDC編程技術分析等。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是一個在很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的熱點問題。
《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系統地對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做了全面和深入的講解,同時《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與工程實際緊密聯系,全書的理論體系嚴謹、完整。
《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可作為建筑類高等院校的建筑電氣與智能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自動化、電氣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建筑行業相關專業和涉及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相關專業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學習和參考用書。

名人/編輯推薦

《以太網技術在樓宇自控系統中的應用》是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前言
第1章 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中的樓宇自控系統
1.1 現代建筑裝備樓宇自控系統的原因及應用現狀
1.1.1 樓宇自控系統的監控對象和能夠產生的實際效果
1.1.2 BAS的應用現狀
1.2 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中的一些熱點問題
1.2.1 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與智能建筑技術
1.2.2 樓控技術與建筑智能化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中的一些熱點問題
1.3 BAS的結構分類
1.3.1 使用層級結構的BAS
1.3.2 使用通透以太網的BAS
1.4 BAS的架構設計
1.5 關于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新觀點
1.5.1 行業發展呼喚相關的系統性規范集
1.5.2 大力發展關于建筑智能化信息化技術的系統性理論
1.5.3 大力推廣使用通透以太網結構的BAS

第2章 BAS軟、硬件架構
2.1 卓靈公司BAS
2.1.1 卓靈公司BAS架構
2.1.2 控制器及編程軟件
2.2 施耐德公司TACBAS
2.2.1 TACBAS架構
2.2.2 控制器及編程軟件
2.2.3 通信協議和網絡體系
2.3 METASYSBAS
2.3.1 METASYSBAS系統架構
2.3.2 控制器及編程軟件
2.4 BACtalkBAS
2.4.1 BACtalk系統架構
2.4.2 控制器、網關及編程軟件
2.5 安德沃公司ContinuumBAS
2.5.1 Continuum系統架構
2.5.2 控制器及編程軟件
2.6 EXCEL5000BAS
2.6.1 EXCEL5000系統架構
2.6.2 控制器及其接口
2.6.3 EBI系統
2.6.4 CARE
2.7 西門子公司ApogeeBAS
2.7.1 Apogee系統架構
2.7.2 S600BAS的網絡體系
2.7.3 Apogee系統軟件
2.8 柏斯頓公司IBS 5000BAS
2.8.1 IBS 5000系統架構
2.8.2 IBMS 5000系統的集成架構
2.8.3 控制器及編程軟件

第3章 空調系統原理與BAS
3.1 BAS的組成和功能
3.1.1 BAS的組成和功能要求
3.1.2 BAS的軟件系統和功能
3.2 樓宇供配電系統的監控
3.2.1 樓宇供配電系統的主要監控內容
3.2.2 高低壓供配電系統監控
3.2.3 應急柴油發電機組與蓄電池組的監控
3.3 給排水自動控制系統和通風設施
3.3.1 供水方式和排水系統及自動控制
3.3.2 給排水系統監控
3.3.3 高位水箱供水系統監控
3.3.4 排水系統的自動控制
3.3.5 水泵變頻調速控制供水系統及節能
3.3.6 BAS中的通風設施
3.4 照明系統監控
3.5 電梯系統監控
3.5.1 電梯控制方式
3.5.2 電梯監控系統的監控內容
3.6 空調系統原理
3.6.1 中央空調系統的組成和分類
3.6.2 濕空氣的焓濕圖
3.6.3 空調房間的熱負荷和濕負荷
3.6.4 空調房間送風量的確定和空調系統新風量的確定
3.7 PID控制
3.7.1 PID控制器
3.7.2 連續控制系統中的PID控制
3.7.3 離散控制系統中的PID控制
3.7.4 PID控制器各參數對控制性能的影響
3.7.5 連續系統和離散系統的轉換
3.8 空調系統的自動控制
3.8.1 中央空調冷熱源系統及前端設備
3.8.2 空調系統冷源自動控制
3.8.3 空調系統熱源及自動控制
3.8.4 變風量空調系統的自動控制

第4章 以太網技術
4.1 以太網技術概述
4.1.1 以太網的概念
4.1.2 以太網的主要優勢
4.2 以太網的分類及系列標準
4.2.1 IEEE802系列標準
4.2.2 IEEE802.3 -2008以太網標準
4.3 10Base 5/2/T/F網絡
4.3.1 10Base 5網絡(粗纜以太網)
4.3.2 10Base 2網絡(細纜以太網)
4.3.3 10base T網絡
4.3.4 10Base F網絡
4.4 802.3 u快速以太網
4.4.1 100Base T網絡
4.4.2 100Base T4標準
4.4.3 100Base TX標準
4.4.4 100Base FX標準
4.4.5 100Base T2標準
4.4.6 IEEE802.3 系列標準
4.5 千兆位以太網
4.5.1 千兆位以太網的結構體系
4.5.2 1000Base LX標準
4.5.3 1000Base SX標準
4.5.4 1000Base CX標準
4.5.5 1000Base T標準
4.6 千兆位以太網的技術特征
4.7 從標準以太網、快速以太網到千兆位以太網的升級
4.7.1 網絡環境需要更高的帶寬
4.7.2 交換機到交換機連接信道的升級
4.7.3 交換機到服務器連接信道的升級
4.7.4 對交換式快速以太主干網的升級
4.7.5 網絡升級的一些注意事項
4.7.6 從標準和快速以太網向千兆位以太網升級的舉例
4.7.7 一個大型網吧的千兆位以太網使用實例
4.8 用于工業控制及工業環境的千兆位以太網
4.8.1 基于光纖運行的千兆位以太網5種非IEEE標準的千兆位以太網規范和標準比較
4.9 萬兆位以太網
4.9.1 萬兆位以太網的技術特點
4.9.2 10000Base ER標準和10000Base EW標準
4.9.3 10000Base LR標準、10000Base L4標準和10000Base SR標準
4.9.4 10000Base SW標準
4.9.5 萬兆位以太網物理層標準和組網距離
4.9.6 萬兆位以太網的應用
4.10 以太網信號幀結構
4.10.1 數據幀
4.10.2 OSI模型中不同層級上的數據塊組織形式
4.11 網絡互聯設備
4.11.1 中繼器、集線器和網橋
4.11.2 交換機
4.12 路由器
4.12.1 路由器的作用
4.12.2 路由器與中繼器、網橋、交換機的主要功能區別
4.12.3 路由器分類
4.12.4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4.12.5 路由器選購
4.13 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
4.13.1 交換式以太網
4.13.2 全雙工交換式以太網

第5章 控制網絡技術
5.1 控制網絡技術的發展
5.1.1 控制網絡概述
5.1.2 控制網絡技術的發展概述
5.2 BAS中的現場總線與控制網絡技術
5.3 CAN總線網絡
5.3.1 CAN通信技術的特點
5.3.2 使用優先級控制結合CSMA/CA媒質訪問控制模式
5.3.3 CAN通信節點和報文幀
5.3.4 使用CAN組織系統方式靈活
5.4 LonWorks總線技術
5.4.1 LonWorks總線技術概述
5.4.2 LonWorks網絡控制技術系統開發實例
5.4.3 網絡接口卡
5.4.4 網絡服務器
5.5 EIB
5.5.1 EIB概述及特點
5.5.2 EIB網絡的拓撲
5.5.3 EIB通信協議和系統性能
5.5.4 EIB傳輸介質
5.5.5 應用實例
5.6 CEbus
5.6.1 CEbus的標準和通信協議
5.6.2 CEbus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
5.7 ModBus
5.7.1 ModBus技術概述
5.7.2 ModBus總線技術在BAS中的應用
5.8 PROFIBUS
5.8.1 PROFIBUS的結構
5.8.2 PROFIBUS通信參考模型
5.8.3 總線存取技術
5.8.4 PROFIBUS在BAS中的應用
5.9 控制網絡與局域網的區別以及控制網絡的選擇
5.9.1 控制網絡與局域網的區別
5.9.2 BAS中常用控制網絡和底層控制網絡的選擇
5.10 RS 232總線和RS 485總線
5.10.1 RS 232總線
5.10.2 RS 485總線
5.11 以太網作為控制網絡
5.11.1 以太網進入工控領域的背景和以太網的優點
5.11.2 以太網與現場總線技術的比較
5.11.3 以太網在工控領域中應用遇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辦法
5.1 2DCS、FCS和PLC控制系統的比較分析

第6章 工業以太網與實時以太網
6.1 工業以太網與現場總線
6.1.1 工業以太網與實時以太網的概念
6.1.2 關于現場總線和實時以太網的IEC61158-2009標準
6.1.3 關于實時以太網的IEC61784-2007標準
6.2 關于工業以太網和實時以太網技術的幾個問題
6.3 Ethernet/IP
6.3.1 Ethernet/IP通信協議模型
6.3.2 Ethernet/IP實時以太網系統結構
6.4 PROFInet
6.4.1 PROFInet簡介
6.4.2 PROFInet通信協議模型
6.4.3 PROFInet技術中的部分重要概念
6.4.4 PROFInet組網拓撲和子網
6.4.5 PROFInet網絡接口的技術規范
6.4.6 優化的PROFInet
6.4.7 PROFInet技術應用實例
6.5 EtherCAT
6.5.1 EtherCAT系統的結構
6.5.2 EtherCAT網絡中的主站、從站和通信協議模型
6.5.3 EtherCAT網絡拓撲和傳輸介質
6.5.4 EtherCAT技術特點
6.6 EthernetPowerlink
6.6.1 Powerlink國際標準與通信協議
6.6.2 EthernetPowerlink的系統結構和安全
6.6.3 主站和從站
6.7 EPA
6.7.1 EPA標準
6.7.2 EPA通信協議和系統結構
6.7.3 互通信與互操作
6.7.4 開放性與安全
6.8 ModBusTCP(RTPS)
6.8.1 ModBus/TCP工業以太網協議
6.8.2 ModBus/TCP數據幀
6.8.3 ModBus/TCP網絡的體系結構及通信
6.9 工業以太網監控系統的結構
6.9.1 C/S結構
6.9.2 B/S結構
6.9.3 B/S結構與C/S結構相結合的體系結構
6.10 某型號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性能及技術參數介紹

第7章 使用通透以太網的BAS
7.1 以太網、工業以太網在智能型建筑中的應用
7.1.1 建筑內部的以太網層次
7.1.2 以太網技術應用于工控和樓控系統中的優點
7.1.3 對應用于工控和樓控領域中以太網的一些要求及解決辦法
7.2 在CSMA/CD機制下選擇不同通信協議提高實時性和確定性
7.2.1 TCP和UDP及報文段格式
7.2.2 在CSMA/CD機制下選擇不同通信協議提高實時性和確定性
7.3 使用通透以太網的BAS
7.3.1 卓靈公司BAS
7.3.2 研華公司iBAS 2000BAS
7.3.3 基于以太網的ApogeeBAS
7.3.4 Honeywell公司WEBsBAS
7.3.5 使用工業以太網的BAS舉例(機場航站樓的BAS)
7.4 關于使用通透以太網樓控系統的部分觀點
7.5 使用通透以太網的樓控系統與綜合布線的關系
7.6 工業以太網與商用以太網設備之間的主要區別
7.6.1 工業以太網與商用以太網設備的區別
7.6.2 工業以太網與信息網絡的區別
7.6.3 幾種工業以太網的比較

第8章 工業以太網的規劃安裝調試
8.1 工業以太網和商用以太網的主要區別
8.2 MICE環境參數和IT結構布線標準
8.2.1 MICE環境參數
8.2.2 IT結構布線標準
8.3 工業以太網的網絡結構和虛擬局域網
8.3.1 工業以太網拓撲結構
8.3.2 虛擬局域網
8.3.3 規劃一個工業以太網要考慮的問題
8.4 組建一個工業以太網的部分注意事項
8.4.1 工業以太網環境中的無線AP
8.4.2 帶寬考慮
8.4.3 電磁輻射和免疫要求
8.4.4 工業以太網使用的電纜和連接器
8.5 工業以太網中設備的連接

第9章 無線網絡技術在建筑智能化中的應用
9.1 WLAN組網及典型的實用系統
9.1.1 WLAN概述
9.1.2 WLAN的標準
9.1.3 WLAN的結構及組網拓撲
9.1.4 WLAN的接入方式
9.1.5 在Windows2000操作系統下對一個標準的WLAN進行設置
9.1.6 在Windowsxp操作系統下設置WLAN
9.1.7 工業無線移動通信中的WLAN技術及應用
9.2 應用于樓宇環境小規模的無線傳感器網絡
9.2.1 樓宇環境中的小規模無線傳感器網絡
9.2.2 樓宇環境小規模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
9.2.3 樓宇環境中小規模傳感器網絡注重解決的問題
9.2.4 廣義無線傳感器網絡及結構
9.2.5 樓宇環境中小規模傳感器網絡的路由協議設計
9.2.6 樓宇環境小規模傳感器網絡的覆蓋控制
9.2.7 在樓宇環境中應用的異構無線傳感器網絡
9.3 短距低功耗無線網絡技術在建筑智能化中的應用
9.3.1 短距低功耗無線網絡
9.3.2 ZigBee網絡在建筑智能化技術中的應用
9.3.3 藍牙網絡技術應用于智能建筑
9.3.4 超寬頻(UWB)技術和NCF技術
9.3.5 結論
9.4 短距無線網絡的互聯互通
9.4.1 短距無線網絡的互聯互通概述
9.4.2 短距無線網絡互聯互通可實現建筑內無盲區的數據覆蓋
9.4.3 技術的發展現狀
9.4.4 應用方向及前景

第10章 下一代互聯網與DDC控制器編程技術分析
10.1 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在BAS中的應用
10.1.1 下一代互聯網和IPv
10.1.2 IPv6的地址結構和地址配置
10.1.3 IPv4向Ipv6體系的過渡
10.2 圖形模塊化DDC控制器編程語言中智能算法的應用
10.2.1 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該問題的意義
10.2.2 使用圖形模塊化編程語言的優勢
10.2.3 常規程序和融入智能算法的控制程序
10.2.4 一個使用模糊控制的PID調節器控制程序編制及分析
10.2.5 融入智能算法的DDC控制器圖形模塊化編程的一些問題分析及結論
10.2.6 一個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計算異構主要是指傳感器節點具有功能更強的微處理器和更大的存儲空間的情況。計算異構的傳感器節點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都更為強大。
從在建筑環境中的應用情況看,多使用電源異構的傳感器節點。各類室內監控傳感器網絡一般都可以應用電源異構的傳感器網絡。在大型溫室種植經濟作物,為了確保溫室內經濟作物的生長條件,通過在溫室內外部署_部分傳感器節點,實時采集溫室內外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氧氣含量、光照強度等指標,并根據采集的數據對溫室進行調控。此時部署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傳感器群中就可以使用一部分電源異構的傳感器節點,甚至可以全部使用電源異構的傳感器節點。電源可以取自溫室墻壁或柱子上的電源插座供電。
異構無線傳感器網絡工作的一些特點
異構無線傳感器節點數據接力傳輸的方式有較大的改變
在混合有異構無線傳感器節點的網絡中,由于部署少量異構無線傳感器節點,使得網絡中數據傳輸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網絡中普通傳感器節點首先將數據傳送給最鄰近的異構無線傳感器節點,再由異構節點將數據轉發給匯聚節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