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讀懂政治學的第一本書:馬基雅維利政治學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讀懂政治學的第一本書:馬基雅維利政治學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讀懂政治學的第一本書:馬基雅維利政治學全集》是一部備受爭議的書,被評為“一部最有名的政治學論著”,但同時“也是一部名氣最臭的書”。在人類思想史上,還從來沒有哪部著作像馬基雅維利的作品一樣,一面受著無情的詆毀和禁忌,另一面卻獲得了空前的聲譽。恨者斥之為“暴君的導師”,愛者尊其為近代“政治學之開山鼻祖”、“國家學說之父”。
馬基雅維利被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稱為“無節操的陰謀家”,賣弄辭令的權謀者;他的著作被稱為是“邪惡的聖經”,《君主論》被禁長達300多年。但他的“政治無道德”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是中世紀歐洲每一位君主的案頭必備書。
《讀懂政治學的第一本書:馬基雅維利政治學全集》收錄了馬基雅維利關于政治的所有重要論述,包括《論李維》、《佛羅倫薩史》以及收錄在《馬基雅維里主要著作及其他著述》中一些書信及文章,不僅僅局限于《君主論》。重新整理編排後,分為國家、君主、臣民、謀略等篇,去其晦澀難懂,是現代政治學奠基人馬基雅維利一生精華的珍藏品。

作者簡介

作者:(意大利)馬基雅維利 譯者:朱華彬 劉嵐 郝道合

朱華彬,男,河南西華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文章主要發表在《學習時報》,《理論界》等。
劉嵐,女,翻譯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漢筆譯。
郝道合,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外國文學。

名人/編輯推薦

《讀懂政治學的第一本書:馬基雅維利政治學全集》:史上第一政治禁書來襲!半部《論語》治天下,一部馬基雅維利治世界——拿破侖、俾斯麥、杰弗遜指定藏書!現代政治學奠基人馬基雅維利一生精華收錄,無數人批判他傳授邪惡,卻有更多的政治家用他的學說作為治國原則,馬基雅維利為何受到各方的猜忌與懷疑,伏爾泰一語道破:因為他泄露了天機。
史上第一政治禁書來襲!

前言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年5月23日—1527年6月22日),意大利政治哲學家、詩人、浪漫喜劇劇作家。
馬基雅維利出生于佛羅倫薩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貧寒的家境使他無法接受良好的正規教育,他只有自學成才。他一生不僅熱衷政治,而且還熱愛音樂、詩歌與戲劇等,他的浪漫喜劇《曼陀羅花》、《克麗齊婭》至今仍是意大利的文學經典。
馬基雅維利時期的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小國之間相互混戰,教皇、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各種勢力也乘虛而入,佛羅倫薩動蕩不斷。在坎坷的政治生涯中,馬基雅維利磨礪出敏銳的政治眼光。1494年,法國入侵佛羅倫薩,梅迪奇家族 不戰而降,薩沃那羅拉帶領人民起義,推翻了梅迪奇家族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1498年,馬基雅維利出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廳的長官,兼任共和國執政委員會秘書,負責外交和國防,經常出使各國,會見過許多政要,成為佛羅倫薩首席執政官 皮埃羅?索德里尼的心腹。這些經歷使他目睹了佛羅倫薩的軟弱以及各種政治勢力之間的爾虞我詐,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同時也使他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1505年,佛羅倫薩通過建立國民軍的法律,成立國民軍九人指揮委員會,馬基雅維利擔任委員會秘書,并在征服比薩的戰爭中,率領軍隊,親臨前線指揮作戰,1509年比薩 投降佛羅倫薩。他四處游說,力圖化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的矛盾,避免將佛羅倫薩拖入戰爭。1511年,當他前往比薩時,教皇的軍隊攻陷佛羅倫薩,共和國被推翻,梅迪奇家族重新控制佛羅倫薩。洛倫佐?梅迪奇成為佛羅倫薩大公,1513年,馬基雅維利被剝奪一切職務并被投入監獄,受到嚴刑拷問,但最終被釋放。獲釋後他一貧如洗,隱居鄉間,開始著述寫作。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兩部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政治哲學代表作——《君主論》和《論提圖斯?李維<羅馬史>的最初十年》 ,同時還完成了一部軍事著作《戰爭的藝術》。洛倫佐死後,他被梅迪奇家族重新啟用,受命寫作《佛羅倫薩史》。1527年,梅迪奇家族再次被放逐,佛羅倫薩恢復共和制。馬基雅維利返回佛羅倫薩,企圖謀求一個較好的職務,但卻因為之前討好并效力于梅迪奇家族而遭到拒絕。同年,馬基雅維利郁郁而終。
馬基雅維利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人物,讀過其著作的人都可能會認為他是傳授邪惡的教父。也許的確如此,因為他大力鼓吹這樣的信條:君主要兇猛如獅子,狡猾似狐貍;對于君主來說,令人畏懼總比令人愛戴更安全;君主們應該殺掉他們的敵手,而不是沒收他們的財產;導致福祉的不是德行,而是對德行與邪惡加以審慎的運用;卑鄙者往往能飛黃騰達;人都是趨利避害、忘恩負義的小人;欺詐在戰爭中是光榮的,保衛祖國應當不計榮辱,不擇手段;不可重用被自己迫害過的人;一個人若總是對別人好,那么別人會輕易上他的當;你若想得到一個人的武器并殺害他,你千萬不能告訴他,“我想用它來干掉你”,一旦武器到手,你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等等。這些信條使他的著作成為拿破侖、俾斯麥、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的床頭書,然而,這是對馬基雅維利的誤解,抹殺了他的偉大。
馬基雅維利是政治哲學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因為他使政治理論擺脫了道德,把政治看做一種純粹權術的理論。而在他之前,歐洲的先哲們都主張用道德指導政治,從正義、美德出發設計一個又一個“理想國”,而馬基雅維利卻從現實主義出發,勾勒出正義、美德掩蓋下赤裸裸的權力較量的人性本質,掀開了政治理論新的一頁,因此,斯特勞斯稱他是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人。其實,他的偉大不僅止于此,人類社會本來就有弱肉強食的一面,國家之間就是權力的較量,而馬基雅維利第一個公開地為此辯護,也使此後的人們堂而皇之地談論這個話題。此外,馬基雅維利也贊揚個人的美德,重視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倡羅馬式的共和國,他對選拔人才的標準、宗教制度、命運等問題的看法,都讓人們感嘆他思想的超前性。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主要參考了馬基雅維利的著作《君主論》、《論李維》、《佛羅倫薩史》以及收錄在《馬基雅維利主要著作及其他著述》中一些書信及文章,摘錄了其中的精華篇章,以饗讀者。

目次

前言
第一篇 論國家和國家制度
一、論國家
1.在腐敗的城邦里能否建立和維持一個自由的國家 003
2.國家應當擁有自己的軍隊 006
3.國家遇到內憂或外患時,更為穩妥的辦法是妥協而非對抗 007
4.有平等的地方適合建立共和國,沒有平等的地方
適合建立君主國 010
5.與共和國或君主結盟,哪一個更為可靠 013
6.軟弱的共和國很難做到當機立斷 015
7.弱國總是優柔寡斷,決策遲緩總是有害 017
8.進行擴張的共和國若治理不善必然走向覆滅 020
9.君主或共和國使用雇傭軍有何危害 023
10.精明的君主或共和國不會得寸進尺 024
11.教派或共和國若想長命百歲,經常需要回到自己的起點 027
12.意大利的外國勢力,來自瑞士人的威脅 030
二、論法律制度 
1.護民官制度使羅馬更完美 036
2.羅馬元老院和平民之間的紛爭保證了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 037
3.應當把自由的守護權授予平民還是貴族 038
4.羅馬能否建立一個消除平民與元老院之間分歧的政府 040
5.在共和國,指控權對于維護自由非常重要 044
6.指控權對消除謠言多么重要 046
7.健全的共和國制度要做到賞罰分明,不允許以功抵過 049
8.革新舊制度至少要保持其古老模式的形式 050
9.論土地法給羅馬造成的危害 051
10.拖延任期使羅馬遭受奴役 054
11.共和國要想維護自身的自由,每天都要采取新的
具有預見性的法令 055
12.論佛羅倫薩的政體改革 056
13.論羅馬人的宗教 069
14.如何考量宗教的重要性,意大利是怎樣因缺乏宗教而覆滅的 072
15.羅馬人是如何利用宗教平息騷亂、重建秩序和建立功業的 074
16.羅馬人依照必然性解釋征兆,在被迫不遵守宗教時,
也謹慎地做出遵守宗教的樣子 076
17.薩姆尼人在窮途末路時是如何求助于宗教的 077
18.安勸懺悔 079

第二篇 論君主
1.使君主受褒貶之事 085
2.論慷慨與吝嗇 086
3.論殘酷與仁慈 088
4.君主應該勇猛如獅子,狡猾似狐貍 090
5.君主應避免遭人蔑視與憎恨 093
6.君主如何贏得他人尊重 099
7.君主如何選用臣子 102
8.君主如何避開獻媚者 103
9.君主應當如何依靠他人的軍隊和幸運取得新君主國 104
10.如何使用犯罪的方式攫取君主國 110
11.為什么意大利的君主們會喪失國家 113
12.若要創建共和國或對古制進行改革必須獨攬大權 114
13.新君主應當使他所奪取的城邦或地區萬象更新 117
14.精明的君主要把被迫之舉表現為自愿的行動 117
15.與徒有虛名的君主結盟是不明智的 118
16.君主或共和國應如何避免忘恩負義的禍害 119
17.共和國或王國的創建者值得稱頌 120
18.上行下效:人民的罪行源于君主 123
19.杰出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尚能自保;
軟弱無能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很難再自保 124
20.科西莫o德o梅迪奇本紀 126
21.若想保有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斯的兒子們 130
22.如果被篡奪王位的人幸存于世,新君主將不得安寧 131
23.王位繼承者為什么會失去王國 132
24.論西班牙費迪南五世的停戰協議 133
25.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士和教皇 141
26.致被梅迪奇家族驅逐出佛羅倫薩的統治者 144

第三篇 論臣民
一、臣
1.獨裁官的權力對羅馬共和國有益無害 149
2.由公眾和自由投票所設的十人執政團為何有損于共和國的自由 151
3.羅馬十人執政團的創立及其應當引以為戒的地方 152
4.不可使委員會或行政長官擁有中止城市行動的權力 157
5.羅馬的官員沒有年齡限制 158
6.如何造就一個為軍隊所信任的將領 159
7.將多有害 160
8.弱兵強將與弱將強兵 161
9.給前去拜見西班牙國王的拉菲爾羅o吉羅拉米大使的一些建議 163
二、民
1.習慣于受君主統治的人民偶然獲得了自由也不習慣 167
2.墮落的人民在獲得自由後也極難維護這種自由 170
3.更加忘恩負義的是人民還是君主 171
4.共和國或君主面對危機時要毫不延遲地施惠于人民 174
5.平民合則強,分則弱 175
6.曾經身居高位、獲得較大榮耀的人不可蔑視較低的職位 176
7.公民具備什么樣的名聲、言辭和觀點能贏得人民的支持 177
8.如何壓制在強大的共和國中得勢的驕橫之徒 180
9."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位庶民煽動家的演說 181
10.沒有首領的民眾是無用的 184
11.對于好公民來說,愛國應當不計私人恩怨 185
12.嚴肅莊重之人如想控制激憤的民眾需要多大的威嚴 185
13.對公眾或私人受到的侵害不予報復,對君主或共和國非常危險 186
14.統治民眾,安撫是否比懲罰更有效 188
15.民眾比君主更明智、更忠誠 189
16.應當對公民的功業留有心眼,善舉背後隱藏著專制的端倪 192
17.拒絕和平的方式 194
18.杰出而可靠的戰士應當為個人榮譽而戰 194

第四篇 論謀略
一、知人善任
1.知曉并善用大善大惡者非常少見 199
2.信任被放逐的人非常危險 200
3.不可重用被自己迫害過的人 201
4.人在做一般判斷時易于自欺欺人,卻不易在具體事務上犯錯 202
5.人們在判斷重大事情時容易出錯 205
6.人易腐敗 207
7.女人是禍水 207
8.人的野心會不斷膨脹 208
9.出生在同一地區的人都保持相同的天性 210
10.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性格 211
二、陰謀詭計
1.論陰謀 213
2.適時裝瘋賣傻是明智之舉 230
3.卑鄙者依靠欺詐飛黃騰達 231
4.渾水摸魚、背信棄義的蘭多 233
5.先斬後奏的妙用 235
6.被迫做出的承諾不值得遵守 237
7.看到敵人犯下大錯時,要謹防上當受騙 238
8.欺詐在戰爭中是光榮的 239
9.保衛祖國應當不計榮辱,不擇手段 240
10.論中立 241
11.再論中立 248
12.論瓦倫蒂諾大公殺死維泰洛佐o維泰利、
奧利維羅多o德o弗莫以及其他人的方法 251
三、處事之道
1.如何看待命運 257
2.天命不可違 259
3.若想總是福星高照,務必順應時勢 261
4.惡意中傷和謾罵必然引發仇恨 263
5.危難時見英雄,太平時賢達者不得勢 264
6.有時善意比武力更有效 266
7.不同的處事方式卻能帶來相同的效果 267
8.嚴厲和友善能帶來同樣的榮耀 269
9.為什么卡米烏斯被流放 274
10.真正強大的共和國和君主靠德行和威名獲取友情 275
11.對傲慢之人謙卑百害而無一利 277
12.謙卑突變為傲慢,仁慈突變為殘忍,是不明智的 278
13.人們時常被看似對自己有利的假象所欺騙而自取滅亡 279
14.羅馬人不喜歡中庸之道 282
15.只要挺過最初一擊,就能以寡敵眾 285
16.精明的將領應當讓士兵背水一戰 287
17.強大的共和國和杰出之人都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289

書摘/試閱

一、論國家
1.在腐敗的城邦里能否建立和維持一個自由的國家
在腐敗的城邦里能否創建一個自由的國家?在腐敗的城邦里能否維持一個自由的國家?在我看來,思考和討論這兩個問題很有必要,這是很重要的兩個問題。不過,開始我認為,探究這兩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也不可能找到一條普遍適用的法則,因為必須根據其腐敗程度制定不同的措施。然而,探究天下萬物的真理,也是一件樂事,因此我不想忽略這個問題。首先我要假設一個十分腐敗的城邦,在那里任何法律和制度都無力去遏制它。因為良好的風俗需要好的法律來維持,同樣,法律要得到遵從,也需要有良好的風俗。再說了,制度和法律是在共和國創建之初制定的,那時人們的品質還比較高尚。之後,當人們變得邪惡,法律就不再管用了。如果法律與時俱進,而其制度卻不變或很少改變,這就會使新的法律形同虛設,因為舊的制度會限制新的法律發揮作用。
為了便于理解,我首先要指出,羅馬先有了統治制度,然後根據制度制定了法律,這些法律和長官一起治理國家、約束人民。國家制度涉及人民、元老院 、護民官 以及領事的權力;官員的任命和選拔條例;制定法律的程序等等。因為社會在發生變化,這些制度也都要隨之變化。公民慢慢開始腐敗,約束公民的法律也該有所改變,例如通奸法 、防奢侈法 、防范野心法 等。因此,在國家腐敗的情況下,舊的國家制度已不再適用,但如果還不謀求變化,那么即便更新法律,也不能維持公民良好的品質。只有完善法律與改革制度同時進行,才會奏效。
最初的體制是否符合已腐化的城邦,可以從官員的任命及法律的制定這兩點明顯地看出來。羅馬人民只把執政官的職位和其他一些官職授予那些毛遂自薦者,這種制度在當時是合理的,因為只有那些自我判斷能夠勝任的公民,才會去爭取這個官職,如果遭到拒絕,他就會感到非常恥辱。為了贏得人們的好評,他們也都會在自己的職位上盡職盡責。後來,城邦變得腐化,這種制度就表現出了極大的危害性。因為謀求官職者不再是那些德行卓著之人,而是那些最有權勢的人。而那些沒有實權的人,即便很有德行,也因為懼怕權貴而退出競選的行列。這些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其他惡果,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長期以來的腐敗累積而成的。因為羅馬人在征服了阿非利加和亞細亞并使幾乎整個希臘都歸順于它之後,開始覺得自己可以高枕無憂了,好像已經沒有任何值得警惕的敵人了。沒有了強大的敵人,天下一切太平,這使得羅馬人在任命官職時不再以德行為標準,而僅僅是依靠個人的好惡。他們把較高的職位授予那些只知道如何阿諛奉承的人,而不是那些精通于如何克敵制勝的人。後來,他們也不再把官職授予那些討他們歡心的人,而是授予有權勢的人。這種越來越腐敗的制度,使有德行的人徹底地被排除在外。再者,在制定法律時,護民官或任何公民都能提交議案;在議案被批準之前,每個公民無論贊成還是反對,都能對它發表意見。只有公民優秀善良,這種制度才會良好,因為如果公民保持優良的品質,每個人都會積極地為自己的國家提出他認為有用的建議,而且人人都會被尊重并允許表達這種建議,這樣,在聽取各方的意見後,人民可以優中選優。在公民已經腐敗的情況下,國家制度也會隨之敗壞,權貴者便會把持政權,他們絕不會為了公共的利益和人民的自由來治理國家,他們一心想著維護自己的權勢。其他人由于畏懼他們,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一來,人民只有被愚弄,或被迫接受對自己不利的決定。
如果羅馬想在腐敗的形勢下維持自身的自由,它就必須像制定新法律一樣制定新的制度。應當根據腐敗的程度制定不同的制度和條令,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模式。一旦發現舊制度不再適應新形勢,就必須立即著手改革,全盤予以更新。若是這種做法有阻力,也可以采取改良的方式。但是我認為,這兩種做法都很難奏效。如果打算循序漸進地改良,就需要一個賢明之人,在弊端處于萌芽狀態時就能察覺它,做到防微杜漸。但是在城邦中這種人是很稀少的,即使有,他也無法讓別人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因為習慣于某種生活方式的人,是不愿輕易做什么改變的。尤其是,當弊端和災禍還不顯而易見時,只憑推理讓人們去感知,他們更是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去改變。但是,等到制度的弊端完全暴露出來以後,人人都能看到它的時候,改革這些弊制就很困難了。當正當的手段不足以遏制弊端時,就只能求助于非常的手段了,比如使用暴力與軍隊,只有這樣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對各行其是的秩序進行整治。此外,這么做還需要有一個前提,即你必須成為城邦的君主,擁有改革的權力。但是,因為重建城邦的政治生活,要以一個賢明之人為前提,而借暴力手段篡奪共和國的王位,卻只能先做一個壞人。因此,極少有好人愿意運用卑鄙的手段篡奪王位,同時,如果是惡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登上了王位,即便有著良好的意圖,他也不會去行善。
基于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得出,在腐敗的城邦里維持現有的自由政體或進行改革,是非常困難的。要治理好這樣的城邦,那就必須采取王道的治理方式,而不能再采用民主制的政體,因為對于那些驕橫之徒,很難再用法律去馴服他們,但可以用類似王權的方式降服他們。如果采用其他方式,要么會發生一些血腥的事件,要么行不通。羅慕路斯 為了謀求最高的權力,殺死了他的兄弟和薩賓人提圖o塔提烏斯,然後再善加運用從他們那里奪取來的權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一節所說的“腐敗”,并不包括臣民。只有臣民不腐化墮落,這些改革家才會對自己的計劃抱有信心,并最終達到預期的目的。
2.國家應當擁有自己的軍隊
如今的共和國和君主若沒有自己的軍隊,應當感到羞愧。他們應當仔細思考一下圖魯斯的例子,圖魯斯成功繼承王位時,在羅馬根本找不到一個有作戰經驗的人,因為羅馬人已經過了近四十年的太平日子了。然而,在圖謀發動戰爭時,他并不想使用作戰經驗豐富的薩姆尼人 、托斯卡納人 或其他地方的人。作為一個有謀略的君主,他下定決心,組建一支自己的軍隊。他聰明過人,立即訓練了一批效忠自己的優秀將士。由此可見,如果君主沒有自己的軍隊,他只能責怪自己,而不應該怨天尤人,這是世上最明顯的道理了。
就此而言,有一個生動的事例。所有的人都知道,前不久,英格蘭國王進犯法蘭西王國時,除了擁有大量自己的人民,根本沒有裝備精良的士兵。由于這個王國三十多年來一直處于和平狀態,他既沒有具備作戰經驗的士兵,也沒有具備指揮經驗的將領。 但是,他迅速地武裝起自己的軍隊,并敢于攻打一個擁有優秀士兵和將領并持續在意大利作戰的王國。這沒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為英格蘭國王的遠見和他們英明的法令,即便是在和平時期也沒有丟棄作戰時的體制。在古代也是如此,底比斯人佩洛皮達斯和埃帕米農達斯把底比斯 從斯巴達帝國 的奴役下解放出來。解放之前,他們發現城邦充滿奴性,人民亦軟弱無力,但是他們憑借自己的德行,以巨大的勇氣毫不遲疑地把人民武裝起來,并率領他們與斯巴達軍隊決一雌雄,最終取得勝利。講述這個故事的人說,這兩人能獨自在短時間內培養起軍隊并獲得成功,表明不論在任何國家只要有人知道如何領導眾人征戰,就能像圖魯斯懂得如何統領羅馬人一樣,無論是拉西第夢人 還是其他什么地方的人,都可以成為勇敢的戰士。維吉爾 用最為貼切的言辭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說:“圖魯斯將把懦夫變成勇士!”
3.國家遇到內憂或外患時,更為穩妥的辦法是妥協而非對抗
直到羅馬共和國名聲不斷增大、實力不斷增強并最終成為一個大帝國,它的鄰邦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起初它們根本沒想到,這個新崛起的共和國會給它們帶來如此大的傷害。為了彌補之前的過錯,四十多個部族密謀聯合起來共同討伐羅馬。羅馬人為此制定了一些應對緊急事態的非常規辦法,其中一項就是設立獨裁官一職,把權力授予此人,他不必與其他人商量,不用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就可以自己做出決定,并且在把決定付諸實施時,也不必請示任何人。 這一做法不僅在當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他們度過了暫時的困難,而且對克服共和國在創建帝國過程中遇到的其他困難,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因為內部出現敵人或外部遇到強敵而使共和國處于危機關頭,人人為之惶恐不安,最為穩妥的辦法是與之達成妥協,而不是要用武力消滅它。因為用武力去平息它,只會使他更加強盛,加重由此帶來的災禍,加速自己的滅亡。一人獨攬大權,往往會出現很多弊端,他或許會破壞、踐踏保障和維持自由生活的法律。由于畏懼他的權力,人們也會任由這種弊端發展,以至發展到難以遏制的地步。一開始就認清這些弊端是極其困難的,因為人們對于新生事物都比較喜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看上去有很多優點的事情,或者杰出的青年,人們都會比較喜愛。如果共和國出了一位德行出眾的青年才俊,立即就會吸引住所有公民的目光,公民會毫不吝惜地用盡一切贊美之辭去贊揚他;如果懷有絲毫的野心,憑借他的德行和人民對他的自然偏愛,把他置于一個相當高的高度,以至于當公民在最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已經沒有糾正的方法了。人們想盡一切辦法,但最終也不能遏制他的權勢,只能任其發展。
這樣的事情可以舉出很多,不過我只想舉一個發生在我們城市的例子。科西莫o德o梅迪奇開創了其家族在佛羅倫薩城的豐功偉業,由于他的智慧和其他公民的愚昧,他贏得了至高無上的威望。這種威望使國家和人民惶恐不安,很多公民認為觸犯他是很危險的,但對他放任不管則更加危險。當時有一位叫做尼科洛o達o烏扎諾的公民,他被人們公認為精通政務的賢人,但卻犯下了最大的錯誤,因為他沒有認識到科西莫至高無上的威望可能會引發的危險。但是,他沒有允許自己犯第二個錯誤--試圖除掉科西莫,因為他斷定,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國家徹底滅亡。實際發生的情況驗證了他的這一觀點。在他死後,人們沒有聽從他的勸告,而是拿起武器與科西莫對抗,把他趕出了佛羅倫薩。不過,科西莫的黨羽不堪忍受人民對他們的迫害,很快又把他召回,擁立他為共和國的君主。如果沒有公民的公然對抗,他根本做不了君主。
愷撒 統治時期的羅馬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龐培 等人雖然贊賞愷撒的德行,然而這種贊賞不久就變成了畏懼。西塞羅 的話可以證明這一點:龐培對愷撒的擔心太遲了。人們由于恐懼而想方設法地去補救,而這些補救措施反而加速了共和國的毀滅。
當這些罪惡初露端倪時,它們是不容易被人發現的,這是因為當萬事萬物處于萌芽階段時,往往給人以假象。既然如此,更實用的辦法就是對它們放任自流,讓它們自生自滅,或者盡可能地拖延罪惡出現的時間。君主如果想消除這些弊端,或是要鏟除這些惡勢力,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免得適得其反。要想去抓野馬的韁繩,就要確保把它制伏,讓它一動不動;澆水要確保把雜草淹死,切不可淹死了禾苗。因此,對于禍端的征兆,一定要了解透徹,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力量足以對付它,那就要果斷下手,否則就根本別去招惹它,別對它有什么圖謀。因為正如前述,就像羅馬的鄰國所面對的情況,既然羅馬已經強大起來,更為穩妥的辦法就是設法安撫它,與之建立友好的關系,而不是想方設法企圖消滅它。他們的聯盟除了使羅馬人比以前更團結、更堅強,還會使他們想出新的辦法,在更短的時間內增強自己的實力,這些新辦法就包括創立獨裁官一職。他們不但用這種方式克服了眼下的危機,并且還避免了因為缺少這一制度而引發的其他弊端。
4.有平等的地方適合建立共和國,沒有平等的地方適合建立君主國
雖然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 ,對那些已經腐化的城邦應該具有什么樣的憂慮和希望,不過,我認為注意一下那個由元老院通過的決議還不算多余。這個決議與卡米烏斯對阿波羅許下的誓言有關,他承諾把從韋伊人那里獲得的戰利品的十分之一獻給阿波羅 。因為這些戰利品落到了羅馬平民手中,元老院沒有辦法弄到一丁點,于是就通過了一條法令,要求每個人公開上交他所得的十分之一。這個法令沒能落實下去,因為元老院後來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這個決定既滿足了阿波羅的需要,又平息了平民的不滿。盡管如此,我們從元老院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可以看出,他們當時多么地相信人民的忠誠,他們相信每人都會按照法令交出他應該上交的份額。另一方面,我們看出人們絕不會通過少交稅來違抗法令。他們如果想逃避法律,就公開地表達自己的不滿。這些連同許多已經提到的其他例子共同說明品德和宗教信仰在羅馬人的思想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多么的盛行,以及他們是多么渴望善行。
事實上,在一個不存在這種美德的國家,什么事情都辦不好。在當今已經日漸腐敗的城邦或國家里,是找不到這種美德的,雖然某種程度上法國和西班牙也一樣腐化,可是更甚者卻是意大利。如果在前兩個國家中我們沒有看到像在意大利每天所看到的發生那么多的騷亂,那這與其說是因為他們居民的非凡品質,不如說是因為他們被一個迫使他們團結的國王控制著。不光靠這個國王的個人德行,也依賴今天仍具活力的王國律令。然而在德國,我們卻看到顯著的、優秀的和虔誠的宗教精神在人們中盛行,使更多的自由邦能夠自我維持。他們如此遵守法律,以至于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沒人敢侵犯他們。
日耳曼民族中,許多古老的美德在今天仍然主宰著他們的精神,我將舉一個與上述元老院和羅馬人相似的例子加以說明。按照慣例,每當德國的自由邦必須花費一大筆公共錢財時,他們就從每個人的私有財產中課稅百分之一到二,因為地方官員或委員會有那樣的權利。那個稅率是固定的,每個人都會遵守城市的法律,他們都會出現在稅吏面前,發誓會足額上交規定的數額,然後把錢放進箱子里。他們謹慎地相信讓他們付錢時是公平的,不會發現有任何一個人少付錢。從這個事實又能看出,忠誠和宗教精神在這些人當中是多么的盛行。我們應該假定每人都上交了他應當交納的稅額,因為如果不這樣就無法達到之前預期的數目。如此一來,做假就會被識破,如果出現了欺騙的現象,就不得不更換其他的征稅方法。
現在,這種品德更值得贊揚,因為它似乎只在這個地區幸存。它能在那里長期存在,要歸功于兩個原因。第一,當地人很少和周邊交流,他們不會去外國參觀,也沒有外邦人來這里。他們滿足于使用自己生產的東西,靠這樣的食物生存,穿自己國家提供的材料制成的衣服。這樣,一切交往機會和腐化的根源都被杜絕了。生活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沒學會法國人、英國人或是西班牙人的風俗,這三個國家是世界的腐化之源。第二,這些仍保持著廉潔生活的共和國,不會允許他們的任何一位公民以上流社會的派頭生活,他們之間保持相互平等,對出現在當地的紳士或上流人士深惡痛絕,如果這些人落入他們手里,他們一定會毫不留情地處死這些人,因為,這些人被視為一切腐化墮落的根源。
我要說明的是,我所說的上流人士,是指那些靠著個人財產的豐厚回報過著富足閑散的生活,他們不去關心他們財產的增值。這樣的人在每個共和國或國家里都是有害的。但更有害的是那些除了擁有我所說的財產之外還擁有要塞城堡,有奴仆和侍從服從他們的人。在那不勒斯王國 、羅馬城、羅馬格納 以及倫巴底 ,這兩種人最多。因此在這些地區從沒有聯邦或自由形式的政府存在過,因為這類人都發誓要做自由共同體的死敵。
既然在處于這種情況之下的地區建立共和國是不可能的,那么如果這些地區真要改革,只能由某個人建立一個王國,因為當人民已經這般腐化墮落時,即使法律也對他們不起什么作用了。那里必須有附加的法律來約束擁有絕對和至高無上的權威而野心勃勃的大人物。托斯卡納的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在這個狹窄的地區長久以來存在著佛羅倫薩、盧卡 和錫耶納 三個共和國。而同時這個地區的其他城市,雖然廣度有限,卻仍靠他們的精神和社會團體表現出維護或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由的渴望。這是因為在托斯卡納沒有貴族占有城堡,也基本上沒有上流人物。并且,這里還存在相當程度的平等,一個明智的精通古代自由邦歷史的政治家,很容易創立社會團體。但不幸的是,這個國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誕生一個有這種能力和知識來做這些事的人。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誰要想在有這么多上流人的國家建立共和國,他就不得不先擺平上流人士;誰要想在一個平等、自由的國家建立君主國或王國,他就必須擁有超人的野心和資質,他要培養實質上的而不是名義上的紳士,授予他們城堡和土地,提供給他們財富,給他們侍從。有了這些上流人士在身邊,有了他們的幫助,他或許能維持他的統治,同時他們也能通過他滿足自己的野心。另一些笨拙的人則要受奴役,暴力也只強加在他們身上。通過這種方式在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均衡,每一方的地位就都固定了。但是,在適合王道的國家建立共和國或是在適合共和政體的地方建立王國,需要罕見的智力和能力相結合,因為很多嘗試都進行過卻沒有一個成功。因為被統治者中的大人物會很快使他們氣餒,那些大人物從一開始就阻礙他們的嘗試。
威尼斯共和國的例子,似乎駁斥了我認為共和國不可能在有上流人士的地方建立的觀點。因為在威尼斯共和國只有紳士能擔任公職。但是我也回應說,威尼斯的情況實際上與那些地方不同。因為那個國家的紳士不是徒有虛名的,他們不會從土地中獲利,他們的財富主要是由商品和動產構成的,他們沒有一人擁有城堡或享有封建特權。因為在威尼斯,紳士是一個榮耀和尊嚴的名稱,與其他國家稱呼某人為紳士的依據完全不同。就像在其他國家不同行列和階層依據不同的姓名來劃分一樣,在威尼斯我們把人民分為上流人和平民。前者有權力掌握所有榮譽,而後者則完全沒有。
要在擁有絕對平等的國度建立共和國,相反,在不平等盛行的國家要建立君主國。如果不這樣,國家就不能做到和諧與穩定。
5.與共和國或君主結盟,哪一個更為可靠
君主或共和國之間幾乎每天都有結盟的事情發生,在它們之間幾乎天天都有和約或條約簽訂,這是各個君主或共和國的外交策略。既然與它國結盟不可避免,就應當對共和國或君主的信用做一下評估,看一下與哪一個結盟更穩定,更安全。綜合起來考慮,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很相似,很難得出結論。但是我確信,在任何情況下,那些在脅迫情況下簽訂的協議不會被君主或共和國遵守。如果威脅到它們領土的完整,雙方就會撕毀協約,就會背信棄義。號稱“破城高手”的德莫特里烏斯,給雅典人民帶來了無數的好處,但是隨後由于被敵人打敗,他不得不在雅典尋求避難。本來,雅典欠著他的人情,應該友好地收留他,但他被拒之門外。雅典成為了他的傷心地,這種傷心甚于在戰爭中的失敗。同樣,龐培在帖薩利被愷撒打敗,便逃到埃及找托勒密尋求避難,因為他曾幫助托勒密重新奪回王位。令龐培想不到的是,此人不但不救助他,反而加害于他。這兩種情況有同樣的原因,即君主失信于人。與君主相比,共和國的人民會慷慨得多。但是,如果危及他們的利益,他們也會失信。如果某個共和國或君主國在大難臨頭之際還能守信用,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對于比較弱小的君主來說,因為自己不能保護自己,他很容易對一個強大的獨立自主的國家很友好,因為他還想日後借助這個國家重登王位,即使眼下對他沒有什么幫助。或者,如果他是這個強大國家的黨羽,他是不會希望從敵人聯盟那里找到信任或友誼的。那不勒斯領地上那些一向跟隨法國聯盟的君主的命運遭遇,就是最好的例子。 就共和國來說,同樣的例子還有西班牙的薩貢托,它因追隨羅馬一派而滅亡。 1512年聽命于法國的佛羅倫薩,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經過全面的考慮,我認為,在緊急情況下共和國的信譽稍微比君主好。共和國與君主雖然有同樣的意圖和愿望,但它的意志力更差些,它無法像君主那樣雷厲風行,決斷比較遲緩,因此失信也不如君主那么迅速。
解除盟約是為了利益,較之于君主國,共和國則更加忠實于它們的諾言。君主可能為一點蠅頭小利而失信,然而,共和國卻不會為了豐厚的利益而爽約。我們來看一下這樣一個例子,地米斯托克利為雅典人出謀劃策,在公民大會上,他說他有個計策可以為祖國帶來很大的好處,但是為了保密,他又不把自己的計策說出來,因為一旦消息泄露,實施這個計策的機會也就會喪失。于是雅典人便轉向了更愿意與人民交流的阿里斯提德斯。地米斯托克利對他說,希臘的艦隊看上去聲勢浩大,其實不堪一擊,這是雅典人稱霸這個地區的好機會。但是,阿里斯提德斯告訴人民說,地米斯托克利的計策雖好,但違背誠信原則,于是雅典人拒絕了他的這一建議。馬其頓的菲利普是絕不會這么做的,其他的君主也不會,為了追逐名利,他們不惜失信。我這里所說的失信,并不包括那些事出有因的情況,特別是出于客觀的其他原因,而是指那些出于不合情理的理由而毀約的情況。就此而言,我覺得,基于上述原因,可以得出,人民失信的幾率要小于君主,比君主更值得信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