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成本會計核算禁忌100例(簡體書)
滿額折

成本會計核算禁忌100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成本會計核算禁忌100例》由任立森編著。
企業的成本會計是指為了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費用的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為成本核算。而成本核算是賬務處理中一塊很重要的內容。企業在一定期間內費用發生了多少?所銷售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公司在正常運營中所發生的人工成本是多少?……這些都需要用成本會計去核算去分析。而企業成本核算過程中,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錯誤。發生錯誤在所難免,關鍵是錯誤發生之後,要能找到出錯的根源,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
《成本會計核算禁忌100例》針對成本會計在日常賬務處理中容易出錯點,用實例進行剖析,找出出錯所在及出錯原因,并詳細講解了避免出錯的理論依據與操作規則,力圖使財務人員對成本會計實務中的禁忌問題引起關注。

作者簡介

任立森,中國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注冊資產評估師,商品購銷經濟師。

從事財務管理工作20年。對財務培訓、清產核資、審計、資產評估、稅收籌劃、財務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曾擔任上市公司財務總監、工廠廠長、企業財務顧問等。

名人/編輯推薦

給出錯誤實例,總結出錯原因;分析實例錯誤類型,掌握成本核算禁忌;熟悉理論依據與操作規則,提升財務人員專業技能。
針對成本會計核算內容的分析,結合企業在成本會計核算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各類問題,任立森編著的《成本會計核算禁忌100例》整理出下列100例成本核算禁忌,并分門別類的進行相關講解。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需要對整個業務活動領域進行協調。從接單設計到項目管理,從生產計劃到采購、制造,從售後服務到成本分析。成本核算工作出色可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增加成本控制優勢,提高客戶產品的按時交貨速度、質量以及服務質量,提高客戶的忠誠度,獲得更多的市場需求。
合理界定成本會計的核算辦法,加強成本會計框架體系的建設,既完善會計基礎工作,又指導成本會計降低成本。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是成本核算,其框架體系應該是由成本會計目標、要素、假設和原則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要構建一個合理的成本會計核算框架體系,首先必須對成本會計的內容進行界定。成本會計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如果將與成本有關的價值問題全部包括在成本會計的內容之中,就會造成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大量內容的交叉重復,不能突出成本會計的中心,達不到成本核算的目的,甚至無法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應該是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成本計劃、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財會人員與其他管理人員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開展的工作,將其在財務管理中進行綜合利用更為合適。
但是在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時,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的標準,這種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為成本僅僅表現為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各種勞動耗費,卻反映不出這種耗費的效益。例如企業投產新型差異化產品,從短期看往往開支較大,但實際上這種新型差異化產品可以擴大市場占有率,從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為了企業長期穩健發展,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本效益思想,這樣才會有利于企業競爭戰略的制定。
基于以上分析,成本會計的中心內容是成本核算,具體地說,成本會計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誰提供成本信息、提供什么成本信息及如何提供成本信息的問題。因此,成本會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成本會計的基礎方法;成本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與記錄、以及成本計算方法;成本信息的報告模式。
成本會計核算框架體系應該是以成本會計目標為基石,圍繞成本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的成本會計假設、成本會計原則等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一、成本會計目標
會計作為一種確認、計量和分配、記錄與報告有關成本信息的會計信息系統,其目標因會計主體、歷史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關于成本會計目標問題,主要有經濟效益觀和成本信息觀兩種觀點,其中:經濟效益觀認為,成本會計的目標就是讓企業或其他組織發生一定的成本費用而帶來盡可能多的收入或收益;成本信息觀認為,成本會計的目標就是向有關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需要的成本信息。
成本會計目標可以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經濟效益觀和成本信息觀恰好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兩個不同層次。
第一,提高經濟效益是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
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是成本會計的長期性、根本性、終極性的最高目標。成本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正是基于對成本費用的反映與監督,基于對經濟效益的關注和追求,與經濟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成本會計就是從成本費用的確認、計量、分配、記錄、報告等方面人手,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
第二,提供成本信息是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
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費用報告、統計數據及專題報告等形式,為有關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特定的和綜合的成本會計信息,以便其進行成本規劃與管理控制。
成本會計是一種對內報告會計,成本費用是企業員工素質、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機器設備的先進程度、企業地理位置及交通通信狀況等諸多因素的集中反映,所有這些都是企業內部的事,有的屬于企業合法的商業秘密,企業沒有義務也不可能對外報告。因此,成本會計主要是向企業內部的有關部門和人員(包括企業行政管理部門、企業生產管理部門、企業基層生產單位、企業內部員工等)提供信息。
成本信息的使用者不同,所需的成本信息也會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成本信息使用者的層次越高,所需的成本信息就越具有綜合性、全面性;反之,所需的成本信息就越具有具體性、局部性。另外,在企業內部管理的過程中,有關管理部門可能隨時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特定的成本信息,其內容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成本會計所提供的日常成本信息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分類後,可以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成本會計提供成本信息的方式靈活多樣,這是由成本會計的對內服務特性所決定的。一般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供:一是通過憑證、賬簿、報表提供定期、定向的成本信息;二是通過專題報告形式向特定對象提供特定的成本信息;三是通過口頭匯報方式向有關方面提供成本信息。
二、成本會計要素
成本會計是以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為對象,對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進行確認、計量、分配、記錄、報告,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的一個會計單元。
而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的耗費分為正常的耗費和非正常的耗費,前者就是費用,後者就是損失。因此,把成本會計對象的內容具體化為費用和損失,即構成了成本會計的要素。此外,根據成本會計核算的要求,又可以將費用和損失這兩個成本會計要素進一步細化為:可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損失,即生產成本;不可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與損失,即期間費用。
三、成本會計假設
在財務會計中,會計假設主要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四項。成本會計作為會計整體的一個單元,其主要工作在于費用與損失的歸集與分配,費用與損失歸集的過程同樣需要建立在上述四項假設的基礎上。成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成本分期計算、貨幣計量這四個假設的內涵與財務會計的四項假設是相似的。
除此之外,根據成本會計中關于費用分配的特點,還應建立合理分配假設。所謂合理分配假設,主要強調的是企業費用與損失分配的合理性問題。合理性是指在間接費用分配標準的選擇上,應選擇與所分配費用的大小關系最密切的分配標準,要求盡可能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正是在這一假設下,才會產生和存在一系列間接費用的分配方法,如外購材料、外購燃料費用分配的實際消耗量比例法、定額消耗量比例法等,制造費用分配的生產工人工資比例法、生產工人工時比例法、直接成本比例法等。此外,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都隱含著合理分配的假設。費用與損失分配的合理性直接關系著成本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四、成本會計原則
構建成本會計一般原則的總體思路是:在財務會計核算原則的基礎上,對這些原則進行調整,既要堅持與成本會計核算有關的原則,又要對一些與成本會計核算無關的原則予以剔除,并且要適當增加一些體現成本會計核算特點的原則。
第一,成本會計中應遵循的與財務會計核算相同的一些會計原則。
這些原則主要有: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謹慎性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重要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等。對以上這些原則的理解及運用,與財務會計核算原則是相同的。
第二,根據成本會計核算的特點,在成本會計中可以不遵循財務會計核算的一些會計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有:
(1)可比性原則。因為成本會計是以對內服務財務為主的會計分支,不存在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因而不需要遵循一般財務會計核算中的可比性原則。
(2)配比性原則。由于成本會計的核心在于成本費用的計量,不在于損益的確認,因而也不需要遵循一般財務會計核算中的配比性原則。
第三,在成本會計中應適當增加的體現成本會計核算特點和要求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由于成本會計中成本費用的確認與計量具有很強的政策性,要求符合有關法規的規定,應建立合法性原則,即成本會計核算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的規定,劃分計入本期損益與非本期損益、計入產品成本與非產品成本等界限,嚴格遵守成本開支范圍。
(2)合理性原則。在合理分配假設下,應建立合理性原則,即各種間接費用的分配應力求合理。
(3)受益性原則。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應按成本驅動原理,遵循受益性原則進行選擇,體現誰受益、誰負擔的思想。在具體選擇分配方法時,按照受益性原則的要求,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對各分配對象所分配的費用成正比例關系,受益多的多負擔,受益少的少負擔,從而體現費用分配的合理性。
五、完善企業成本分析體系。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企業中成本分析工作不僅要分析產品生產過程及經濟方面因素,還要將分析對象擴大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特別是要深入到技術領域,開展技術經濟分析;成本分析工作的作用,不僅可以用于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還應該開展成本效益分析,幫助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在分析時間方面,應該增強分析的時效性,將過去的事後分析為主逐步發展為以事前分析為主。
六、成本考核工作要落實到位
如果企業成本考核工作不能落實到位,主要原因是企業沒有進行成本責任管理,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責任控制、責任核算、責任分析、責任信息反饋的管理體系,使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不能落實到明確的責任主體,考核也就無從談起。
綜上所述,成本會計目標是成本會計核算的最高層次,對成本會計假設、成本會計原則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響,構成成本會計核算的基礎;成本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分配、記錄、報告,體現了成本會計目標的具體要求;成本會計假設規定了成本會計運行的前提和制約條件;成本會計原則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和實務處理的具體規范,是保證成本會計目標得以實現的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成本會計目標、要素、假設和原則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成本會計核算框架體系。
正是針對上述成本會計核算內容的分析,結合企業在成本會計核算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各類問題,本書整理出下列100例成本核算禁忌,并分門別類的進行相關講解。

目次

第1篇 成本核算會計基礎禁忌
第1章 成本的經濟實質、成本會計核算程序禁忌
禁忌1 不能正確理解成本的經濟實質、成本會計的對象、成本會計核算程序
第2章 成本分析職能、要求和成本分析方法禁忌
禁忌2 對成本分析內容、原則、任務和步驟不能正確理解
禁忌3 不能正確理解成本控制基礎工作
禁忌4 不能正確使用成本分析方法
第3章 成本會計的機構設置、制度規定禁忌
禁忌5 成本會計的機構設置、成本會計人員的配備不合理
禁忌6 沒有進行成本歸口管理、成本的開支范圍及標準不清晰
第2篇 成本會計確認禁忌
第4章 確認成本費用的一般原則禁忌
禁忌7 受益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沒有得到重視
禁忌8 對謹慎性原則使用不正確
第5章 “生產成本”核算內容禁忌
禁忌9 沒有理解“生產成本”的概念
禁忌10 不能對生產成本進行正確分類
禁忌11 不能分清資本性支出與成本費用的界限
禁忌12 不能分清福利性支出與成本費用的界限
禁忌13 不能分清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禁忌14 不能分清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
禁忌15 不能分清各種產品成本的界限
禁忌16 不能分清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費用界限
禁忌17 不知道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方法
第6章 生產費用的分類禁忌
禁忌18 錯誤理解“要素費用”與“成本項目”
禁忌19 錯誤理解“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第3篇 資產結轉與攤銷禁忌
第7章 資產入賬、計價與價值結轉禁忌
禁忌20 不能正確選擇流動資產計價方法
禁忌21 流動資產期末計量屬性選用不合理
禁忌22 固定資產入賬價值不合理
禁忌23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錯誤
禁忌24 固定資產折舊范圍和折舊年限不符合準則要求
禁忌25 獲取無形資產的渠道不同,其入賬價值沒有分別確定
第8章 現代成本核算方法禁忌
禁忌26 變動成本法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
禁忌27 對現代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重視不足
禁忌28 沒有認識到存貨管理的基本決策問題
禁忌29 沒有重視內部轉移價格的作用
第4篇 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禁忌
第9章 各項要素費用的分配禁忌
禁忌30 不能正確選擇材料費用分配方法
禁忌31 包裝物的現行核算存在錯誤
禁忌32 燃料和動力費核算科目設置不正確
禁忌33 計時工資的具體形式的選用出現偏差
禁忌34 不能嚴格劃分工資和福利費范圍
第10章 輔助生產部門發生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禁忌
禁忌35 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不正確
禁忌36 使用“直接分配法”出現計算錯誤
禁忌37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步驟不正確
禁忌38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核心問題是“成本差異”的計算不正確
第11章 制造費用歸集的核算與制造費用分配的核算禁忌
禁忌39 制造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錯誤
禁忌40 不能正確確定制造費用的分配標準與分配方法
禁忌41 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費用不能正確結轉
第12章 廢品損失的核算與停工損失的核算禁忌
禁忌42 不能正確進行廢品損失的計算
禁忌43 不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與可修復廢品損失的核算不正確
第13章 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禁忌
禁忌44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沒有得到重視
禁忌45 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方法使用不正確
禁忌46 按約當產量法的比例分配產品費用使用不當
第5篇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禁忌
第14章 品種法應用禁忌
禁忌47 忽視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而選用品種法
禁忌48 采用品種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實施步驟不正確
禁忌49 不能夠按照品種法要求,分配各種要素費用
禁忌50 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基本生產車間制造費用錯誤
禁忌51 計算各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錯誤,結轉產成品生產成本,計算產品成本錯誤
第15章 分批法的成本計算禁忌
禁忌52 分批法的計算程序錯誤
禁忌53 產品成本計算的程序不當
禁忌54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不正確
禁忌55 簡化分批法的應用不正確
禁忌56 沒有進行簡化分批法與一般分批法的對比分析
第16章 分步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禁忌
禁忌57 沒有重視分步法的適用范圍
禁忌58 不能分清“廣義在產品”與“狹義在產品”的概念的區別
禁忌59 沒有正確理解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各個加工步驟的各種或各類產品
禁忌60 不能正確理解逐步結轉分步法與平行結轉分步法不同點
禁忌61 錯誤使用綜合結轉法
禁忌62 錯誤使用分項結轉法
禁忌63 半成品成本不真實
禁忌64 采用綜合結轉法結轉半成品成本,沒有進行“成本還原”
禁忌65 對平行結轉法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理解不正確
第6篇 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禁忌
第17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分類法禁忌
禁忌66 缺乏對分類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的整體理解
禁忌67 分類法中采用系數法,系數確定後,任意變更系數
第7篇 成本報表的編制禁忌
第18章 成本報表的作用和種類禁忌
禁忌68 對成本報表編制依據、要求、內容等不理解
禁忌69 不了解工業企業成本報表編制、分類和分析的方法
禁忌70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的分析不正確
禁忌71 對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缺少清楚的認識
第19章 產品生產成本分析禁忌
禁忌72 成本分析方法沒有得到熟練掌握
禁忌73 不能正確運用“指標對比分析法”
禁忌74 沒有掌握比率分析法
禁忌75 不熟悉因素分析法的具體內容
禁忌76 不能正確運用因素分析法
禁忌77 忽視對主要產品單位成本的分析
第20章 可比產品和不可比產品成本分析禁忌
禁忌78 缺乏對全部產品成本分析
禁忌79 對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形成影響的各因素變動的分析過于片面性
禁忌80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計算不正確
禁忌81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與計劃降低額的差異沒有得到分析
第8篇 現代成本核算方法禁忌
第21章 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計算禁忌
禁忌82 缺乏對聯產品、聯產品成本計算的必要理解
第22章 運用現代會計思想進行成本分析的禁忌
禁忌83 成本性態分析沒有得到充分認識
禁忌84 對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不理解
第23章 本量利分析應用禁忌
禁忌85 不清楚本量利分析的具體應用
禁忌86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和安全邊際的計算方法不正確
禁忌87 單品種本量利分析使用片面性
禁忌88 多品種條件下的保本點計算不正確
第24章 質量成本、責任成本管理禁忌
禁忌89 錯誤理解質量成本分析法
禁忌90 沒有遵循責任成本管理的基本操作規程
禁忌91 沒有進行功能成本法分析
第9篇 成本計劃與控制禁忌
第25章 定額成本與計劃成本禁忌
禁忌92 不能區分定額成本與計劃成本
禁忌93 材料成本差異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禁忌94 不能規范運用定額成本控制制度
第26章 目標成本控制禁忌
禁忌95 不了解目標成本管理與傳統成本管理的區別
禁忌96 沒有將目標成本管理作為成本控制的一個主要方法
第27章 標準成本制度禁忌
禁忌97 對標準成本的意義與分類不了解
禁忌98 標準成本制定不正確
禁忌99 標準成本的賬務處理方式不正確
禁忌100 不能規范進行標準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禁忌4 不能正確使用成本分析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采用哪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三種。要能夠正確使用成本分析方法,就需要充分掌握各種技術分析方法的具體內容。
成本分析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采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么)分為: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比較結構百分比、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并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包括以下幾項。
(1)將擬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
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
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于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
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這樣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采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算法
差額計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1)相關比率法。
由于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并以此來考查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2)構成比率法。
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查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3)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
P12-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