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吳梅村傳(簡體書)
滿額折

吳梅村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一首《圓圓曲》,既概括了“秦淮八艷”之陳圓圓的生命史,也寫出了一段驚魂的風流往事。撥動這哀弦的,就是明清之際的悲情詩人吳偉業(字駿公,號梅村)。
吳梅村崇禎四年中進士,蒙皇帝賞識,榮極一時。但大明江山不久覆亡,被逼出仕清朝,以致痛悔終生,晚年屢嘆“誤盡平生”。詩人六十四年的生命是如何演繹的?其風華綺麗的“梅村體”是如何“掬傷心之懷抱”,承載那人生之無限蒼涼的?《吳梅村傳》這部傳記以細膩的筆觸體貼詩人的隱衷,通過一個人的遭遇解讀了一個時代。
《吳梅村傳》由葉君遠編寫。

名人/編輯推薦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蘇昆山,祖父始遷江蘇太倉,漢族,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葉君遠編寫的這本《吳梅村傳》以細膩的筆觸體貼傳主的隱衷,通過一生遭遇解讀了傳主所處的那個時代。

清初的大詩人吳梅村,是一個難度較大的研究課題。葉君遠弟子80年代初在人民大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作《吳梅村年譜》,歷時五年,到1985年寫成,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後,君遠弟又完成了《吳梅村詩選》,即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在這樣長期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君遠弟又寫出了《吳偉業評傳》(以下簡稱《評傳》),要我為此書作序,我自無可推托。
我花了一周的時間,認真地讀完了這部排印稿,感到非常高興。我認為這是一部力作,在吳梅村的研究上,可說是一個里程碑。
前面講過,吳梅村研究是一個難題,那么寫評傳更是難中之難。因為做研究你可以就其某一點來進行,攻其一點,不及其余,這就范圍縮小了不少。但作評傳就必須全面深入研究有關吳梅村的一切問題,不能有所回避。我看這部《評傳》,就是對梅村的一個全面深入的研究,一個巨大的綜合研究的成果。
這部《評傳》的特點之一,是充分地再現了傳主所處的歷史環境,使人物完全在他的時代環境里活動,從而使人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吳梅村。
梅村的時代是很難描畫的,矛盾太多,太錯綜復雜,下筆很難。但作者卻有條不紊地做了全面而深入的描畫。吳梅村時代的社會矛盾,一是階級矛盾,這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領導的兩支農民起義軍與明皇朝的矛盾;二是民族矛盾,這就是以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為代表的後金(後改為大清)與明皇朝所代表的漢族政權的矛盾;三是明皇朝內部的派別斗爭,這就是在野的復社、東林黨與閹黨、官宦腐朽勢力的斗爭。這三種矛盾時漲時落,此起彼伏,不斷影響著整個局勢。到後來清軍人關則又是民族矛盾高漲。清統治者用血腥的手段將民族反抗斗爭鎮壓下去後,隨之而來的又是科場案等大獄的不斷興起,整個社會充滿著恐怖與不測,實質上仍是民族鎮壓的變換方式。吳梅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之中,所以要寫吳梅村,就必須把上面這些矛盾充分寫出來。如果撇開了這些矛盾而單寫吳梅村,那這個吳梅村就是脫離了具體時代的吳梅村。脫離了具體時代,吳梅村就將是一個不可理解的吳梅村了。
葉君遠弟在這方面的研究是很見功力的,以上這些矛盾他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較深的理解。從而使《評傳》里的吳梅村,一直是生活在他的特定的歷史氛圍里,于是這個吳梅村的一舉一動,一詩一文,都顯得是很自然,是很可以理解的了。
所以我認為這部《評傳》的突出成功之一是對于時代的深刻而精確的描述。
《評傳》的特點之二是對吳梅村的一系列的事情和詩文做了精到的確切的考訂,從而糾正了歷來的錯誤,給人耳目一新之感。例一是吳梅村在弘光朝拜少詹事的時間。顧湄的《吳梅村先生行狀》,顧師軾與日本人鈴木虎雄的《吳梅村年譜》都系于弘光元年(順治二年乙酉,1645)。《評傳》據談遷的《國榷》和吳梅村的自述,證明是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二十九日,從而糾正了以往諸家的錯誤。例二是關于《永和宮詞》的作年。顧師軾把它定在崇禎十五年,即田貴妃的卒年。這與此詩的內容不合,《評傳》作者指出:“詩中在田貴妃死後接著還寫到了崇禎帝的死以及田貴妃和崇禎相見于黃泉”等情節,故《評傳》作者考定此詩作于弘光元年二三月間。其考證精密有力,無可懷疑。例三是關于《圓圓曲》作年的考定。顧師軾系此詩作于順治元年,程穆衡系于順治十六年,鈴木虎雄則“疑作于順治十六年以後”,以上諸說,皆與事實不符。《評傳》考定此詩作于順治八年吳三桂進軍四川之前,具體時間是這一年的初冬。作者考訂精密,確然無疑,其考訂文字甚詳,此處不錄,讀者可按《評傳》原文。例四是考訂《綏寇紀略》作于順治九年嘉興,這個初稿本後來又經修改補充,但直到他去世,此書未能問世。後人將其付刻,已有改動,今所見之本,已非原貌。且此書初名《鹿樵紀聞》,後人付刻時,定為《綏寇紀略》,而現今所流行的《鹿樵紀聞》,乃是後人托名偽作。例五是關于《鴛湖曲》的作年和作意的考定。程穆衡、顧師軾、鈴木虎雄均將此詩系于順治四年,皆誤。據《評傳》考訂,應為順治九年。此詩作意,昔人都以為是憑吊懷舊之作,程穆衡說是“痛昌時見法”,靳榮藩說是“以吊昌時為主”,今人黃裳說是“絕無一字譏評,有的只是悲哀的憶念”。以上諸說,《評傳》認為都非事實。吳梅村在《復社紀事》一文中細摘吳昌時劣跡,說“來之(吳昌時字來之)不知書,粗有知計,尤貪利嗜進,難以獨任。比陽羨(指周延儒)得志,來之自以為功,專擅權勢,陽羨反為所用”,“御史發來之他罪,首臣為所累,與俱敗”,等等。且《鴛湖曲》的作年與《復社紀事》接近,而曲中“聞笛休嗟石季倫,銜杯且效陶彭澤”,石季倫顯然是指吳昌時,則“休嗟石季倫”寓意甚明。《評傳》于此詩考訂甚為詳密,讀者可以復按。例六是對《賀新郎·病中有感》一詞作年的考訂。以往論者多將此詞說成是吳梅村的臨終絕筆(康熙十年),然此詞談遷《北游錄》已有收錄,談遷卒于順治十四年,故此詞決當作于順治十四年之前。經《評傳》作者考訂,定為順治十年秋吳梅村受征召之後不久所作。我認為這個判斷是十分準確的,《評傳》的詳細論述和考訂,這里不再重復。
《評傳》的特點之三,是在評述吳梅村的時候,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求是,一是要有實事,即歷史根據,也即是史實。這一點,《評傳》引用的史實是相當充分的,我讀完全稿,感到最突出的一點,是作者完全憑事實說話,沒有虛夸之詞,沒有無根之談。二是即使有了史料,也不能隨意夸大,隨意解釋,只能按照史料所含有的內容來解釋,解釋超過了史料本身的內涵,也就成為一種浮夸之詞,也就華而不實了。但評傳作者用筆甚嚴,絕無此種現象。三是史料的內涵解釋過頭固然不行,解釋不透,不能盡發其蘊,也同樣是不行。《評傳》作者在這一點上做得尤為周密而有深度。上面所列舉各項,都是《評傳》作者對史料或傳主的作品做了充分的深研後才做出的新的準確評斷,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評傳》特別可貴之處,是對梅村仕清前後的有據有理、鞭辟入里的分析,真正做到了恰如其分、恰到好處。關鍵是《評傳》作者對梅村的時代(包括時代的種種矛盾)、對梅村其人的思想出處以及他所交往的人物的思想出處,都已經有一個透辟的了解,不是摸不透,而是摸透了,這樣,分寸也就掌握得準確了。讀這部《評傳》,只覺得根據吳梅村的思想修養、環境遭遇、性格特征,似乎他只能是最後走投無路而椎心出仕;而椎心出仕之後,又必然是耿懷難忘,永世負罪,良心上永遠得不到平衡。實際上在吳梅村的面前只有一條路,這就是像黃道周、陳子龍、楊廷麟等一樣不屈而死。要想不死也不出仕,讓歷史放過他,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名氣太大了。如果是一個沒有多大影響的人也許可以僥幸,但他是得不到這份僥幸的,可吳梅村自己卻一直在盼望祈求有這份僥幸,所以終于他落空了。
但吳梅村畢竟還是吳梅村,而不是錢謙益,不是王鐸;畢竟他自然地與黃道周、陳子龍、楊廷麟區分開來了;同時也自然地與錢謙益、王鐸等區分開來了。《評傳》對吳梅村所走的道路寫得自然而逼真,讓人們感到:這真是吳梅村。
1999.4.10于京東日住草章

目次


第一章 童年時代(十六歲以前)
一 家世
二 時世
三 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
四 才華初露
第二章 少年高第(十七歲——二十六歲)
一 復社骨干
二 兩榜聯捷
三 始習“聲韻之學”
四 立朝之始
五 賜假歸娶與虎丘大會
第三章 與黨爭相終始(二十七歲——三十三歲)
一 典試湖廣
二 黨爭的激化
三 人品和學問的楷模
四 鉅鹿之戰與《臨江參軍》
五 “奉使封藩”和任南京國子監司業
第四章 在崇禎朝最後三年里(三十三歲——三十六歲)
一 “拔腳風塵際”
二 杭浙之游
三 初識卞玉京
四 營造梅村別墅
五 談禪說佛與僧交
六 成名之作——《洛陽行》
七 天崩地坼的巨變
第五章 短命王朝中的短促的政治生涯(三十六歲——三十七歲)
一 弘光朝的建立
二 出任少詹事
三 乞假歸里
四 創作《永和宮詞》
五 避亂礬清湖
第六章 “換羽移宮總斷腸”(三十七歲——四十四歲)
一 “草間偷活”
二 《琵琶行》
三 “因借古人之歌呼笑罵,以陶寫我之抑郁牢騷”
四 劫後訪友(一)
五 劫後訪友(二)
六 再游杭浙
七 重逢卞玉京
八 千古絕唱《圓圓曲》
九 始輯《綏寇紀略》
十 《鴛湖曲》——關于個人命運的思考
第七章 應征前後(四十四歲——四十五歲)
一 乍被舉薦
二 兩社大會
三 南京之行
四 詔書下達之際
五 北上途中(一)
六 北上途中(二)
第八章 仕清三年(四十六歲——四十八歲)
一 授官之前
二 授官之後的政治態度
三 與史學家談遷的交往
四 在國子監任上
五 辭官返鄉
第九章 案獄迭起數番驚魂(四十九歲——五十三歲)
一 “倦策”初歸
二 “受患只從讀書始”
三 陳之遴案的沖擊
四 又遭戰亂
五 女兒與母親之死
六 “奏銷”、“通海”兩案的株累
第十章 晚年歲月(五十四歲——六十三歲)
一 小心避世
二 學術研究和詩文集的整理與出版
三 詩人之死
第十一章 文學見解
一 對時文的批判
二 “取其中焉而已”
三 “詩與史通”
四 “才、性情、學識”與“做詩之要”
第十二章 詩歌創作綜論
一 詩歌創作歷程回顧
二 古典敘事詩的開拓
三 “梅村體”的藝術特色
四 風格多樣的其他各體詩
第十三章 詞、戲曲和古文
一 悲壯的詞風
二 戲曲理論與戲曲創作
三 關于古文創作
第十四章 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書要目
再版後記

書摘/試閱

一 家世
明朝萬歷三十年(1609)五月二十日(以下凡月日均采用陰歷),一代著名詩人吳偉業誕生在江南太倉一個貧寒的教書先生家中。
據說吳偉業的母親朱氏臨生產時,夢見身穿大紅衣服的官府差役喜氣洋洋地送來了一副牌匾,仔細看去,原來是明隆慶五年(1571)會試的第一名鄧以贊高中的喜報,就在這時,她腹中一陣躁動,生下了偉業。這段傳聞在吳偉業去世以後被弟子顧湄寫進了《吳梅村先生行狀》之中,不知是得之于吳偉業生前的自敘還是得之于其他什么人,真假莫辨,想來杜撰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一個幾十年前的會試第一名,既難稱當世名賢,也非鄉里人望(鄧以贊是江西新建人),朱氏知不知道,記不記得這一個人物都是疑問,更不用會夢見他了。不過,即使沒有朱氏這一個預示吉祥富貴的好夢,吳偉業的誕生也同樣讓吳家上上下下歡天喜地。
添丁總是讓人高興的,何況在吳偉業誕生以前,居住在太倉的吳家的這一支脈人丁寥落,對于家族興旺的期盼正非常強烈呢。
吳偉業父親吳琨弟兄兩人,他是弟弟。哥哥吳瑗一生沒有兒子,而吳琨的原配陸氏也沒有生下兒子。偉業的母親朱氏是吳琨的繼配,生下偉業時已經二十四歲,而吳琨已經二十六歲了。可以想見,偉業的誕生讓“望子心切”“望孫心切”的父母和祖父母是如何的欣慰了。家中洋溢著一團喜氣,從祖母湯氏到伯母張氏(吳瑗的繼配)都跟著一起操勞忙碌,悉心照料著吳家的這個長孫、長子。
濃濃的喜氣中融合著殷殷的希望。“偉業”這個名字不知是落魄一生的祖父所起還是年已二十六歲卻連秀才也還沒有考取的父親所起。不管是誰所起吧,其中所寄托的那一份希冀、那一份期待則是顯而易見的:盼望他長大以後能夠成就一番了不起的功業,以光大門楣。振興家業,使日益寒窘的吳氏家族重新追尋回往日的顯赫與榮光。後來給他起字“駿公”也包含著同樣的意思。
吳氏家族確實曾經有過一段讓家族成員感到榮耀、樂于向人追述的歷史。
吳偉業的祖上原本是河南人。他的七世祖字子才,名無考,大約只是個普通人。元朝末年,為了躲避兵亂,從河南遷居到蘇州府昆山縣積善鄉。他的六世祖名埕,字公式,一字式周,由于早亡,也沒有建立什么名聲。可是到吳偉業的五世祖吳凱就開始發生變化。
吳凱,字相虞,號冰蘗,是吳埕的遺腹子。在母親的悉心教育下,吳凱自幼勤奮好學。考上秀才以後,由于擅長書法,被選拔參與了《永樂大典》的修纂。書成,獲賜金幣而歸。後來貢人國子監,中順天府鄉試。明宣德年間,被授以刑部廣東司主事,改行在云南司,再改禮部主客司主事。後母親年老辭官歸里,從此再未出仕。吳凱風度翩翩,持身恭謹嚴肅,而且精敏干練,故頗得鄉里稱譽。昆山名人、做過吏部左侍郎的葉盛就曾說過:“鄉里做官,前輩當法吳丈,後輩當法蘊章。”吳丈指的就是吳凱。
吳偉業的高祖名愈,字惟謙,號遁庵,是吳凱的第三子。他天資聰穎,博聞強記。三十二歲時考中進士,被授以南京刑部廣東司主事,進階郎中。弘治五年(1492)升為四川敘州知府,在任十二年,頗有政績。其後擢拔為河南右參政,第二年便致仕歸。自此優游林下二十余年,八十四歲卒。吳愈性謙和,喜交游,所往來者多當時名士。著名畫家文征明就是他的愛婿。在吳愈赴敘州知府任的那一年,文征明的父親文林為他作文以送行。畫家沈周為繪長卷并題短歌,書法家祝允明則在長卷上作序。此外,當時以詞翰著名的文人如朱存理、劉嘉綰等也紛紛在長卷上題寫了贈行詩。由這一件事就可以想見吳愈當年的地位聲望與文采風流了。一百多年以後,吳偉業晚年偶然從某當鋪得到了沈周所繪長卷,激動不已,浮想聯翩,寫下了七言古詩《京江送遠圖歌并序》,他為有這樣的“儒雅傾當代”的祖先感到無比自豪。 吳偉業的曾祖名南,字明方,號方塘,是吳愈次子。由于吳愈的弟弟吳惠沒有子嗣,因而過繼給吳惠。吳南被賜內閣中書,後官鴻臚寺序班。
從吳凱至吳南,吳氏三代仕宦,成為昆山望族,因此復社領袖張溥在給吳偉業祖母湯氏所獻的祝壽文中說:“溥又聞吳氏為昆陽上族,先生(吳琨)祖裔多公卿鉅人。”這是一段讓吳氏家族成員引以驕傲、無限追懷的家族史。
可惜吳氏家族的好景不長,到吳偉業祖父時,家道一下子就中落了。
吳偉業的祖父名議,字子禮,號竹臺,是吳南的次子。他的哥哥名諫,弟弟名誥,兄弟三個都沒有取得功名。不過,祖上三代做官,積聚的財富按說也足以讓他們坐享其成,過上優裕的生活了。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夠保住家產。吳偉業幼年時曾經聽祖父和祖母講述家產敗落的原因——吳偉業的祖父和叔祖吳誥因為是庶出,在家中沒有地位,不能當家,家中財產全部掌握在伯祖吳諫手中。嘉靖、隆慶年間,倭寇入侵,經常騷擾昆山一帶。吳諫用家財招募了一支千余人的軍隊,和倭寇轉戰于太湖、三泖之間。不幸戰敗,其左右皆死,吳諫也受傷,被一士兵背回,雖然免于一死,可是家產卻已耗盡,顯赫一時的昆山吳氏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恢復元氣了。吳偉業的祖父後來不得不入贅給居于太倉的瑯王牙王氏,叔祖也離開昆山,遷來太倉。偉業幼年時見過這位叔祖,既衰老又貧苦,十分可憐,靠給人占卜勉強度日。由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吳氏家道已經衰落到什么程度了。
從吳偉業的祖父吳議入贅王氏開始,吳氏這一支就定居太倉,成為太倉人了。吳諫則遷往蘇州。吳議對大哥吳諫的所作所為一定很不滿意,因此從此兩家就失去了聯系。一直到吳偉業中進士後,榮歸故里,路過蘇州之時,聽人說起,才知道自己還有個伯姑(吳諫的女兒)。他曾前往探望,那時,其伯姑已經七十三歲了。偉業回到家里,向家人說起這件事,他的父親和伯父也才知道還有個伯姊在世。
吳偉業的父親吳琨,字禹玉、蘊玉,號約齋。他善于寫文章,在應試的讀書人中頗有些名氣,張溥說他當時“文名震動江介”,固然有夸張成分,但也不會完全是信口胡言。他還頗有幾分豪爽之氣,結交了不少當時的名士,例如上面提到的復社領袖張溥、崇禎朝官至首輔的周延儒、官至兵部右侍郎的李繼貞、官至中允的李明睿就都與他交厚,在吳偉業成長與科舉的道路上,這些人後來都曾給予過提攜與幫助,這大概是他沒有預料到的,只可惜他本人的命運不濟,屢試不中,吳偉業出生之後四年,才考中秀才,那時他已是而立之年了,此後便與舉人、進士無緣。而偉業之後又添了偉節、偉光等孩子,負擔愈來愈重,上有老,下有小,全靠他支撐,家中經濟狀況愈來愈拮據。他別無謀生手段,只得以授書為業。好在他小有名氣,聘他做塾師的大戶人家不少。他是誰家聘請就到誰家任教,沒有固定場所,經常要變換地方。吳偉業小時候隨父親讀書,就至少換過四個家塾,可見轉換之頻繁了。對于吳家來說,這是一段艱辛貧苦的日子,後來偉業的母親向偉業提起這段生活,曾傷心得潸然淚下。
重振家業,恢復往昔的顯赫,成了吳偉業祖父和父親糾結于心、揮之不去的夢。當這個夢在他們手里實現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渺茫時,他們也就越來越殷切地把它寄托在兒孫身上了。
P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