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茶道(簡體書)
滿額折

茶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 元
定價
:NT$ 174 元
優惠價
87151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是由顧申主編的《茶道》。《茶道》的內容提要如下:
茶道與一般飲茶有很人區別,它有一整套完整、嚴格的程序和規則。茶道品茶十分講究場所選擇,一般都在茶室內進行。在招待賓客時,等客人坐定後,主持儀式的茶道師才開始按照規定點炭火、煮開水、沖茶或抹茶,之後將茶依次呈給賓客。客人則要十分謙恭,用雙手接過茶碗,先向茶師致謝,然後三轉茶碗,接著輕品,慢飲,奉還。
點茶、煮茶、沖茶、獻茶四道程序,是茶道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

名人/編輯推薦

茶葉源自中國。雖然有人說,茶葉的最早種植國除了中國,還有印度等,但真正將茶葉推廣到全世界的,卻非中國莫屬。而在茶葉傳入日本之後,飲茶演化成日本特有的茶道,并最終成為桑田中親所說:“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那么,如果你想了解日本式的“極致”,就去打開顧申主編的《茶道》吧。

日出之國
公元印7年,日本攝政的聖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為使節訪問隋朝,從此拉開了中日兩國大規模文化交流的序幕。聖德太子在給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之國天子致日落之國天子。通常認為,這便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7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將其國名改為“日本”,即“太陽升起的地方”,成為其正式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日出之國天子致日落之國天子。這個表述不僅讓隋煬帝不爽,我堂堂“中央之國”怎么就變成了“日落的地方”?就是在今天的中國人看來,多少也有些不舒服,畢竟日落雖美,卻有幾分凄涼。經歷了一百多年“日落”歷史之後的中國,又多了幾分額外的敏感。其實這個表述無外乎是日本追求與中國平等交往的一個夙愿,是否也有淡化“倭國”的意愿,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從中日兩國的位置而看,就算日本是“日出之國”,日落也遠遠不會在中國出現,它應該還要往西,一直到另外一個島國——大西洋上的不列顛王國。而有趣的是,不列顛王國卻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
有人說“日不落帝國”已經是落日了,其實不然,你還要向西看,在美洲大陸,還有著一個盎格魯撒克遜的傳人,說著英語的美利堅合眾國。或許有人說,金融危機後的美國也要“日落”了,其實還不然,主宰著世界金融體系的“盎格魯撒克遜家族”,依然掌握著最多的話語權。要看日落,還要向西。在花旗國太平洋的對岸,從上世紀?代開始,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日出之國”正在經歷著“失去的20年”。從日出到日落,日本正在經歷著一個輪回。
從日出到日落,上面的文字轉了地球一圈,牽出了四個國家——中日和英美。如果說世界上的大國,有哪兩個結成對子後最相像,恐怕也只有中日和英美了。中美都是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陸國家,日英都是世界上有影響力的島國;中日都寫漢字,英美都說英語;中日都是儒學與佛教之國,英美都是基督教國家;中國擊退了日本的侵略,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等等。
中日和英美這兩對“組合”雖然有很多相同,但卻有著致命的不同。英美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同盟;他們左右著世界格局,建立著包括金融秩序在內的眾多國際秩序;他們是西方的代表。中日雖然“一衣帶水”,卻紛爭不斷;他們關系脆弱,相互猜疑;他們的“中日友好”,聽上去很美,看起來遙遠,摸起來什么都不是;他們各自代表著東方。
長期以來,我一直有一個困惑,中日為什么不能結束紛爭,而像英美那樣結成同盟呢?作為世界上第二和第三經濟強國,以及有影響力的地區大國,中日的聯合不是能給自身甚至整個東方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嗎?經過觀察,我發現,雖然中日兩國的交往有20?的歷史,然而對于現代的中國人與曰本人而言,雙方的了解卻十分有限,彼此都用“過時”、“固有”的眼光看待著對方。“中目友好”大多是官方層面的“秀”,民間了解與溝通的渠道并不暢通。這直接導致了兩國官方努力了數十年的“友好成果”,往往因為一些細小的摩擦而灰飛煙滅,畢竟兩國政府誰也無法忽視來自民間的怒火,哪怕這些怒火有時候是非理性和不成熟的。
從中國的角度看,中國的年輕人提起日本,無外乎“侵略者”、“動漫”、“AV女郎”等等少數幾個刻板的印象。中國方面對于日本的研究以及出版與日本有關的圖書,都遠遠不及對歐美那么熱衷。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居,作為一個特點鮮明,并有著巨大成功經驗和慘痛失敗教訓的國家,無論今後是中國的同盟,還是朋友,抑或是對手甚至敵人,都需要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人去深入地了解。這也是我們編撰這套叢書的初衷。
本套叢書的整體構思來自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與刀——日本文化的類型》。為了管理戰後的日本,美國政府委托本尼迪克特做一份日本社會和日本國民性的調查分析報告。雖然有人對這本書內容的合理性存在質疑,但自1946年正式出版以來,此書便在美國和日本引起強烈反響,先後印了幾十次。
本尼迪克特用“菊”與“刀”來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謙恭溫和,崇奉軍國主義的窮兵黷武卻又同時具有耽美特征,桀驁不馴而又彬彬有禮,冥頑不靈又順從靈活,忠誠守信時又出爾反爾,勇敢而怯弱,保守而尚新,如此這般。”這段惟妙惟肖的描述,準確地把握了日本人的性格特征。
“菊”代表文,“刀”代表武。本套叢書正是從這兩個方面展開,盡可能地向讀者展示一個全面、真實的日本。雖然我們的能力有限,但也愿意為中日的文化交流做一些微薄之力。在《武士》《忍者》相繼出版之後,《藝伎》《浮世繪》和《相撲》也陸續和讀者見面了。本次推出的三本書,《棋道》《茶道》與《和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三種文化,都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
圍棋起源于中國是無可爭議的,但對現代圍棋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日本。雖然在近些年的世界圍棋大賽上,韓國和中國的成績要好于日本,但誰也不能否認,兩國在現代圍棋上都深受日本的影響。日本圍棋講究棋型,注重圍棋的“美感”;韓國圍棋講究搏殺,強調圍棋的“勝負”;中國圍棋吸收了日韓兩國的特點,再一次體現出了“中庸”。那么,如果你想領略圍棋之美,就去翻開《棋道》吧。
茶葉同樣源自于中國。雖然有人說,茶葉的最早種植國除了中國,還有印度等,但真正將茶葉推廣到全世界的,卻非中國莫屬。而在茶葉傳入日本之後,飲茶演化成日本特有的茶道,并最終成為桑田中親所說:“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規范和理想。”那么,如果你想了解日本式的“極致”,就去打開《茶道》吧。
和服在日本也叫吳服,聽到這個名字,中國人就不禁會想到三國時代的吳國。沒錯,正是當時日本與東吳的商貿往來,將紡織品和制衣經帶到了日本。如今,和服作為日本的一個象征,在中國有著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以至于在中國興起了“漢服熱”。但這一現象也引起了不小爭議,其中之一就是“漢服的標準”。那么,如果你想了解和服在日本的發展之路,就去閱讀《和服》吧。
本套叢書如今已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愿今後能有更多的相關書籍奉獻給讀者們。
最後,感謝青島出版集團董事長孟鳴飛先生和責任編輯楊成舜先生,沒有他們的鼓勵與幫助就沒有這套書的問世。
顧申
2012年3月于京

目次

第一章 最高境界
茶禪一昧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徑通茶室來品茗,世人聚此絕俗念”
茶道故事
第二章 榮西禪師與《吃茶養生記》
漂洋過海
茶道在東瀛
十大階段
附件一 茶道在日本的發展
附件二 茶道的形成時間年表
第三章 茶會種種
一期一會
“斗茶”與“寂靜茶”
形形色色
煎茶之道
茶道故事
第四章 宗師與流派
吃茶去
“清凈無塵”之人
“無一物中無盡藏”
“三千家”
茶道故事
第五章 舉行茶事的地方
茶室·本席·茶席
茶庭
茶道故事
第六章 以“幽寂網虛”之心為器,以“清凈純潔”之心為器
中國淵源
“茶入”與“薄茶器”
“唐物”與“和物”
茶道故事
第七章 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身
最高禮儀
化入骨髓
茶儀種類
禮儀特點
茶道故事
第八章學習·演練
工具準備
茶事禮儀
點茶開始
茶道故事
附件三 茶人
附件四 茶書
附件五 當今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書摘/試閱

和、敬、清、寂
只有了解日本茶道歷史才能真切了解日本茶道,同樣要知曉日本茶道的形成過程,也要通曉日本茶道的歷史。茶最早由中國傳入日本,最早被日本人當做一種文化、一種藝術門類。自從這股品茶之風進入日本,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在日本人最初印象中,茶是一種高級品,因而日本茶道就應運而生。可以說日本茶道最早源于中國,但它卻具有深厚的日本民族色彩,走過了獨特的形成、發展過程,具有獨特內涵。
日本茶道建立在“日常茶飯事”的基礎之上,融日常生活行為、宗教、哲學、倫理、民族美學于一爐,是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茶道不單單是物質享受,通過舉辦茶會,參加者可以研習茶禮,陶冶情操,同時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和道德水平。如同桑田中親所說:“茶道已從單純的趣味、娛樂前進成為表現日本人日常文化生活的規范和理想。”公元16世紀末,在繼承、吸取前代茶道特點的基礎上。干利休創立日本正宗茶道。通過分析他的茶道精神,我們能夠窺見日本茶道的核心精華。
村田珠光曾將茶道的特點總結為“謹敬清寂”,干利休只變動其中一字,是為“和、敬、清、寂”,簡單明了,富有內涵。“清寂”即為“靜寂”,涉及審美觀問題,這種對美的感觸主要體現在“佗”字上。“佗”日語發音為“wabi”,具有“寂寞”、“貧困”、“寒酸”、“苦悶”的含義。平安時代,“佗人”指那些失魂落魄、憂郁苦悶、孤獨的人。而到平安末期,“佗”的意思發生轉化,變為“靜寂”、“悠閑”,受到一些人的欣賞,成為美的代名詞之一。這種美感的產生,具有其特殊的思想和社會歷史根源。平安末期的鐮倉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社會最為動蕩、政治變革最大的時期之一,貴族統治階層失勢,新階層登上歷史舞臺。失去權力的貴族因此悲觀厭世,感嘆世事無常,佛教凈土宗便應運而生。失意僧人視當時社會為“穢土”,號召人們尋找心中“凈土”,遠離穢土。在這種思想的感召下,許多貴族文人逃離家庭,要么在荒野流浪,要么在林中隱居,建造草堂,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們紛紛創作“草庵文學”,以消解沉積在心中的郁悶、憤怒之情,抒發懷古情思。
在室町時代,經濟迅速發展,商業競爭激烈、活動繁忙,城市變得繁華、喧鬧。很多人開始懷念之前清寂的生活,開始傾向于“佗”的審美情趣,他們常常在城中或郊外尋覓寂靜的住所,隱居起來,享受古代田園的美好生活,以達到撫慰心靈、安養精神的目的,視寂靜、恬淡、冷峻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將這種審美意識引入“茶湯”中,令“清寂”之美廣泛普及。
“和、敬”則為倫理、道德觀念,衍生自人們熱衷占有唐物茶器時期。鐮倉時代以來,大量唐物茶器銷往日本。其中茶具和藝術品為日本茶會增添不少光彩。但也催生出豪奢攀比之風,人們一味追求唐物,忽視倭物茶會的價值。沉醉于茶道藝術的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等人,提倡簡單樸素,甚厭奢靡華麗之風,極為欣賞本國出產的黑色陶器,其深沉的色彩,流露出清寂、簡樸之美。使用如此質樸的茶具,表達出真心實意的待客之情,富含審美趣味,利于提高道德修養。
日本茶道程序繁瑣,如茶葉必須碾磨得極為精細,茶具要清理干凈,插花要依照不同的季節及賓客名望、身份地位、年齡、文化修養來設計。主持人必須做到動作規范敏捷,在準確到位的同時還要有舞蹈的節奏和飄逸感。以上種種都是對賓客的尊敬,體現“和、敬”精神。
日本茶道始終貫徹“和、敬、清、寂”四字,是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身的文化藝術活動。禪是茶道精神的核心。從另一方面來說,茶道進行了一次宗教改革,它將禪從寺院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帶回到草廬庵堂的現實環境中,令遠離俗世的禪僧變為“在家茶人”。茶道使禪與平民的生活融合,重新詮釋禪的含義。
茶道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個是以點茶吃茶為機緣的深化、高揚心境之路;另一個是以被深化、高揚了的心境為出發點的點茶吃茶之路。”茶道又是:“茶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真正理解茶道特點才能深刻了解日本茶道。
P3-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