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多元一體的客家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多元一體的客家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客家先民是中原移民,客家文化保留著厚重的中原文化特征。其因有三:一是由客家移民社會所決定的。客家人南來後,出于對外對內的需要,把中原文化作為聯結族群凝聚力的紐帶。二是新的定居地僻處山區,遠離戰亂,社會相對穩定,因此得以保留相對完整的中原文化“活化石”。三是閩粵贛聚居區連成一片,利于保留同根、同源、同質的祖居地文化,而不致被周邊族群同化而喪失固有的文化。
客家文化的中原淵源與情結,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經濟生活方面,保留了許多傳統農業生產工具的形制與古漢語稱謂。在勞動組合中,保留著守望相助的古樸民風。
服飾是區分族群的重要外在標志。體衣則是服飾最重要的部分。客家人的衣服為上衫下褲,統稱為衫褲。衫為大襟衫,褲為寬大的大褲襠。從衣服名稱至形制,均源于古代。
客家民居是我國五大民居建筑之一。其主要特征:一是在建筑理念上,以儒家宗法制度為準則,采用聚族而居和體現上下尊卑長幼有序的居住形式。二是在類型上,有圍龍屋、土樓、四角樓、五鳳樓等,可以統稱為“客家圍”。它們是對古代中原民居、莊園、塢壁和府第式建筑的繼承與變革。三是在建筑技術上,大多采用早在春秋以來在中原廣為流傳的版筑模式和特點。

作者簡介

吳永章,廣東梅縣人,1936年11月生,1960年畢業干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在中南民族大學任職,并任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駐院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南方民族(包括客家族群)的歷史文化研究。出版學術專著14部:《客家傳統文化概說》、《中國土司制度淵源與發展史》、《中國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中國南方民族史志要籍題解》、《瑤族史》、《黎族史》、《畬族與茁瑤比較研究》、《湖北民族史》、《民族研究文集》、《中南民族關系史》(主編)、《苗瑤與長江文明》(合著)、《鄂西民族地區發展史》、《異物志輯佚校注》、《多元一體的客家文化》。在《文史》、《中華文史論叢》等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共五百余萬字。曾擔任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湖北省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負責人。其論著先後獲全國或省部級獎十一項。如《中國南方民族文化源流史》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著作二等獎、國家民委社科著作一等獎;《瑤族史》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著作二等獎;《黎族史》獲國家民委社科著作一等獎。

目次

第一章 客家文化的主源--中原文化
第一節 客家文化的中原淵源總論
第二節 客家傳統宗族社會的中原傳承與情結
第三節 客家人生禮儀中的中州根源
第四節 客家歲時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的共性體現

第二章 客家文化的亞源之一--百越文化
第一節 百越概說
第二節 百越與畬瑤分屬不同族類
第三節 百越對客家經濟生活的影響
第四節 百越對客家民俗的影響
第五節 百越傳人與客家--以明清粵東地區?民社會為例
第六節 百越民間信仰與客家--以閩臺粵客家地區的媽祖崇拜為例

第三章 客家文化的亞源之二--畬瑤文化
第一節 畬瑤概說
第二節 畬瑤對客家山區經濟的影響
第三節 畬瑤對客家民俗的影響
第四節 畬瑤對客家社會生活的影響--以客家人的諱名制源于畬瑤為例
第五節 畬瑤與客家族群的互動互融--以梅州的人文始祖藍奎族屬為例

第四章 梅州與客家文化中心
第一節 梅州成為全國客家文化中心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客家商人與梅州客家文化中心形成與發展的關系
第三節 梅州地理建制的歷史發展進程
第四節 程旼是粵東中原文化傳播的第一人
第五節 羅香林是我國客家學的奠基人

第五章 河源地區是客家先民的早期居地
第一節 趙佗與客家先民
第二節 河源歷史地理沿革與客家
附錄 引用與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人生儀禮是社會的民俗事象之一。它是指一個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和年齡階段舉行的獨特儀式和禮節。在人類生活中,人們普遍遵循誕生禮、成年禮、婚禮、葬禮四大儀禮。從客家四大儀禮反映的風俗,人們從中可得出以“漢家制度,猶有存焉”?的結論。
誕生儀禮是人的一生中始發之禮。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我國家庭和家族,對嬰兒降生極為重視,因為這意味著血緣關系的不斷延續。在宗法制度盛行的客家社會里,更是如此。
男子成年禮通稱冠禮。加冠標志著社會承認童子已成人,從此享受成年人的權利與承擔社會義務。在客家地區,清代以後,普遍改為臨婚加冠,即將冠禮與婚禮一并舉行,但成年禮的實質內容并未改變。
婚禮屬人生儀禮中的大禮之一,在客家地區一直受到個人、家庭與社會的高度重視。在人生諸儀禮的演變傳承中,其形制最為完備,傳承最為長久。
在人生各項儀禮中,喪葬之禮最為繁復。它是人生最後一項“通過儀禮”和“脫離儀式”。如果說,誕生儀禮標志著一個人正式進入社會的話;那么,喪葬儀式則意味著一個人最後脫離社會,意味著人生旅程的終結。客家地區喪葬儀禮,集中體現了以孝道為中心的儒家倫理道德觀。
在以往的客家研究中,為論證客家人的根系中原,人們十分重視客家人的南遷歷史。羅香林先生提出的五次“南遷”說,奠定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基礎,堪稱厥功至偉。其中西晉末、唐末五代、宋末三次南遷,更與客家民系的形成有著重要聯系。
但是,中原漢民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南遷,“并不是客家人的獨特現象,中國南方各省居民,其祖先們大都有同樣的經歷。”它同樣可以說明這些移民是廣府人、福佬人的先民。因此要證實客家人確是中州後裔,僅僅從移民史的研究加以說明,顯然是不夠的。這是客家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我們必須從文化淵源與內容上,深入探討與討論中原文化與客家文化的源流因襲關系。因為文化是區分民族與民系的關鍵與標志。所以本節擬就構成文化重要內容的禮制方面,對客家文化中保存的中原古風闡述己見。
一、誕生儀禮
誕生儀禮是人的一生中始發之禮。以血緣為紐帶的我國家庭和家族,對嬰兒降生極為重視,因為這意味著血緣關系的不斷延續。在宗法制度極為流行的客家社會里更是如此。
誕生儀禮,始于孕育期。客家地區,懷孕謂之有身。此詞古已有之。據《國語·晉語》卷一○載,臣對文公曰:
“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
韋昭注:“娠,有身也。”(按:韋昭,三國吳人,其注集東漢鄭玄,賈逵諸家注本之大成,故可斷“有身”一詞的使用,不會晚于漢至三國時期。)換言之,客家人從在娘肚子里開始,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即今日時尚所謂的胎教,已烙上了中原印記。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