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吳孟超傳(簡體書)
滿額折

吳孟超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作者簡介

王宏甲,福建省建陽市人,其家鄉《建陽大典》設“卷前七傑”,按年代排序,列宋慈為第六人,王宏甲為第七人。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魯迅文學院文藝學專業。國家一級作家。著有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影視劇本、文論等三百多萬字。近十多年主要從事報告文學創作,《無極之路》、《現在出發》、《智慧風暴》均以生動的人物,開闊的視野,睿智的思辨和鮮明的時代性與前瞻性,引起廣泛關注。曾獲中國圖書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近作《中國新教育風暴》被許多教育部門選30集電視報告文學片。

名人/編輯推薦

他有著高超的醫術,卻仍在探索醫治患者的良方;他有著大醫精誠的思想,卻仍在博極醫源,勤奮不倦。當醫學“大家”在肝臟禁區彈奏人生激昂樂章時,怎能說他演繹的是普通人生……
王宏甲、劉標玖編著的《吳孟超傳》講述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醫學家吳孟超的故事。他醫德高尚,成為一個醫學團隊的領袖,他選送的出國留學人員全部按期歸國。他是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有一顆行星被命名為“吳孟超星”,他被胡錦濤總書記稱為“院士中的典範”。
2012年2月4日,吳孟超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為中國人的健康而作
王宏甲

為什麼要寫這部人物傳記,是為吳孟超而寫嗎?
中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全球的肝癌患者,卻有一半以上是中國人,此外全國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肝癌發病的易感人群,每年有近40萬新發肝癌病例。肝癌主要侵犯有色人種,白人極少患肝癌。於是西方有人把肝癌稱為中國的“國病”。雖然有人很反感這個說法,但這個病,中國人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征服它。
癌症長期以來被稱為“不治之症”,肝癌更被稱為“癌中之王”,常聽說,查出來,三個月到半年生命就結柬了。肝癌究竟是不治之症還是可治之症?
1978年,上海長征醫院院長趙志民患肝癌,本院從上海各大醫院請來名家會診,多認為“發現太晚了”,建議“保守治療”。趙夫人不甘心,請求找吳孟超看看。因吳孟超在京開會,沒參加會診。吳孟超返滬,認為可以手術,為他切除了大肝癌。到2011年,趙志民術後已生存33年,仍健在。
1966年,工人蔣聲和患晚期肝癌,並有結節性肝硬化,吳孟超為他切除了長有巨塊型肝癌的右半肝葉,拿出來的腫瘤共5個,大的直徑20多公分,小的4個也有雞蛋大。蔣聲和術後33年肝癌復發,吳孟超再次為他手術,到2011年蔣聲和又生存了12年,他前後兩次患癌兩次手術後已生存了45年仍健在。2011年我見到他時,只見他紅光滿面,精神飽滿,根本看不出他患過肝癌,也看不出他已有82歲。
如此寫下以上有關細節,是想說明他們患的肝癌都不輕,都到了晚期。如此描述,主要也不是想說吳孟超的手術有多高超,而是旨在探討肝癌究竟是可治還是不可治。
吳孟超一生已做了14000多例肝臟手術,其中肝癌切除手術9300多例,成功率達98.5%,有近30%的患者已生存10年以上。以此看,肝癌是可治還是不可治?
關於癌,如今民間還有個說法:三分之一是嚇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三分之一是病死的。吳孟超則說:“得了肝癌很快死亡的患者中,一半的原因是嚇死的,另一半的原因是治死的。”我曾問,“按您這麼說,除了嚇死和治死的,沒別的原因?”吳老說他說的是“得了肝癌很快死亡的患者”。他說查出肝癌的患者,大部分人各種體征都還好,也就是常聽說的某人“身體好好的,突然得了肝癌”。這時實施手術治療,是有效果的。人的生命雖然脆弱,但還沒有不堪一擊那麼脆弱,不至於患了肝癌很快就死了。吳老說:“患了肝癌首先是不要被嚇死了,其次是要有信心地積極治療。但積極治療,不是過度治療。”
過度治療會把還好的身體摧毀,這是個值得警惕的情況。當今治癌技術無疑有很大進步,有多種治療方法,也有多種藥物。但進步了的醫療技術未必與療效成正比,由於“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驅使,加上患者因恐懼而期望做更徹底的治療,便很容易造成過度治療把身體摧垮。這並非危言聳聽。正是由於不規範治療的存在,2011年9月,衛生部印發《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1年版)》,用以規範我國肝癌臨床診療行為。所以即使很有錢的人和可充分利用公費醫療者,對此均不可能全然不知。
其實,我國對癌症的治療在上世紀70年代已有顯著進展。我看到一份統計資料,以子宮頸癌為例,它曾是女性惡性腫瘤中患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上海市從1958年起在紡織女工中普查普治(所謂普治包括積極治療宮頸炎,可使患癌發生率明顯降低),15年共發現宮頸癌患者475人,15年後仍健在444人。據此算,15年生存率93.4%。這是1974年的統計資料,此後很多人繼續生活著。宮頸癌早已非不治之症,這是明顯的。
也有大量病例可以證明,並不是得了肝癌就一定會很快死去,很多人術後都在繼續工作繼續生活。即使晚期肝癌患者、肝癌復發患者,如趙志民、蔣聲和術後已生存了三四十年仍然好好活著。可是,卻多有人不信,認為“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我由此感覺,幾十年來報刊影視種種輿論稱癌為“不治之症”,促使“談癌色變”,在人們精神上的深重影響,不亞於癌症本身對患者生命的破壞,也對所有人構成了潛在的心理威脅。
我們無法讓患癌後不幸很快逝去的生命回來,但可以防止有生命仍在這樣的悲劇中恐懼而死。其實,乙肝疫苗早已問世,去注射疫苗防止乙肝,別不在意。我們還需要知道,患者個人並非無所作為,蔣聲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手術後一般每天堅持晚上8點鐘上床睡覺,早晨5點鐘起床去市場買菜,幾十年基本如此。我曾問,改革開放後,你家有電視機了,你也晚上8點鐘就上床睡覺嗎?他說習慣了,到時就想睡覺。他一日三餐堅持定時定量,除禁煙、酒、辣外,其他各種食品均無禁忌。有句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或“三分治,七分養”,這話在蔣聲和身上體現得很充分。所以,要真正征服我國的肝癌之患,遠不止是醫生的事,需要世人共同努力。
……

為什麼要寫這部人物傳記,是為吳孟超而寫嗎?
假如今日寫一部華佗傳,是為華佗而寫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以為驕傲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驕傲的外科醫生莫過於華佗。他用“麻沸散”給病人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史上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最早記載。華佗被尊為“外科鼻祖”。華佗家族是個望族,到華佗出生時已衰微。其名“佗”,有負載之意,寄寓著家族期望他振興門庭。長大後的華佗卻肩負起另一種重擔。他處在東漢末,戰亂頻仍,疫病流行。當時的著名詩人王粲曾有《七哀》詩曰:“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華佗不只是外科醫生,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還精于藥學,“麻沸散”便是在此基礎上的創造。他是個想盡各種方法去解決生民病苦的醫生,所以一生不願做官,願奔走民間,行醫客旅,拯救了無數生命。
中國最著名的藥王是孫思邈,他的故鄉陝西省耀縣孫家源有中國最壯觀的藥王廟,其中還有後人紀念孫思邈父母的殿堂。他的父母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們的自小多病的兒子日後會成為名垂千古的醫生。在婦女的命運令人心酸的時代,孫思邈的醫學巨著《千金要方》把《婦人方》列在卷首,接著是《少小嬰孺方》,由此為中醫婦科和兒科發展為專科奠定了基礎。何謂千金,孫思邈在《序》中寫道:“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有心觀察可一再看見,歷史上那些醫學聖手,都因有一顆深切關懷平凡生命的偉大心靈,才會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去鑽研醫術治病救人,才積累起高超醫術。這樣的醫生就是蒼生大醫!吳孟超繼承了這種偉大的品德。
今天吳孟超90歲了,肝癌還是最兇險的癌症,“聞之色變”的年代還沒有過去。但是,如果略作一個回顧,在他34歲選擇主攻肝臟外科之時,在中國,肝臟還是手術禁區,而今吳孟超所做近萬例肝癌手術中,生存達到10年以上的已有近30%,還有術後生存超過20年、超過30年、超過40年仍健在的。至少可以說,他和他的學生們以及世上諸多同仁的努力,已經讓我們看到,人類與肝癌的鬥爭已不是處在黑暗之中,而是能看到征服肝癌的曙光了。但是很多與肝癌作鬥爭的研究成果與形成的力量分散在各地,若能有一種辦法,較有效地把各種優勢力量集成起來,向肝癌發起集團式進攻,則征服肝癌就可能不遙遠了。吳孟超在84歲時聯合了另外六位院士,一起向國務院上書建議在上海建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獲准,2010年破土動工。90歲的吳老奔忙于在上海安亭興建一座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與防治中心,渴望會聚國內外有志于此的人才來這裏進行“集成式研究”。這其實已經是在為他身後的征服肝癌事業深謀遠慮,也是在強烈地呼喚後來人。願中國年輕的醫學生們,聽到他的呼喚。
我有幾位做醫生的青年朋友,我曾說,你有一個多麼令人羡慕的職業啊,你每天都有機會為他人做好事,你的耐心和笑容,對他人都有很大的意義。願你每天都有好心情!

目次

序言/為中國人的健康而作
第1章/橡膠樹下1922—1939
1 三歲學會走路
2 五歲下南洋
3 木槌上的小重
4 小小割膠刀
5 父母送我去上學
6 心裏有了一個祖國
7 抗日募捐義演隊
8 一個重大超越
●同時期的世界
第2章/讀書救國1939—1943
1 踏上回國之路
2 名師雲集的昆明
3 與同濟的緣分
4 一位四個孩子的母親
5 狗街
6 躲空襲
7 打工助學
8 假如沒有戰爭
9 學工還是學醫
●同時期的世界
第3章/上大學的日子裏1943—1949
1 茶館裏的抉擇
2 闖“三關”
3 中國的“辛德勒”
4 平生第一醉
5 走與留
6 又見父親
7 初見裘法祖
8 “一·二九”運動
9 三天三夜沒離開手術室
10 我偏要當個外科醫生
●同時期的世界
第4章 外科醫生1949—1953
1 路燈下的影子
2 鄭寶琦的慧眼
3 結婚
4 抗美援朝醫療手術隊
5 都市里的兩地分居
6 協和醫學院
7 值得紀念的七平方米
●同時期的世界
第5章/恩師1953—1958
1 要把病人背過河去
2 學習“裘氏刀法”
3 三喜臨門
4 選專業
5 艱難起步
6 翻譯《肝臟外科入門》
7 成功切除右半肝
8 醫院來了個年輕人
●同時期的世界
第6章/向肝臟外科進軍1958—1962
1 三人小組
2 向解剖問路
3 美如珊瑚
4 五葉四段
5 主刀第一例肝癌手術
6 還有那15%
●同時期的世界
第7章/公社社員陸小芬1963—1966
1 別了,低溫麻醉
2 女社員陸小芬
3 不可或缺的眼光
4 電影演員
5 不能忘記的前仆後繼
6 一夜之間
●同時期的世界
第8章/黃土高坡大課堂1966—1971
1 工人蔣聲和
2 遷往西安
3 上海來的赤腳醫生
4 沒有無影燈的手術室
●同時期的世界
第9章/世有非常之志1971—1975
1 我要回到我的陣地上去
2 “工農兵學員”楊甲梅
3 人類科研領域中的接力研究
4 一個偉大的志向
5 農民陸本海的世界之最
6 一個崇尚協作的年代
7 一個不尋常的春節
8 一個想法可以救活很多人
●同時期的世界
第10章/心靈風暴1975—1982
1 蔣聲和收到一封信
2 楊廣順的期望
3 一個特殊的肝癌病人
4 第一個獨立的肝膽外科
5 首招研究生
6 首次登上國際講臺
7 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8 我想報考吳孟超的研究生
9 陳訓如走了
10 郭亞軍來了
●同時期的世界
第11影“屎賓樓”的意義1983—1986
1 四個月的女嬰長了肝腫瘤
2 關聯社的標題新聞
3 肝癌“二期手術”的概念
4 輾轉數國求醫的印尼嬰兒
5 與“小不點”相遇
6 一雙神奇的手
7 忙碌的副校長
●同時期的世界
第12章/不僅僅是導師1986—1994
1 叢文銘的轉折
2 發現王紅陽
3 青出於藍
4 放到德國的一枚棋子
5 放到美國的一枚棋子
6 院中院的誕生
7 啞鈴模式
8 開啟免疫系統防治癌症的大門
●同時期的世界
第13章/群賢畢至1994—2005
1 腹部的“鑰匙孔”
2 護理是半邊天
3 慕尼克的深雪
4 為九歲男孩做肝移植
5 腫瘤基因一病毒治療新策略
6 書寫“金標準”
7 肝癌復發再手術
8 郭亞軍的“啞鈴學”
9 中西醫扶攻互補
10 東方有一座肝膽外科醫院
11 不穿軍裝的科主任
●同時期的世界
第14章/星期二門診1991—2011
1 攔路求醫
2 為貧者醫
3 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4 非技術問題
5 王甜甜的“再生”
6 網上診室
●同時期的世界
第15章/呼喚後來人2010—2011
1 他們都還好好地活著
2 征服肝癌的曙光
3 七院士上書
4 世界最大的肝癌研究和防治中心
●同時期的世界
附錄一/我的幾句心裏話 吳孟超
附錄二/吳孟超大事年表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