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水土保持林學(簡體書)
滿額折

水土保持林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水土保持林學是“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內容包括水土保持林的概念、發展歷史與展望,造林立地與樹種選擇,造林密度和種植點的配置,混交造林理論與技術,整地工程與造林技術,幼林的撫育管理,水土保持林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林體系及林種配置和水土保持林的作用與功能。教材緊密結合我國水土保持與植被建設的實踐,總結了已取得的經驗與研究成果。本教材不僅可作為高等農林院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專業本科生的教學用書,而且可供環境生態類本科生,以及農、林、水利、環境保護等管理部門與科研單位有關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名人/編輯推薦

李凱榮、張光燦主編的《水土保持林學(高等學校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特色專業建設教材)》主要內容包括水土保持林學的發展歷史與展望、造林立地與樹種選擇、造林密度與種植點的配置、混交造林理論與技術、造林整地工程、造林技術、幼林撫育管理、水土保持林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林體系與林種配置以及水土保持林的作用與功能。

目次

序前言緒論一、水土保持林的概念二、水土保持林學的主要內容及相關學科三、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四、水土保持林的發展歷史與展望思考題第一章 造林立地與樹種選擇第一節 立地分類與評價一、立地分類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二、立地分類的原則和依據三、主要立地因子分析四、立地類型劃分方法和立地評價第二節 人工林種類與造林樹種選擇一、人工林的種類二、造林樹種選擇第三節 適地適樹一、適地適樹的意義二、適地適樹的標準三、適地適樹的途徑和方法四、適地適樹方案的確定思考題第二章 造林密度和種植點的配置第一節 造林密度的意義第二節 造林密度的作用一、造林密度與幼林鬱閉的關係二、造林密度對林木生長的影響三、造林密度對林分生物量的影響四、造林密度對幹材質量的影響五、造林密度對根系生長及林分穩定性的影響六、造林密度對林分水土保持作用的影響第三節 造林密度確定的原則與方法一、確定密度的原則二、確定密度的方法第四節 種植點的配置一、配置的意義二、配置的方式思考題第三章 混交造林理論與技術第一節 混交林的特點一、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營養空間,改善立地條件二、樹種搭配合理的混交林,能相互促進生長三、混交林能減輕火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四、混交林的防護作用大五、混交林能提高生物多樣性第二節 樹種混交的基本理論一、種間關係的生態學基礎二、種間關係的實質三、種間關係的表現形式四、種間關係的發展與變化第三節 混交林的主要類型一、混交林中樹種的分類二、混交林的混交類型第四節 混交林的培育一、混交樹種的選擇二、混交比例三、混交方法四、混交林種間關係的調節思考題第四章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第一節 造林整地的特點和作用一、造林整地的特點二、造林整地的作用第二節 造林地的清理一、割除清理二、火燒清理三、化學藥劑清理第三節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一、全面整地二、局部整地第四節 整地工程設計一、整地工程設計原則二、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設計的有效容積三、降雨集流預測四、造林整地技術規格五、整地工程設計標準檢驗第五節 整地季節一、隨整地隨造林二、提前整地思考題第五章 造林方法與植被建設技術第一節 植苗造林一、植苗造林的特點及適用條件二、植苗造林技術要點第二節 播種造林一、播種造林的特點及適用條件二、人工播種造林三、飛機播種造林技術第三節 分殖造林一、分殖造林的特點及適用條件二、分殖造林的技術要點第四節 開發建設項目植被建造技術一、線狀工程植被建設技術二、水電站植被建設技術三、礦區廢棄地植被建設技術思考題第六章 幼林的撫育管理第一節 幼林的檢查、驗收一、施工作業檢查二、幼林檢查驗收三、造林工程的竣工驗收第二節 林地土壤管理一、鬆土除草二、林地養分調節三、林地水分調節第三節 林分管理一、間苗二、平茬除蘖三、修枝四、間伐思考題第七章 水土保持林規劃設計第一節 規劃設計的重要性第二節 規劃設計的任務和內容一、規劃設計的原則二、規劃設計的任務三、規劃設計的內容四、規劃設計的工作程序第三節 規劃設計的方法步驟一、準備工作二、外業調查三、資料的檢查與整理四、規劃設計五、造林規劃設計文件的編制六、規劃設計成果的評審與審批程序思考題第八章 水土保持林體系及林種配置第一節 水土保持林體系及其配置概述一、水土保持林種類二、水土保持林體系的空間配置第二節 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一、坡面形狀二、坡面水土保持林三、坡面水源涵養林四、護坡薪炭林五、坡面護牧林六、護坡經濟林七、坡面農林複合經營第三節 水文網與侵蝕溝水土保持林一、土質溝道水土保持林二、石質溝道水土保持林第四節 水庫河川防護林一、水庫防護林二、河川護岸護灘林第五節 我國主要水土流失類型區水土保持林體系配置一、黃土丘陵區水土保持林體系配置二、南方山地丘陵區水土保持林體系配置三、石質和土石山區水土保持林體系配置四、雲貴高原水土保持林體系配置思考題第九章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與功能第一節 森林對降雨的再分配作用一、林冠層對降雨的截留作用二、林下灌草層對降雨的截留作用三、枯枝落葉層對降雨的截留作用四、林分截留量和地面淨降水量的計算第二節 森林對土壤水文性質的改良作用一、土壤水分入滲二、林地土壤水分貯存三、林地土壤水分動態第三節 森林涵養水源作用及其對水質的影響一、森林對徑流的調節作用二、削減洪峰的作用三、水源涵養作用四、森林改善水質的作用第四節 森林對水蝕的控制作用一、森林對擊濺侵蝕的影響二、森林對徑流侵蝕的影響三、森林對土壤抗侵蝕能力的影響四、森林對泥石流的抑制作用第五節 林木根系固持土體的作用一、樹木根系的固土護坡作用二、樹木根系固持土體的原理三、影響根系固土作用的因素第六節 森林改良土壤的作用一、林地土壤養分循環二、改善土壤養分狀況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質思考題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 造林立地與樹種選擇
【內容提要】
立地條件類型劃分和樹種選擇是適地適樹的基礎,適地適樹是造林最重要的基本原則之一,它是決定造林成敗的關鍵。要很好地貫徹這一原則,就必須充分了解造林地的特點和樹種的生物生態學特性,掌握不同樹種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正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基礎上,選擇適生的造林樹種,做到適地適樹,進行科學造林,才能保證造林工作取得成功。
第一節 立地分類與評價造林地各種自然條件雖然受造林地區大的氣候、地形、地貌的控制,但不同的造林地塊,影響林木生長發育的因子又是復雜多變的,深入了解造林地的各種性質,對正確選擇造林樹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立地分類是研究認識造林地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立地分類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立地分類(site classification)與立地質量評價(site quality evaluation)是森林立地研究的兩項基本內容,是實現科學造林育林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立地分類與立地質量評價研究,能夠選擇適生造林樹種,提出適宜的造林育林措施,對森林的分類經營、造林成本和育林投資及森林的各種效益做出預估。它將對造林和育林質量、發展持續高效林業、天然林保護和更新、恢復和擴大森林資源發揮重要作用。
立地(即森林立地,forest site)是指林業用地上體現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對林木生存、生長有重大意義的生態環境因子的綜合。這種綜合生態因子的作用,反映出林木對其所形成的生活環境的適生狀況和生產力的潛在可能。立地條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與森林生長發育有關的自然環境因子的綜合,包括光照、溫度、空氣濕度、風、土壤的各種理化性質、植被的組成、數量、根系等情況,也包括人為活動情況。
立地分類可從狹義和廣義分類兩方面來理解。狹義上講,將生態學上相近的立地進行組合,叫立地分類,組合成的單位,稱為立地條件類型,簡稱立地類型(或植物條件類型)。
立地類型是土壤養分和水分條件相似地段的總稱。廣義上說,立地分類包括對立地分類系統中各級分類單位進行區劃和劃分。一般意義上的立地分類,多指狹義分類。劃分立地條件類型是立地分類研究的中心環節,是認識造林地特點和森林空間格局的科學手段和方法。造林和營林工作只有以立地分類為基礎,才能營造出生產力高、穩定性強和防護效益好的人工林,也才能培育出高質量的天然林。因此,科學地進行立地類型劃分和評價是實行科學造林育林十分重要的基礎工作。
立地質量評價就是對立地的宜林性或潛在的生產力進行判斷或預測。立地質量評價的目的,是為收獲預估而量化土地的生產潛力,或是為確定林分所屬立地類型提供依據。立地質量評價的指標多用立地指數,也稱地位指數,即該樹種在一定基準年齡時的優勢木平均高或幾株最高樹木的平均高(也稱上層高)。立地分類是立地評價的基礎,一般相同的立地類型具有一致的立地質量,但立地質量相同的林地并非屬于同一立地類型。
立地條件類型劃定之后,就可以為每一個類型確定造林樹種,提出造林技術措施,不僅有利于造林施工,而且能夠大大提高林業工作的水平和成效,這正是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主要目的。只有科學地劃分、評價立地類型和合理地確定不同立地類型上的喬、灌木造林樹種,并在造林實踐中證明了這些樹種能完成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從而達到造林的預期目標時,才可能真正做到適地適樹。
二、立地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一)立地分類的原則
立地分類應遵循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原則。科學性,即要求立地分類所依據的因素能正確反映立地的本質和特征,符合各立地變化的實際情況,并能做出正確的立地質量評價和生產力效益預估。實用性,即在劃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別是劃分的立地類型便于認識和運用,所依據的立地因子直觀性強、穩定可靠。因此,立地分類應考慮當前林業生產水平,盡量選擇采用容量大、易于調查和測量的主導因子。分類系統及劃分類型繁簡得當,能落實到小班、山頭和地塊,適合當前的經營水平,能更好地服務于林業生產。
1.地域分異原則
地域分異規律是指自然綜合體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變化規律,是立地分類的理論基礎。立地類型是自然地理綜合體的產物。各級立地單元的區分都是地域分異的結果。只有遵循地域分異規律的原則,才能真實反映立地發生學上的差異,分類才有科學的基礎,真實反映立地的本質差別。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很大,需要分區分類。完整的立地分類系統應反映區域分異和地方分異規律。所謂區域分異是指受制于氣候地貌影響的大范圍的變化,地方分異是通過劃分若干區域,然后在一定區域內,因地形、土壤產生的差別而劃分的若干立地單元和立地類型來體現。在森林立地分類系統中的任何一級立地單元,都必須反映本級范圍內自然地理因子的差異,特別是其表現出的生態環境因子的差異。立地類型之間在主要立地因子上有明顯的差異,相同立地類型在地域上可不連接,但立地條件必須基本一致,而且相對穩定,要求采取相同的造林和營林措施,有基本相同的生產力。
2.綜合多因子與主導因子相結合的原則
森林立地既是由多種環境因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其分類必然取決于自然綜合體特征的差異,必須綜合立地的各構成因素,找出立地的分異特征,這樣的分類才能反映立地的固有性質,如果只考慮單個或幾個自然因子做出分類,往往是片面的。然而,僅根據綜合分析很難進行具體的分類,因為綜合特征難以簡要說明,綜合指標也難確定,尤其在確定類型界限時難以動手。因此,在綜合分析各個環境因子之間因果關系的基礎上,找出對林木生長、樹種分布和林種布局有顯著影響和起限制作用的主導因子及其劃分指標,就能夠容易地將類型區分開來。在劃分類型界線時,根據主導因子并參考其他因素就容易確定。主導因子更能直觀地表達立地類型的主要特征。主導因子既是分類的主要依據,也是影響立地利用改造的主要因素,在生產實際中應用容易掌握。
3.簡明實用原則
立地分類的任務,不僅要求立地分類工作者運用豐富的生態學、造林學知識和經驗,按照上述兩個原則建立科學的立地分類系統,而且應使生態學、造林學知識和經驗不太豐富的廣大營林工作者也容易理解和使用,即森林立地分類要著眼于生產應用,服務于造林營林工作。因此要求建立分類系統時以最簡明、最準確、最直觀的命名和文字描述表達出來,確定的主導因子要求容易鑒別,以達到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分類中各級類型劃分的依據和指標都要注重考慮樹種、造林和營林上的差別以及可能帶來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在立地分類中經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因此在劃分立地條件類型時,要求其組成因子在野外調查時應便于測量,如土層厚度、坡向、海拔、植被等比較容易測定和把握。
劃分的立地類型粗細適當,能落實到小班,便于在規劃設計和造林生產中應用。例如,用土壤水分含量作為立地分類依據是科學的,但實際上在生產中無法應用,所以采用間接反映土壤水分含量的地形因子分類。
(二)立地分類的依據
立地分類系統是一定地域(空間格局和時間格局)各立地單位體系的科學反映。在世界各國立地分類中,屬前蘇聯和德國的立地分類系統較為完整實用。前蘇聯(烏克蘭學派)的立地分類系統共分六個層次,即森林類型區、類型亞區、類型分區、級組(養分組、水分組)、立地類型、輔助單位(亞型、變型、形態型); 德國的立地分類系統共分五個層次,即立地區(森林生長區)、立地亞區(森林生長亞區)、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立地變型。我國詹昭寧等人建立了中國森林立地分類系統,把立地區劃和分類單位組成同一分類系統,劃分為六級,即立地區域、立地區、立地亞區、立地類型小區、立地類型組、立地類型。該系統前3 級是立地區劃單位,后3 級為分類單位; 立地類型是基本的分類單位。立地分類的依據主要指森林立地分類系統中各級區劃和分類單位的劃分依據。
1.區劃單位劃分依據
森林立地分類系統中,屬區劃單位的級別(立地分類系統中的前3 級),主要依據為地貌、水熱組合、巖性等的分異性。如中國森林立地中“森林立地帶” 的劃分,主要依據氣候,特別是其中的空氣溫度(>10℃日數、>10℃積溫數),還參照地貌、植被、土壤以及其他自然因子的分布狀況。對人工林栽培來說,還要考慮到最熱月氣溫( ℃ )、最冷月氣溫( ℃ )、低溫平均值( ℃ )等輔助指標。中國森林立地分類分類系統的一級區劃單位“立地區域”主要依據大尺度地域分異規律,即緯度地帶性熱力分異,經度地帶性干濕分異,大地貌分異以及立地生產潛力和利用改造方向等。
2.立地條件類型劃分的依據
對于基本的立地分類單位,立地條件類型劃分依據主要是地形、土壤、水文等立地因子以及植被條件和林木生長狀況的差異劃分的。
1)環境條件
一般來說,在林木與其生長環境這一矛盾統一體中,環境是比較穩定的,不同立地環境對林分的樹種組成、結構、生產力和效益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劃分立地條件類型必須以造林地上客觀存在的立地環境作為基本依據;特別是在中國廣大無林地區的造林地上,沒有森林植被或森林植被早已被破壞殆盡,就是灌木及草本植被也經常受人為活動的強烈干擾,使其對立地性能的指示意義有很大程度的下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以非生物立地環境本身作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依據。在立地環境因子中,氣候、地形、土壤和水文因子起決定性的作用。劃分立地條件類型必須反映立地環境因子的異同性,尤其要反映出主導因子的異同性。
2)植被條件
在主要依據地形、土壤等因子來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同時,并不否認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的作用。由于植被是造林地上光、熱、水、養等生態因子的綜合反映。如在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植被蓋度的大小對于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植被較好的地區,或植被受破壞較輕的地區,只要分布規律較明顯,對其指示意義的研究比較清楚,就可以也應該利用植被作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補充依據。
3)林木生長狀況
林木生長狀況在劃分立地條件類型工作中有特殊意義。劃分立地類型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培育林木,林木生長好壞應該成為立地類型劃分是否合理的主要尺度,因此,在立地分類中,立地因子與林木生長的相關性研究是不可少的。因此,林木生長狀況也應作為檢驗劃分結果的主要依據。
綜上所述,在一定的地區內劃分立地條件類型,應該依據多因子的綜合,其中主要依據主導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還要以植被作參考,以林木生長狀況作驗證。
三、主要立地因子分析在進行森林立地分類與評價時,一般采用的立地因子主要包括三大類,自然環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和人為活動因子。自然環境因子包括氣候、地形和土壤,森林植被因子主要指植物的類型、組成、覆蓋度及其生長狀況等。在這些因子中,主要研究和應用起主導作用的因子。
(一)自然環境因子
1.氣候
氣候決定了植物賴以生存的水熱條件,從而形成了植被類型的分布格局。
如我國由北向南,形成了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熱帶季雨林及雨林等不同森林植被類型。此外,在同一個熱量帶內還由于緯度不同及大地形的干擾,水熱條件還有一定差別,使得森林植被類型的種屬組成及森林的生產力發生變化。如南方的杉木地跨北、中、南三個亞熱帶,生產力以中亞熱帶南部最高,南、北亞熱帶較低,而馬尾松生產力則由北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逐漸提高。
大氣侯主要決定著大范圍或區域性森林植被的分布,而小氣候明顯地影響樹種或群落的分布。由于氣候的這一特性,在立地分類系統中氣候一般作為地域分類的依據或基礎,在立地類型的劃分中并不考慮氣候因子。小氣候對林木生長的影響也很重要,但也很少用于立地質量評價和分類。這是因為小氣候的變化常常與地形變化緊密相關,而地形的變化還伴隨著土壤等因子的改變。如坡向、坡位的不同,小氣候與土壤條件同時發生改變,因此很難單獨獲得小氣候因素與林木生長良好的相關資料。
2.地形
地形因子并非植物生活的基本因子,但地形能夠影響與林木生長直接有關的水熱因子和土壤條件,從而反映出不同造林地在宜林性質和生產潛力之間的差異。地形因子包括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地貌部位、小地形等。
1)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的變化對區域性氣候影響很大。海拔每升高100m ,氣溫平均下降0.56 ℃ ; 緯度增加1° ,氣溫相差1.5 ℃ 。從黃土高原的變化規律看,熱量是由東南向西北隨緯度和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升高,氣溫下降,熱量減少,蒸騰蒸發減弱,氣候變得濕潤,從而可使土壤肥力提高,植被生長茂密或植被類型發生更替等。當研究的范圍較小時,一般相對高差不大,海拔高度不作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因子之一。但在相對高差很大的地方,必須考慮海拔高度的差異,海拔高度的分級可參照當地樹種的垂直分布情況,并根據當地海拔高度分布范圍,靈活掌握。海拔高度一般可分為兩級或三級:①低山或淺山區,海拔高度800~1000m 以下的地區;②中山區,海拔800~1000m 以上,海拔2500m 以下的地區;③高山區,海拔高度2500m 以上的地區。在小范圍內劃分立地類型,還可進一步細分。
2)坡向和坡度
山地的坡向,由于對光、熱、水條件具有再分配的影響,形成不同坡向、坡地小氣候條件,直接反映坡地土壤溫度及其水分的明顯差異。據山西太岳林業局等在沁源縣馬泉林場定點試驗,表土20cm 深處的溫度,早春陽坡比陰坡高出5.9 ℃(陰坡為3.2 ℃ ,陽坡為9.1 ℃ ),在雨季高1.9 ℃ ,秋季高4.6 ℃ 。不同坡向水熱條件的差異往往是植被差異的決定性條件。在甘肅隴中南部半濕潤森林草原地帶,不同坡向往往形成截然不同的兩個植被類型和土類,陰坡為森林和褐色土,陽坡為草原和黑壚土;在中部典型草原地帶,陰坡為典型草原和黑壚土或暗灰鈣土,陽坡為半荒漠草原和淡灰鈣土。不同坡向土壤養分也有一定差異,陰坡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東、西坡居中,陽坡最低。
坡向又是和坡度結合起作用的,坡度很緩時,陰坡和陽坡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差不大,坡度較陡時,則不同坡向水熱條件會顯著不同。坡度不同,水土流失程度、攔蓄地表徑流能力差異較大,坡度愈陡、地表徑流愈大、土壤侵蝕也愈嚴重。據綏德水土保持試驗站測定,一次51.7mm 的降雨,在15°的斜坡上流失了24.5~23.8mm ,在26°~30°的斜坡上流失31.3~36.9mm 。即在15°的坡面上土壤吸收的水分約相當這次降雨的1/2 。在26°~30°的坡面上只相當降雨的1/4~2/5 。因此坡度愈陡,土壤愈干燥瘠薄,林木生長愈差。
3)地貌部位
不同的地貌類型區,地貌特點不同,地貌部位的劃分也不一致,就是在一個地貌類型范圍內,也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進行劃分。不同地貌部位溫度、風的狀況、土壤的厚薄及土壤水分狀況都有很大差別,造林樹種、造林技術等也有不同,因此,地貌部位是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重要因子之一。黃土地區和土石山區比較重要的地貌部位有梁峁頂或塬面、斜坡、坡位、溝坡、溝底、坡麓、灘地等。
總體而言,局部地形的特點是:①比其他生態因子穩定、直觀,易于調查和測定;②常常與林木生長高度相關,地形稍有變化就能在林木生長上明顯反映出來;③每一個局部地形因素,如坡向的陽坡與陰坡,坡位的山脊、山坡與山洼,都能很好地反映著一些直接生態因子(小氣候、土壤、植被等)的組合特征。如山脊(或坡的上部)反映著陽光充足、干燥、風大,土層較薄(為殘積母質),水分較少,生長著比較耐瘠薄的地被植物;山洼(或坡麓)則反映著比較陰濕、微風、土層厚(通常為坡積土),而生長著喜濕喜肥的地被植物。局部地形對森林生產力有重要的影響,一個局部地形因素有綜合反映環境特征的作用,目前國內外的森林立地工作者都在用地形來劃分立地類型,并與林木生長建立回歸模型,評價立地質量。
3.土壤
土壤是林木生長的基質,是森林立地的基本因子。土壤因素本身受氣候、地質、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同地理區域的土壤差異性,而不同的土壤也決定了不同樹種的分布和生長潛力。在評價造林地的生產潛力以及制定造林技術措施時,一般都離不開對土壤條件的分析。土壤包括土壤種類、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結構、土壤養分、土壤腐殖質、土壤酸堿度、土壤侵蝕度、各土壤層次的石礫含量、土壤含鹽量、母質的種類等。
1)土層厚度
土層厚度是宜林地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厚層土林木根系發展的空間大,吸收的養分總量多。雖然有的樹種對瘠薄土層的適應能力較強,如松、柏等可以在巖石裸露的地方生長,但不論任何樹種,在土層厚的地方都會比土層薄的地方生長良好。黃土地區土層都較厚,土層厚薄不作為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因子之一,但在土石山區土層厚薄的變化很大,因而土層厚度就成為土石山區立地類型劃分很重要的因子了。土層厚薄一般可分為三類:①厚層土,土層厚度>50cm;②中層土,土層厚為25~50cm;③薄層土:土層厚< 25cm 。
2)土壤質地
土壤質地是影響土壤水分的關鍵因子。不同土壤或母質類型因土壤質地不同,其物理化學性質差異較大。土壤質地對土壤溫度、土壤透水性與保水力、土壤養分的含量與保肥能力、土壤空氣、土壤的緊實程度等許多性質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對造林工作有很大影響,砂質土有機質及養分含量低,漏水漏肥,但土溫易上升,土壤較疏松,耐瘠薄、耐旱樹種可以生長。粘質土雖然養分含量較高,但透水能力很差,土壤空氣含量很低,影響根系呼吸,特別是干燥時土壤極為堅實,林木根系很難下扎,這種土壤不經改良難以造林。即使勉強植樹,也生長不良。壤質土介于二者之間,宜林性質最好。土壤質地可按物理性粘粒(0.01mm土粒)含量多少分類,在造林工作中一般可分為3~5級:砂土,物理粘粒的含量在10%以下; 壤質土,物理粘粒含量在10 %~60%之間;必要時壤質土又可分為砂壤、輕壤、中壤、重壤四級,其物理粘粒量分別為10%~30%,30 %~45%,45%~60%; 粘土:物理粘粒含量在60%以上。
在黃土地區,黃土的機械組成在較大范圍內比較均勻一致,土壤質地并不形成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的重要因子。而在土石山地及石質山地、河灘地上的沖積性土壤,土壤機械組成的變化較大時,對林木生長的影響就會很大。對土壤質地除注意水平變化外,還要注意土壤的垂直變化,特別是沖積性土壤,不同層次往往沉積有質地不同的土壤,這些情況對樹種選擇都有很大影響。
影響造林工作的土壤性質還有土壤pH、土壤的鹽漬化程度、地下水位的高度、石灰結核的含量及結核層分布的深度等,均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作為劃分為立地類型的因子。
4.水文
水文包括地下水深度、礦化度、鹽分組成和地面積水情況等。對于平原地區該因子特別是地下水位起到重要的作用。據杜歷(1995)的研究,寧夏銀北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鹽漬化重,控制地下水位上升是灌區土壤改良的關鍵,該灌區地下水位控制在1.8m 以上時,一般不會發生返鹽現象。
在平原地區的立地分類中,水文因子特別是地下水位經常成為主要考慮因子之一。而在山區的立地分類則一般不考慮地下水位問題。
(二)植被因子
南方的常綠闊葉林、華北的松櫟針闊混交林、東北的興安落葉松林等不同森林植被類型對水熱的要求不同,從而反映到不同大氣侯帶的植被差別。從樹種分布講,紅松代表溫帶濕潤地區的樹種,油松代表溫帶耐旱樹種,馬尾松、杉木則代表喜濕熱的亞熱帶樹種。
在植被未受嚴重破壞的地區,植被狀況能反映出立地的質量,特別是某些生態適應幅度窄的指示植物,可以較清楚地揭示造林地的小氣候、土壤水肥狀況規律,幫助人們深化對立地條件的認識。例如,蕨類生長旺盛指示宜林地生產力高,馬尾松、茶樹等指示酸性土壤,黃連木、杜松等指示土壤中鈣的含量高,仙人掌群落指示土壤貧瘠和氣候干旱。同樣用建群種(或優勢種)林木優勢高、生物量、收獲量等也可衡量立地的質量。但在我國,多數造林地植被受破壞比較嚴重,如黃土高原地區由于人為活動反復干擾影響,天然植被已破壞殆盡,不少地方連次生植被也不多見,完全是一片荒山禿嶺。因此,植被因子不作為劃分立地類型的主要因子。然而,某些殘存的天然植被,仍可作為判別立地質量、選擇造林樹種、擬定造林營林措施的一種依據或參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