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微管理(簡體書)
滿額折

微管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8 元
定價
:NT$ 197 元
優惠價
8717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微管理》從細微之處著眼結合毛澤東對《資治通鑒》中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評論,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總結出領導力的內涵,體例完善,論述較為嚴謹,是目前研究《資治通鑒》領域的重大突破,填補了《資治通鑒》對現代管理工作有重大啟發意義的空白,極具實用和研究價值。對讀者特別是從政者和各級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提升領導力和執政能力有一定的助益。另外,每章手繪的精美插圖也是本書的亮點之一。.

名人/編輯推薦

《微管理》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做到,便可掌握微管理這門人體藝術。繼《微反應》《微表情》后重磅推出微管理第一書,助你贏天下。

寫在前面的話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史中起止時間最長的一部恢宏歷史巨著。《資治通鑒》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及其助手范祖禹、劉攽、劉恕、司馬康等人嘔心瀝血19年編纂的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的名字是當時的皇帝宋神宗趙頊取的,取“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意思。
《資治通鑒》成書后,一直到今天為止,為無數后人所重視、閱讀、學習,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各界要人都是熟讀不已,而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帝王、名臣、鴻儒以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更是舉不勝舉。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曾先后17次批注過《資治通鑒》,并高度評價了《資治通鑒》的價值,其對管理學科的價值也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李同成先生以毛主席點評批注《資治通鑒》的評論為核心載體,以闡述《資治通鑒》中著名的人物事件所昭示出來的管理要義為目的,歷時10年編著了這本《微管理:小處著眼讀<資治通鑒>,細處著手學習領導力》(以下簡稱《微管理》),期待《微管理》一書的問世能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領導干部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藝術有一定的幫助。
老子曾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今人也說“細節決定成敗”。由此可見,細、微之中蘊含著大智慧!對于公共行政管理與企事業管理而言,細、微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李同成先生把自己編著的專著命名為《微管理》也是基于這一點,而更進一步取“微”字“微言大義”的意思。李同成先生希望讀者通過閱讀《微管理》一書去體會本書選材的良苦用心——從小處著眼品讀《資治通鑒》,進而掌握本書提供的核心價值——從細微處著手學習領導力,讓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藝術更上層樓!善莫大焉!
總而言之,不管你是基層領導干部,或是中層骨干,還是高管;也不管你是服務于黨政機關,或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公司,你不可不讀《微管理》,更不能不學領導力!

我為什么要寫《微管理》
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鑒》是一部千古流傳的歷史巨著,是跨越幾個世紀的政治教科書。微言大義,敘事有法,“鑒千古成敗,考當今得失”,歷代興衰治亂本末畢具。毛主席稱贊:“《資治通鑒》這部書寫得好。”歷代有識之士都喜歡看這部書,可以說是案頭必備。毛主席、周總理和陳老總曾多次向外交人員講:搞外交一定要看《資治通鑒》。何止外交人員,其實人人都該好好閱讀此書,正如新編《資治通鑒》序所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鑒,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鑒,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鑒,則謀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毛主席博覽群書,但情之所鐘是《資治通鑒》,他先后看了17遍,并對主要歷史人物作了評論。這部歷史巨著其微言大義一經毛主席評論,更有許多超人創見,是寶貴的歷史財富。
為了使廣大讀者了解毛主席對《資治通鑒》的評論,我從這部浩如煙海的巨著中將毛主席評論過的部分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選出作為核心載體,并對通鑒原文不易讀懂的地方參照歷代名家的注釋和譯文加以注解,進而闡發出這些寶貴智慧對我們今天的領導管理工作的積極啟迪意義,遂成《微管理:小處著眼讀〈資治通鑒〉,細處著手學習領導力》(以下簡稱《微管理》)這本小書,以饗讀者。這樣一來,可使讀者通過閱讀、學習《微管理》,領會、感悟一代偉人對管理科學及領導力的獨到見解,并對自己的實際工作有所禆益。
我動筆前,曾和史學界的幾位朋友交換意見,他們都積極支持我寫這本書,他們說:目前我國還沒有這樣的書,此書符合廣大讀者的需要。《資治通鑒》是歷史名著,經毛主席評論,再經釋義,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歡迎。這本書的出版是—件意義深遠的事,它將與通鑒永存。
袁紹多謀難斷失先機——做領導就要當機立斷
歷史背景介紹
袁紹(?~公元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他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公元189年,靈帝駕崩,袁紹率軍盡誅宦官,但同時也錯殺了不少無辜。董卓專權后,袁紹在渤海起兵,被諸侯推舉為盟主,共討董卓,但不久后盟軍瓦解。此后,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后奪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后,于建安七年病死。袁紹之子袁譚、袁尚在袁紹死后爭權相攻,被曹操各個擊破。建安十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遼西烏丸。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定烏丸,袁尚、袁熙敗走遼東,被公孫康所殺。
陳壽在《三國志》里評論袁紹“有姿貌威容”,又認為他“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于后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于羽遠矣!”但陳壽也評價袁紹“治政寬猛有方”,得到百姓的愛戴,當袁紹南征失利歸來后抑郁而終的消息傳出時,河北百姓多為其痛哭惋惜。
毛澤東評注原文
曹操有個參謀叫郭嘉,是個河南人,初投袁紹,他批評袁紹“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有謀無斷,沒有決心,不果斷,結果兵敗于官渡,所以有謀還要善斷。
——唐漢,振肖《龍之魂——毛澤東歷史筆記解析》紅旗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350頁
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有些人是書生,最大的缺點是多謀寡斷。劉備、孫權、袁紹都有這個缺點,曹操就多謀善斷。
要反對多端寡要,沒有要點,言不及義。要一下子看到問題所在。曹操批評袁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沒有頭腦。還批評袁紹有其他缺點,兵多而分工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地雖廣,糧雖多,完全可為我所用。
——摘自毛澤東1959年6月同《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見《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5—216頁)
通鑒原文(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五》)
操欲自討劉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后,若何?”操曰:“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郭嘉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操師遂東。冀州別駕田豐說袁紹曰:“曹操與劉備連兵,未可卒解。公舉軍而襲其后,可一往而定。”紹辭以子疾,未得行。豐舉杖擊地曰:“嗟乎!遭難遇之時,而以嬰兒病失其會,惜哉,事去矣!”
白話譯文
曹操將東征劉備,手下將領都說:“與曹公爭奪天下的人只有袁紹。袁紹正要逼近,他乘人之危襲擊我們,怎么辦?”曹操說:“劉備是豪杰之士,現在不攻打,將來一定是大患。袁紹雖有大志,但他見事遲,他不會動兵的。”郭嘉也勸曹操東征,于是曹操大破劉備。曹操東征劉備的時候,袁紹的謀士田豐建議他從背后攻打曹操,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推辭。
袁紹的這個慢半拍作風真是急死人!以至田豐捶胸頓足說:“你遇到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卻以小孩生病為由白白喪失,太可惜了!”
微釋義?領導力
漢末群雄爭霸之初,天下人唯袁紹馬首是瞻,他地廣糧豐、兵強馬壯,既無內憂又無外患,良將、謀士成群,然而最終問鼎天下的卻不是他,甚至他都沒能在北方立下足來。超越他的,是他一直看不起的曹操,緣何?
這個問題,毛澤東在研究透《資治通鑒》后,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1959年3月2日,在鄭州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對三國時期幾個主要集團勢力核心人物的決策水平作了一個比較,說,曹操多謀善斷,最厲害;劉備也很厲害,“但是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點”;“袁紹這個人多端寡要,多謀難斷,見事遲,得計遲。慢了,得出一個方針就處于被動”。
同年6月,同《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毛澤東再次提到這一點:“新聞工作,要看是政治家辦,還是書生辦,有些人是書生,最大的缺點是多謀寡斷。劉備、孫權、袁紹都有這個缺點,曹操就多謀善斷。”又說:“要反對多端寡要,沒有要點,言不及義。要一下子看到問題所在。曹操批評袁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沒有頭腦。還批評袁紹有其他缺點,兵多而分工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地雖廣,糧雖多,完全可為我所用。”
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7月11日晚,在談到由陳云出來主管計委工作這個話題時(陳云在南寧會議后只負責建委工作),毛澤東再次以袁紹這個不成大器的“主公”為典型,指出此人優柔寡斷,不會用將,《三國志》的《曹操傳》《郭嘉傳》中對此都有反映。這些話,給當時在場的周小舟、胡喬木、田家英、李銳、周惠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澤東為什么一直反反復復談到袁紹這一歷史人物呢?因為他表面上是在說袁紹,實質上是要以史為鏡,照照某些領導干部。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在1959年3月2日鄭州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到,曹操的謀士郭嘉說過,袁紹這個人“多端寡要,多謀寡斷,見事遲,得計遲”。“所謂得計遲,就是形勢已經出來了,他還不能判斷,得不出一個方針來,就處于被動。”
接著,毛澤東話鋒一轉:“現在,我是借郭嘉的事來講人民公社的黨委書記以及縣委書記、地委書記,要告訴他們,不要多端寡要,多謀寡斷。謀要多,但是不要寡斷,要能夠當機立斷;端可以多,但是要拿住要點。國際的事要關心,國內各行各業要調查研究,還有各種學問,多端得很。但是可要抓住要點,一個時候有一個時候的要點。這是個方法問題,這個方法不解決,每天都在混混沌沌之中,叫做什么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什么辛辛苦苦的官僚主義。特別是對外斗爭,得計遲是很危險的。”
對袁紹其人的評價,毛澤東歸結為兩點:一是好謀無決,多端寡要,從而不能從諫如流,不能用人;二是見事遲,得計遲,行動起來總是慢半拍,以至錯失良機。關于這兩點,在《資治通鑒》里多有史實記載。
袁紹在官渡與曹操決戰中,所有的謀臣將軍都提出自己的意見,彼此努力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袁紹也確實聽取了一些意見,派劉備去騷擾曹操后方,結果失敗了。于是,一些謀臣建議說,不如暫時穩固,等待時機再行考慮;另一些謀臣又提出相反的意見,主張要急攻,徹底打垮曹操;還有一些謀臣建議,不如先回兵翼州,等待中原有變。
此時的袁紹盡管兵精糧足,卻始終左右搖擺,拿捏不定,不知道聽取誰的意見好。結果是什么呢?袁紹的無作為,給了曹操以可乘之機,曹操迅速出兵,一舉擊潰了袁紹。袁紹在歸途中,羞憤吐血而死。
袁紹為什么“得計遲”?為什么“行動起來慢半拍”?根本原因在于:作為一名統帥,袁紹抓不住主要矛盾,做決策的時候把不重要的問題當成了重要問題,所以事情出來了,他看不到形勢的變化,不能夠快速分析出得失,又聽不進謀士們的建議,結果導致了他的屢屢失敗。
在毛澤東看來,做領導的,如果像袁紹這樣的“見事遲,得計遲”,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他曾批評一些干部:“有些人在下面搞了幾個月的調查也搞不清楚,越搞越糊涂,材料越多,筆記寫得越多,腦筋越亂,理不出一個頭緒來。”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對此深有感悟:“日本的大企業常常由于拘泥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延誤了決策的時間,喪失了機會。我尊重做事完美的人,但是在這個速度決定一切的時代氛圍當中,遲遲不作決策則是企業的致命傷。”
猶太人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人的一生中,有三種東西不能使用過多,做面包的酵母、鹽和猶豫。酵母放多了面包會酸,鹽放多了菜會咸,猶豫過多則會喪失賺錢和揚名的機會。”猶豫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避免的毛病,領導者更是如此。毛澤東認為,作為一名領導者,一定要多謀善斷。
領導者學會多謀善斷,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領導藝術之一。決策能力是判斷一位領導者領導力的重要標準。“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決策是不能一拖再拖的,需要在有效的時間地點內完成。否則,正確的決策一旦過了時間就會成為錯誤的方案。袁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多謀善斷,重點還是在“謀”字上,要多謀,少謀是不行的。要與各方面去商量,要反對少謀武斷。因為客觀實際情況都是錯綜復雜、千變萬化的,而個人的知識、經驗和才能都很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看得清,也不可能什么都懂。故而,領導者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除了靠自己的學識、經驗和聰明才智外,還需要把別人的智慧吸收進來,把好的意見和建議集中起來,進行分析、比較和鑒別,最后再拿主意,下決心,作決斷。
謀是基礎,只有多謀,才能善斷。善斷不但要斷得正確,而且要斷得及時,不失時機,當機立斷。解決任何矛盾都有一個時機問題。善斷有時還需要剛柔相濟的領導方法和領導策略。在具體工作中,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需要剛則剛,需要柔則柔。當然,這里所說的剛,是剛強,處事不驚,而不是固執;是剛毅果斷,而不是剛愎自用。柔,是指辦事情形式多樣,方法靈活,臨機應變,而不是優柔寡斷。
毛澤東強調說“又要實際,又要超然,專門實際很危險”。這里所說的“超然”,就是要經過分析綜合,找出內部聯系,抓住關節,作出對事物本質的正確概括。
毛澤東指出,決策并不是一個人在那里“不作調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辦法’,‘打主意’”。通常情況下,要有一個聽取別人意見、汲取別人智慧的謀斷過程。要“多召集幾個會議商量,然后才能有所斷,所斷便是善斷”。
謀的目的就是為了斷,要當機立斷,不要優柔寡斷。領導者一定要吸取袁紹覆亡的教訓,善于當機立斷,培養敏捷的思維,才能在今天這個快魚吃慢魚的年代里應付自如。

目次

寫在前面的話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序 我為什麼要寫《微管理》商鞅立木為信開民智 領導也要講究公信力蘇秦智激張儀成偉業 領導要敢於直面批評李斯論事上《諫逐客書》 辦好實事才有說服力秦始皇一統天下定鼎 專政有理也要講藝術陳勝吳廣輸在用人上 用人不當是領導禁忌項羽自負過甚失天下 做事講民主才能成功文景二帝只是維持會 做領導不能因循守舊賈誼切時上疏《治安策》 領導解放思想少不得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 好領導都要開拓進取司馬遷受腐刑著《史記》 領導也要學習隱忍力趙充國堅持靖邊安邦 好領導都能堅持真理漢元帝柔仁誤己誤國 優柔寡斷是領導短板袁紹多謀難斷失先機 做領導就要當機立斷曹操推心置腹得天下 真誠坦率也是領導力孫權知人善用霸江東 揚長避短是用人核心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攻心為上是領導藝術諸葛亮觀大節用法正 用人藝術是觀大略小桓溫志大才疏虧一簣 做領導不要沒自信心韋睿馭人有方平天下 領導作風也是生產力梁武帝不聽忠言滅國 善於納諫是一門功課李世民智勇匡國濟世 領導必修務實與務虛千古第一女人武則天 敢作敢為才是硬道理李存勖識時務定天下 審機獨斷才能有效率附一 司馬光進《資治通鑒》表附二 《資治通鑒》序(禦制)附三 宋史司馬光傳後記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