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點心劄記(簡體書)
滿額折

點心劄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圍繞五穀做的各種點心小吃,從歷史記載到百科知識、逸聞軼事、味道品性,娓娓道來,既長見識,亦增情趣。

作者簡介

薛理勇,祖籍福建省福清市。1947年出生于上海。長期任職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從事上海歷史、中華文化史、風俗史研究。主要社會職務有:上海市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地名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道教協會常務理事等,并擔任SMG紀實頻道嘉賓主持。已出版的著作有:《文以興游——豫園楹聯碑刻賞析》、《上海路名地名拾趣》、《上海灘地名掌故》、《上海滄桑百年》、《上海俗語切口》、《上海妓女史》、《外灘萬國建筑博覽》、《上海老城廂史話》、《上海老學校》、《上海閑話》、《上海閑話碎語》、《上海租界史話》、《外灘的歷史和建筑》、《消逝的上海風景線》、《食俗趣話》等,主編《上海文化源流辭典》、《上海掌故辭典》。

名人/編輯推薦

《點心札記》圍繞五谷做的各種點心小吃從歷史記載在百科知識、逸聞軼事、味道品性,娓娓道來,既長見識,亦添情趣。

古代中國一日二餐,早餐稱饔,夕餐稱飧。《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趙歧注:“饔飧,熟食也,朝日饔,夕日飧。”上世紀50年代末,我父母支內到了江西省吉安市,于是我每隔一二年的暑假會在吉安市度過。去吉安無法直接到達,需要乘鐵路滬廣線到樟樹鎮(是清江縣的縣治),或直接坐火車到南昌,再坐汽車或贛江上的小火輪到吉安。我父母告訴我,江西人一日二餐,約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一餐。我從小就較注意各地的風俗,果然,大城市南昌一日二餐,小城市吉安也是一日二餐,可苦了那些隨家長內遷,并已在當地就讀的子女。在我的記憶中,部分吉安市的居民在60年代后期才開始改為一日三餐,這還與支內的上海人有一定的關系。
一日分饔飧二餐,從早餐到夜餐間隔6個小時,而夜餐到次日的早餐相隔十幾個小時,間隔時間確實太長了,于是就得用間隔進餐來充饑,此類用于充饑的食品就叫做“點心”。也許,饑餓容易導致反胃,心神不定,于是此種食品才被叫做“點心”,有安定心神之作用。唐朝孫頒小說《幻異志·板橋三娘子》:“有頃,雞鳴,諸客日發,三娘子先起點心,置新作燒餅于食床上,與諸客點心。”這三娘子應該是某客棧的老板娘,清晨住客準備離店,三娘子早已起早做了燒餅,提供早點服務。像我這樣年紀的人,至今仍習慣把早飯講作“點心”、“早點心”。以前,早點心多為“泡飯”,就是把隔日的冷飯用開水沖泡或重燒,更多的就是到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點心店買一副大餅油條,也可能吃一碗面或餛飩。宋人的《雞肋篇》中講:“上覺微餓,孫見之,即出懷中蒸餅云:‘可以點心。”’蒸餅即今饅頭。古代早飯后上朝,要到當日事情處理完畢才“無事退朝”,朝中議事的時間較長,而朝中食堂不備點心,不設茶歇,于是允許大臣自備點心。這位皇帝坐朝時間長了,微微感到饑餓,那位姓孫的大臣也測眼辨色,從懷中摸出一只饅頭給皇帝當點心。
點心是正餐之外的食品,且用于充饑,所以既不同于正餐的米飯、面條之類的食品,又不同于“吃白相”的零食,通常指糕、餅之類的糧食做的食品。本書涉及的大多為“五谷”加工的點心的故事、趣聞、傳說,于是取書名為——《點心札記》。
我祖籍福建,長期生活在上海,屬于“蠻子”。北方藝麥,南方蒔稻,于是北人以面食為主,而南人以米飯為主糧。對南方人來講,米飯之外,其他用面粉制作的食品,以及除米飯外的稻米加工食品都屬于點心的范疇。雖然說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均為中華民族的搖籃、發祥地,但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起源于黃河流域,中國有歷史記載的古都均在北方,毫無疑問,黃河流域步人文明要比長江流域早,而且早得多。人類社會是與日俱進的,古代的農作物品種少,能被稱為“點心”的更少,有些食品古人有古人的叫法或寫法,有些食品古今異名而同物,而更多的食品是隨社會進步而“發明”的,于是又有許多食品是“同名異物”,這就是本書會敘述的內容,也許,也是人們的興趣所在。
本書中部分插圖采自清末上海環球社出版的《圖畫日報》。《圖畫日報》1909年8月16日出創刊號,每日一刊,共出版404期,于1910年8月終刊,故拙著在引文時,有時稱“1909年”,有時稱“1910年”,在此作一說明,免得誤會。
薛理勇
寫于秋月楓舍

目次

麥粉為“面”,米粉為“粉”
過年說“年糕”
元宵食粥吃元宵
清明說“團子”
七夕說“巧果”
中秋說“月餅”
重陽說“糕”
臘八食粥與晦日送窮
蚵仔餅與油墩子
油炸檜·油炸果
從天津“狗不理包子”到上海“生煎饅頭”
蒸餅·炊餅·饅頭·包子
盤龍饅頭和上梁饅頭
鬼蓬頭·驢打滾·薩其馬·老虎腳爪
餛飩與餃子
春餅與春卷
不大的大餅和很大的羌餅
山東煎餅與上海“包腳布”
從“胡”字說古代的“胡餅”
“湯餅會”上食“湯餅”
冷淘是冷面的一種
馓子古稱寒具
粽子溯源
定勝糕與壽桃
“四大金剛”說□飯
小缽斗甜酒釀
道家的青精飯與佛教的阿彌飯
“搶羹飯”與“豆腐羹飯”
過橋米線與過橋面
米花糖與爆炒米花
豆腐及其他豆制品
中國奶酪——乳腐和臭豆腐干
并非豆類制品的豆制品——面筋和烤麩
線粉·粉皮·粉條·麻腐
用糧食做的各種糖
上海的廣式食品名稱

書摘/試閱



巧果是一種油炸果實,古代列為茶點。制作方法很簡單,將初發酵的面團打成薄片,切成5厘米長、2厘米寬的長方片,沿長的一邊中央橫切一刀,順手將面片作180度扭轉,使之形成一個“結”,放人沸油中炸至金黃,撩出即成。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大多數南貨店的糕餅柜長期供應巧果,一些糕餅店也現做現賣,大概到80年代后,上海已很少見到巧果出售了。
清《帝京歲時紀勝·七夕》中記:
街市賣巧果,人家設宴,兒女對銀河拜,成為乞巧。記錄蘇州風俗的《清嘉錄·七月·巧果》中也講:
七夕前,市上已賣巧果,有以面白和糖,綰作苧結之形,油氽令脆者,俗呼為“苧結”。至是,成偕花果,陳香蠟于庭或露臺上,禮拜雙星以乞巧。蔡云《吳歙》:“幾多女伴拜前庭,艷說銀河駕鵲翎。巧果堆盤卿負腹,年年乞巧靳雙星。”
看來,巧果是南北共有的食品,而且均在農歷七月七日的“七夕”前上市,人們(主要是女人們)用它來祭拜銀河兩側的“牛郎”和“織女”,向他倆乞討“巧”,這個“巧”是他們的性交技巧還是織女的紡織技巧,這就說不清、道不明了。古人把農歷七月叫做“巧月”,七月七日叫“巧日”或“巧夕”。明何景明《七夕》詩:“楚客羈魂驚巧夕,燕京風俗斗穿針。”
在本書的相關篇章中提到,至遲從漢代起,一種以數字迷信為主的“術數”開始風行,并不斷發揚光大。自然數中的奇數被視為“陽數”,偶數被視為“陰數”,凡逢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就是兩個“陽數”相逢,必然是一個相互“對克”的不吉利日子,人們為了趨吉避兇就要舉辦一些儀式或活動,于是,這種儀式或活動就逐漸形成了固定的節日活動。
目前所知最早記錄到“七月七日”故事的當推南朝吳均的《齊諧記》——成武丁是一仙道,有道術。一天他對他的弟弟講:“七月七日玉皇大帝的女兒織女將要渡銀河,吾已被玉皇大帝召回,要與你告別了,估計三千年后才能重返人間。”弟弟問:“織女為何要渡銀河,你又何時回來?”成武丁回答說:“織女要下嫁給銀河對岸的牽牛,我一定在三千年后回來。”到第二天成武丁果然從人間消失了。直到今天,人們還在傳說七月七日是牽牛與織女大喜的日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