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出納崗位實訓教程(簡體書)
滿額折

出納崗位實訓教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0 元
定價
:NT$ 120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高等職業教育"十二五"創新型規劃教材:出納崗位實訓教程》冠以“中國語文”的書名,力求突出中國文化、母語教育的重要性。全書共17個單元,收入了中國上下幾千年言約旨豐、文質兼美的選文,既注重文類、文體,又兼顧思想內容、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文學和文化文本并重。選文還兼顧了經典性和趣味性,時代特色鮮明。在選文過程中注意了不同的文體對于學生的現實意義。同時,為適應地方財經類高校需要,適當增加了帶有經濟色彩和地域文化色彩的選文,為讀者了解西部文化打開了一扇窗口。

名人/編輯推薦

《高等職業教育"十二五"創新型規劃教材:出納崗位實訓教程》是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材,是為大學非中文專業本科生學習中國語文而編寫的。可作為地方普通高校公共基礎課教材使用,同時也可滿足社會各界人士了解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的需要。

目次

第一單元 先秦原典思想?經
經一章 《大學》
大同 《禮記》
哀公問政(節選) 《中庸》
系辭上(節選) 《周易》
第二單元先秦原典思想?子
《論語》七則
《老子》(節選) 老子
公孫丑上(節選) 孟子
逍遙游 莊子
第三單元記事
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
原憲居魯 《韓詩外傳))
勾踐滅吳 《國語》
蘇秦以連橫說秦 《戰國策》
第四單元 記人
漢書?蘇武傳 班固
段太尉逸事狀 柳宗元
《世說新語》三則 劉義慶
憶魯迅先生 蕭紅
第五單元 景物山水
小園賦 庾信
沅陵的人 沈從文
麥積山 王仁裕
敦煌莫高窟 高爾泰
第六單元 游記日記
峨眉山行紀 范成大
通渭人家 賈平凹
釣臺的春晝 郁達夫
第七單元 生活情趣
西湖七月半 張岱
下棋 梁實秋
鳥篷船 周作人
第八單元 碑銘祭文
柳子厚墓志銘 韓愈
祭石曼卿文 歐陽修
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 陳寅恪
第九單元 序跋
詩大序 《詩經》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十單元 抒情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良淘沙 李煜
悼亡詩 潘岳
八聲甘州 柳永
沈園二首 陸游
永遇樂 李清照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棄婦 李金發
錦瑟 李商隱
第十一單元 雜文
經典常談?周易 朱自清
人生三步驟 錢穆
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權問題 薩孟武
第十二單元 小說
虬髯客傳
棋王 阿城
受戒 汪曾祺
堅硬的稀粥 王蒙
第十三單元 書信
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
家書二則 曾國藩
上樞密韓太尉書 蘇轍
第十四單元 言志詩
野田黃雀行 曹植
河西隴右幕下諸公 高適
讀山海經(其一) 陶淵明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蘇軾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李白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
自武威赴臨洮謁大夫不及因書即事寄
第十五單元 論文
史記?貨殖列傳(節選) 司馬遷
廉恥 顧炎武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余英時
杜詩顏字韓文 李澤厚
第十六單元 演講
秦誓 《尚書》
北大之精神 馬寅初
中國公學十八年級畢業贈言 胡適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九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講 魯迅
第十七單元 紀事詩
公劉 《詩經》
秦州雜詩(其一) 杜甫
飲馬長城窟行
涼州詞(其一) 張籍
長恨歌 白居易
自蕭關望臨洮 朱慶馀
涼州郊外游望 王維
后記

書摘/試閱




(4)止于至善:止,按朱熹的解釋:“止者必至于是而不遷。”“至善”指最完善圓滿的境界。本句意思是:一定要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達到之前要勤奮努力,力求達到;達到之后要持守不遷。
(5)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知道自己所要達到和堅持不變的最完善(至善)的境界。定,指心志的定向。
(6)靜:心意安定而不妄動。
(7)安:不管遭遇如何,都會安之若素。
(8)慮:處事精思詳察。
(9)得:有所得。
(10)齊其家:這里的“家’’指士大夫之家,一方面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睦睦、蒸蒸日上、興旺發達。另一方面指作為“宰”,要管理好士大夫的家及家族。古人宗法觀念強烈,宗法制度森嚴,因此,這里的家更多的是指家族。
(11)修其身:修整自身的操守,培養自身的品德,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
(12)正其心:心,人的心靈,人的天賦的本心。正,使本有的善良的心靈恒居于人心的正位,而不為七情六欲所蒙蔽。
(13)誠其意:意,心意(包括意向和意志)。誠,動詞。誠其意,意即使心意真實無妄。
(14)致其知:致,盡、極。拓展我的知識到知無不盡。朱熹說:“如讀書而求其義,處事而求其當,接物、存心、察其是非、邪正,皆是也。”(《朱子語類》卷第十五)
(15)格物:格,窮究。物,即“事”。指窮究萬物之理到盡處,這種格物,須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16)庶人:指平民百姓。
(17)壹是:都是。壹,通“一”。本,指根本。
(18)關于“本”、“末”、“厚”、“薄”;“本”與“所厚”指的是修身;“末”與“所薄”指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
(19)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先要“知止”。“知止”的內容即是“三綱領”所表述的“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通過格物、致知、意誠、心正、身修這一基本過程,才可能成為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一個真正達到“修身”的人,才有可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具體的功夫,來不得半點虛假。這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修”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的功夫,“修身”是連接“內修”與“外治”的樞紐。分別而言,“修身”與“內修”的內容相連,展示的是“獨善其身”的功夫,與“外治”的內容相連則展示的是“兼濟天下”的功夫。“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合起來就是“八條目”要求的一個讀書人所要具備的內涵與外延,也是兩千多年來中國讀書人所追求的人生目標,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的身上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個人,應該努力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這是儒家對人,尤其是在上位者的基本要求。在以“人治為主導,刑治為輔助”的歷史時期中,國家的安定和天下的太平,在根本環節上,取決于政治領導人和社會每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修心煉己與治國平天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在今天,“三綱領”、“八條目”所蘊含的人生境界仍然是無法替代的,最終你會發現,人生最高的境界也不過是“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個人實現自己的理想或達到人生最高境界的途徑也就是“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只要是一個有理想的讀書人,都無法繞開。
(導讀)
大人之學是相對于小人之學而言的,小學教的是灑掃、應對、進退等實踐之事,大學教的是實踐之理、實踐的根據,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和這些道理的根源,是學者的“入德之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