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簡體書)
滿額折

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主要介紹了紡織原料,紡織品設計與織造工藝、色彩學,染色工藝學與藝術染色、圖案設計與印刷工藝、紡織品風格與功能、紡織品性能檢測、紡織品服裝服飾應用等藝術設計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內容,既有藝術設計的理念,又有工程實施的方法,具有鮮明的藝工融合、學科交叉的特色。

作者簡介

劉元風,北京服裝學院院長。

名人/編輯推薦

《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適用于紡織品設計,輕化工程(染整方向)、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供服裝設計與工程、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藝術學等學科的研究生以及紡織品設計與加工、服裝設計與加工等相關領域的科技人員參考。

《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由北京服裝學院“紡織材料和紡織品藝工結合教學研究團隊”成員共同編寫而成。該團隊成立于2006年,以藝術設計學院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主體,設計藝術學、材料學、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和服裝設計與工程等多學科交叉,成員由紡織品藝術設計、輕化工程、應用化學、針織服裝設計等專業的骨干教師組成。
紡織品藝術設計和針織服裝設計專業注重藝術設計,輕化工程和應用化學專業在材料和加工工藝方面對實現設計效果賦予技術保障,藝科和工科相輔相成,互動融合,相得益彰。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促進了藝工學科、專業的有機交叉與結合,從而進一步整合了教育教學資源,拓寬了教學思路,更新了教學理念,增強了創新意識,打破了學科思維定式,構建了立體的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008年該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在總結教學團隊建設成果的基礎上,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服裝紡織產品的特點,將工程技能和藝術創新有機結合,體現北京服裝學院辦學特色,以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需求,編寫了《紡織品設計與工藝基礎》教材。
本書在編寫中將紡織品從纖維材料—織造—染色或印花—整理—服裝設計整個生產鏈的相關知識進行了介紹并以豐富多彩的圖片資料展示給讀者,希望能滿足與紡織品設計與加工相關專業學生或科技人員學習的需要。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服裝學院“紡織材料和紡織品藝工結合教學研究團隊”的經費支持,并得到中國紡織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達衷心的感謝。

目次

第一章 紡織原料
第一節 概述
一、紡織品及其分類
二、紡織原料
第二節 天然纖維
一、植物纖維
二、動物纖維
三、礦物纖維
四、無機纖維
第三節 化學纖維
一、再生纖維
二、合成纖維

第二章 紡織品設計與織造工藝
第一節 紡織品設計的配套表現
一、色彩配套法
二、紋樣配套法
三、風格配套法
四、款式配套法
第二節 機織物織造工藝概述
一、準備工序
二、織造工序
第三節 針織物織造工藝概述
一、緯編織物織造工藝
二、經編織物織造工藝

第三章 色彩與紡織品染色
第一節 色彩的基本知識
一、色彩與光的關系
二、色彩術語
三、色彩的感覺
第二節 紡織品與色彩
一、紡織品的藝用色彩
二、紡織品技術色彩
三、紡織品裝飾色彩
第三節 紡織品的色彩流行趨勢
一、流行色的概念
二、流行趨勢的研究和推廣
第四節 棉用染料及其染色
一、棉用染料
二、染色牢度
三、棉用染料的染色工藝
第五節 絲毛用染料及其染色
一、酸性染料染色
二、酸性絡合染料染色
三、酸性媒介染料染色
四、毛用活性染料染色
第六節 化學纖維用染料及其染色
一、分散染料染色
二、陽離子染料染色
第七節 計算機測色配色

第四章 圖案設計與紡織品印花
第一節 印染圖案設計的形式美法則
一、變化與統一
二、對稱與均衡
三、對比與調和
四、節奏與韻律
五、條理與反復
第二節 印染圖案設計的構成形式
一、單獨圖案
二、適合圖案
三、連續圖案
第三節 印染圖案設計的技法表現
一、點的構成技法
二、線的構成技法
三、面的構成技法
四、綜合構成技法
五、特殊技法
第四節 印染圖案設計的紋樣風格
一、花卉圖案
二、動物圖案
三、幾何圖案
四、條格圖案
五、補丁圖案
六、模擬圖案
七、卡通圖案
八、波普圖案
九、民族圖案
十、古典圖案
十一、杜菲花樣
第五節 紡織品基本印花方法
一、紡織品印花發展歷史
二、紡織品印花的分類
三、染料印花工藝流程
第六節 紡織品防拔染印花
一、防染印花
二、拔染印花
第七節 紡織品顏料印花
第八節 數碼印花和轉移印花
一、數碼印花
二、轉移印花

第五章 纖維藝術染色
第一節 纖維藝術染色的淵源及表現
一、染色的歷史
二、中國纖維染色藝術的人文特征及審美意識的形成
三、日本傳統纖維染色藝術的人文特征及審美意識的形成
第二節 型染藝術染色
一、型染的概況
二、有效地利用紅型、型染工藝的制約性
第三節 紅型、型染的工藝流程
一、材料、用具的準備
二、面料的準備
三、起草圖
四、型紙的雕刻
五、型板的準備
六、型紙漿糊的制作方法
七、刮制型紙漿糊的步驟
八、刷染大豆汁的步驟
九、調配染料的方法步驟
十、依型染色的方法步驟
十一、固色蒸熱
第四節 型染藝術染色應用設計

第六章 紡織品的風格與功能
第一節 紡織品的結構與風格
一、織物結構
二、織物風格的評價
第二節 紡織品功能化整理
一、織物的“三防”整理
二、織物的吸濕排汗整理
三、織物的抗紫外線整理
四、織物的免燙防皺整理
五、織物的抗菌衛生整理
六、織物的阻燃整理

第七章 紡織品性能檢測
第一節 紡織品常規檢測
一、紡織品的纖維組成分析
二、紡織品的色牢度
三、紡織品的物理力學性能
四、紡織品的外觀性能
第二節 功能性紡織品檢測
一、功能性紡織品
二、紡織品功能性檢測方法
第三節 紡織品生態檢測
一、紡織品生態檢測現狀
二、紡織品生態檢測指標
三、生態紡織品的檢測方法
四、生態紡織品預警系統的構建

第八章 紡織品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第一節 紡織品的服用性能
一、紡織品的功能分析
二、紡織品的手感分析
三、紡織品的風格分析
四、紡織品的加工工藝分析
第二節 紡織品性能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一、紡織品光澤度的設計應用
二、紡織品透明度的設計應用
三、紡織品厚度的設計應用
四、紡織品懸垂性的設計應用
五、紡織品伸縮性的設計應用
六、紡織品印花圖案的設計應用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二)再生蛋白質纖維
再生蛋白質纖維主要包括大豆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花生蛋白纖維、珍珠蛋白纖維等。
目前為止,再生蛋白質纖維的“載體”主要是維綸或腈綸,其中蛋白成分的含量一般不超過50%,甚至更低。
二、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是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紡絲而制成的纖維。常用的合成纖維有滌綸、錦綸、腈綸、氯綸、維綸、氯綸、芳綸等。
根據纖維的用途,習慣上人們又將合成纖維分為:普通合成纖維、特種合成纖維。普通合成纖維包括滌綸、錦綸、腈綸、丙綸、維綸、氯綸等;特種合成纖維有芳綸、氨綸、碳纖維等。
(一)滌綸
滌綸是合成纖維中最重要的品種之一,它是我國聚酯纖維的商品名稱。滌綸是以對苯二甲酸( PTA)或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為原料經酯化或酯交換和縮聚反應而制得的成纖高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經紡絲和后處理制成的纖維。滌綸的用途很廣,大量用于制造衣著面料和工業制品。
滌綸具有極優良的熱定形性能,滌綸紗線或織物經過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態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經多次洗滌,仍能經久不變。
1.滌綸的性能
(1)強度高。短纖維強度為2.6~5.7cN/dtex,高強力纖維強度為5.6~8.0cN/dtex。由于吸濕性較低,它的濕態強度與干態強度基本相同。耐沖擊強度比錦綸高4倍,比粘膠纖維高20倍。
(2)彈性好。彈性接近羊毛,當伸長5%~6%時,幾乎可以完全回復。防皺性好,即織物易不折皺,尺寸穩定性好。彈性模數為22~141cN/dtex,比錦綸高2~3倍。
(3)耐熱性好。在常規條件下,纖維熱性能穩定。
(4)表面光滑。滌綸內部分子排列緊密,分子間缺少親水結構,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濕性能差。
(5)耐磨性好。耐磨性僅次于錦綸,比其他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都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