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後的碉樓:東蓮花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簡體書)
滿額折

最後的碉樓:東蓮花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全球化時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文化遺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最後的碉樓:東蓮花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雲南省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為個案,從民族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視角聚焦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歷史變遷與生活樣態。以“最後的碉樓”命名的民族志書寫,不僅意在凸顯碉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標誌,在地理空間與歷史文化空間層面的重要意義,還是對東蓮花村回族文化遺產和傳統民俗的文化完整性、典型意義及其生存危機的隱喻。東蓮花村與巍山縣其他回村共同構成一個特殊的回族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因為與杜文秀起義及馬幫商貿相關而更顯滄桑厚重。與此相關的碉樓民居等文物古跡和傳統的民族民俗活動,共同構成這一文化圈人們寶貴的文化遺產,並成為當下東蓮花村藉以發展的珍貴財富。《最後的碉樓:東蓮花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圍繞東蓮花回族文化遺產的歷史記憶和民俗社會生活展開研究。內容包括村落概況、馬幫商貿的歷史記憶、村落文化符號、鄉土民俗、集體生活、小村落與大社會互動的變遷之道、文化傳承與旅遊開發的發展之路等。.

作者簡介

桂榕,回族,雲南羅平人,民族學博士,旅遊管理博士後,雲南大學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員,宗教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人類學博物館副館長。主要研究領域:回族研究、民族文化旅遊、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人類學。在《民族研究》《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學學報》《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學術探索》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著作《歷史.文化.現實:國家認同與社會調適:雲南回族社區個案研究》。主持課題多項。張曉燕,剛族,青海西寧人,民族學碩士,人類學博物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回族文化和博物館學。在《回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數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最后的碉樓:東蓮花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云南省巍山縣永建鎮東蓮花村為個案,從民族歷史記憶與文化空間視角聚焦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歷史變遷與生活樣態。以“最后的碉樓”命名的民族志書寫,不僅意在凸顯碉樓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標志,在地理空間與歷史文化空間層面的重要意義,還是對東蓮花村回族文化遺產和傳統民俗的文化完整性、典型意義及其生存危機的隱喻。東蓮花村與巍山縣其他回村共同構成一個特殊的回族文化圈,這個文化圈因為與杜文秀起義及馬幫商貿相關而更顯滄桑厚重。與此相關的碉樓民居等文物古跡和傳統的民族民俗活動,共同構成這一文化圈人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并成為當下東蓮花村借以發展的珍貴財富。

目次

緒論一、研究背景二、文化遺產與民俗文化研究的人類學視角三、回族文化遺產與民俗文化研究現狀四、雲南回族概況及個案點特色五、本書研究思路、內容結構與研究方法第一章 歷史概況:村落的區域社會史一、東蓮花村概況二、東蓮花村的由來三、東蓮花村的歷史沿革四、重要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五、民族歷史文化遺存第二章 歷史記憶:馬幫商貿的輝煌一、回族馬幫與西南絲綢之路二、蒙化回族的馬幫商貿三、東蓮花村的馬幫商貿第三章 文化符號:村落標誌性建築一、清真寺二、碉樓民居第四章 鄉土民俗:文化空間與傳統習俗一、回族民俗的宗教文化特徵二、日常生活空間三、人生閾限空間四、節日聚合文化空間五、民俗文化空間意義解讀六、傳統習俗第五章 集體生活:哲瑪提社群文化模式一、回民認同與人際關係網絡二、小哲瑪提公共空間:村落集體生活三、大哲瑪提公共空間:跨村落的集體生活第六章 變遷之道:小村落與大社會的互動一、社會變遷概述二、變遷之道:伊斯蘭教兩世吉慶觀的踐行三、國家力量對村落的影響第七章 發展之路:文化傳承與旅遊開發一、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背後的故事二、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與開發三、旅遊開發與文化保護的對策建議結語:歷史記憶、文化空間與回族歷史文化名村的發展之路參考文獻後記附錄1 村寨大事記附錄2 村寨調查表附錄3 訪談提綱附錄4 家戶基本情況調查表暨調查問卷附錄5 插圖、表格、照片索引.

書摘/試閱



三、東蓮花村的歷史沿革
杜文秀起義失敗后,蒙化回民地區的農業經濟基礎遭受嚴重破壞,清朝官吏和土豪對回民的田產進行大肆掠奪,數百年來所形成的回族商業優勢也隨之喪失,劫后余生的回民失去了家園和親人,淪為佃農,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后來清朝政府對部分回民采取了所謂的“招撫安置”政策,準許逃亡各地的難民歸業。光緒五年(1879年)后,先后有大圍埂、三家村、五茂林等村回民陸續歸籍。東蓮花村也有了搭伙合屋的開始。從此蒙化回民開始了一段艱苦創業、重整門庭的漫長而又艱辛的歷程。清末民初,各村歸籍回民的生活條件逐步改善,通過長時間的合法斗爭買回了自己的部分祖產。歸籍重建的東蓮花村回民為了生存,開始了艱辛的馬幫商貿。因馬幫、商人云集,物資吞吐量大而聞名一時,東蓮花村成為蒙化縣茶馬古道上知名的回族驛棧。
中華民國成立后,東蓮花村屬永濟鄉。當時,村落已由馬姓獨居發展為馬、張等多姓合居。民國初年,蒙化匪患成災,社會秩序混亂。回民組織自衛武裝剿匪。東蓮花村在馬如驥的帶領下組織家丁和村民站崗放哨,晝夜監視,與各村互相支援,殲滅了附近的土匪。村民以從事農業為主,但也涉足其他行業,尤以馬幫運輸最有名。馬幫趕馬販運,以糖、茶、絲麻等物為主,自行運輸、自行銷售,來往于東南亞各國。民國九年(1920年)以后,馬幫商貿以茶葉為主。據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東蓮花村共有以馬如驥為首的7支馬幫,50戶養馬,共350多匹騾馬。民國十年至十三年,東蓮花村清真寺擴建,在原基礎上擴大了三倍多。
抗日戰爭爆發后,1938~1945年,蒙化回民青年積極報名報考各地軍校,蒙化的馬幫也在積極搶運抗日戰爭軍用物資。東蓮花村以馬氏弟兄為主的回民馬幫,積極投身由緬甸到昆明、廣東、重慶的運輸支援抗戰,并曾受到當時政府多次嘉獎。國民黨軍旅要員白崇禧1942年拜訪馬家,把他的照片分別送給馬氏弟兄,表示敬佩和鼓勵。昆明陸軍少將楊盛奇拜訪馬家,贈送椿木匾“誠一不二”,至今仍懸掛于清真寺朝真殿門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東蓮花村一直是永建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1950年蒙化解放,東蓮花村屬蒙化縣第三區,區公所駐馬家大院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