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慶賀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學術文集(簡體書)
滿額折

慶賀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學術文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原本想寫一篇學術性的序言,準備在重新通讀于老師的全部論著后寫一篇對于老師學術思想和學術成就全面評價的論文,但由于時間問題還是改了主意,決定寫一篇序言式的評價文章;也就是拋開所有的材料,單憑和于老師相處33年來我對于老師的了解寫一篇感想式的序言。當然,那篇學術性的評論還是要寫的,只是趕不上這本文集的出版了。
于潤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學家和音樂教育家,他在音樂史學和音樂美學領域所撰寫的論著,已成為當代中國音樂學學術研究的標志性成果。作為一名教育家,他在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領域所做出的貢獻,為中國藝術教育樹立了一面旗幟。于先生的學術成就和藝術貢獻可以用很大的篇幅來論述,作為這本文集的序言,只是憑我的認識對它作一個簡單的描述。

名人/編輯推薦

《慶賀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學術文集》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目次

于潤洋先生的學術成就和社會貢獻(代序)
于潤洋學術思想研究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傳統與當代的結合 ——音樂學家于潤洋
于潤洋與中國當代音樂美學
音樂學分析的深化探索 ——《悲情肖邦》對美學思考的啟迪
音樂哲學書信 ——致于潤洋
以厚積薄發叩開創新之門 ——評于潤洋的現代西方音樂美學研究
體制內的思想者 ——獻給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
于潤洋教授二三事
我就是敬慕這樣的人 ——讀于潤洋教授《八十述懷》有感
音樂學分析的道路 ——于潤洋先生八十華誕寄語
于潤洋專業音樂教育思想的理論與實踐
論于潤洋西方音樂史學研究中的理論建構 ——為慶祝恩師于潤洋先生八十華誕而作
于潤洋教授音樂美學專業研究生教學成果研究
簡談于潤洋教授對中國馬克思主義音樂史學建設的貢獻
論于潤洋《貝多芬思想、創作中的人道主義內涵》一文的歷史地位
于潤洋與肖邦研究
是誰?叩響了哀傷的心門 ——循著《悲情肖邦》的“舞步”遙望“悲情之路”
于潤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關問題專題研討會以及相關成果
音樂學學科問題討論
篳路藍縷的音樂美學之旅 ——中央音樂學院新時期音樂美學教研紀略
肖邦三議
音樂的詮釋 ——關于詮釋音樂的五個層次及其相互關系
馬勒百年祭
音樂分析學的任務與使命
命題的合理域問題
無窮的探索 ——關于音樂美學學科性質及教學特點的思考
對“內容”與“形式”問題的梳理 ——兼再談音樂美學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獨立音樂觀念 ——一次范式更換
錯覺圖 ——游走于形式與形式之外的凝思游戲
言說音樂的三種術語及隱喻 ——為導師于潤洋教授八十壽辰而作
only,or,and:aesthetics,beauty;furthermore to be OF not to be: experience,concept,transcendental ——慶賀于潤洋教授八十華誕特別寫作
《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前奏曲及終曲和聲與德彪西印象主義和聲的哲學—美學闡釋
從音樂風格的概念內涵看音樂風格分析
復歸音樂與心靈的契合 ——就黑格爾音樂美學思想展開的當代反思
審美現代性視野中的西方音樂進程
主體普遍性與客體質量 ——論音樂價值判斷的客觀性
深刻的反思一生的總結 ——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五交響曲》的音樂學分析
晚明四士音樂美學思想比較研究
音樂,從感性體驗到理性認知
所望之實底未見之確據 ——從音樂存在方式談及音樂作品之原作
于潤洋自述及相關資料輯錄
八十述懷
附錄一 于潤洋新時期以來業務活動編年紀事(1978~)
附錄二 于潤洋部分著述目錄
編后記

書摘/試閱



他認為,“什么叫做美,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來表珊情趣。世間并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這種爭論本來純屬學術范疇,然而長期以來卻把它上升到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高度。而于潤洋老師正是借20世紀80年代對外開放、文化環境相對寬松的春風,在音樂這個比其他藝術還要“形而上”的領域探索了這一艱澀且敏感的課題的。
本論文集有多位于老師的學生對他的美學思想做了詳細的分析,故此這里我不打算展開對于潤洋老師整個音樂美學觀的論述,僅以他對“現象學”在音樂領域意義的評價為例,說明他是如何運用鮮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探討音樂美的特殊性這個問題的。于潤洋老師在《羅曼·茵格爾頓現象學音樂哲學評述》中對這位胡塞爾的追隨者,從哲學思想淵源人手,詳細闡釋了其現象學的音樂哲學觀。他一方面指出了茵格爾頓“意向性”的唯心主義傾向,另一方面又特別注意到茵格爾頓不同于胡塞爾的獨特之處。“茵格爾頓認為,存在著兩種對象,一個是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實在對象,另一個是依附于人的意識的意向性對象。”于老師在其研究中總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前提下,努力發現許多以往被視為唯心主義者的思想中的閃光之處,并借鑒其中的合理內核用于自己的學術研究,特別對音樂這一主觀性很強的藝術的研究。在該文中他強調了研究茵格爾頓意向性的意義:“一方面它有利于我們從理論上克服漢斯立克的純形式論的影響,扭轉忽視思想精神內涵、單純追求形式上標新立異的風尚,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克服將內容與形式機械割裂、忽略對聲音形式的塑造和深入研究而侈談空洞內容的趨向。”在《論音樂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文藝研究》1996年第5期)他又循這一思路進一步闡述了音樂作品存在方式的二重性特質:“音樂作品既是一個自身獨立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物態性客體,同時又是一個離不開接受者意識活動的、非實在的觀念性客體。這二者處于一種辯證的統一之中,它們相互依存,互為條件。”誠如于老師在該文的最后所說的:“音樂作品二重存在的方式這個命題的提出,在為音樂美的本質這個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思路和途徑的同時,也為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音樂作品的本體分析,直到音樂的歷史研究,乃至音樂批評的實踐提供了一個可供思考的理論前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