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書畫 大師談(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書畫 大師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8 元
定價
:NT$ 221 元
優惠價
8719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書畫:大師談》按時間順序編排,輯錄了鄭昶、陳師曾和宗白華三位大師的書畫研究成果,全書提綱挈領地介紹了三代以下至明清兩代的書畫藝術的歷史,梳理了歷代書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流派的一些代表性畫家、書法家的風格,而且非常注重中國書畫發展歷程中內在的淵源關係,不失為一部文字優美、學養深厚的書畫知識普及讀本。

作者簡介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甯(今修水)人。陳寶箴孫,陳三立(陳散原)長子,陳寅恪之兄。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其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風俗畫多描繪底層人物。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鄭昶(1894-1952),字午昌。我國“五四”時期的一位學者型畫家,山水、人物、花卉兼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畫學全史》、《中國美術史》。1929年編著出版的35萬言《中國畫學全史》,蔡元培譽之為“中國有畫史以來集大成之巨著”。宗白華(1897-1986),曾用名宗之櫆,字白華、伯華,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被譽為“融貫中西藝術理論的一代美學大師”。著有《宗白華全集》及美學論文集《美學散步》、《藝境》等。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書畫大師談》編輯推薦:一部文字優美、學養深厚的書畫鑒賞知識寶典;輯錄了陳師曾、鄭昶和宗白華三位大師的書畫研究成果;歷數自遠古至今,歷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家等,集大成之書畫知識普及讀本。

目次

第一章書法第二章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一用筆二結構三章法第三章繪畫第四章中國人物畫之變遷第五章文人畫的價值第六章漢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七章魏晉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八章南北朝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九章隋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章唐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一章五代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二章宋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三章元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四章明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第十五章清之畫學一概況二畫跡三畫家編後記

書摘/試閱

書法
通常所謂書畫同源之說,大概是由于倉頡的象形文字而起的。伏羲所造的八卦,雖有畫意,但我們不能認為文字。倉頡仰觀奎星圓曲的姿勢,俯察鳥獸山川的形態與痕跡,體類其象形,而畫成字;這種象形的字,謂為雛形的畫亦無不可,所以有書畫同源之說;但這種文字之為我國文字的初祖,是無疑的了。
許氏《說文?自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之跡,而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這是說倉頡觀鳥獸之跡而生發明文字的動機。《孝經援神契》上說:“奎主文章,倉頡效彖。”這是說倉頡觀天象而生發明文字的動機。
六書的第一條便是象形。象形文字,是把物象畫出來隨體詰詘而成的文字。例如(日),(月),(山),(水),(馬),(鳥)等。這些便是倉頡當時所造的文字,通常稱做“古文”,亦稱“篆畫”。自從黃帝以來,一直到周代的宣王時,二千余年間,我國所通行的字,只是這種“篆書”。
到了周宣王時,有史官名史籀,創制大篆,其體裁和古文不同。這種文字,在現存北平孔廟大成門左右兩廡下的十個周代“石鼓”上可以看到。這“石鼓”刻著宣王巡狩岐陽時史籀所作的頌詩,已在雕塑章述過。這“大篆”又稱“籀文”,春秋戰國時的銅器款識,間或亦用此種文字。
東周亡后,秦并六國,秦始皇焚書坑儒,古文差不多完全消失。于是始皇改革文字,命丞相李斯損益倉頡和史籀二家的文字,創造“小篆”。亦稱“秦篆”。同時他又命下人程邈創造“隸書”。李斯所書的泰山碑殘石,至今尚有二三字遺留在山東泰安的東岳中。
隸書的成就,乃是起于官職的多事,以便施于徒隸的。這隸書又名左書,因為其書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書的不逮。這一點是我國文字最大的變遷。由篆入隸,在現在也還是并行的。
秦代還有一種字體,叫做八分,是秦代上谷人王次仲所作。體裁和隸書差不多。自來關于“隸”和“分”的辯論文字很多。除《佩文齋書畫譜》外,清代翁方綱有篇專論,叫做《隸八分考》,其他如劉熙載的《藝概》及包世臣、康有為書中,都曾說到這個問題。
漢代初期,學童在十七歲以上,要受考試。關于書學方面,先令諷籀書九千字,然后才試以八體。所謂八體,乃是秦時流行的書法。即是:一,大篆;二,小篆;三,刻符;四,蟲書;字為蟲鳥之形,是寫在幡信上的。五,摹印;即是后世所稱繆篆,其文屈曲纏繞,是摹印章用的。六,署書;凡一切封檢題字,及榜題屬之。七,書;用于一切兵器的題識的。八,隸書。從這八體上可以看出秦代字體改革后的種種不同書法的模樣。
從漢代經過晉代以至于六朝,書法又有了許多變化。現在所通行的“真書”,“行書”,“草書”,都是這時候所產生出來的。除此之外,尚有“飛白”一種。
漢代的隸書和秦代的不同,我們在漢碑上可以看到。其書法的精美,乃是學隸書的人的范模。
前漢元帝時,黃門令史游作“章草”;到了王莽時,又有“六體書”產生,但都不足論述,后世亦都不傳。到了后漢,有王次中者不是秦時作“八分”的上谷人王次仲作“楷書”,劉德作“行書”,左中郎蔡邕作“飛白”,征士張芝作草書。這些書家的遺跡,至今已不復有存。漢代的書法,除碑碣上的石刻隸書外,墨跡是很不易見到的。但我們可以知道,漢代書法是有著長足的發達的;凡古、籀、隸、分、楷、行、草等字體都是齊備的。
三國時有個名家,名鐘繇,字元常,是魏的潁川人;對于后代書法上,有著顯著的影響。他長于草書,于八分亦甚精。他寫的草書,有人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八字來形容。他用八分寫的《魏受禪碑》,今尚存于河南許州,是著名古碑之一。
書法到了晉代,是漸趨于藝術化了。晉人是最善書法的,所以人材輩出,為嗣后書法家的典型。有衛夫人者,名鑠,字茂猗,是汝陰太守李矩的妻。她是很精于書法的,她著的《筆陣圖》,可說是她自己的筆法的敘述。她說:“陣云墜石,斷犀弩發,枯藤崩浪,懸針垂露,玉筋古釵。”這些話都是她自己的經驗之談,于此可以窺見她的書法的大概。
晉代著名書家而為后世所宗仰的有太常索靖字幼安,王右軍和他的兒子中書令王獻之。這父子二王的書法到現在還可以看到很顯明的影響。王右軍是有著古今書圣之稱的。
王右軍,名羲之,字逸少,以秘書郎中起家,為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他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他的書法是直接受衛夫人的影響,間接學鐘繇。他的草書和隸書,為古今之冠。他的筆勢飄若游云,矯若驚蛇。除精于書法外,兼工繪畫。
王獻之,字子敬,是羲之的第七個兒子。年輕時即負盛名,才氣磅礴,高邁不羈。亦是工“草書”和“隸書”的,與其父并稱二王。身為建威將軍,做過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去職后,以王珉代之,因此世人有獻之為大令,珉為小令之稱。除工書法外,亦能繪事。
二王的筆跡,歷代都有拓本和刻帖,現今仍為士林所珍貴的。
晉代的流行字體,以真書、行書、草書為最,這是因為這種字既通俗應用,又較篆書、隸書便利的原故。
南北朝的書家,最有名的是宋的中散大夫義興太守羊欣和梁的國子祭酒蕭子云二人。羊欣,字子敬,長于隸書,與王獻之甚相交好。蕭子云字景喬,他的書法仿鐘繇和王右軍而稍變其體,最善草、隸、飛白。此二人均為唐宋二代書家所好。
書品是始于南北朝的梁度支尚書庾肩吾。南北朝關于筆法的撰述有《二十四訣》、《永字八法》等。
唐宋以來的書法家,大都是源出于晉人。書法家之可稽考者,較前為多;其中不乏后世典型的人物。
唐代初年的著名書法家,有秘書監虞世南字伯施,太子率更令歐陽詢字信本,中書令河南郡公褚遂良字登善,率府參軍錄事孫虔禮字過庭等。
虞世南,歐陽詢,都是學王羲之的書法。虞以遒媚勝,歐以險勁勝,世稱歐虞體。而歐陽詢更能八體,尤精飛白。
虞世南在武德年間書《孔子廟堂碑》,在陜西西安府學。
歐陽詢的書跡,有下列四碑:
一、宗圣觀碑是武德九年書的,在陜西樓觀中。
二、皇甫誕碑是貞觀初年書的,在西安學府。
三、房玄謙碑是貞觀五年書的,在山東章丘。
四、九成宮醴泉銘是貞觀六年書的,在陜西麟游。
褚遂良是學鐘繇和王右軍的,但能利用天聰,自成其古雅瘦硬之體。他的章草,以婉美稱,尚藏鋒,如印印泥,錐畫沙。其書跡有下列之五碑:
一、房玄齡碑在陜西醴泉縣北煙霞洞中。
二、伊闕佛龕碑是貞觀十五年書的,在洛陽龍門賓陽洞外。
三、順義公碑是貞觀二十三年書的,在醴泉縣北古村。
四、三藏圣教序碑是永徽四年書的,在長安慈恩寺大雁塔。
五、同上是龍朔三年書的,在陜西同州府學。
以上五碑,除圣教碑微帶行體外,其余都是真書。
孫虔禮的書法,最像二王。他沒有書碑遺傳下來,僅有草書的《書譜》一書傳于世。
到了盛唐時候,書家之著名者有北海太守李邕,長史張旭,秘書監賀知章等。
李邕,字泰和。他的書法雖出自王右軍,而能擺脫其習,自成風格。他最長于行書和草書,至于八分和隸書,亦有獨妙之處。他前后共寫過八百通碑,至今尚存者亦不少,都是用行書寫的。
張旭,字伯高,以狂草名高于世。
賀知章,字季真,長于草書。
中唐時候,名書家有將作少監李陽冰字少溫,刑部尚書太子太師魯郡公顏真卿字清臣,吏部侍郎徐浩字季海等。此三人中,以顏真卿對于后世書學最有影響。李陽冰學的是李斯的字,而自成其勁利豪爽之體。徐浩于真書、八分、行書均所擅長。顏真卿的書法,我們應特別提出來說一說的。
顏真卿書法具有雄偉深厚的精神,筆力是遒勁秀拔的,善正書、草書,全從漢碑得來,用筆的方法,是把鐘繇參入隸書,換句話說,就是用隸書的方法來寫真書。他是兼有帖學和碑學之長的。
顏真卿的字,在他以后,向來不曾絕跡的。在宋代和元代,無所謂碑學,要學大字,非用顏法不可。那時候的書家沒有一個不從顏字轉出來的。
顏真卿是唐代山東臨沂人,字清臣。玄宗時候做平原太守。安祿山反時,顏氏獨自倡義討伐;到了亂事敉平后,遷任刑部尚書,封為魯國公。德宗時,慰諭李希烈,持節不屈,為所縊殺。謚號文忠。
顏真卿的書法,分析起來說,是用蠶頭燕尾,折釵股,屋漏痕等方法的。點如墮石,畫若橫云,鉤似屈金,戈同發弩;無一處不是有大力表現著的。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麻姑仙壇記》,是大歷六年書的,在江西撫州南城的麻姑仙壇,宋代有拓本。他所寫的碑,用真書的較多。
晚唐時最杰出的書法人才是太子少師柳公權,字誠懸,亦是百世宗仰的人物。
柳公權是唐代華原人,元和初進士,官至太子太師。他的書法,極力變王右軍的方法,結體勁媚豐潤,自成一家。當時大臣家的碑志,若不是出于他的筆,人家便要說子孫不孝。穆宗嘗問他用筆的方法,他回說:“心正則筆正。”他的筆跡之存于今日者,有四塊碑:
一、西平郡王李晟碑是太和三年書的,在陜西高陵。
二、義陽郡王苻碑是太和七年書的,在陜西富平。
三、馮宿碑是開成二年書的,在西安。
四、魏暮先廟碑是大中六年書的,在西安。
上述唐代書家的書法,除碑志外,真跡罕傳于世;惟有宋代淳化以下所刻的法帖,間有收入,足為后世的師法。唐代的隸書,小有變化,與漢隸不同。
唐代佛教的寫經,亦是一種名貴的古品,傳世的尚多,近頃由敦煌石室發現的不少。
自從隋代僧人智果的《心成頌》以下,關于論書和書品的撰述,有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張旭的十二筆意,以及翰林供奉張懷的用筆十法和《書斷》,李嗣真的《后書品》,孫過庭的《書譜》等。而書人的傳記在此時亦漸備了。其余的遺文,大都收入張彥遠的《法書要錄》里。
南唐的李后主,學問淵博,詞章華麗,書法繪事,亦極精能。字工金錯刀法;所刻《元帖》四卷,稱為法帖的鼻祖。
宋代,創設翰林圖書院,對于藝人,甚是優待,藝術的發達,很是顯著,書法當然不能例外。
宋代的書家,以端明殿學士蔡襄,吏部員外郎黃庭堅,蘇東坡,米元章四家為最著名。
蔡襄,字君謨,以楷書見稱,源出顏魯公。他對于真、行、草,都很精妙。草書是變張芝、張旭之意,而以散筆作書,風云龍蛇,隨手奔騰,世人稱之為飛草。
黃庭堅,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故稱黃山谷。仕于哲宗和徽宗二朝,曾任神宗時實錄檢詩官,稱為太史。他的書法,是以王右軍、張長史為法,而別辟蹊徑,自成一家的。楷書是他的特長,行草亦精。
蘇東坡,原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嘉進士,宋代眉山人,是蘇洵的長子。神宗時和王安石議論不合,貶于黃州,筑室東坡。到了哲宗時召還,累官翰林學士,兵部尚書。他除精書法外,于畫和文章,都是雄視百世飄逸不群的。
米芾,字元章,是宋代襄陽人,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又稱海岳外史;累官禮部員外郎,為書畫兩學博士;嘗旅居蘇州。書畫均得王獻之的筆意。
上述四家之書,都是縱橫揮灑、變化淋漓,與前代的歐、虞、褚、柳等人,全異其趣,自成一代的風氣。筆跡遺留甚多,印為法帖者亦夥。
法帖在宋代大盛。自南唐《元帖》出后,太宗淳化中命翰林侍書王著把自古至唐的名筆集成十卷,于秘閣中石刻而成,名曰《淳化閣帖》。元五年,更刻續帖,名曰《太清樓后帖》。大觀三年,命龍大淵集刻內府所藏的真跡,名曰《大觀帖》。南宋時,紹興年間所重刻的《淳化閣帖》,名曰《紹興國子帖》。淳熙十三年復刻的《修內司帖》,及同年南渡后所得內府的真跡而摹刻的,合成一書名《淳熙秘閣續帖》,凡十卷。又有尚書郎潘師旦于絳州摹《淳化帖》并參入別帖,刻為《絳帖》二十卷。劉丞相于潭州亦摹刻《淳化帖》而成《潭帖》,共十卷。其余還有《臨江帖》、《廬陵帖》、《黔江帖》各十卷,《烏鎮帖》二卷,《福清帖》四卷,《灃陽帖》十卷,《蔡州帖》、《武陵帖》各二十卷,《彭州帖》、《汝州帖》各十卷等,為比較的著名,此外尚有許多。王右軍的《蘭亭帖》,以宋宣和年間所刻的《定武本》為主要本,翻刻夥出。
作者押印于書畫的款識上,是始于宋代的。以蘇東坡,米元章,徽宗,趙子固等為元祖,這一點是值得順便說及的。元代以蒙古之族,入主我國,詔令文告,多用白話,曾制定蒙古新字;然當時工書者,仍守唐宋的支流,沒有去理會它。
元代的名書家,足以記者只有趙孟一人。他兼工繪畫,他的生平已在前章講過。他的書法是法鐘繇和王羲之的,對于褚遂良和米元章,也很信仰,晚年學李北海,兼長篆、隸、行、草,尤以小楷為最勝,實是元代一朝的宗匠。其書法的真跡,傳于現今者不多。印成法帖之存于今日者,以刻于皇慶元年的太倉州學《李愿歸盤谷序》四石為冠,是明代的刻本。
元代的論書的撰述,著名者有蘇霖的《書法鉤玄》,劉惟志的《字學新書》,陳繹曾的《翰林院要訣》等。
宋元二代以來,尤其是明代到清代的初葉,學者只知有帖學,很少注意到碑學。那時法帖的摹刻,較前代為盛。前面說過的《淳化帖》、《大觀帖》、《絳帖》、《潭帖》等,官私摹刻,不知有幾十幾百種,一翻再翻,翻得愈差愈遠;學書的,除了這些法帖之外,沒有其他的范本了。
有明一代的書法差不多完全是在帖學上用工夫的,其代表作家當推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倪元璐、邢侗、張瑞圖、孫克弘、米萬鐘、黃道周、王鐸等。其中可以特別提出來說說的,有董其昌、黃道周、王鐸三人。
董其昌的字是遠法李邕,近學米芾,是在二王的范圍內活動的。他得到清代康熙的鐘愛,一時臣下,如蓬從風,大家都學董字。自來評董字的,大抵言過其實。梁說:“晚年臨唐碑大佳,然大碑版筆力怯弱。”此話比較公允。
黃道周,字幼平,一字幼玄,號石齋,福建漳浦人,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學士,謚忠烈。他是明季與王鐸地位相仿的書家。他是要在二王范圍以外另辟新路的,大約他是看厭了千余年來層層相因的字體了吧。他遠師鐘繇,再參入索靖的草法。他的書法,波磔多,停蓄少,方筆多,圓筆少。所以他的真書,如斷崖峭壁,土花斑駁。他的草書,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這種地方是前此書家所沒有的奇景。
王鐸,字覺斯,河南孟津人,官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降清,官至禮部尚書,謚文安。他一生陶醉于二王的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夠得到二王的正傳,并能矯正趙孟、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明季,他可說是中興之王了。他的作品流傳者甚多,在他的《擬山園帖》中,可以概見他的優越的本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