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祠堂與教堂:韋伯命題下的浙江模式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祠堂與教堂:韋伯命題下的浙江模式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越文化研究叢書:祠堂與教堂》通過對韋伯命題的一般化處理,將中西方文化模式歸納為“祠堂模式”和“教堂模式”。以祠堂模式為背景,通過“准先發內源型發展模式”、“行擔經濟”、“後福特製”等概念,對浙江模式的形成和發展、浙商精神的特質,進行了學理化的闡述:浙江模式是政府與民間良性互動的結果,是一種祠堂模式基礎上的後福特製;浙商精神以工具理性代替價值理性,具有貪婪攫取性特徵。政府與民間如何協調、浙商精神如何改善,事關浙江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張炎興,1963年生於浙江省諸暨市,紹興文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為: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區域經濟研究。已經主持國家級和省級課題若干個,在《會計研究》、《學術月刊》等雜誌上發表論文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祠堂與教堂:韋伯命題下的浙江模式研究》以韋伯文化分析為基礎,結合格蘭諾維特基于社會網的鑲嵌分析,從受利益驅動的個體出發,在結合經濟系統基礎上,論述了在經濟分析中如何引入“情境”、“文化”的問題。

目次

第一章 浙江模式及其研究
第一節 浙江模式:一種“准先發內源型”發展模式
第二節 浙江模式的研究
一、浙江模式研究文獻綜述
二、浙江模式的研究
第三節 “韋伯命題”和浙江模式的研究
第四節 一個基於文化-情境的經濟分析框架
一、韋伯文化分析的兩個層面和兩個要素
二、格蘭諾維特的“鑲嵌”觀:一種經濟社會的微觀分析
三、韋伯式、格蘭諾維特式分析框架的結合:一個基於文化-情境的經濟分析框架
四、經濟系統與基於文化-情境的經濟分析框架
五、一個基於文化-情境的經濟分析框架的意義
第五節 本書架構和研究方法
一、本書架構
二、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
第一節 建立一個基於“制度-世界圖像”的中西方文化比較類型
第二節 “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概念的提出
一、韋伯的中西方“制度-世界圖像” 比較
二、“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概念的提出
第三節 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
一、教堂模式
二、祠堂模式
第四節 基於“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的心理、行為及制度取向
一、基於二元世界圖像的教堂模式和基於一元世界圖像的祠堂模式
二、基於祠堂模式與教堂模式的心理和行為取向
三、基於祠堂模式、教堂模式的制度取向

第三章 行擔經濟與塊狀經濟的形成
第一節 以市鎮區系為基礎的浙江鄉村社會
一、鄉村社會生活方式研究的兩個視角
二、以市鎮區系為基礎的浙江鄉村社會
第二節 浙江傳統鄉村中的行擔經濟
一、 自然環境、人口與浙江傳統鄉村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二、浙江傳統鄉村社會中的行擔經濟
第三節 1949—1978:浙江鄉村行擔經濟的延續
第四節 個私經濟發展與塊狀經濟的形成
一、行擔經濟的新發展
二、計劃經濟縫隙中私營經濟的發展與塊狀經濟的形成
第五節 祠堂模式基礎上的塊狀經濟

第四章 政府與民間良性互動基礎上的浙江模式
第一節 “政治集權-經濟聯邦制”下的中國地方政府
第二節 蘇南模式、珠江模式擠壓中的浙江地方政府
一、蘇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崛起
二、蘇南模式、珠江模式擠壓中的浙江
第三節 浙江地方政府順勢而為的政策取向和“省管縣”體制創新
一、地方政府順勢而為的政策取向
二、“省管縣”體制創新
第四節 地方政府與民間市場化力量的良性互動:浙江模式的擴展
一、一個案例:1988—1998中國輕紡城十年發展史
二、浙江模式的擴展:地方政府與民間市場化力量的良性互動
第五節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經濟發展方略基礎上政府與民間良性互動的產物
一、“政治集權一經濟聯邦制”與中國傳統差序格局式政治結構
二、浙江模式:祠堂模式、經濟發展方略基礎上政府與民間良性互動的產物

第五章 行擔經濟、祠堂模式與浙商精神
第一節 教堂模式基礎上的資本主義精神
一、“韋伯命題”的研究路徑
二、韋伯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三、教堂模式基礎上的資本主義精神
第二節 “韋伯命題”與浙商精神的研究
一、余英時的《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二、兩種“入世苦行”
三、“韋伯命題”與浙商精神的研究
第三節 行擔經濟、祠堂模式與浙商精神
一、基於庶民階層的浙商精神
二、具有貪婪攫取性特徵的浙商精神
三、價值理性日益式微的浙商精神
第四節 浙商精神與浙江模式

第六章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礎上的後福特製
第一節 基於農戶的技術(設備)引進和資本積累
一、產品市場需求誘導的技術(設備)引進
二、資本分散一集中式積累與設備可分性
第二節 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礎上的後福特製
一、西方後福特製的興起
二、浙江模式:祠堂模式基礎上的後福特製
第三節 浙江模式的競爭優勢分析
一、縱向一體化模式和市場化合作模式的成本比較
二、縱向一體化模式和市場化合作模式的成本要素分析
三、浙江模式的低成本優勢分析
第四節 浙江模式的推廣和借鑒意義
附件1
附件2

第七章 浙江模式與中國經驗
第一節 浙江模式的發展
第二節 徽商、晉商與浙商及中國經濟的發展
一、政治權力與徽商、晉商的興衰
二、浙商成長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改革開放后,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經驗和資金,中央決定開放與試辦經濟特區。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廣東、福建兩省委的報告,正式確定分兩步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試辦4個經濟特區,對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主動權。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關于《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的指示作為中央41號文件下發,正式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各劃出一定范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在整個80年代,中央對外開放的各種優惠政策幾乎都給了廣東、福建兩省。
香港在20世紀50年代前,既無農業,又無像樣的工業,主要作為大陸與國外商品的轉運站而生存。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依靠從上海和珠三角轉移出去的工業底子,香港開創了原料、市場兩頭在外的經濟模式,并利用大陸20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和7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每年流入香港的數以萬計的勞動力而發展壯大起來。20世紀70年代后期,香港重新成為大陸的南大門,由于中央的開放政策,大批香港以及澳門、臺灣的企業,由于當地生產要素成本過高,乘機紛紛移師珠三角投資辦廠。珠三角由此成為外資(尤其是港資和臺資)搶占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和“主戰場”,同時也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窗口。
珠三角的工業,從“三來一補”和國內生產的進口替代兩個方面起步。
臨近香港的珠三角東部地區的工業主要從加工貿易起步,1978年。中國第一家加工貿易企業在東莞成立,“三來一補”是珠三角東部改革開放后城鄉經濟起飛的突破口。香港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利用大陸較低的地價和工資,把設備和技術搬到內地鄉村進行生產,產品則運回香港向外銷售。這種形式,內地鄉村既不需要投入啟動資金,也不需要墊付流動資金,只需提供土地和勞動力;由于產品由外商包銷,內地鄉村也不需要承擔市場風險。因此,這種“無本生意”一旦啟動,地方和農民均可得到利益,逐步積累起了發展所需的資金。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