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0 元
定價
:NT$ 480 元
優惠價
8741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針對已有研究的不足,在建立完整的城鄉發展一體化理論分析框架基礎上,以深入的理論研究為指導,保證評價指標選取的客觀性、科學性以及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性。同時,在理論研究和指標體系建立過程中特別關注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質量,能夠深入地反映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內涵。此外,我們綜合經濟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多學科內容,從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等多個維度來觀察和分析城鄉發展差距的深層次原因,特別關注了城鄉間政治地位不同導致的制度偏向、政策偏向等政治和社會因素在破解二元結構過程中的作用。最後,從研究視角來看,《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突出對區域和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比較分析,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東、中、西區域之間的空間差異和發展差異,能夠更加細緻地反映各區域、各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

作者簡介

白永秀,西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0-2011年4月擔任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中共中央黨校延安幹部學院主講教授、浙江大學特聘教授及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陝西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陝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
圍繞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現代企業制度與國有企業改革、區域經濟理論與西部大開發三個問題,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報(理論版)》《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60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縱向課題20余項,承擔省部級重大橫向課題1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20餘部,獲得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20余項。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報告(2012)》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

目次

第一部分 總論
1 城鄉發展一體化:後改革時代的關鍵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主題
1.3 研究基礎
1.4 研究目標
2 城鄉發展一體化評價體系
2.1 理論界定
2.2 指標體系
2.3 評價方法與模型

第二部分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總體評價
3 2010年中國各省(區、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總體評價
3.1 數據來源、指標處理方法和權重的生成
3.2 2010年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總體分析
3.3 2010年中國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方面指數的空間差異
3.4 各省域城鄉發展一體化狀態判定
4 2000-2010年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總體評價
4.1 數據來源、指標處理方法和權重的生成
4.2 2000-2010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4.3 中國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時序變化的影響因素
4.4 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三部分 中國四大區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
5 2000-2010年東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5.1 對2000-2010年東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5.2 對2000-2010年東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5.3 影響東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5.4 結論與建議
6 2000-2010年中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6.1 對2000-2010年中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6.2 對2000-2010年中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6.3 影響中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6.4 結論與建議
7 2000-2010年西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7.1 對2000-2010年西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7.2 對2000-2010年西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7.3 影響西部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7.4 結論與建議
8 2000-2010年東北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8.1 對2000-2010年東北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8.2 對2000-2010年東北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8.3 影響東北地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8.4 結論與建議
9 2000-2010年四大區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比較
9.1 對2000-2010年四大區域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9.2 對2000-2010年四大區域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9.3 結論與建議

第四部分 中國分省(區、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評價
10 2000-2010年北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0.1 對2000-2010年北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0.2 對2000-2010年北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0.3 影響北京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0.4 結論與建議
11 2000-2010年天津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1.1 對2000-2010年天津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1.2 對2000-2010年天津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1.3 影響天津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1.4 結論與建議
12 2000-2010年河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2.1 對2001-2011年河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2.2 對2001-2011年河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2.3 影響河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
12.4 結論與建議
13 2000-2010年山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3.1 對2000-2010年山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3.2 對2000-2010年山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3.3 影響山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3.4 結論與建議
14 2000-2010內蒙古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4.1 對2000-2010年內蒙古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4.2 對2000-2010年內蒙古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4.3 影響內蒙古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4.4 結論與建議
15 2000-2010年遼寧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5.1 對2000-2010年遼寧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5.2 對2000-2010年遼寧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5.3 影響遼寧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5.4 結論與建議
16 2000-2010年吉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6.1 對2000-2010年吉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6.2 對2000-2010年吉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6.3 影響吉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6.4 結論與建議
17 2000-2010年黑龍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7.1 對2000-2010年黑龍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7.2 對2000-2010年黑龍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7.3 影響黑龍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7.4 結論與建議
18 2000-2010年上海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8.1 對2000-2010年上海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8.2 對2000-2010年上海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8.3 影響上海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8.4 結論與建議
19 2000-2010年江蘇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19.1 對2000-2010年江蘇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19.2 對2000-2010年江蘇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19.3 影響江蘇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19.4 結論與建議
20 2000-2010年浙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0.1 對2000-2010年浙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0.2 對2000-2010年浙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0.3 影響浙江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0.4 結論與建議
21 2000-2010年安徽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1.1 對2000-2010年安徽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1.2 對2000-2010年安徽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1.3 影響安徽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1.4 結論與建議
22 2000-2010年福建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2.1 對2000-2010年福建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2.2 對2000-2010年福建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2.3 影響福建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2.4 結論與建議
23 2000-2010年江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3.1 對2000-2010年江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3.2 對2000-2010年江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3.3 影響江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3.4 結論與建議
24 2000-2010年山東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4.1 對2000-2010年山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4.2 對2000-2010年山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4.3 影響山東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4.4 結論與建議
25 2000-2010年河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5.1 對2000-2010年河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5.2 對2000-2010年河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5.3 影響河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5.4 結論與建議
26 2000-2010年湖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6.1 對2001-2011年湖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6.2 對2001-2011年湖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6.3 影響湖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6.4 結論與建議
27 2000-2010年湖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7.1 對2000-2010年湖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7.2 對2000-2010年湖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7.3 影響湖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7.4 結論與建議
28 2000-2010年廣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8.1 對2000-2010年廣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8.2 對2000-2010年廣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8.3 影響廣東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8.4 結論與建議
29 2000-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29.1 對2000-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29.2 對2000-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29.3 影響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29.4 結論與建議
30 2000-2010年海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0.1 對2000-2010年海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0.2 對2000-2010年海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0.3 影響海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0.4 結論與建議
31 2000-2010年重慶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1.1 對2000-2010年重慶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1.2 對2000-2010年重慶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1.3 影響重慶市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1.4 結論與建議
32 2000-2010年四川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2.1 對2000-2010年四川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2.2 對2000-2010年四川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2.3 影響四川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2.4 結論與建議
33 2000-2010年貴州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3.1 對2000-2010年貴州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3.2 對2000-2010年貴州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3.3 影響貴州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3.4 結論與建議
34 2000-2010年雲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4.1 對2000-2010年雲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4.2 對2000-2010年雲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4.3 影響雲南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4.4 結論與建議
35 2000-2010年陝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5.1 對2000-2010年陝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5.2 對2000-2010年陝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5.3 影響陝西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5.4 結論與建議
36 2000-2010年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6.1 對2000-2010年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6.2 對2000-2010年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6.3 影響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6.4 結論與建議
37 2000-2010年青海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7.1 對2000-2010年青海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7.2 對2000-2010年青海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7.3 影響青海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7.4 結論與建議
38 2000-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8.1 對2000-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8.2 對2000-2010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8.3 影響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8.4 結論與建議
39 2000-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
39.1 對2000-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總體評價
39.2 對2000-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分項評價
39.3 影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基本因素分析
39.4 結論與建議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書摘/試閱



36.4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甘肅省在2000—2010年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不斷上升,其中,城鄉社會一體化和城鄉空間一體化對城鄉發展一體化水平的影響較大,其次是城鄉經濟一體化,城鄉生態環境一體化對城鄉發展一體化的影響最小。具體來看,促進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積極因素有:第一,社會公共服務趨于均等化。第二,經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交通設施不斷完善,信息化獲得快速發展。第四,生態環境有所改善。但是在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急需解決。比如,經濟發展總量不足,城市化水平過低,基礎設施不健全,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針對這些因素和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甘肅省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政策建議。
第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總量。甘肅省三次產業發展極不均衡,因此,優化產業結構,將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主線。首先,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改造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建材、輕紡工業等傳統工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和信息技術產業,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探索新型工業發展道路,快速提升經濟發展總量。其次,充分利用各地的優勢,進一步,深化農業戰略布局,以水利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立和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快農業科技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完善土地流轉制度,推動土地集中,實行規模化經營。同時,著力培養農業龍頭企業,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化鏈條,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在偏遠山區可以鼓勵和支持各種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緩解“小農戶一大市場”的矛盾。最后,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主要交通樞紐和大型企業,整合物流資源,建設現代化的物流基地,加快物資的順暢流動。依托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加快旅游項目的開發和景區的建設,大力發展旅游業,以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合理布局農業,積極改變農業的增長形式,廣泛應用現代化技術,提高農業發展速度,構建現代化農業體系,合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并且,政策性引導高科技人才、現代高素質人才就業于農村,服務于農村,為農村發展儲備人才,使農村有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在發展農村的同時,要在城市為農村人口創造就業機會,為經濟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切實提高甘肅省城鄉經濟一體化水平,更好地為城鄉發展作出貢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