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簡體書)
滿額折

情感依附:為何家會影響我的一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有關兒童情感發展、依附關係的經典之作。

◆ 全面總結、分析孩子幼年生活對成長後發展情況的關係與影響。

◆ 有助於孩子家長更好地關注孩子情感的發展和成長。

◆ 有助於心理分析師更好地理解依附關係。

 

如何養育內在自由的孩子?家庭和早期生活會給生命帶來怎樣的底色?
精神分析的本質是發展內在的自由。
通過閱讀《情感依附》一書,你能在只活一次的人生中體驗76個生命的成長,感悟如何培養孩子內在的自由,如何發展自己內在的自由。

作者追蹤了76人(從出生到30歲)的成長經歷,以瞭解他們各種發展的生命路徑及其影響,主要關注的是情緒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本書描述了他們的生活故事,就是看個體小時候是這樣可能有這樣和那樣的依附問題,看看長大後會有怎樣的情緒,並且由此有怎樣的生活。本書將通常只在生命前幾年做的研究延長到了30年,在臨床上非常有意義,偏精神分析方向。

作者簡介

亨利•馬西(Henry Massie)

醫學博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並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他也是一位傑出的研究者,是國際著名的研究“依附關係”的學者,在母親—嬰兒的互動模式、母嬰關係對嬰兒情緒發展的影響等相關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內森•塞恩伯格(Nathan M. Szajnberg)

醫學博士,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市執業的精神科醫生,並在舊金山市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同時擔任沃勒斯坦研究基金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致力於精神分析方向的兒童精神病學和兒童發展的長程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這是一項偉大的、人性化的探索之旅,是對人生命歷程發展的註解。這本書就像一部交響樂,不同的主題出現、消散、重新出現、擴展和再次呈現。這本書改變了我。

——史黛拉•阿克朗 倫敦嬰兒精神衛生中心主任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功。書中包含大量訪談、心理測試和母嬰互動的影像材料。對每個參與者的資料都做了精心的整理和清晰的呈現,使這本書像一本令人賞心悅目的小說。

——克萊特•奇蘭 巴黎大學醫學院教授

如果你是父母或準父母,讀讀這本《情感依附》,可以讓你此後的人生中善待自己,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善待自己和父母。

——曾奇峰 中德心理醫院副主任醫師

為人父母,只有看到了自己,才能看到孩子。這需要清晰的、長遠的“看”,著眼於未來,預留成長的空間。不論是養育孩子,還是學習干預技術,本書都傳遞了至關緊要的秘訣:愛與耐心的凝視。

——吳和鳴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應用心理學研究所副教授

在這本書中,我們聽到了很多孩子的心聲,也看到了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的成功與失誤,相信這本書會給父母和臨床心理工作者提供很好的借鑒。

——李小龍 武漢市心理醫院副主任醫師

有一門學科叫“父母”
一個人從出生時剪斷臍帶的那一刻起,就獨立而完整地擁有了自己的身體。這意味著,在未來的所有歲月裡,你身體的全部感受與運動、器官的生長與老化,以及大限到來時的灰飛煙滅,都只是你一個人的事情,與他人無關。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無法把你的身體疼痛通過電纜、光纖或其他任何方式傳遞給他人,讓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疼痛的性質和強度。所以,雖然獨立擁有自己的身體是一件無與倫比的進化的傑作,但也需要付出承受孤獨的代價。
如果人與人之間僅僅如此隔離,那活著就是一件相當無趣的事情了;不過更有可能的是,連無趣都感覺不到。但是,好在造物主造人,不會使他們之間沒有鏈接,也不會放棄由鏈接導致的宏大而和諧的美感。造物主製造的這個鏈接其實非常強大,它的名字叫做情感。
你的身體疼痛的確不能引起他人的身體疼痛,但卻可以引起他人的“心痛”。所有活著的人,都曾經心痛過自己愛著的人的所有的痛,有些時候甚至比痛著的當事人還要痛。這種心痛的感覺,就是由情感的通道製造出來的。
再回到出生。嬰兒的身體跟母親永久地分開了,但情感依附還在。嬰兒對母親的情感依附,重要到跟空氣和食物一樣,生死攸關。隨著嬰兒慢慢長大,對母親的情感依附次第減少。我們甚至可以說,成長的過程,就是在情感上遠離母親的過程。
我在臨床中發現,在中國文化圈內,母親跟孩子的關係有兩點值得高度關注。一是孩子的成長速度遠遠高於母親的預估,所以母親對孩子的能力有相當大的貶低和成見。擔心、指責、懷疑和失望,充斥在母親跟孩子的關係中。經過投射性認同機制,孩子們為了維持與母親的情感鏈接,避免分離、拋棄和被拋棄,需要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弄得一塌糊塗,才對得起母親潛意識的“希望”,也才能夠繼續跟母親“在一起”。以如此慘烈的方式愛母親,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母親為了做母親,在人格上準備不足,具體的表現之一就是缺乏信任能力,缺乏信任孩子的能力。孩子是否值得被信任,就跟大地和天空是否值得被信任是同樣的事情:一個普通人,絕不會走在大街上就隨時擔心天塌地陷,但是,一個剛剛在地震中逃生的人,卻會覺得任何地面都有危險,我們知道,這是因為他暫時地“病了”。
隨時都覺得孩子會出安全問題、會人際關係應對不良或者會能力不夠的母親,其實也“病了”,而且可能是一直都“病著”。她們的“病”就是把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和無助感,經過偽裝後變成孩子現實層面的不安全和需要幫助,所以她需要過度警覺才能保護孩子。同樣經過投射性認同機制,孩子為了“討好”和愛母親,就把自己置於危難之中,這個危難可以是生命或者健康的安全,也可以是人際之間的衝突。說到底,母親認為孩子不值得信任本身,也是因為愛孩子,是那種不忍看到孩子遠走高飛離開自己的愛。可惜這是不那麼健康的愛;在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中,健康的愛應該是父母能夠承受被孩子“拋棄”。
我並不是在說數量稀少的個案,而是在說數量龐大的群體。其實,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的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需要一個精確的統計數字,僅僅在每天的生活中,就能感覺到它的鐵一般的強度與空氣一般的彌散。
無數經驗和研究證明,父母與孩子,尤其是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製造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這個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取得的成就和敢於享受的幸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不應該是一個角色,而應該是一門學問或者學科。這門學科,是每一個想做父母或者正在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學習的——你可以不學任何東西,但你需要學習如何才能不製造疾病。
從全息論的角度看,全面而深人地研究一對“父母一孩子”關係,就能夠完全呈現這一關係中的方方面面了。但這本書的作者們,研究的卻是76對“父母一孩子”關係,真的是全景中的全景,無數可能被忽略的細節都以令人驚異的尺寸放大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更讓人驚異的是,這個研究跨越了三十年的錦繡歲月。需要多少對人類的愛與好奇墊底,研究者們才能夠如此堅韌?這本書的出版跟它的內容一樣,都在言說人與人之間的愛與恨,以及由愛與恨孕育出來的強大與虛弱、堅持與放棄、健康與疾病。
本書的作者之一,是一位猶太精神分析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精神分析是一門讓一個人識別自己針對自己的陰謀、看清自己對自己設置的陷阱的學問。所有以不良方式對待孩子的父母,都在不自覺地對自己作惡。如果你是父母或準父母,讀讀這本書,可以讓你此後的三十年善待自己,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善待你和他自己。
從方法論的角度看,這本書的成果也是對傳統的教育子女的知識的重大顛覆。傳統的知識來自一些個體的經驗,那些經驗沒有經過任何科學程序檢驗就被奉為金科玉律,所以害人匪淺,流毒時間也以百年千年計。而這本書卻來自精密設計的科學計劃,所以得出的結論配得上我們的敬重和信任。
靠所謂智者的格言警句教育孩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那些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卻不能在循證醫學基礎上、至少篇幅稍大一點地告訴我們為什麼要那樣教育孩子的人,也可以去休息了。
我們所需要的,是這本書給我們的立體的知識是什麼、為什麼,以及怎麼做。事關孩子人格的天字第一大事情,這三者缺一不可。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成功者們

尼古拉斯

塔蒂亞娜

其他成功案例

成功的基石

成功兒童的父母

三個層面的母嬰互動

難以效仿的行為?

影響兒童發展的四個因素

第二章 童年痛苦的外化

弗朗克——“我想做好,但是我做不到”

達夫娜——就像被發射的、焦躁不安的陀螺

凱文——一張黏性的網

法利——家暴父親的“壞種”

坎迪斯——“我想到不爽的事,就是我自己

查克——具有強迫性的母親,溫和友好的父親

診斷和神經系統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附問題

症狀的轉化

第三章 童年痛苦的內化

諾蘭——自我貶低和“深深的孤獨”

烏拉——自戀的孩子

蕊娜——“一種複雜的愛”

推論

第四章 無法實現的承諾

奧斯卡——當死亡是童年的一部分

奧利弗——另一個姐妹

發展不如預期的8人組

第五章 超出預期

丹尼——“我非常順應”

瑞巴——“恨,讓你受傷更多”

發展超出預期的7人組

第六章 家庭的重要性

早期人格形成的可塑性和穩定性

兒童的內在工作

生活的延續性、間斷性和一致性

選擇與際遇

創傷和支持

關於家庭的記憶

在臨界點上

附錄:研究方法和量表

後記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1963年,當西爾維婭·布洛迪和西德尼·阿克塞爾拉德開始性格演化的研究時,他們問參與項目的家長們對新生兒最大的期望是什麼,大部分家長都回答希望他們成長為快樂和成功的人。在1994年,我們問已是成年人的這些孩子們,世界上什麼帶給他們未來最大的幸福,他們幾乎總是說:養育一個家庭,培養出滿足、自信和有能力的孩子。因此,儘管經過了一代人的變遷——這期間,許多男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孩子們的生活中,許多女性更多地投身家庭以外去獲得成就,這在從前都是男性所追求的——人們關注的核心仍然是他們後代的福祉。然而,正如父輩的艱苦跋涉一樣,問題依然在於:你如何從這裡到達那裡。
養育孩子仍然是生活的基本旅程之一。母親和父親應該如何對待他們的孩子,才能使他們對孩子的願望成為現實?這樣的困境折磨著哪怕最堅強的父母。有大量的建議、研究和書籍都在探討給孩子多少滿足和紀律,以及這兩種方式會分別帶來怎樣不同的結果,這些問題意味著我們文化非常關注究竟如何能給年輕一代最好的東西。兒童精神病學家都了解,父母在撫養孩子的問題上非常擔憂,因為即使他們的孩子沒有症狀,他們也會尋求幫助。他們經常來諮詢,僅僅只是因為焦慮他們和孩子在一個比過去有更多刺激、更少結構和權威的混亂社會裡應該怎麼過。
本章描述的3個男人和4個女人,作為成年人的他們過著很充實的人生。他們的經歷揭示了父母是如何使孩子過上這種生活的。從76個被試的大組裡選出7個人構成了這個小組,父母在他們的童年早期是做得最好的——對孩子有同理心、投入、關心、有條理、親切、有回應。 30年後的現在,他們在這群被試裡是生活得最好的。我們這麼說,並不意味著他們成名或者富有,而是他們獲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那些都是良好生活的基本構成要素。他們風度翩翩,令人愉快,目前沒有經歷情緒上的痛苦(雖然有兩位受益於過去的心理治療),工作成功,關心他人的生活,婚姻幸福。我們將讓他們的生活來告訴我們,並去聆聽父母和孩子的真心話。在如何撫養好孩子這條路上,我們相信他們展現了某些基本的東西。不過,沒有任何父母是完美的,也沒有什么生活是完全免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