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張蔭麟中國史綱(簡體書)
滿額折

張蔭麟中國史綱(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5 元
定價
:NT$ 177 元
優惠價
8715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作者簡介

字素癡,廣東東莞人,著名學者,歷史學家。1922年畢業于廣東省立第二中學,次年考入清華學堂中等科三年級肄業。192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清華大學。后赴美斯坦福大學攻讀西洋哲學和社會學,獲博士學位。

名人/編輯推薦

20世紀上半葉著名史家張蔭麟先生的代表作,完成于抗戰前夕,它以洗練的文筆,栩栩如生地講述了自商代到東漢的中國歷史,在述事的同時重點敘述了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
張蔭麟編著的《張蔭麟中國史綱》旁征博引,縱橫捭闔,以豐富的文史資料和自由的行文風格闡釋主題。書中敘述了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演變,并向世人展示了中國歷代文化的各個層面——內城與外郊;市區與郊野;皇室與民眾;皇宮、御苑、寺廟、佛塔、雕塑、繪畫、書法等等藝術的概觀或細節,并盡可能以照片和地圖輔助表達。該書是國人不可不讀的又一名作。

作者寫此書時所懸鵠的如下:(1)融會前人研究結果和作者玩索所得以說故事的方式出之,不參人考證,不引用或采用前人敘述的成文,即原始文件的載錄亦力求節省;(2)選擇少數的節目為主題,給每一所選的節目以相當透徹的敘述,這些節目以外的大事,只概略地涉及以為背景;(3)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顧并詳。至于實際成就與所懸鵠的之間,有多少距離,只好付之讀者的判斷了。
這部書原不是作者創意要寫的。創意要他寫這部書并且給他以寫這部書的機會的是傅孟真先生和錢乙藜先生。往在昆明,黃子堅先生、孫毓棠先生曾費心謀刊印此書而未成。比來遵義,張曉峰先生主國立浙江大學史地教育研究室為石印五百冊以廣其傳。以上諸先生,作者謹于此志謝。
三十年三月張蔭麟于貴州遵義書

目次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國史綱》獻辭
第一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第一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家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第一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產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第一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第一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第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第一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茍卿韓非
第七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
第一節 呂不韋與贏政
第二節 六國混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營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第八章 秦漢之際
第一節 陳勝之起滅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第九章 大漢帝國的發展
第一節 純郡縣制的重建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第一節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第二節 儒家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第十一章 改制與“革命”
第一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附錄
漢帝國的中興與衰亡
宋朝的開國和開國規模
北宋的外患與變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與思想

書摘/試閱

第二章周代的封建社會
第一節封建帝國的組織
武王所肇創、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國”,維持了約莫七百年(公元前十一世紀初至前五世紀末)。這期間的社會概況便是本章所要描寫的。自然在這期間,并非沒有社會變遷,而各地域的情形也不一致。這縱橫兩方面的變異,雖然現在可能知道的很少,下文也將連帶敘及。這個時期是我國社會史中第一個有詳情可考的時期。周代的社會組織可以說是中國社會史的基礎。從這散漫的封建的帝國到漢以后統一的郡縣的帝國,從這階級判分、特權固定的社會到漢以后政治上和法律上比較平等的社會,這其間的歷程.是我國社會史的中心問題之一。
上面所提到“封建”一詞常被濫用。嚴格地說,封建的社會的要素是這樣: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域的世襲的統治者而兼地主;在這社會里,凡統治者皆是地主,凡地主皆是統治者,同時各級統治者屬下的一切農民非農奴即佃客,他們不能私有或轉賣所耕的土地。照這界說,周代的社會無疑地是封建社會。而且在中國史里只有周代的社會可以說是封建的社會。名義上這整個的帝國是“王土”,整個帝國里的人都是“王臣”,但事實上周王所直接統屬的只是王畿之地。王畿是以鎬京和洛邑為兩個焦點,其范圍現在不能確考,但可知其北不過黃河,南不到漢水流域,東不到淮水流域,西則鎬京已接近邊陲。王畿之地,在周人的估計中,是約莫一千里左右見方。王畿之外,周室先后至少封立了一百三十個以上(確教{可考)的諸侯國,諸侯對王室的義務不過按期納貢朝覲,出兵助王征伐,及救濟畿內的災患而已。諸侯國的內政幾乎完全自主。而王室開國初年的武威過去以后,諸侯對王室的義務也成了具文,盡不盡聽憑諸侯的喜歡罷了。另一方面,周王在畿內,諸侯在國內,各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給許多小封君。每一小封君是其封區內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世襲主人,人民對他納租稅,服力役和兵役,聽憑他生殺予奪,不過他每年對諸侯或王室有納貢的義務。
周朝的諸侯國,就其起源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開國之初,王室把新征服或取得的土地,分給宗親姻戚或功臣而建立的。前章所表列的國家皆屬此類。第二類是開國許久之后,王室劃分畿內的土地賜給子弟或功臣而建立,例如鄭、秦。鄭始祖為周厲王少子友,宣王時始封,在今陜西華縣。幽王之亂,鄭友寄家于鄶及東虢,因而占奪其地,別建新國(在今河南中部黃河以南新鄭一帶)。第三類是拿商朝原有的土地封給商朝后裔的,屬于此類的只有宋。第四類是商代原有的諸侯國或獨立國,歸附于周朝的,例如陳、杞等。舊說周朝諸侯,爵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此說曾有人懷疑。但現存東周的魯國史記里確有這五等的分別。其中所稱及的諸侯公爵的只有宋,男爵的只有許(令河南許昌);屬于第一類的多數為侯,亦有為伯的;屬于第二類的秦、鄭皆為伯;屬于第四類的大抵為子。
王畿內的小封君殆全是王族。列國的小封君原初殆亦全是“公族”(國君的同族);但至遲在前七世紀初這種清一色的局面已打破。齊桓公(前六五一至前六四三年)有名的賢臣管仲和景公(前五四七至前四九○年)有名的賢臣晏嬰都有封地,卻非公族,晏嬰并且據說是個東夷。晉國自從獻公(前六七六至前六五一年)把公族幾乎誅逐凈盡,后來的貴族多屬異姓,或來自別國。秦國自從它的政制有可稽考,自從穆公(前六五九至前六:一年)的時代,已大用“客卿”,公族始終在秦國沒有抬過頭。但魯、鄭和宋國,似乎終春秋之世不曾有過(至少稀有)非公族的小封君。這個差異是進取和保守的差異的背景,也是強弱的差異的背景。畿內小封君的情形,我們所知甚少,姑置不談。列國的小封君統稱為大夫。列國的大夫多數是在國君的朝廷里任職的,其輔助國君掌理一般國政的叫做卿。卿有上下或正副之別。大國的卿至多不過六位。大夫亦有上下的等級,但其數目沒有限制。大夫的地位是世襲的,卿的地位卻照例不是世襲的,雖然也有累代為卿的巨室。大夫的家族各有特殊的氏。有以開宗大夫的官職為氏的;有以封地的首邑為氏的;若開宗大夫為國君之子,則第三世以下用開宗大夫的別字為氏。下文為敘述的便利,稱大夫的世襲的家業為“氏室”,以別于諸侯的“公室”和周王的“王室”。(注:周制,列國的卿,有一兩位要由王朝任命,但此制實施之時間空間范圍不詳。)
周王和大小的封君(包括諸侯)構成這封建社會的最上層,其次的一層是他們所祿養的官吏和武士,又其次的一層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庶人,最下的一層是貴家所豢養的奴隸。P21-23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