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以作者趙文祥、劉巖老師2002年以來主持和參與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遼寧省政府及有關部門立項的9項資源型城市轉型科研項目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國務院確定的6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城市、69座中央財政支持的資源枯竭型城市為重點研究對象,以全面、系統、新近、翔實的資料,對我國資源型城市以“轉型”為路徑的突破資源詛咒的歷程,進行了全程梳理和全景式的透析,闡述了我國資源型城市的數量和分布、資源詛咒的表現和根源、轉型的成就和經驗,提出了突破資源詛咒立法與規劃、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全面轉型、規范礦產開發、建立長效機制、體制創新、明確各級政府和企業的責任等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的思路與遠景展望。《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注重實證,理論總結于實踐,針對性、應用性強,適合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資源性企業、相關學者和一切關心占我國城市總數1/3的資源型城市興衰命運的人們閱讀。

作者簡介

劉巖,1973年生,經濟學碩士,沈陽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獲評沈陽大學優秀教師、中青年骨干教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理論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宏觀經濟管理、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勞動就業等。主持國家發改委項目1項,執行主持國家發改委項目1項,主持和主要參與省市級項目20余項。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和省級期刊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CSSCI收錄。
趙文祥,沈陽大學一級崗教授、學術帶頭人,沈陽大學資源型城市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遼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遼寧省職工文化建設促進會副會長、遼寧省總工會特約理論研究員、中共沈陽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沈陽市社會保障基金研究會會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職工文化等。出版專著7部,在《光明日報》、《中國勞動科學》等40多家報刊上發表論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發改委項目和省市級項目11項。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新華社和省市媒體采訪并刊播30余次。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注重實證,理論總結于實踐,針對性、應用性強,適合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資源性企業、相關學者和一切關心占我國城市總數1/3的資源型城市興衰命運的人們閱讀。

目次

第一章新中國資源型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一、我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一)我國礦產資源的主要特征
(二)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分布
(三)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的分布
二、我國資源型城市的形成、數量、分布和特征
(一)從舊中國接手的資源型城市
(二)新中國建立的資源型城市
(三)我國資源型城市的數量和分布
(四)我國資源型城市的基本特征
三、我國資源型城市的發展階段
(一)計劃經濟時期(1949~1978年)
(二)開始改革開放至轉型前夕(1979~2000年)
(三)開始轉型以來(2001年至今)
四、資源型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狀況評價模型
參考文獻
第二章我國資源型城市的歷史貢獻與教訓
一、歷史貢獻
(一)成為全國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的主體
(二)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吸納就業3.1億人
(四)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五)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六)工業文化的發祥地
二、歷史教訓
(一)缺乏對資源性產業生命周期的全面認識
(二)缺乏對資源型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劃
(三)資源開采過度、無序
(四)忽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
(五)忽視生態環境保護
(六)制度和機制建設欠缺
參考文獻
第三章我國資源詛咒的主要表現
一、資源枯竭問題
(一)資源枯竭問題嚴重
(二)資源枯竭是資源型城市一切問題的總根源
二、經濟發展問題
(一)經濟總量小,橫向比較仍然落后
(二)產業結構失衡的狀況基本沒有改變
(三)接續替代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規模
(四)第三產業比重低
(五)缺乏核心競爭力,發展后勁不足
三、社會民生問題
(一)就業問題
(二)貧困問題
(三)社會保障問題
(四)醫療衛生問題
(五)教育問題
(六)棚戶區改造和安居工程建設問題
(七)國有企業和廠辦大集體企業歷史遺留問題
四、生態環境問題
(一)生態系統破壞嚴重
(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三)地質災害頻繁發生
(四)治理速度滯后,一些城市治理速度趕不上破壞速度
……
第四章我國產生資源詛咒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我國資源詛咒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
第六章我國突破資源詛咒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第七章我國突破資源詛咒取得的主要經驗
第八章資源型城市轉型立法與規劃:構建突破資源詛咒的根基
第九章加快經濟轉型:突破產業結構嚴重扭曲詛咒
第十章加快社會轉型:突破資源富有居民貧困詛咒
第十一章規范礦業開發:突破無序開采和資源浪費詛咒
第十二章加快生態環境轉型:突破生態環境惡化詛咒
第十三章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突破礦竭城衰詛咒
第十四章加快體制創新:突破體制僵化詛咒
第十五章加強國家和省級政府的支持和指導:突破宏觀調控不力詛咒
第十六章中國式突破資源詛咒展望
附表

書摘/試閱



2013年4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張文忠課題組提出,界定資源型城市有三個基本定量指標:資源性產業增加值占城市工業增加值10%以上,資源性產業從業人員占城市全部工業從業人員比重5%以上,資源市場占有率(某種資源在全國資源市場占有率)3%以上,滿足三個指標中任意一項的城市,屬于資源型城市。森工資源型城市有兩個指標必須同時滿足,一是森林覆蓋率60%以上,二是轄區內至少有一個省屬以上森工企業。定性判斷主要考慮資源開發歷史悠久的城市,以及擁有國家重點資源性企業的城市。它作為資源型城市界定的補充條件。張文忠等的這個界定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采納。
(4)多項指標標準。這包括:
1)采掘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在10%以上。
2)采掘業產值規模,縣級市應超過1億元,地級市應超過2億元。
3)采掘業從業人員占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在5%以上。
4)采掘業從業人員規模,縣級市應超過1萬人,地級市應超過2萬人。多項指標標準實際上是定量標準。本標準中的指標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尤其是絕對數指標是否符合變化了的實際,需要做進一步的實證分析。
2.2002年界定的資源型城市的數量和分布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課題組在2002年的研究中認為,我國有資源型城市118個(其中典型資源型城市60個),占全國城市的比重18%,總人15 1.54億人,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領土面積的14.7%,分布在22個省區(見附表1)。
資源型城市的資源類型以煤炭、石油、鐵礦、銅礦產業為主。在我國118個資源型城市中,煤炭占53%,森工城市占18%,有色冶金城市、石油城市、黑色冶金城市和其他類型城市分別占10%、8%、7%和4%。從城市的行政級別構成看,地級城市47個,縣級城市71個(見附表2)。
我國現有資源型城市區域分布見表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