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當代藝術30年(1978-2008)(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當代藝術30年(1978-2008)(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88 元
優惠價
87207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當代藝術30年(1978-2008)》以圖文并進的方式向人們敘述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歷程。該書有兩條閱讀線索,一條是文字線索,另一條是圖片線索。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讀者可以從圖開始,按圖索驥;也可以從文字出發,先閱讀相關背景再深入欣賞相關作品。書后還附有中國當代藝術大事表(1978-2008)以及中國大事記(1978-2008),以便讀者更加能夠理解作品產生的歷史情境。

作者簡介

魯虹,1954年生,祖籍江西。1981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現為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與湖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深圳美協副主席、深圳市宣傳文藝基金評委。美術作品5次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多次參加省市美術作品展覽。個人出版的學術專著有《魯虹美術文集》、《現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為什么要重新洗牌》、《行為藝術在中國》(與孫振華合作)、《越界:中國先鋒藝術1979-2004》(臺灣再版時,名為《中國先鋒藝術1978-2008》)、《蛻變——魯虹藝術批評文集》。有約一百多萬字的文章發表于各叢書及專業刊物上。曾參與《美術思潮》、《美術文獻》、《畫廊》等美術刊物的編輯工作。主持或策劃了“重新洗牌——當代藝術展”、“進入都市——當代實驗水墨展”、“墨非墨——中國當代水墨展”、 “墨變——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展”、 “再水墨——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觀念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展”、“圖像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展”、“歷史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展”、“國畫改革二十年理論研討會”、“第一、二、三、四、五屆深圳美術館論壇”與“第一屆上海藝術博物館論壇”等重大學術活動。多次出席國內外重大學術活動。2001年主編出版了六卷本的畫冊《中國當代美術圖鑒:1979——1999》,2004年主編出版了四卷本的叢書《新中國美術經典:1949——1989》, 2006年主編出版了畫冊《新世紀中國當代美術圖鑒:2000--2005》,2009年主編出版了《新中國美術60年:1949——20099》與《聚變:中國當代藝術圖鑒:2005——2009》,2010年主編出版了《中國當代藝術全集》繪畫編·油畫第一卷,2011年主編出版了《中華美術百年》。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當代藝術30年(1978-2008)》由魯虹撰寫的本書將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與1949年以來的歷史聯系起來,并從歷史的角度去重新解讀或認識中國當代 藝術。書中介紹了梳理介紹了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這些藝術創作既具有中國文化的特點,也為世界當代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作者希望將作品放在相應的歷 史情境中去解讀,其要旨是強調藝術與現實、歷史的關聯性,并追求其意義的表達。 同時,我們還能在書中看到出生于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的巨大差別和碰撞。與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不同,許多剛剛走上歷史舞臺的藝術家 ——特別是80后藝術家,與其先輩在創作上發生巨大的斷裂。作者深入的分析了這種創作態度的發生原因,并褒貶有別的對其中的作品進行了介紹,并對80后的 藝術家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現實是與歷史無法分開的,只有了解了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實。 《中國當代藝術30年(1978-2008)》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和展示中國當代藝術的著作,它滲透著新的中國藝術史分期方法,內涵著中國當代藝術的欣賞手段,充滿著作者對中國當代藝術和年輕人的希望。

目次

第一章:反撥“極左”的藝術創作模式1978—1984
第一節 作為重要背景的“文革美術”
第二節 “后文革”時期的美術創作
第三節 對“文革”創作模式的有力反撥
第四節 “傷痕美術”與“生活流”美術的出現
第五節 “形式美”之風席卷全國
第六節 多元化的藝術追求
第二章:勢不可擋的青年藝術大潮1985—1989
第一節 從“第六屆全國美展”到“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展”
第二節 蓬勃興起的青年藝術群體
第三節 令人瞠目結舌的“另類藝術”
第四節 尷尬的現代水墨
第五節 “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舉辦
第三章:中國當代藝術的社會學轉向1990—1999
第一節 文化情境的巨大轉換
第二節 中國當代架上藝術成就斐然
第三節 中國當代雕塑異軍突起
第四節 走向成熟的裝置藝術
第五節 不斷引發爭議的行為藝術
第六節 視像藝術橫空出世
第七節 女性藝術備受關注
第八節 艱難行進的現代水墨
第四章:進入新世紀的中國當代藝術2000—2008
第一節 從地下到地上
第二節 “另類藝術”日益擔當主角
第三節 血腥化的問題引發道德爭論
第四節 當代架上藝術活力無限
第五節 反思中國當代藝術
附錄一:中國當代藝術大事表1978—2008
附錄二:中國大事記1978—2008
附錄三:寫作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非常有意思的是,對于極端行為藝術的批判其實也并不限于非當代藝術圈。現有的資料表明,自極端的行為藝術出現后,不少一直關心當代藝術探索的批評家和藝術家都明確表示了他們的反對意見。這里隨便挑選兩個人的觀點,就足以說明問題。例如批評家島子就在文章中指出:
“近年來的某些所謂‘觀念’性展覽,衍發了一種十分滾行的感官刺激性的景象,醫護人員供醫用解剖的冷凍尸體、死嬰、連體嬰兒變成藝術家的雇傭、租賃對象,以至于不惜傷害動物、家禽、畜牧,來演繹另一種達敏·赫斯特的中國版本。諸如‘后感性’、‘對傷害的迷戀’、‘人與動物’這類徒有‘震驚’外觀的展覽,已使前衛們的集體無意識逐漸形成了動物的血腥祭壇。”
在八五思潮期間顯得十分前衛的批評家彭德也發表了他的看法:
“相當多的前衛藝術家的精神開支,仍舊是典型的20世紀文化遺產,并且變得更加淺薄、怪異、極端和偏執。他們在承襲舊式前衛藝術形態的同時,就將60年代歐美新文化的三大主題——暴力、性、吸毒——改裝為文化暴力、性變態、享樂型精神吸毒。其中以文化暴力搶眼。前衛藝術中的暴力化之類的傾向,發泄的是人類的破壞欲,追求的是感官刺激。這種刺渤同暴力、性和毒品帶來的刺激如出一轍。整個20世紀中晚期生活和出生的人,無一例外地被籠罩這三大主題的陰影中。一批又一批的前衛藝術精神缺乏理解的藝術家,沉溺在這種病態的藝術中無法自拔。病態的常見癥狀是自大。同哲學界、科技界、政界、商界中的專業自大狂一樣,一些前衛藝術家的自大意識也相當厲害,從而使得前衛藝術腫脹成診斷一切社會弊病的特異功法。”
在以上兩個人中,批評家彭德無疑更為突出,因為他不僅用寫文章的方式批判極端化的行為藝術,還身體力行,與批評家李小山在2002年9月28日策辦了“廣州三年展”,其具體的口號就是:前衛加優雅加非暴力。這足以表明,彭德對暴力化傾向是多么的深惡痛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