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像(簡體書)
滿額折

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像(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8720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韓國歷史是一部充滿了“恨”的血淚史,其民族、民眾的生存狀況就是一種“恨”的狀態。“恨”已經成為其民族特有的集體無意識心理。口據時期反抗口本殖民統治的民族電影、80年代的民族電影運動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抵御好萊塢電影入侵的抗爭都是這種“恨”意識在電影中的體現。
閔應?等編著的《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象》首先介紹了韓國電影的歷史沿革、產業結構和美學潮流,接著從生產和敘事的角度探討了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影響韓國主流與非主流電影產業發展的,以及韓國電影如何應對好萊塢電影的強勢入侵,并逐步建立自己的民族電影。最后深入分析了.近年來韓國電影表現韓國現代化過程的方式,以及以電影的形式構建國家、民族想象的意義。
《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象》第一次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詳細探討r韓國電影的文化身份及其意義,并深入分析了韓國電影與民族文化發展的關系。因此,本書對中國電影的發展與未來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閔應畯 (韓國)朱真淑 (韓國)郭漢周 譯者:金虎

名人/編輯推薦

《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象》書第一次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詳細探討了韓國電影的文化身份及其意義,并深入分析了韓國電影與民族文化發展的關系。因此,《韓國電影歷史、反抗與民主的想象》對中國電影的發展與未來走向具有重要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目次

第一章 韓國電影:哲學基礎和理論架構
哲學基礎
理論架構
民族電影
國際文化生產
文化生產的視野
第二章 壓迫、解放、審查和蕭條:1910年代到1970年代
韓國電影的歷史和主要趨勢
日本的殖民統治和爭取拍攝韓國電影的斗爭:簡史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電影的主要趨勢
1945―1950:解放和韓國電影的重建
1950-一1954:朝鮮戰爭和韓國電影的復蘇
1945―1954:解放后和朝鮮戰爭期間電影的主要趨勢
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電影
1960年代電影制作的工業化
1970年代:電影業的蕭條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電影的主要趨勢
第三章 1980年代的韓國民族電影:
啟蒙、政治斗爭、社會現實主義和失敗主義
1980年代:自由化的制作和進口
1980年代的電影
1980年代電影制作的主要趨勢
文化和敘事的反抗:新現實主義和民族電影運動
作為社會、政治和文化實踐方式的民族電影
第四章 電影作者批評:以張善宇的《成功時代》為個案
編劇一導演
制片人
《成功時代》的接受情況
結語
第五章 當代韓國電影中的現代性和后現代性話語
現代化的含義
“運動”的視角
傳統的視角
全新的方向
第六章 好萊塢想象、外國電影和韓國身份:反抗、同化和表述
傳統價值和好萊塢想象
第一波商業魅力:早年的外國電影
1980年代末《電影法》關于外國電影的政策
外國電影公司在韓分支機構:進入韓國市場的捷徑
對文化/媒介帝國主義的重新反思
第七章 當代韓國電影:繁榮還是復興?
后民族電影運動的趨勢
探索新的影像語言和風格:以新黑幫片為個案
結束語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資料
韓文參考資料

書摘/試閱



文化和敘事的反抗:新現實主義和民族電影運動
民族電影的出現
1980年5月,光州運動被血腥鎮壓,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日益團結,這催生了一種重要的反抗文化一尤其是隱蔽的地下電影,也對緩慢回歸民主制度的可能性進行了重估。雖然韓國電影主要的觀影群體一直是日益壯大的城市工人階級,但韓國電影從來都不是民主的,或從沒有為“民眾”的利益服務,如服務于勞工斗爭和反映歷史真實等。換言之,從20世紀初開始,除極少數情況下,韓國電影從未試圖表現“民眾”的現實生活,而是主要是模仿進口電影,制造視覺奇觀。
與此同時,一些初出茅廬的電影創作者開始實驗拍攝各種被禁的文化與政治題材,以集體的力量挑戰主流電影的霸權地位和國家電影制作的機器。電影俱樂部、地下雜志和其他出版物也推動7民族電影運動的產生,激發了大眾的興趣。然而,民族電影運動并不僅僅是對好萊塢和主流電影業的主導文化話語的回應,更是一個表達多樣性的語言和社會話語的場所。從巴赫金的“眾聲喧嘩”理論看,民族電影運動是一種嵌入文化之中的復雜話語關系的結構,而這種文化經歷了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歷史的急劇變化。換言之,它與其他分層的多樣性文化運動緊密關聯,如勞工運動等。本節將揭示和審視一系列相互制約因素,正是它們使得韓國民族電影運動成為韓國一股重要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力量。此外,我們還將論述這場運動是如何推動韓國當代獨立電影制片發展的。
民族電影和現實主義
不像日本或中國的電影,韓國電影相對默默無聞少有人研究。托馬斯·多亨迪(Thomsa Doherty)撰寫了第一篇關于韓國電影的英語學術論文。在文章(1984)中,他認為一些現實主義影片如金洙容的《去城市的姑娘》(1981)和李長鎬的《暗街中的人們》(1981)具有“民族電影”的特征。雖然他們都是主流電影的導演,但也為不能真實地再現生活而備感沮喪。他們努力捕捉和組織生活的影像,使得觀眾在電影中獲得比在日常眼見的更多的內容。例如《暗街中的人們》塑造了一個無辜的農村姑娘,她被剝削,最后淪落風塵,形象地表現了城市街頭的殘酷現實。但導演李長鎬在影片中并沒有過多地關注腐化墮落的男性世界的社會政治寓意,而是集中描寫了女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性轉變。影片末尾,女主人公拿著錢,背著那個無家可歸的雙腿殘疾男人走進了自己的房間。這個被剝削的妓女自我蛻變為了一個悲劇性的天使。盡管如此,紅燈區盡頭的教堂卻仍然未能注意那些暗街中的人們。從社會意義上說,這部影片主要批判了基督教缺乏對下層民眾起碼的人性和憐閥,但它卻沒有挑戰政府或其社會政策,因為這種批判在當時是不可想象的。
這些電影批判哀嘆了韓國當代社會,引導了電影制作的新潮流,但卻很少挑戰現狀、主流電影制作模式和政府對電影業的控制。相反,他們將諸如賣淫、家庭問題和由于西化所帶來的傳統價值混亂等社會問題浪漫化了。因此,把這些當下膚淺的話題作為開啟復雜歷史的鑰匙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必須謹記自,一部電影雖然以民族資金拍攝,表現的也是本國問題,但卻不一定就是民族電影。因此,一些人將這些電影視為“民族電影”顯然是不合適的。它們對民族電影運動的發展幾乎毫無影響。此外,李長鎬、林權澤、裴昶浩和崔仁浩的電影也審視了韓國社會的諸多緊迫問題,表現了韓國非精英或普通人的生活——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所帶來的惡果。盡管如此,它們缺乏真正的政治抱負和歷史真實。但是這樣一些電影卻很受歡迎,并獲得了可觀的票房收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